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神經癥沖突及解決的嘗試

第一章 神經癥沖突的尖銳性

首先,我要聲明:并非有沖突就是患了神經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因興趣、愿望和信念的不同時不時地與其他人發生沖突。就像我們總是與環境發生沖突一樣,我們內心的沖突也是生命中十分必要的組成部分。

動物的行為主要取決于它們的本能。它們的覓食、防御、交配和撫育后代等行為多多少少都早已被決定,不會因個體意志而發生改變。相反,能夠進行選擇,也不得不進行選擇是人類的特權,也是人類的重負。我們也許不得不在兩個相反的欲望之間進行選擇,比如,我們既想獨處,又想有人陪伴;我們可能想學音樂,又想學醫?;蛘撸覀兊脑竿赡軙土x務發生沖突,比如,我們可能想要和愛人在一起,而這時卻有身處困境的人向我們求助;我們可能左右為難,既想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又想與他人保持一致。又或者,我們可能會在兩種不同的價值觀面前難以抉擇,比如,在戰爭年代,我們認為參軍是一種義務,但也認為留下來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也是自己應該做的事。

這些沖突的類型、強度和范圍主要取決于我們所處的文化。如果這是一種非常穩定且恪守傳統的文化,那么可能出現的選擇種類會十分有限,個體可能產生的沖突也不會特別多。不過即便如此,沖突也不會徹底消失:一種忠誠與另一種忠誠可能會互相矛盾,個人愿望與集體義務也可能會互相矛盾。不過,如果文化正值快速轉型期,在此期間,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相互矛盾的價值觀并存,那么個人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將會因為多種多樣而變得異常困難:他可以崇拜成功,也可以鄙視成功;他可以特立獨行,也可以人云亦云;他可以獨自隱居,也可以成為一個合群的人;他可以認為應該嚴格管教孩子,也可以認為應該“放養”他們;他可以懷有種族歧視的態度,也可以認為膚色或者鼻子的形狀與人的價值無關;他可以認為對男人和女人應該用不同的道德標準進行評判,也可以認為應該用同樣的道德標準進行評判;他可以將兩性關系看作是情感的表達,也可以認為它與情感無關。像這樣的選擇還有很多。

毋庸置疑,在我們這種文化中生活的人必須常常面對這樣的選擇,所以發生沖突是很正常的事。不過,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大多數人對這些沖突毫無所覺,也從未想過用具體的方法來解決這些沖突:他們經常被意外事件所左右,多半隨波逐流;他們不清楚自己的立場;他們下意識地選擇妥協;他們卷入矛盾后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在此,我所指的正常人只是沒有患神經癥的人。

因此,要想意識到矛盾的存在并做出決定,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有何愿望,尤其要知道我們的感情到底是怎樣的:到底是真的喜歡這個人,還是因為覺得應該喜歡他就自以為喜歡了呢?倘若我們的父母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是真的感到悲傷,還是因為別人的看法才會哭泣呢?我們是發自內心地想要成為律師或醫生,還是因為這些職業受人尊敬并且收入豐厚才想去做呢?我們是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自立,還是只是隨便說說而已?大部分人會發現,這些問題看起來十分簡單,想要回答卻并不容易,也就是說,我們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要。

因為沖突往往與信仰、信念或道德觀有關,所以只有我們將完善的價值觀建立起來,才有可能真正認識這些沖突。從他人那里獲得的價值觀不足以導致沖突,也難以指導我們做出決策,因為它們并非我們自己的。當新的觀念對我們產生影響時,這些價值觀會輕易地被拋棄,并被新的價值觀所取代。倘若我們只是簡單地接受了別人的價值觀,并將其當成自己的,那么,就不會出現關系到我們自身利益的沖突了。比如,如果一個兒子從未對他心胸狹隘的父親產生過懷疑,那么,即便他的父親讓他從事的職業為他所不喜,他的內心也不會產生沖突;當一個已婚男子喜歡上別的女人時,他已經身陷沖突之中了,當難以確定自己對婚姻的信念時,他不是面對沖突做出決定,而是會索性選擇一條最省事的解決之道。

認識到這樣的沖突后,我們必須放棄兩個沖突中有爭議的那一個。不過,能夠保持頭腦清醒并且自覺放棄的人很少,因為我們的情感和信念混在了一起。究其根本,可能還是因為大部分人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難以做到坦然放棄。

一個人愿意并且有能力負責是他做出決定的前提,包括要為做出一個錯誤決定負責,并且愿意承擔所有后果而不將責任推卸給他人。他也許會想:“這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的決定?!彼仨毦邆浯蟛糠秩嗣黠@缺少的素質,那就是內在的力量和獨立性。

