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共產黨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組織史資料

(1998.6—2007.5)

綜述

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中國共產黨咸陽市渭城區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共渭城區委”)歷經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委員會。這一時期,中共渭城區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區和全面小康渭城的奮斗目標,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力地推動了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1998年6月至2003年1月,為中共渭城區第四屆委員會任期,歷時4年8個月,先后召開九次全委會議,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會議精神,并作出了相關部署。

1998年6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在全黨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的通知》。10月,中共渭城區委印發了《關于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的實施意見》,要求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學習鄧小平理論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緊迫性,努力興起學習的新高潮。同時成立了鄧小平理論學習領導小組,全面指導學習活動深入開展。全區各級黨組織采取集中研讀、專題輔導、座談討論、演講比賽、觀看錄像、撰寫心得等形式組織黨員干部群眾學習鄧小平理論。11月,區委宣傳部舉辦《認清國內國際形勢,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專題報告會,開展紀念改革開放二十周年征文活動,進一步將學習引向深入。

1999年2月,中共陜西省委發出《關于在農村基層干部中進行“四教育”的通知》,根據部署,區委立即召開常委會,決定在全區鄉(鎮)村干部中開展以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和民主法制為主要內容的思想作風教育活動(簡稱“四教育”),并印發了《渭城區農村基層干部“四教育”實施方案》,明確了“四教育”的目的意義、基本內容和方法步驟。教育活動從1999年3月8日開始,分三批進行,每批2至3個鄉鎮,50個村,50天時間,由區委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協調指導。活動中,先后制定了《渭城區“四教育”工作區委常委包鄉聯村制度》《渭城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責任人工作職責和考核辦法》,建立了包抓責任制;從區直機關選派48名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科級干部組成指導組,由區級領導掛帥進駐鄉鎮指導工作;從區直和鄉鎮機關選派75名科級后備干部和優秀年輕干部組成工作隊,駐村指導工作。同時各鄉鎮也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相應機構,指派專人具體組織實施。根據安排,全區各級黨組織以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思想政策水平為目標,采取領導包片,干部包村,支部書記具體落實,下派干部監督指導的辦法組織農村基層干部認真讀書學習,嚴肅對照檢查,扎實解決問題。其間,共解決農民群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270件,辦實事300多件,調整村級班子15個,處理貪污挪用公款的村干部4人,退賠公款5000多元。

圍繞貫徹省委“四教育”電視電話會議和市委“四教育”現場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大對農民群眾的教育力度,區委決定從1999年12月17日開始,集中4個月時間,在全區對農民群眾集中開展以講科學、講政策、講法制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活動(簡稱“三教育”)。根據安排,各有關部門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發揚“搶抓機遇,團結拼搏,求真務實,爭創一流”的渭城精神,以農村基層干部“四教育”為契機,采取播放電影錄像、組織現場咨詢、編印教育讀本、發放宣傳資料、舉辦形勢報告會等形式向全區農民群眾宣傳科普知識、農村實用技術、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農村適用法律法規,取得了良好成效。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深入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的意見》后,根據中央和省、市委的總體要求,區委決定在區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中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簡稱“三講”教育)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活動。1999年6月21日,區委印發《關于區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三講”教育學習階段的安排意見》,從目的與意義、內容與時間、方法與要求等三方面對“三講”學習教育作出詳細安排。2000年1月10日,區委發出《關于繼續抓好區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三講”教育準備階段理論學習的通知》,要求各有關部門在1999年下半年學習的基礎上,嚴格標準,嚴格要求,繼續抓好區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三講”教育準備階段理論學習,并明確了學習內容、時間、方法。2月14日,區委印發《關于做好區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三講”教育準備階段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有關部門深入進行思想發動,做好認識上的準備;深化學習,做好理論上的準備;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從工作方法、具體情況上為“三講”教育正式啟動做好準備;注重實效,邊學邊改,從整改措施上做好準備;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做好組織上的準備。同時成立了以區委書記為組長,區委副書記、區紀委書記、區委組織部部長為副組長的區委“三講”教育領導小組,研究、決定“三講”教育工作中的重大事項。

