- 讀“四書”隨筆
- 傅士逵
- 615字
- 2020-09-18 10:27:54
八章
“回之為人”句含有“仁”意,與前章“大知”,后章“強(qiáng)勇”對(duì)看。
淵之“擇中”,自異于上章之“擇中”,似可以為智矣,然必到“能守”上,方是真知。以上章已有其例也,故此反不重“擇中”,而重“服膺明道”。即于“能守”上見,正與《大知章》緊對(duì)。
“得一善”,以“一”言者,是“隨得隨守”意,便見歸重“能守”意。
“拳拳服膺”是能守弗失,是能常常守,對(duì)上章“期月”看。
《章句》添出“真知”一層,自是對(duì)上章“人皆曰予知”生出。能擇而不能守,仍不得為真知者。顏?zhàn)觿t是真知矣,故能擇能守如此,自是從“擇守”上看出“真知”來。但顏?zhàn)又罢嬷保穷佔(zhàn)颖緛碛械祝w以明睿之資,而有博文之學(xué),原有真知本領(lǐng),故能“擇乎中庸”。真知而能擇,故能守乎中庸。然本文卻不重真知在先為“擇守本領(lǐng)”意,只是言“能擇能守,實(shí)有真知”,以歸到“道之所以明”耳。
添出“真知”,固是對(duì)上“予知”。須知正是為“道明”伏案,不是為“擇守”尋源。
儆弦、岱云(33)說未免煩擾。蓋本文只是即“道之行”處,以見“道之明”,不必又從“行”上再添出一層也。再詳。
《大知章》于“知”中見“行”,重“大知”,更重“用中”,蓋“用中”即在“大知”中也。
此章于“行”中見“知”,重“服膺”,不重“擇中”。蓋“擇中”猶在“能守”外也,不可以“擇中”對(duì)“用中”看了。
《或問》以“擇中”為“非賢者之過”,蓋賢者過之,故不能擇中而行,以“弗失”為“非不肖者之不及”。蓋不肖者不及行,故難言“弗失”,然亦可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