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one
第一章 財務與管理邏輯
本章縱覽:
財務永遠都脫離不了管理范疇,管理也離不開財務的支持。只是在管理與財務各自的發展中,人們都注重了對細節與深度的挖掘,管理上總希望能找到一種“一招制敵”的方法,從而能夠迅速擴大市場、秒殺競爭對手、成本迅速下降、利潤逐年增高,抑或是財務上將會計準則細化到企業出現任何稀奇古怪的狀況都能核算到。而兩者可能都對最基礎、最底層長久不變的商業邏輯藏得太深,領導者應當回到最初的商業邏輯來審視自己的管理行為,財務工作者應當將復雜的財務邏輯回歸到商業邏輯下用“人話”來講財務,才能為領導者提供真正的決策依據。這種決策依據并不是高大上的并購或者生死攸關的決策,而是在日常工作中隨時的幫助、滾動的管理數據支撐。領導者掌握財務語言也能使自己不再被數據所困惑,發揮自己的最佳優勢,在商業邏輯的基礎上用財務思維構架自己的業務發展。
總經理又一次在管理層會議上暴怒:“為什么銷售部跟財務部的數字永遠都不一樣,你們都有自己的道理,讓我怎么決斷?到底應該信誰的話?你們就不能先溝通好再上會!!”這是很多公司的管理會議上經常出現的場景。銷售部門提供的經營業績數據與財務部門提供的銷售收入數據總是相差甚遠,銷售部對自己的數字非常自信,絕對不會出現任何差錯;而財務部對自己的數據也相當自信,所有的賬都是有依據的,記錄的數字都是真實準確的,怎么可能出錯!
“再沒有回款的話,下個月的工資都發不下來了,而且這個月要交不少稅,都沒什么進項抵扣。”會計跑到老板辦公室里緊急匯報。老板也很惱火,客戶難纏就是不給錢,請客吃飯是必須的,每個月也沒給多少錢。公司沒有賺到錢馬上要關門了,還告訴我要交不少稅,這不是火上澆油嘛!難道不賺錢還要交稅?哪來的錢交稅?
“您的財務報表明顯不符合真實情況呀,這讓我們怎么給您投資呀,您還是先把財務整好了咱們再談吧!”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投資人說自己的財務賬有問題了,再融不到資金恐怕公司就開不下去了。財務不是每個月都按期交稅了嗎?投資人是怎么看出來我的財務報表有問題的呢?我代理記賬的會計也很負責任,每次交稅前都很積極地通知我,好像從來沒有說過我的業務發展數據,什么樣的財務人員才能做出讓投資人滿意的財務賬呢?
“老板,您要的銷售明細在市場部,財務部沒有這些數據呀!”
“老板,您想要分析客單價對比的數據都在銷售部手里,財務部沒有這些數據呀!”
“老板,用戶轉化率和回購率在網店運營部,財務部沒有這些數據呀!”
“我想要的數據你財務都沒有,我要你財務有何用??”老板憤然離開財務部辦公室。
老板心想,人家都說財務對于老板的經營有很大幫助,為什么我身邊的財務就什么用都沒有?真不知道我花錢雇了財務人員究竟給我創造了什么價值。
而財務也極其冤枉,業務部門的數據那么亂,搞到財務部就會把會計工作全部打亂,萬一算不對稅額被稅務部門罰款了又要怪罪我們。我們天天累死累活地給各個部門收拾殘留數據,還得求著他們把票據算對貼好,更可氣的是他們出去請客、送禮,回頭還要我們到處找發票,這么大的風險,真不想在這里干了。
估計很多人對這些場景都不陌生,看起來都沒錯兒,可就是沒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歸根結底是因為大家沒有在一個平臺上說話。領導者如果不懂財務,就不知道如何利用最基本的商業邏輯管理企業。財務工作者也不是都懂“財務”,而僅僅是干了“會計”的工作,就是每天把賬記錄完就結束了,并沒有將財務數據結合到管理中加以分析。領導者需要財務數據來支撐管理決策,財務工作者需要給領導者提供有管理價值的數據,這才是完美的結合。對于各個營運部門來說,財務部門應當在監管底線的前提下做好充分的服務。當然,財務工作者也應當具備相當的管理思維才能夠做到這一點,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財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