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蕉皮論語
  • 孫見喜
  • 1254字
  • 2020-10-23 14:48:27

《雷達文集》第五卷《他從農村走來》序

這個從黃河邊走出來的人,矮小精干雙目炯炯,行走皆注目腳下,踢一塊坷垃,撿半片陶缶,彈指聽古工遺韻,鼻聞析民間氣息,村野的煙火原味、祖宗的蛛絲馬跡,都在他的研究收集范圍,這一干就是50多年。這個人叫雷達,陜西省文化廳原研究員,資深文藝家,曾長期擔任陜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他從農村走來,說起故鄉的山水人文,韓城的太史公、西莊鎮的大秧歌、龍門口的紅鯉魚,乃至皮影泥塑、民謠俚曲,都如數家珍。他上過大學,欣賞過大千萬象的高雅藝術,可真正讓他鐘情動意的還是民間藝術。高雅生于粗俗,藝術源于生活,樹高百丈根深千尺,他無意歌頌枝頭的鮮艷,卻固執于泥土的芬芳。他工作的意義在于尋根探源、正本清源。中華民族百年來積貧積弱,多少學人點燈熬油孜孜矻矻,到頭來卻是“抬錯了棺材哭錯了墳”、反認他鄉是故鄉,走錯了家門還可以退回來,拜錯了祖宗卻是有辱門風的大事。雷達先生之所以從大都市的繁華返回底層社會的原始,就在于他要從民間搜尋歷史的正聲,從源頭上探尋那些清靈的泉眼,從鄉野民俗中撿拾被埋沒的文化珍珠。歷史長河或可風平浪靜落日圓,大漠黃沙或可天朗氣清孤煙直,但更多的歷史階段是大河上下洪流滔滔、飛沙萬里霧霾蔽日,幾多重器沉入河底,多少天音埋入凡塵,這就需要有人去披沙揀金、去劈浪淘珠,這是正本清源,也是走向文明正途的再出發。

他一生都沉湎于民族民間文化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他一生都在尋根問祖把陜西90多個縣的圪圪跑遍。鄉音鄉情鄉風民俗,手“刨”筆記采錄還原,一則神話故事、一支山歌古曲、一句方言演變、一折小戲絕活,乃至民間繪畫手抄鄉規等等,都在他的視野之內。本來,他作為文化行政干部,滿可以坐在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辦公室,一杯香茶一張報紙一支煙地聽匯報看文件,可他偏偏不,爬山下河深入窮鄉僻壤,尋根問祖探索文脈,他說這是文化工作者的責任,也是華夏子孫的一份傳承,我們從哪兒來又到哪兒去,黃河萬里總循著河床奔流,祖根五千年總有自己的路徑,所謂發展所謂出發總不能空里來霧里去吧?

所以說,他做的是認祖歸宗的工作。

他厚厚的六卷文集,其實是一份活檔案,一份民間寫史的真誠實踐,其巨大的文獻意義任何正史不可替代。

本卷序屬第五,卷名《他從農村走來》,內含“杏園紀事”“大學深造”“藝術花果”“故鄉情結”“長安幽思”“網絡遨游”等七個章節,是人生縱覽,也是成果盤點,自敘傳的寫法讀來真切生動。其實,50年代他就走來了,從韓城到西安,讀書、教書、做公務員、當研究員,其間他又無數次地返回農村,做田野調查,尋訪古人故事民間文藝,是尋根探祖也是固本培元。民族是以文化的區別而存在的,民族也是以文化的價值而彰顯于世界的,當今之世,物質趨同文化存異,人們追求享受的物質方式相同,但文化作用于精神的藝術方式卻需要多彩和趨異,所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意義正在于此。

祝賀雷達先生的六卷文集出版,這是陜西文化界的一件重要事件,也是三秦民俗文化的集成結果,希望后來者繼承他這個行走的作風和實踐的傳統,由此出發,秦地文化將會有更大的輝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南县| 洛南县| 蒙阴县| 南漳县| 松阳县| 泸水县| 南京市| 延川县| 平和县| 栾川县| 石阡县| 大姚县| 同心县| 香港| 麟游县| 龙陵县| 马龙县| 保亭| 高青县| 大冶市| 五大连池市| 淳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凤山县| 阳山县| 仙游县| 河间市| 陇南市| 高青县| 芮城县| 蛟河市| 柞水县| 吴江市| 乐山市| 无锡市| 大邑县| 宁德市| 神池县| 宁乡县| 邢台市| 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