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動教學設計:用腦做培訓
- 孫波
- 4720字
- 2020-08-06 15:56:33
如何設計關鍵研討問題
我們通過一個真實的案例來介紹如何設計關鍵研討問題。
Mac要在自己的公司里講授“跨部門溝通”,其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是“情感賬戶”。相信很多人對這個知識點都不陌生。它源于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該書指出:“你必須把每一次人際交往,都看成在他人‘情感賬戶’內存款的一個機會?!?/p>
Mac 在介紹完“情感賬戶”的概念后,想讓學員進行小組討論,目的是基于學員的討論,說明在工作中如何有效推進與同事的關系。
因此,Mac設計的關鍵研討問題是“我們的哪些行為是在向‘情感賬戶’中存錢”。在某個課堂上實施了這個小組討論活動后,Mac對活動結果不太滿意。他覺得學員討論起來索然無味,學員羅列的內容也毫無新意,各小組的答案的相似度很高。那么,他應該如何進一步改進該關鍵研討問題,來使小組討論的活動效果更好呢?
看到這里,你可以先合上書并快速地思考一下:你覺得Mac在該教學活動中設計的關鍵研討問題如何?你有哪些改進建議?在略經思考后,你可以看看我們的分析和建議。
坦白地講,我們認為Mac設計的關鍵研討問題還是不錯的。不過,為了進一步提升活動效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給予Mac一些改進建議。
針對性
首先,關鍵研討問題必須有針對性。讓學員解決的問題(或挑戰)要緊緊地圍繞講師在關鍵知識點上的教學目標去設計,要讓學員在活動中思考的聚焦點和講師在活動結束后要引導、講解的課程內容緊密相關。也就是說,學員在對關鍵研討問題進行研討后,給出的答案能讓講師順利過渡到下一個關鍵知識點的講解。在Mac的例子中,課程主題是“跨部門溝通”,Mac在介紹所使用的溝通技巧時針對的都是公司里實際跨部門溝通的典型場景,因此在討論“情感賬戶”時,我們要聚焦于在工作環境中,要建立同事間的良好關系,需要做哪些行為。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改進Mac的關鍵研討問題:“在與同事交往的過程中,哪些行為是在向‘情感賬戶’中存錢?”通過縮小關鍵研討問題發生的場景(在與同事交往的過程中),提升關鍵研討問題的針對性。
要提升關鍵研討問題的針對性,講師必須時刻思考該問題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在學員討論完后,講師想讓學員得出的答案大概是什么,這些答案如何有效地和講師后續要講解的課程內容進行銜接。
具象化
接下來,我們換個角度繼續研究聚焦后的關鍵研討問題:“在與同事交往的過程中,哪些行為是在向‘情感賬戶’中存錢?”從本質上講,這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問題,學員在回答這類問題時難度會比較大,常常是“心有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即使給出了一些答案,也容易落入窠臼,出現很多“假大空”的套話。我們認為,更好地提問方式是讓學員從思考某個具象的問題入手,這樣學員更容易打開思路,也更容易給出高質量的答案。
什么是具象化呢?簡單來說,就是聯系一個具體的事例來進行思考。例如,在一個電視訪談節目上,主持人問一個幾歲的小女孩:“你更喜歡你的爸爸還是媽媽?”小女孩遲疑了好一會兒,喃喃地說:“我不知道。”幽默的主持人看到小女孩的為難,于是笑著說:“讓我來換一個問題吧,如果從天上掉下來一個鋼琴,一定會砸到一個人,那么你是希望它砸到你的爸爸,還是希望它砸到你的媽媽?”在聽到這個問題后,小女孩沒有絲毫猶豫,馬上大聲喊道:“爸爸!”大家來看,主持人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一個把抽象的問題具象化的典型的例子,這讓難以回答的問題一下子得到了清晰的答案,效果非常好。