全國第三次“三講”教育工作會議后,根據市委的安排部署,區委決定在區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中集中開展“三講”教育,并于2000年3月26日印發了《咸陽市渭城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三講”教育工作方案》,明確了教育的指導思想、對象范圍、遵循原則、步驟方法等。此次“三講”集中教育歷時70天,分思想發動和學習提高、自我剖析和聽取意見、交流思想和開展批評、認真整改和鞏固成果四個階段進行。3月28日召開了渭城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三講”教育動員大會,市委副書記楊光明作了動員講話,區委書記李效民進行安排部署,區級四大班子、五小班子成員及區委和區級國家機關、人民團體、鄉鎮(辦)、駐區單位負責人共150人參加了會議。5月10日,召開了區委常委班子“三講”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9名常委逐一發言,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認真查找1992年以來自身在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剖析原因,明確提出改進措施。市委派駐渭城區“三講”教育巡視組組長李振喜到會指導,對區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會作了充分肯定。此后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黨組及五小班子分別召開了民主生活會,區委聯系領導和“三講”教育巡視組成員到會進行指導。5月18日,制定了《中共咸陽市渭城區委常委會“三講”教育整改方案》,提出了整改方向和措施。教育中,區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講政治這個核心,以整風的精神,深入學習必讀篇目,認真查找突出問題,坦誠開展自我批評,扎實進行集中整改,基本達到了思想上有明顯提高、政治上有明顯進步、作風上有明顯轉變、紀律上有明顯增強、黨群干群關系有明顯改善的要求,受到了中央和省、市委“三講”教育檢查組的充分肯定,整改經驗在省“三講”教育工作會議上進行了交流。11月29日,區委印發《咸陽市渭城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三講”教育“回頭看”活動工作方案》,決定利用40天時間,在區級四大班子和五小班子及其領導干部中開展“三講”教育“回頭看”活動。活動中,區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繼續以整風精神,圍繞“三講”集中教育后的整改工作進行自看自查,深刻反思,深入整改,不斷鞏固和擴大“三講”集中教育成果。

圍繞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2000年3月3日,中共渭城區委發出《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安排意見》,要求全區各級黨組織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牢牢把握方針原則和教育重點,積極探索工作規律和方法,切實加強領導,努力把全區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根據安排,區委突出抓中心學習組和各層次理論學習,對區委中心學習組實行學籍化,對基層黨委理論學習進行不定期檢查通報,使全區干部理論學習分層次、有重點地全面進行。

2000年4月,中共渭城區委辦公室發出《關于在全區農民群眾中開展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決定在“三教育”活動基礎上再利用七個月時間,繼續集中開展對農民群眾的教育活動,抽調區鄉兩級干部組成七個工作隊,深入基層,幫助鄉鎮開展對農民的教育工作。活動中,各級黨組織圍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著力對農民進行鄧小平理論、黨的基本路線和農村基本政策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優良傳統教育,移風易俗教育,家庭美德教育。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2000年5月24日,中共渭城區委發出《關于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通知》,要求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自覺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去。根據安排,全區各級黨組織采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專家輔導與撰寫心得體會相結合、討論交流與開展活動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實質。區委組織部著力開展學習研討活動、宣傳輔導活動、征文活動、評優樹模活動、電教播放月活動,進一步將學習“三個代表”思想活動引向深入。

市委三屆三次全會之后,根據安排,區委決定在全區廣泛深入地開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2000年8月9日,區委印發了《中共咸陽市渭城區委關于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集中開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成立了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抽調400名干部組成教育宣講、科技服務、文化衛生、法律咨詢、扶貧幫困五個工作隊,深入農村,開展農民教育活動。17日,區委組織部發出《關于在集中開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切實做好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鄉鎮黨委率先在農村黨員干部中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切實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陣地建設,黨員電化教育網絡建設,村級黨組織制度建設。22日,區委召開動員大會,對全區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本次教育活動從7月中旬開始到10月中旬結束,分宣傳動員、學習提高、技術培訓、制度建設、檢查驗收等五個階段,主要進行“三個代表”和“致富思源,富而思進”、農村政策、科學技術、先進文化、民主法制等五個方面的教育。活動中,區委常委分別包抓一個村,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難點問題;其他區級領導進村授課,傳授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各鄉鎮黨委圍繞“抓教育、解難題、保穩定、促發展”的總體要求,積極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扶貧幫困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渭城區榮獲全市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先進縣區,底張鎮、周陵鎮榮獲全市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先進鄉鎮。