無論我們多么不想承認,很多人都被沖突弄得束手束腳,所以我們在對待那些似乎一帆風順、完全沒有被這些沖突干擾的人時,經常會懷有嫉妒和羨慕之心。這種羨慕不無道理。那些人也許是已經確立了自己的價值觀的強者,或者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沖突已經無法造成明顯的影響,也已經不用那么迫切地做決定了,因此他們擁有了一種從容的風度。不過,外在的風平浪靜也許只是假象,更多時候,我們羨慕的那些人由于順從、冷漠或者僥幸而沒有能力主動地、真正地面對自己的沖突,或者用自己的信念將沖突一一解除,因此他們只是隨波逐流,或者憑借小把戲獲得了一些實惠而已。

盡管有意識地去體驗沖突或許會帶來痛苦,但毫無疑問,這也是一種可貴的能力。我們在面對自己的沖突時,越是勇往直前并且努力尋找解決方法,就越容易得到內心的自由和更強大的力量。我們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前提是愿意承受打擊。一點兒都不要羨慕根植于麻木的虛假冷靜,因為它只會讓我們身處軟弱之中而無力面對現實。

在面對和解決關于生活的基本問題的沖突時,只要我們還活著,就沒有理由逃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念。當我們對與選擇相關的各種因素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后,就能夠找到奮斗的目標和生活的方向。

一個患有神經癥的人,會很難認識和解決沖突。在此,必須說明的一點是,神經癥往往是一個程度問題,因此,我所說的“患有神經癥的人”一般是指那些“已經達到病態程度的人”,他對自己的欲望和情感的意識已經減弱了,只有當他的弱點被人擊中時,他才能有意識地、清晰地感受到憤怒和恐懼,不過他也可能會將這種反應壓抑下去。的確存在這種類型的神經癥患者,他們受到強制性標準的影響十分深刻,并且已經沒有了識別、決定方向的能力?;颊咴谀切娖刃詢A向的控制下,沒有了斷然舍棄的能力,更遑論對自己負責的能力。

那些困擾正常人的普遍性問題同樣也可能屬于神經癥沖突的范圍,但是這些問題的種類區別很大,因此會有人質疑在表示兩種不同類的東西時使用同一個術語是否恰當。在我看來,這是恰當的,當然我們必須明白他們的不同之處。那么,神經癥沖突有什么特點呢?

舉一個較為簡單的例子。一位與他人合作研究機械設計的工程師常常受到陣發性疲勞和煩躁的折磨,有一次是由下面的事件引起的。在一次技術問題討論會上,這位工程師的方案沒有被采納,但他的同事的方案被采納了。沒過多久,大家又在他未出席的情況下做出了決議,之后也沒有給他提供可以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他原本可以以程序不公平為由進行抗議,也可以欣然接受大部分人的決定,這兩種反應都是協調性反應,可是他并未這樣做。盡管他痛恨別人輕視自己,卻不曾反抗,他只是覺得憤怒,而這種憤怒只在他的夢中出現。這種被壓抑的憤怒中不僅有他對別人的憤怒,也有對自己軟弱的憤怒,所以他才會感到疲勞和煩躁。

導致這位工程師沒能做出協調性反應的因素有很多。他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是這種“了不起”要想樹立起來必須要有他人的尊重。不過他是無意識的,“在這個專業領域,我的聰明才智無人能及”這一想法一直都是他行動的出發點,所以所有對他的輕視都會因為觸及這一“底線”而讓他感到憤怒。不僅如此,他還有無意識的施虐傾向,想對他人進行指責和羞辱,盡管他很厭惡這種態度,將其掩藏在過分的友好之下。此外,還有一種因素——他的無意識內驅力,即為了達到利己的目的而去利用他人,因此他不得不在他人面前保持良好的風度。另外,他對他人的依賴還因其對情感和贊美的強迫性需要,以及他的忍讓、遷就和順從等態度而變得更加嚴重,于是,沖突就這樣產生了:一方面是破壞作用極強的攻擊性,即他隨時會爆發的怒火和施虐傾向;另一方面是對情感和贊美的渴望,并且努力在自己眼中顯得理性和公平。結果,盡管人們看不到他內心的動蕩,卻能看到他疲憊和無精打采的樣子。

