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
- 王雙懷
- 2082字
- 2020-09-30 10:43:42
一、行宮與書法繪畫
唐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黃金時代。巍巍行宮,招徠了眾多書家樹碑書丹,給后世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書法瑰寶。唐太宗“雅好王羲之字,心摹手追”,“萬機之余,不廢模仿”,其書“筆力遒勁,為一時之絕”。
貞觀二十二年(648),唐太宗幸驪山溫泉宮,撰文并書《溫泉銘》。
《溫泉銘》御制御書,碑以貞觀中立,在華清宮。
石不久佚,今僅一拓本留存,末題“永徽四年八月圍谷府果毅兒”,故當為唐拓。光緒二十六年(1900),道士王圓箓發現于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旋為法國人伯希和掠去,現藏巴黎圖書館。《溫泉銘》曾刻入《絳州帖》,清人吳榮光以《絳帖》摹入《筠清館法帖》,此即常見之《溫泉銘》。
由此我們得以窺見唐太宗行書的法跡風貌。《溫泉銘》書法“二王”,圓勁流利,氣度非凡。啟功先生盛贊《溫泉銘》的書法藝術說:“爛漫生疏兩未妨,神全原不在矜莊。龍跳虎臥溫泉銘,妙有三分不妥當。”
初唐書法,如日中天,涌現了四大名家。翰墨之冠歐陽詢居于諸家之首。“詢初學王羲之書,后更漸變其體,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絕,人得其尺牘文字,咸以為楷范焉。”歐陽詢譽為唐人楷書第一,他的傳世碑刻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邕禪師塔銘》《皇甫誕碑》《虞恭公溫彥博碑》等,其中尤以《九成宮醴泉銘》最為著名,后人評為“正書第一”。貞觀六年(632),唐太宗避暑九成宮(在今陜西麟游),宮中缺水,據說太宗以杖導地,有泉涌出,因名醴泉。太宗大悅,遂命魏徵撰文《九成宮醴泉銘》,
以示紀念。歐陽詢奉敕書丹勒石立碑九成宮,原石現藏陜西麟游九成宮遺址,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拓本,現今多次刊印,歐書風韻神采得以再現。“事業貞觀定九州,巍峨宮闕起麟游。行人不說唐皇帝,細拓豐碑寶大歐。”
《九成宮醴泉銘》乃歐氏奉詔所書,剛勁險厲,法度森嚴,歷代推為楷書極則,后世奉為學書范本,它是歐陽詢的鼎力杰構,是今古嗟嘆的佳作珍品。唐高宗李治承其家學,亦善書。永徽二年(651)九月,唐高宗改九成宮為萬年宮,御撰并書《萬年宮銘》,
勒石立碑于九成宮永光門外。《萬年宮銘》筆致生動,有晉人風度。
唐代以降,歷代文人墨客在唐代行宮里也刊刻了大量碑石。如宋《留題玉華山詩》《前坊州太守盛公玉華宮題記》碑(現存玉華宮),明《登翠微山》詩碑(現存翠微宮),宋《龍蛇草碑》、金《疑真大師成道碑》、宋《過臨潼三絕句》詩石、金《驪山有感》詩石、宋《游驪山作》詩石、清《樂喜亭碑》(現存華清宮)等等,諸體皆有,風格多樣,或蒼勁雄健,或秀麗飄逸。這些碑石既存書法真跡,又于研究唐代行宮的歷史變遷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唐代不僅書法繁榮,而且繪畫隆盛。唐代前期,社會安定,經濟富庶,離宮別館屢有興作。一些畫家和工藝美術家,或擔綱行宮的建筑設計,或負責行宮的裝堂飾壁,反映行宮苑園的畫作隨之而生。雍州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閻立德,繼承家學,機巧有思,在唐代以工藝知名。貞觀初年,他任將作大匠,主持修建了翠微宮(在今陜西長安)和玉華宮(在今陜西銅川)。閻立德其父在隋以丹青知名,他與其弟立本俱傳家業,都是唐代卓有成就的畫家。閻立德主持了玉華宮和翠微宮的設計規劃與建筑營造,在繪畫上則尤精意宮室,富麗堂皇、氣勢雄大的《玉華宮圖》即是其代表作之一。《玉華宮圖》在唐代與《文成公主降蕃圖》《斗雞圖》并傳于世,名噪一時。《玉華宮圖》五代佚失,今已不存。然而,“立德乃神品”,
《玉華宮圖》輝映千古。綺羅人物畫家楊昇,開元中為史館畫真,有《明皇》《肅宗》像,“深得王者氣度”。
楊昇繪有《望賢宮圖》,
他善畫人物,得以供職內廷,有幸親歷帝王巡游,此圖為望賢宮的逼真寫照。
中國山水畫在隋唐時期趨于成熟,唐代山水畫的代表人物除了王維,便是李思訓父子。李思訓“早以藝稱于當時,一家五人,并善丹青,世咸重之,書畫稱一時之妙”。李思訓官至左武衛大將軍,時人謂之大李將軍。《舊唐書·李思訓傳》謂:“思訓尤善丹青,迄今繪事者首推李將軍山水。”大李將軍李思訓的繪畫名作《九成宮紈扇圖》,整幅圖畫成功地繪在一把紈扇上。他巧妙地利用地圖以大觀小的畫法,對九成宮的瓊樓玉宇、宮闕臺閣、山水樹石、車馬人物做了精妙繪制,用青綠朱砂重彩裝飾了整個畫面,用白銀金粉細致勾勒了整個輪廓,遠近山川,咫尺千里,集中地展現了九成宮秀麗壯美的景色,具有“造化入畫,畫奪造化”的魅力。
李思訓之子“(李)昭道雖圖山水、鳥獸,甚多繁巧,智慧筆力不及思訓”
,然而,他“變父之勢,妙又過之”
。李昭道雖未官至將軍,俗因其父,人稱小李軍。小李將軍有《避暑宮圖》,又有《翠微宮圖》,“合幅,一幅騎者十四人,步者二。一幅騎者十九人,牧馬者十四人”
。《翠微宮圖》青綠著色,泥金勾描,赤欄橋,青龍舟,妃嬪宮女,可謂“豆馬寸人,須眉畢露”,精妙縝密。
行宮圖畫在氣象萬千的唐代畫苑中雖吉光片羽,但點畫皆寶。唐人張彥遠謂“山水之變始于吳,成于二李”,這充分說明了李思訓父子對中國山水畫的貢獻,從而也就奠定了《九成宮紈扇圖》《避暑宮圖》《翠微宮圖》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重要地位。行宮里的書法碑刻,在佳作如林的唐代書法園地里熠熠生輝,至若曠代稀見的《溫泉銘》《九成宮醴泉銘》則異彩煥發,譽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