2000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關于在農村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的意見》。根據省委、市委的安排,2001年1月2日,中共渭城區委發出《關于在全區農村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決定用一年半時間,分兩批在全區開展“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首批在全區11個鄉鎮辦、62個區直部門、13個條管單位、52個事業單位中開展。各參學單位采取輔導與討論相結合,輪講與寫心得體會相結合,筆記展覽與知識競賽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對干部職工的思想教育;通過召開座談會、個別談話、設立意見箱、發放征求意見表、走訪調查等形式,開展“下評上”活動,聽取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意見。第二批從11月26日開始,在全區6鎮1辦150個行政村989名村干部中進行。先后制定了《渭城區村級“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實施方案》《渭城區村級學教活動責任人職責及考核辦法》《駐鎮督導組工作職責》《駐村指導組工作職責》,建立了區級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點,并抽調424名科級干部組成7個駐鎮督導組和150個駐村指導組深入一線指導學習。各農村黨支部緊緊圍繞“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目標,普遍采取集中培訓輔導、討論交流、觀看郭秀明先進事跡錄像片等方式組織村干部學理論、學先進;通過邊學邊查,邊查邊改的方式,努力為民解難題,辦實事。共解決各類問題980余條,辦實事412件,協調資金68萬元。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第二期“雙萬工程”再延長兩年的要求,區委、區政府決定,從2001年4月起,繼續實施第二期“雙萬工程”,并制定印發了《關于繼續做好第二期“雙萬工程”的實施方案》。采取干部個人自薦,單位黨組織推薦,區委基層辦抽調相結合的辦法,從市、區、鄉(鎮)三級黨政機關選派60名優秀年輕干部到農村任職,參與指導村級學教活動,幫助發展農村經濟,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下派到村的干部嚴格要求自己,采取多種方式,組織黨員干部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調查村情,制定經濟發展規劃,協調資金,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其間,發展黨員36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70人,協調解決生產發展資金20余萬元,調解鄰里糾紛160余起,解決熱難點問題180多個,興辦實事40余件,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按照市委統一部署,2001年5月24日,區委發出《關于在全區黨政機關集中開展紀律作風教育的實施意見》。決定集中15天時間,按照“抓班子、帶隊伍、抓作風、促工作”的總體要求,在全區深入扎實地開展紀律作風教育活動,重點查擺解決各級干部中存在的政令不暢、作風不實、紀律松弛、組織渙散、大局意識不強等五個方面問題。活動中,各級各部門組織召開有針對性的討論會、交流會、座談會110多場次,舉辦學習教育活動96次,撰寫心得體會918篇,切實提高廣大干部對開展紀律作風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做好工作的自覺性;及時對5名執法人員,以檢查為由到企業白吃白喝進行了嚴肅處理;對全區領導干部上班到崗和執行機關車輛管理制度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強化了機關紀律,加強了公車管理。同時區級領導干部帶頭下基層抓落實,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解決實際問題。在區級領導的帶領下,全區515名科級干部深入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察民情,聽民意,解民憂,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省、市委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會議之后,區委抽調20多名干部,深入全區8個鄉鎮、149個行政村,摸底排查基層組織狀況,建立了村級組織及干部管理檔案。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區委先后8次召開常委會、書記辦公會、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成員會,研究對策,提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抓整建促轉變,抓鞏固促提高,促使基層組織建設上水平”的新一輪村級組織集中整建指導思想和“強班子、解難題、辦實事、保穩定、促發展”的工作思路。2001年8月7日,區委印發《咸陽市渭城區村級組織集中整建工作實施意見》,決定利用三個月時間對排查出的“兩委”會班子不健全的11個村進行集中整建。并成立區委書記任組長的集中整建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辦公室,抽調60名干部組建由9名區委常委任組長的11個駐村工作組。8月8日,區委召開全區農村基層組織集中整建工作會議,區委書記李效民作動員講話,對整建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會后,區委基層辦和各鄉鎮黨委采取以會代訓、辦培訓班的形式,分期分批對各工作組成員和鄉鎮、村組干部進行集中培訓,重點學習江澤民總書記“七一”講話、《中國共產黨基層選舉工作條例》《村委會組織法》等。各駐村工作組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分類施治”的原則,采取調查摸底、制定方案、強化教育的方法集中整建不健全的“兩委”會班子。整建中,選舉產生村支部書記1名,村委會主任9名,充實支部委員5名,村委會委員7名,順利完成了整建村選舉任務,受到市上的肯定,并在渭城區召開了全市村級組織集中整建現場會。與此同時,制定了《渭城區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工作規劃》《渭城區村級組織重要情況報告規定》《渭城區農村干部管理辦法》,實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責任追究制,解決了“有人辦事,有能力管事,有章理事”的問題,為農村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2001年10月,中共渭城區委制定印發了《渭城區2001—2005年干部教育培訓規劃》《科級領導干部理論學習考試考核暫行辦法》,加強對科級干部的教育管理,通過脫產深造、在職自學、短期輪訓等形式提高科級干部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知識。到2002年上半年,分層次舉辦干部培訓班8期,培訓干部1500人(次)。同時,全面推行科級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制度,完善了組織部門與執紀執法部門聯系會議制度和干部考察廉政鑒定制度,對干部及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實施有效監督。

