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約高三西京城共度元宵 激二哥述長安盛世燈會
高三捧上一包東西,惹得凈塵李風少“哈哈”大笑起來。卻原來是高三捧上一包新衣服,凈塵笑問道:“你給我買新衣服做甚?我這二十五年了都沒穿過一件新衣,就是不想讓世人見我真容,你卻給我買新衣服,豈不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嗎?”
高三笑道:“當年師父你與那梨花姑姑相愛之時,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你看你現在這副模樣怎么去見梨花姑姑?徒兒想著二十幾年了,梨花姑姑見你這副模樣怕是認不出來了。”
高三認真地說著,凈塵立起身形仔細看了看自己一身破衣爛衫,蓬頭垢面,這樣去見心愛的人確實不大好,便說道:“呵呵!你小子說得有道理,今年我該穿著新衣裳去見梨花。”說著目光看向遠方,眼神中神采煥發,仿佛又回到二十五年前,那個翩翩少年行走在鄉間小道,山坡上那株梨樹花滿枝頭,梨花依舊在樹下笑著向他招手……
轉眼已到了大年三十,天空飄起了雪花。高家堡上一派喜慶氣象,家家戶戶刷了糨糊貼對聯門神,再給先人上墳燒紙。高家祠廟中門大開香火裊裊,孩童們追逐戲耍放炮點燈,好不熱鬧。
婦女們忙著煎油果子、煮肉、包餃子,男人們則在高世榮和族中年長的老人的帶領下,去給祖宗的墳頭燒紙祭祖,對過世的先人視死如生以示孝道。
一行族人回村時,高世榮見堡門上沒貼對聯,就叫高三在家中取了對聯去貼。高三叫了小虎,狗蛋端了碗糨糊,拿了長梯去貼對聯。
高三笑著說道:“狗蛋!我扶梯子你上去貼好不好?”
狗蛋用驚訝的眼神看著高三道說道:“紅娃!這么高——高我害——害——怕,還是你貼吧!”
“沒出息的樣!你每頓飯少吃點就好了,你看你都胖成啥了,叫你貼個對聯都不敢。”高三用激將的語氣說著狗蛋。
狗蛋滿臉堆笑說道:“還是你——你——貼吧,你麻利得跟猴——猴一樣,不貼對聯都——都——浪費了你一身好功夫了。”
高三笑道:“你小子說話不利索,腦袋瓜倒挺利索,好吧我貼就我貼。”說著給小虎使了個眼色,小虎會意說道:“你把梯子扶好,我給紅娃看對聯貼正了沒有。”
狗蛋用力地點了一下頭,“嗯!好的,沒問題。”
高三登上竹梯,一手端了碗糨糊,一手貼對聯,小虎則站在遠處看貼正了沒有。
“紅娃,左一點,對!再高一點——好貼吧!”小虎在后面指揮著高三貼完上下聯開始貼橫批。橫批略高,高三又上了一節梯子,刷糨糊時故意用刷子在墻上刷了些土下來。狗蛋叫道:“媽呀!紅娃你把我——我——我的眼睛都瞇了!你輕一點!”
高三笑著說道:“你事真多,貼不結實讓風吹掉了你替我挨罵啊?別往上看土就不瞇你眼睛了。”
狗蛋把頭一低說道:“你快——快——些!”高三貼好橫批,小虎沖高三使了個眼色,高三把糨糊碗對著狗蛋的頭扣了下來,然后假裝站立不穩從梯子上掉了下來。狗蛋嚇了一跳,高三故意摔倒在地罵道:“狗日的狗蛋,你咋扶的梯子?差點摔死我了。”
糨糊碗不偏不移剛好扣在狗蛋的頭上,糨糊流了狗蛋一臉。狗蛋呆立著說道:“紅娃啊!你——你——沒事吧?可把我嚇壞了。”說完,用舌頭舔了一下嘴唇上的糨糊。
高三和小虎看得渾身直起雞皮疙瘩。高三搖頭說道:“真是個吃貨,小虎拿上梯子咱回!”