當對這個沖突中所涉及的各種因素進行觀察時:首先會對它們的完全不相容性感到驚訝——最極端對立的例子就是既頤指氣使地要求他人給予自己足夠的尊重,又要奉承和迎合他人;其次,工程師對整個沖突始終是無意識的,他并沒有意識到矛盾傾向在沖突中起了作用,他深深壓抑著這些矛盾傾向,只將一點兒內心的糾結表現在外,情緒也非常理智。他們的方案沒有我的好,他們那樣做是忽視我的存在,是不公平的;最后,哪怕他對自己的過分要求和依賴他人的行為有一點兒理智上的認識,就會知道沖突的兩種傾向都具有強迫性,但是在主觀愿望上,他還是沒有辦法改變。要想改變它們,就要進行大量的分析工作。兩方面的強迫性力量在圍攻他,而他卻無法控制:他不能不去理會自己內心這樣迫切的需求,可這些需求卻代表不了他真正的需要或追求。他既不想利用他人,也不想順從他人,因為他對這些做法感到十分不屑。由此可見,這個例子的意義有多么深遠,它能夠幫助我們對神經癥沖突加深了解——它意味著一切決定都是不可行的。

再舉一個與這種情況相類似的例子。一位自由設計師偷了他的好朋友的錢。外界無法理解他的這一行為:他確實需要用錢,可他的朋友一定會一如既往地借給他。更加令人震驚的是,他是一個既體面又珍惜友誼的人。

這一行為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以下的沖突。這個人對情感的需求具有明顯的病態特征,特別希望他人隨時都能照顧自己,其中也混雜著一種無意識的傾向——想通過他人獲取好處,因此他就采用了既想獲取他人的情感,又想使自己位于支配地位的行動。原本前一種傾向會讓他甘愿接受幫助,可是他脆弱的自尊又對此表示反對。他覺得,別人應該因為可以給他提供幫助而感到榮幸,而自己向別人主動求助則是一種屈辱。由于強烈渴望獨立和自給自足,他對求助他人更加反感,這使他無法承認自己的任何需求,也無法讓自己對他人有所虧欠。所以他只能索取,而無法接受。

雖然這個沖突與第一個例子不同,但它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所有的神經癥沖突都能表現出各種沖突驅力之間的不相容性以及它們的強迫性和無意識性本質,因此,患者自己是無法解決沖突的。

如果一定要在神經癥患者和正常人之間劃出一條明確界線的話,那么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對于神經癥患者來說,沖突的兩種傾向的懸殊遠比正常人大得多。正常人必須在兩種行為模式之間進行選擇,不管選擇哪一種都統一在人格框架以內,而且是合情合理的。形象點兒來說就是,神經癥患者的沖突的兩種傾向之間可能有180度的夾角,而正常人的夾角只有90度甚至更小。

另外,兩者在意識程度上也有區別。如同索倫·克爾凱郭爾[2]說的那樣:“真正的生活是多種多樣的,無法只用一些抽象的對比將其描述清楚,比如,完全意識到的失望和完全無意識的絕望之間的對比?!辈贿^,我們可以這樣說:在正常范圍內,沖突是有意識的,而就其主要因素而言,神經癥沖突卻總是無意識的。哪怕一個正常人也許不能意識到自己的沖突,但是只要給予他一點兒幫助,他可能就會發現沖突的存在,而神經癥患者只有在克服巨大的阻力后,才能發現沖突的存在,因為神經癥沖突的主要傾向是被深深壓抑著的。

最后,正常的沖突所涉及的是在兩種可能性或者兩種信念之間進行選擇,二者都是他希望得到的或者是他所珍視的,因此,對他來說,即使這讓他很為難,并要有所舍棄,他還是有可能做出一個合理的決定的。深陷神經癥沖突的人做不出自由的選擇,因為兩種方向相反的強制力驅使著他,而這兩個方向他都不愿意跟隨,所以無法做出一般意義上的選擇。他停下來,無法掙脫。要想幫助他擺脫這些傾向,就必須處理好神經癥傾向,并且改變他與自己、與他人的關系。

以上這些特征對神經癥沖突為何會如此尖銳做出了解釋。這些難以識別的沖突,不僅容易使人感到無望,還足以讓人心生恐懼。除非我們認識到這些特征,并將它們牢牢記住,不然我們就理解不了神經癥患者為消解沖突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嘗試,而它們正是神經癥的主要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土县| 株洲县| 武山县| 井陉县| 武陟县| 邮箱| 富阳市| 开江县| 布尔津县| 黎川县| 儋州市| 镇巴县| 军事| 九台市| 乌拉特前旗| 夹江县| 泸西县| 大丰市| 盱眙县| 苏尼特左旗| 陈巴尔虎旗| 肃宁县| 花莲市| 长阳| 新化县| 龙口市| 青浦区| 香河县| 荔波县| 唐河县| 大同市| 冷水江市| 平武县| 东宁县| 延安市| 会昌县| 当雄县| 邳州市| 丰都县| 河西区|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