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市、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適應西部大開發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需要,區委、區政府決定集中5天時間在全區開展思想作風教育活動。2002年2月9日,區委辦、區政府辦聯合發出《關于全區思想作風學習教育活動的安排意見》,明確了學習教育活動的指導思想和方法步驟,要求各單位精心組織,加強督查,確保學習活動真正取得實效。根據安排,各部門、各單位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優化發展環境為目標,組織干部職工學習中、省、市、區文件,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聯系實際,查找思想、作風、紀律方面的突出問題,逐項進行整改,機關紀律作風明顯好轉。按照中央關于“轉變作風年、調查研究年”的要求,區級領導干部用三分之一以上時間,深入到包抓的“九個一”聯系點和農村“三個代表”教育聯系點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面對面傾聽基層和群眾意見,解決反映的問題,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推動了工作落實。

2002年4月17日至8月20日,中共渭城區委根據全市縣鄉機構改革的總體部署和要求,認真組織實施了區鎮兩級機構改革。先后印發了《渭城區區級機構改革安排意見》《渭城區鎮級機構改革安排意見》《渭城區街道辦事處機構改革實施意見》《關于區級機構改革部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工作的意見》《渭城區區級機構改革中機關人員分流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改革后,區級黨政群機構由57個減少到45個,精簡21%;行政編制由438名減少到357名,精簡18.5%;區級黨政群機關人員由原來的640名,精減到371名,分流富余人員269名,精減57.9%;鎮級財政供養人員總體壓縮20%。

《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頒布后,中共渭城區委采取措施,積極學習、宣傳、貫徹落實。2002年7月23日,中共渭城區委組織部發出《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通知》,要求全區各單位黨組織嚴格按照中央及省委、市委要求,及時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仔細研討,大力宣傳,迅速掀起學習《條例》的高潮;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嚴格要求自己,帶頭深入學習,熟悉內容,領會精神,為培養好、選拔好、管理好、監督好干部奠定基礎。根據部署,全區各級黨組織分別采取培訓、輔導、考試、問答、競答、板報、標語等形式學習宣傳《干部任用條例》。區委中心學習組集中學習了兩次,并將范圍擴大到垂直管理單位的黨員領導干部及區直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區委舉辦《干部任用條例》培訓班,對鎮辦、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了專題培訓;區委組織部采取“集中開卷,獨立考試”的辦法,組織全區科級干部、黨(工)委組織干事、重要職能部門人事(秘書)科長進行統一考試,全區掀起了學習宣傳《干部任用條例》的熱潮。