轉眼間到了正月初五,這一天俗稱“破五”,過年時的諸多禁忌都不用再遵守。這一日要迎五路財神,還要送窮神。家家戶戶用紙造婦人,稱為“五窮婦”。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入袋中送到門外用鞭炮炸碎,稱之為“送窮土”。高家堡眾人送了窮土迎了財神,高三和一幫小伙伴在打谷場上舞獅子,敲鑼打鼓甚是熱鬧。
夜晚祠堂對面的戲臺上演起了皮影戲,村人熙熙攘攘看得不亦樂乎。高三和一幫小伙伴在磨盤上聽老漢六十七講三國,正講到常山趙子龍大破曹仁八門金鎖陣。就見老漢六十七說得唾沫星子亂飛,眾人聽得是津津有味。
陳四跑過來叫高三,說村口有人找他。高三出了村口就見一女子走了過來,卻原來是胡召男。胡召男笑著說道:“高三你騎了我的紅鬃烈馬到現在也不還,算怎么回事啊?”
高三一想這些天太忙了,竟忘了這事,趕緊說道:“胡姑娘,馬明兒就給你送過去,不過你的馬我喂得可精壯了!你放心好了。”
高三一時說話有些不自在,胡召男撲哧一笑說道:“不過念你救了我家的份上,這紅鬃烈馬就送給你了。寶馬配你這小英雄正好。嗨!高三,我聽說西京城正月十五有花燈廟會,可好看了,你想不想去啊?想去的話到時咱們一起去西京城玩好不好啊?可好玩了!”胡召男有些羞澀有些無邪地說。
高三一聽玩耍便來了精神,說道:“我當然想去了,可是怕爹爹不讓去,我還沒去過西京城呢!”
胡召男嘴一撇說道:“你想辦法嘛!”
高三低頭思索一會兒臉露喜色說道:“有辦法了,我纏著二哥帶我去西京城,爹娘就放心了,到城后咱倆再去玩耍,你看行不行?”
胡召男說道:“好吧!到時西京城北關城門口見。”
高三調皮地點了點頭,胡召男認真地伸出手說道:“我要拉鉤鉤,可不許騙人哦!”二人拉了鉤,都開心得咯咯笑個不停。
四野靜謐,月彎云舒,寒氣漸盛。高三說道:“晚上有些冷,趕緊回去吧!戲都快唱完了……”
胡召男點頭“嗯”了一聲,翻身上了馬背。高三說了聲“路上小心”,目送胡召男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西京城正月十五鬧花燈耍社火的習俗,在大唐盛世之時達到頂峰。開元盛世年間,長安城燈會規模最大,最多時燃燈五萬余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燈樓,廣達二十余間寬,樓高一百五十尺,金光璀璨,空前壯觀。
高三尋思怎樣才能讓二哥帶自己去西京城看花燈社火。他見二哥高輝在書房看書,便沏了一壺茶,端了一盤點心進了書房,殷勤地說道:“二哥還看書了?看累了就歇會兒。”說完將茶點放在桌上,倒了杯熱茶遞給二哥高輝。
高輝嚴肅地看了一眼高三說道:“三啊!找二哥什么事就明說吧!”高三心想壞了,怎么他好像知道似的,不行我還得再試試。高三笑道:“沒事二哥,我這年過完不是要去梅花書院讀書嗎!你成天讀書算賬的,肚里墨水多。給我講講這過年的習俗,你說為啥正月十五要耍鬧花燈、放煙火啊?”
高輝把書放到桌上,驚訝地看著高三說道:“我說三啊!從小到大你一天就跟在大哥屁股后面,問這問那都快成大哥的跟屁蟲了。你說你啥事請教過我這個二哥?二哥叫你讀書寫字你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今天給二哥又端茶點,又聽故事的,二哥咋覺得有些不適應呢?”
