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說中國·大秦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歷史)
- 李碩
- 846字
- 2020-08-07 18:06:56
郡縣制的推行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決定對國家全面施行郡縣制行政管理,在全國范圍內確立了郡縣制度。最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以后,隨著邊境的開發和郡制的調整,總郡數最多時曾達到四十六郡??ぴO郡守,郡守之下有郡丞、郡尉、監察史等。郡下設縣,萬戶人口以上為大縣,設縣令;萬戶以下為小縣,設縣長??h令或縣長之下又設縣丞和縣尉,也與上級政權一脈相承??h以下以鄉、亭、里為單位。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并設各級官員加以管理。這樣,從中央到地方都建立起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秦十二字瓦當
其實,早在秦獻公十年(公元前375年),秦國就建立了以“告奸”為目的的“戶籍相伍”制度。后來商鞅規定,不論男女,出生后都要列名戶籍,死后除名;還“令民為什伍”,有罪連坐,秦律載明遷徙者當謁吏轉移戶籍,叫作“更籍”。秦王政統治時期,戶籍制度趨于完備。公元前231年,令男子申報年齡,叫作“書年”。據云夢秦簡推定,秦制男年十五(另一推算是十七)載明戶籍,以給公家徭役,叫作“傅籍”。書年、傅籍,是國家征發徭役的依據。公元前216年,“使黔首自實田”,即令百姓自己申報土地。土地載于戶籍,使國家征發租稅有了主要依據。戶籍中有年紀、土地等項內容,戶籍制度也就遠遠超過“告奸”的需要,成為國家統治人民的一項根本制度。秦置二十級爵,以賞軍功。國家按人們的爵級賜給田宅,高爵者還可以得到食邑和其他特權。爵級載在戶籍,所以戶籍也是人們身份的憑證。
實際上,郡縣制并非秦始皇所開創,只是到了秦始皇統一全國時,才實現了它的系統化和規范化,才成為整個國家法定的行政制度,所以才稱秦始皇推行郡縣制。其實,早在春秋時期,縣制管理便已在一些諸侯國家中萌生了。秦國在統一全國前早已開始在國內設縣,并從公元前324年秦攻楚漢中地六百里置漢中郡開始,創立并逐漸采用了郡制,到統一六國為止,秦國已先后設置了巴郡、隴西郡、北地郡、蜀郡、南郡、九江郡、齊郡等十幾個郡??h制之后又設郡制,使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又多了一個層次,中央集權就更加鞏固了。

▲秦夔鳳紋大瓦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