黨的十六大召開后,中共渭城區委發出《關于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安排意見》,要求各級黨組織充分認識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重大意義,深刻領會精神實質,迅速掀起學習高潮。區委理論中心學習組和各部門從11月20日開始集中一周時間,采取專題輔導、集中學習、集中交流、調查研究等形式專題學習研討十六大精神。各鎮辦利用周三干部理論學習日和周五黨員學習日,通過舉辦專題報告會、研討會、演講比賽、答題競賽等形式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區委組織部聯合區委黨校舉辦了兩期科級干部培訓班,把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不斷引向深入。

2003年1月20日至22日,中共咸陽市渭城區第五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聽取并審議了李效民代表中共渭城區第四屆委員會所作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奮力開創建設經濟強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局面》的報告,選舉產生了中共渭城區第五屆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會議提出了建設經濟強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到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5.15億元,年均遞增12%;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億元,年均遞增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80元,年均遞增5%;人口計劃生育率控制在98%以上。會議強調要按照“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項目帶動、產業支撐、四輪驅動、構建強區”的工作思路,堅持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化,以園區建設推動工業化,以新型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以市場運作加快城鎮化,以開放戰略招引項目,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實現渭城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會議號召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始終保持朝氣蓬勃、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倍加維護穩定,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為開創建設經濟強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局面而努力奮斗!會后,中共渭城區委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

根據省、市委的統一部署,區委決定利用一個月時間在全區鎮辦機關集中開展思想作風教育整頓活動。2003年6月9日,區委印發了《渭城區鎮辦機關思想作風教育整頓活動實施意見》,從指導思想、工作原則、目標要求、方法步驟、主要任務等方面就教育整頓活動作出詳細安排。同日,區委召開動員大會,區委書記李效民作了重要講話。會后,各鎮辦黨(工)委圍繞“四輪驅動,構建強區”的目標,采取領導輔導、分組討論、撰寫體會等方式,組織班子成員、機關干部學習“十六大”報告、胡錦濤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學習鄭培民、朱顯發、鄧練賢先進事跡,提高思想認識;采取召開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表、設立意見箱等形式,開展轄區單位評機關,干部群眾評“鎮官”活動,廣泛聽取意見,查找存在問題;推行整改責任制,限時整改存在的突出問題。

市委作出在縣以下機關推行“三三制”的決定后,2003年6月20日,中共渭城區委發出《關于在區直部門和鎮辦機關推行“三三制”的意見》,決定在區直部門和鎮辦機關推行“三三制”(即機關干部三分之一時間處理日常工作,三分之一時間下基層蹲點,三分之一時間進行調查研究)。根據要求,各鎮辦、區直部門周密安排,精心組織,大力開展調查研究,積極支持和服務農村經濟發展。到2003年年底,共解決生產發展資金200多萬元,整修村級道路127公里,清理垃圾3000余噸,為群眾辦實事180多件。

2003年6月,中共渭城區委發出《關于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興起學習貫徹新高潮的通知》,要求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精心組織,迅速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扎實推動各項工作。根據總體要求,全區各級黨組織采取專題學習、重點輔導、專家講座、巡回演講、舉辦專欄等形式,組織黨員干部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區委中心組邀請省委黨校專家進行專門輔導,釋疑解惑;區委宣傳部組織宣講團深入農村、企業、社區宣傳講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區委組織部舉辦十六大精神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培訓班,培訓科級干部。活動中,發放學習資料700多冊,VCD播放機20臺,電教光盤140張,舉辦專題講課120多場次,培訓科級干部700多人,黨員干部參學率達98%以上。

