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
- 王雙懷
- 1019字
- 2020-09-30 10:43:36
十
作為一個繁盛時代的都城,隋大興、唐長安城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在中國城市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作為都城,大興、長安城是隋唐帝王及主要官僚等政治人物的常居之地,也是隋唐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等中央政治機構的常駐之地,更是隋唐全國性政治、經濟和文化政策的策源地和重大事務的決策中心;也是隋唐時期政治活動最密集的地方。因而,可以說隋大興、唐長安城是當時當之無愧的全國性的政治中心。當然,由于王朝中央集權和長安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長安城作為政治中心的地位經歷了一個由強到弱的變化過程,這也是整個中國政治中心東移的過程。隨著隋唐兩代對外交往的密切,處于絲綢之東方起點的長安城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國際化大都市。隋唐時期,長安與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百濟、新羅和日本,與東南亞諸國,與西域諸國,在使節來往、經濟貿易交換、宗教文化交流等方面關系密切,這些交流不僅擴大了人們的視野、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而且促進了彼此文明的共同進步,凸顯了隋唐長安城作為前全球化之前的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在人類文明相互交往上的獨特作用。隋唐長安不僅是一個政治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而且在中外城市史上也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深遠的影響。在城市規模上,隋唐長安面積達84平方公里,不僅遠超中國歷代都城,就是與當時世界其他國家的都城相比,它也是最大的城市,而且它的街道、建筑也是非常寬廣宏偉的;隋大興、唐長安城的規劃建設在中國都城建設史上具有鮮明的特點:在布局規劃上,采用了“九宮格局”的模式;在規劃思想上,繼承了中國古代都城建設中象天法地和因地制宜的傳統思想。這是以宇文愷等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優秀建筑家們在繼承傳統優秀規劃思想,同時又根據形勢的發展和地理環境的實際,大膽創新,從而使隋唐長安城成為一座充滿秩序的一代名都,更是中古時期我國都城建設集大成者。隋唐長安城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前期中國古代優秀文化和豐富的營國建都經驗集大成式的典范,不僅對后代城市建設,而且對周邊國家的都城建設都有深遠的影響。它所采用的東西對稱、南北向的中軸線,宮城、皇城與居民區分離、集中分布在城市規劃布局模式,突出了封建皇權,適應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一的需要,因而后來的宋之開封,元之大都,明、清之北京城都深受其影響;同時,隋唐長安城的建筑模式和城市管理制度也對當時其他國家的都城建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尤其是新羅的都城、日本的平城、平安城,渤海國的上京龍泉府等城市都仿照唐朝京城長安的形制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