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
- 王雙懷
- 607字
- 2020-09-30 10:43:48
唐代長安木材供給模式芻議
唐代建都關中近三個世紀,必然對其周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但影響幾多,不易估量。作為研究歷史時期城市與環境的問題之一,長安周邊森林分布變化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一個視角,已經引起研究者的重視。可是,文獻記載“少見樹木、難見森林”的不完整性,限制了此問題的深入展開。也有學者從長安城薪炭供應量和宮殿建筑用材量等領域進行研究,進而評估森林破壞的環境后果,
卻無法克服“定性不易、定量更難”的局限性。事實上,只見薪炭不見木材,或者只見宮殿不見城市的方法,有長可取,卻失之于片面。同時,環境影響并不是都城用材和森林供材如此簡單,還存在木材采于何地、來于何方、供于何法的問題,換句話說,只有弄清唐代長安城的用材模式,才能把都市與樹木、森林的關系放置于歷史進程中考察,所以我們認為長安城木材供應模式研究可以讓城市用材量研究與森林變遷研究找到結合點。
實際上,唐代很早就制定了“取之有時,用之有節”的木材使用原則,特別是京城周圍更屬于禁伐區和限伐區,不僅有時間限制,如春夏不伐木,正月、五月、九月皆禁采捕;也有空間范圍之限制,“凡京兆、河南二都,其近為四郊,三百里皆不得弋獵、采捕”。這些措施明顯有保護都城附近生態環境的目的。既然京城周圍采伐樹木受到限制,那么京城所需要的木材從何而來呢?通過對唐代長安木材來源的專題研究,考察唐都長安木材供應渠道和方式,為都城建設和原料供應尋找歷史資鑒,不當之處,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