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動教學設計:用腦做培訓
- 孫波
- 847字
- 2020-08-06 15:56:34
第三章 理解大腦,優化教學流程與教學活動
美國著名的腦科學研究專家帕特里夏·沃爾芙(Patricia Wolfe)認為:“我們越了解大腦,就越能設計出符合大腦需要的教學流程,這樣的學習被稱為‘對大腦友好’的學習,能幫助人們在學習的同時促進大腦的發展。[1]”因此,我們在了解了整體教學流程的設計框架后,有必要了解大腦的特質,尤其是和學習相關的特質,以便優化教學流程與教學活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員的學習效果。
關于人的大腦在學習方面的特征,腦科學研究者給出的一個好消息是,大腦天然就喜歡學習,如探索未知、為事物下定義、從各類信息中找規律等,大腦是一個一刻都不停息的思考機器。這意味著,學員在課堂上對學習應該天然是感興趣的。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感到困惑,如果說大腦天然就是一個喜歡學習的器官,那么為什么在課堂上有很多學員沒有表現出對學習的關注,甚至逃避與厭惡學習呢?這其中有很多復雜的原因,涉及與培訓相關的人、環境、機制等諸多方面。如果僅從講師的角度來歸因,那么我們需要關注的是,講師呈現給學員的信息與呈現信息的方式是否獲得了學員大腦的青睞。
帕特里夏·沃爾芙談道:“根本就沒有注意力不集中這件事情,人的注意力始終會集中在一些它想集中的事情上。[2]”大腦喜歡一些事情,不喜歡另外一些事情。在課堂上,如果學員的注意力離開了,就意味著他的大腦不再關注我們希望他關注的事情,而是在關注其他事。因此,講師必須知道學員的大腦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盡量讓自己呈現給學員的信息獲得學員的青睞。
學員的注意力和學習效果緊密相關。學員的大腦對某一特定刺激越集中注意力,關于這個刺激的詳細信息就越容易被學員的大腦編碼、保留。所以,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講師要把呈現給學員的信息,利用各種教學活動“包裝”成能吸引和留住學員大腦注意力的形式。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分析大腦喜歡什么事情、不喜歡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優化活動流程才能使活動流程符合大腦的這些特征。在每個特征中,我們不僅會解釋一些腦科學原理,還會推薦一些與這些原理相匹配的教學活動設計方法,以協助大家設計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