2004年3月,根據中央和省、市委要求,中共渭城區委決定在全區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并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的實施意見》,對創建活動作出安排部署。區委組織部制定了《2004—2007年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規劃》,明確了鎮黨委、村黨組織、涉農部門和鎮(辦)站所“五個好”創建標準。各基層黨組織緊緊圍繞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穩定的大局,重點抓基層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2004年4月,市委發出《關于做好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的實施意見》。根據部署,中共渭城區委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加強科級干部、專業技術人才和農村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6月,組織黨員干部觀看“三秦大講堂”專題講座,學習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知識;8月,舉辦科級干部信息化與電子政務知識培訓班,促進干部學習計算機知識;9月,舉辦農村干部培訓班,對村干部進行思想作風教育、政策法規教育,330余名村干部參加了培訓;11月,舉辦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專題報告會,著力提高干部的執政能力,區委中心學習組成員、區直部門及鎮辦負責同志180人參加了學習。與此同時,印發了《中共咸陽市渭城區委任用干部實行票決制的規定(試行)》《關于用人失察失誤責任追究暫行辦法》《渭城區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暫行規定》《渭城區黨政機關競爭上崗工作暫行規定》《渭城區科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管理辦法》等五項制度,進一步加強對科級干部的管理。

省、市委發出《關于解決農村無“兩委”會辦公室和黨員活動陣地有關問題的通知》后,2004年5月,渭城區委組織部、區委基層辦結合農村陣地建設的現狀和實際,按照“多方聯動,分類建設,重點扶持,規范達標”的總體思路,制定下發了《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設備、有制度的“五個有”建設標準。根據標準要求,各鎮(辦)黨(工)委采取抓點帶面,整體推進的方法,積極籌措資金,改善“兩委”會辦公環境。其間,共投入資金25.2萬元,新建辦公室和黨員活動室23個,維修126個,農村陣地建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004年8月,市委下發《關于集中開展農村基層干部作風教育整頓活動的安排意見》。根據《意見》安排,區委決定集中一個月時間在全區開展干部作風教育整頓活動。8月11日,區委發出《關于在全區集中開展干部作風教育整頓活動的安排意見》,對活動進行周密部署,明確整頓原則、對象、重點和步驟;成立由區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全面指導整頓活動;印發區級領導包抓單位名單,明確包抓責任;召開全區干部作風教育整頓動員大會,進行思想發動。整頓活動從8月11日開始,到9月10日結束,分集中學習、提高認識,征求意見、對照檢查,認真整改、建章立制,民主測評、檢查驗收四個階段進行,主要解決鎮辦、農村依法辦事觀念淡漠,工作方法簡單粗暴,集體欠賬長期不還,利用權力吃拿卡要,財務管理混亂,政務村務不公開等問題;解決機關部門大局意識和爭創意識不強,依法辦事程序不嚴,制度落實貫徹不力,組織紀律觀念淡漠等問題。

2004年11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意見》。根據省委、市委安排部署,2005年1月27日,區委發出《關于在全區黨員中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決定用一年半時間,分三批在全區黨員中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首批在區級及區級黨政機關和部分事業單位中開展,第二批在鄉鎮機關、街道辦事處、區屬企業和城市中小學中開展,第三批在村級黨組織和農村中小學中開展。同時,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立了辦公室,組建了督導組,確立了區級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點,具體指導活動開展。先后制定了《咸陽市渭城區第一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實施方案》《咸陽市渭城區第二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實施方案》《咸陽市渭城區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實施方案》《渭城區關于建立健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渭城區關于加強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編發了《渭城區農村黨員先進性教育學習手冊》《農村致富實例》等鄉土教材,開通了渭城區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網站。在區直部門和機關黨員中開展以“立足崗位,從我做起,體現先進,為黨增輝”為主題的承諾簽名活動,通過重溫入黨誓詞、佩戴標志徽章等形式,增強黨員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在企業和社區組織開展“紅色電教播放周”、黨員技能比賽和“我為社區做貢獻”等主題實踐活動,增強黨員的奉獻意識;在農村黨組織和駐村干部中開展“2+5工程”(農業產業化、勞務輸出,農村道路建設、小城鎮建設、綠色家園建設、農村四改、扶貧幫困),激發廣大黨員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和干勁。活動中,全區574個基層黨組織、9787名黨員圍繞“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的目標要求,普遍采取集中學習、專題討論、領導輔導、結對幫學、觀看電教片、外出參觀等形式學習理論文章和先進典型事跡;通過設立意見箱、發放調查問卷、開通熱線電話、網上在線評議、面對面談心等方式征求意見和建議;制定整改方案,推行整改承諾公示制,逐一整改。其間,各級黨組織整改存在問題1778件,幫扶貧困群眾576戶,舉辦各類培訓班53期,培訓下崗人員450名,培訓農民8500名,為群眾提供致富信息600余條,群眾滿意度測評達到98%以上。