高三呵呵笑道:“看二哥說的,三弟我現在也長大了。前些時日我去梅花書院求學,李郭二位先生給我講了很多名人的故事。比如關中四君子,富平李天生、周至李二曲、眉縣李雪木、三原孫豹人。個個劍膽琴心,滿腹才華,君子氣節令人嘆服。”高三說得是朗朗上口,滔滔不絕。
高輝眼露喜色說道:“士隔三日當刮目相看啊!怪不得江湖中人都喜歡你,二哥今天沒事,就給你講講這正月十五鬧花燈的由來。在很久很久以前,猛獸很多,四處傷人。人們便組織起來打猛禽怪獸,無意中將一只迷路的神鳥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大發雷霆,傳旨下令天兵天將于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將人畜和財物通通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百姓無辜受難,便駕祥云偷偷來到人間,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人們。大家聽后嚇得不知如何是好,當時有位老者想出了個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里,每戶人家在門前掛起紅燈,燃放爆竹煙火,這樣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覺得這主意好,便分頭準備。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天兵天將往凡間一看,發覺人間早已一片火海,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聽后心中大悅。百姓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財產,為感謝天帝之女的善舉,從此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張燈結彩,點煙火放爆竹,來紀念這個日子。”
高輝一口氣講完,喝了口茶。高三聽得認真嬉笑道:“二哥你講得太好了,民謠里唱‘正月里來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花燈紅,花燈黃,雪打花燈好年景’唉!我只見過紅花燈、黃花燈。也不覺得怎么好看啊!”
高輝笑道:“你最多是在陵前鎮看個花燈,肯定沒什么花樣,那西京城的花燈最是有名了。”
高三忙追問道:“都有什么花燈啊,二哥?”
高輝站起身形,興致一高打著手勢給高三說道:“這花燈啊樣式繁多,大的猶如瓊樓仙宮,還有龍燈、魚燈、鶴燈、蓮花燈、繡球燈,還有船燈、獅子燈、走馬燈、十二生肖燈、菊花燈、牡丹燈,還有故事燈。”
高三好奇地問道:“二哥,什么叫故事燈啊?”
高輝說道:“故事燈就是燈上有各種民間故事或戲曲故事,比如有‘八仙過海’‘三姐下凡’‘桃園結義’‘水泊梁山’‘西游記’‘三娘教子’……”
高三驚訝地說道:“這么多太過癮了,可惜我從來都沒見過,二哥你能不能帶我去西京城看看花燈啊?”
高輝說道:“不行,首先咱爹娘就不同意。你調皮搗蛋,就沒讓爹娘省過心,我怎么敢帶你去?”
高三央求著說道:“二哥你就帶我去嘛!李郭二位先生都說人要多出去看看走走,見多才能識廣。你不帶我去我自己去,爹娘問起我就說是二哥對我吹噓西京城花燈社火如何如何好看,我一時好奇心起,便自己去了。”
高輝氣得抓起一塊點心朝高三扔了過去罵道:“你這個鬼猴精,你給二哥都用上兵法了。”
高三一把接住點心咬了一口說道:“謝謝二哥,點心味道還真不錯,你也來一塊兒嘗嘗。”
高輝氣得渾身發抖,又抓起一塊點心扔了過去。高三一個外擺腿將點心打扁,剛好擊中博古架上一個花瓶,花瓶掉了下來碎了一地。那花瓶是高輝的心愛之物,高輝“啊”了一聲,氣得抓起盤中的點心對著高三就招呼過來。高三一招“神龍擺尾”將點心踢得不偏不倚剛好又打碎了一方紫砂壺,高輝氣得將盤中的點心悉數向高三招呼過來。高三一個“倒掛金鐘”將一塊點心不偏不倚踢到了高輝的嘴里。高三回頭一看知道自己闖下了禍,偷笑一下說道:“二哥!你慢慢吃點心,我去馬槽給馬添些草料。”邊說邊溜出高輝的書房。
正月十五這天,高輝駕了馬車帶著高三來到西京城。高輝讓高三逛完街了去會館街大三元典當行去找他,高三心里想著和胡召男的約定,便來到北關城門口橋頭等候。
這西京城墻高城大,甚是繁華。就見胡駝商隊、騎馬乘轎的,打柴打獵的、賣炭賣藝的、占卜算命的三教九流七十二行,進進出出,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高三看得興致正高,忽然后肩被人一拍,就聽身后人說道:“這位兄弟可是高三,我家主人恭候多時了!”高三回頭一看,卻從未見過此人。
欲知來者何人,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