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結論:國都區位論的建構要領

國都區位論的研究,遠遠不限于本文所論述到的內容,也不應該似本文總以國都位置的選擇及其移動為主線,而應當似《禹貢》五服結構圖、多種區位論圖式那樣,對歷史上一個個朝代的都城及其利害關系密切的諸多要素,在地域上有一個清晰的地理圖式那樣的鋪展,可惜的是本文目前尚未能達到這一預設的目標。

筆者以為,通過精彩的歷史人物故事和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到國都研究領域內曾經有過的政治地理過程,看到區位論內容在地域上的呈現,甚至可以看到區位論的思想。越是懷有這樣的目標,可能越是要專心致志地考察將區位論引入古代都城研究中的前提條件,以國都為中心,必然會兼及多方面,審視文獻資料中可能透露出的一點點細節,直至將這樣的細節連貫起來,構成國都區位論的整體性輪廓。

“如何在一個確定的區域內尋找到最佳位置”,這是探討區位論思想的出發點。依據筆者已有的研究文本,兼以長安都城的政治地理實踐為例證,本文仍舊認為古代條件下王朝選建都城的步驟,第一步是在全國選擇穩妥的建都區域(如本文述及的關中地區),第二步是在建都區域內確定合適的都址(如本文述及的長安),第三步是采取多種有效方式彌補上述都址之不足,如建立行政管理體系2007年8月2日,周振鶴先生在為將要出版的《體國經野之道——中國行政區劃沿革》簡體字本撰寫《自序》時述及于此,他說:“當然如果能加上對首都與行政中心的論述會更加全面,但篇幅上已經不允許”(周振鶴《自序》,參閱《體國經野之道——中國行政區劃沿革》,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2頁),表明作者對此有著清楚的考慮。、軍事防御體系、遷移民眾、運輸漕糧等。而以立都時限和都址穩定程度判別選址之得失,則是后世對前代政治地理展開評價的基本路線。無論是就此繼續探討,還是另辟蹊徑,也只有不懈地堅持和努力,才能對國都區位論產生更富有價值的創見。


(侯甬堅,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此文原載黃留珠、賈二強主編:《長安學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库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万山特区| 三河市| 南漳县| 漠河县| 沿河| 江永县| 枞阳县| 新泰市| 长治县| 阳城县| 嫩江县| 洪湖市| 错那县| 淳化县| 阜康市| 松桃| 玉林市| 宁德市| 大港区| 雷波县| 博白县| 根河市| 乌兰县| 茂名市| 白河县| 临洮县| 钟山县| 渭源县| 屏东市| 平泉县| 会同县| 巴塘县| 铅山县| 新化县| 巴青县| 都匀市| 阜新| 宁海县| 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