根據中央“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隊伍素質,提高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領”的精神,2005年8月30日,中共渭城區委發出《關于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若干意見》,決定在四年內把在職干部輪訓一遍,重點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至2007年5月,先后舉辦新任科級干部培訓班、非公經濟黨務干部培訓班、婦女干部培訓班、新農村建設黨員干部培訓班、村委會干部培訓班、農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班11場次,培訓干部2300人次。

全市縣鄉黨委換屆工作座談會后,2006年6月1日,區委發出《關于認真做好鎮黨委換屆選舉工作的通知》,從指導思想、主要任務、代表名額構成、黨委委員和紀委委員名額構成、時間安排、組織領導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安排。根據部署,正陽鎮、窯店鎮、渭城鎮、底張鎮、周陵鎮、北杜鎮分別召開了黨員代表大會,選出了新一屆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換屆后,全區應配鎮黨委委員54名,實配54名,鎮領導班子應配37名,實配37名。

2006年6月和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省委辦公廳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等8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文件。10月17日,區委組織部發出《關于學習貫徹中省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文件精神、認真做好基層組織建設經常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黨(工)委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文件精神的基礎上,扎實做好基層組織建設的經常性工作。根據要求,各黨(工)委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和村級組織整建活動,落實先進性教育整改項目和承諾事項,建設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到2006年年底,建設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8個,建立黨員示范戶486戶、示范基地16個,選拔區鎮農村黨務信息監督員180名,創建黨員先鋒崗、示范崗和責任區1067個,集中整建后進村黨組織6個,農村一、二類黨支部達96%以上。

2006年10月25日—27日,中共咸陽市渭城區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聽取并審議了曾廣中代表中共渭城區第五屆委員會所作的《銳意進取,率先發展,為加快構建和諧渭城而努力奮斗》的報告,選舉產生了中共渭城區第六屆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會議提出了加快構建和諧渭城的奮斗目標,到2010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62.81億元,年均增長13%;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8億元,年均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05元,年均增長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會議強調指出,實現渭城經濟社會率先發展的目標,必須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會后,中共渭城區委在統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同時,堅持抓好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

2007年2月,市委辦公室發出《關于“轉作風、暖民心、促發展”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主題活動的實施意見》。根據安排部署,區委決定從3月1日開始,集中半年時間,在全區領導干部中開展“轉作風、暖民心、促發展”作風建設主題活動。并印發了《渭城區“轉作風、暖民心、促發展”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主題活動實施方案》,建立了領導小組,成立了13個督導組,全面指導、督促活動開展。活動中,各單位采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讀原文與聽輔導相結合,學理論與專題研討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領導干部學習鄧小平理論、《江澤民文選》和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七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及中、省、市關于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紀律規定。同時開展“每村必進、每戶必訪”和“進企業、訪企情”活動,組織干部深入村組、社區、企業,了解社情民意,征求意見和建議,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通過個人查、群眾提、領導點的方式查找領導干部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了整改方案,逐項進行整改。

1998年6月,中共渭城區委下屬19個黨委、6個黨組、22個黨總支部、450個黨支部,有黨員8413人,干部4427人。2007年5月,中共渭城區委下屬21個黨委、29個黨組、32個黨總支部、453個黨支部,有黨員9845人,干部5182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淳县| 靖宇县| 淮北市| 磐石市| 达日县| 界首市| 荆门市| 德令哈市| 阿合奇县| 迭部县| 南城县| 阿勒泰市| 方山县| 偏关县| 鱼台县| 肇庆市| 岳阳县| 吉安县| 衡阳市| 周宁县| 西平县| 南安市| 永嘉县| 香河县| 五河县| 古交市| 夹江县| 商都县| 岚皋县| 岑溪市| 洪湖市| 桦川县| 林周县| 南宁市| 如东县| 荔波县| 怀宁县| 治多县| 金山区| 建始县| 尼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