因此,回到Mac的關鍵研討問題,我們可以這樣改進:“請你先想起一個與你關系要好的同事,關于這個同事,請思考一下你的哪些行為是在向你們的‘情感賬戶’中存錢,而因為有了這些行為,你們的關系變得更好了?!?/p>
學員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必須先在腦海里搜尋并鎖定一個同事,然后回憶和他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找到哪些行為讓自己和他的關系在逐步推進。這也是把抽象的問題具象化的過程。
很多教學活動的關鍵研討問題都可以做具象化處理。例如,在一個項目管理的課程上,講師想在開始時提個問題:“你在做項目經理時,覺得最難的是什么?最有挑戰性的是哪個環節?”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問題比較抽象。講師可以考慮將其轉化成一個具象化的問題:“請回憶你最近管理過的一個項目,在這個項目中,哪些管理環節讓你覺得頭疼萬分?哪些環節讓你走了很多彎路?在思考兩分鐘后,請把你的故事和思考結果分享給大家?!痹谛薷暮螅瑢W員要思考的問題就具體多了,因此講師要找到一個有效的“抓手”來引導出更多、更好的答案。
目標感
在提升針對性、進行具象化設計后,Mac的關鍵研討問題還有改進的空間。我們發現,當人們討論某個問題時,有明確的目標(知道在討論完后要達到什么目標)會更容易帶來實實在在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為學員設計一個清晰的、可衡量的研討目標。例如:“請你先想起一個與你關系要好的同事,關于這個同事,請思考一下你的哪些行為是在向你們的‘情感賬戶’中存錢,而因為有了這些行為,你們的關系變得更好了。每個學員至少羅列3項行為。”
在加入了研討目標(每個學員至少羅列3項行為)后,學員會至少羅列3項行為。但是,如果沒有這個研討目標的要求,那么很多學員可能只寫一兩項行為就停止思考了。
在講師設定關鍵研討問題的研討目標后,學員會更有安全感,學員可以知道寫幾項行為能達到講師的要求。這個方法在很多場景中都有使用價值。例如,在課程開始時,講師可能需要學員介紹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以便增進學員彼此的了解。這時,與其泛泛地去提問“你的興趣是什么”,我們更愿意加上清晰的目標:“請與你的同伴分享一件自己日常喜歡做的事”。在加入“一件”后,學員就會清楚這個問題的邊界,反過來,清晰的邊界也利于學員回答講師的問題。
以上3個角度是我們總結的可以改進關鍵研討問題的角度。當然,并不是改進每個關鍵研討問題都必須滿足這3個角度的改進要求,講師需要根據自己的具體課程內容和學員情況進行調整和取舍。一個通用的、可以很好地檢驗關鍵研討問題是否恰當的方法是,把設計好的關鍵研討問題提給自己或者身邊的人,看該問題是否好回答及得到的答案是否是自己想聽到的。很多講師在設計關鍵研討問題時,容易沉浸在個人的思路中,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關鍵研討問題,結果在實踐中發現別人很難回答這個問題或者答案容易產生歧義,這時講師就需要改進自己的關鍵研討問題。
一個好的關鍵研討問題是一個教學活動成功的一半。問題問得恰當,能擊中學員的“痛點”,就能讓學員積極回答并交流。要實現這樣的效果,講師需要理解學員,了解學員日常工作的情況,知道學員愛聊什么、想從其他伙伴那里知道什么。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經常設計與引導各種客戶沙龍。我的客戶是各個公司的培訓經理,當他們聚在一起時,他們最喜歡交流的是自己今年做了什么項目、接下來想做什么項目,以及別人是否做過類似的項目、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等。因此,在很多客戶沙龍中,我設計的第一個關鍵研討問題是請他們分享一個自己今年最關注的工作重點或者項目重點,以及圍繞這個重點自己的推進思路是什么。因為這個關鍵研討問題恰好符合培訓經理這類學員群體的內在訴求,所以我絲毫不擔心這個關鍵研討問題會讓學員不好開口、聊不下去。相反,我最擔心的是時間不夠用,因為學員有很多東西想分享與交流。
同使用好課程教學活動設計鳥瞰圖的前提條件一樣,作為一個講師,觀察和理解學員很關鍵,針對學員的關注點、訴求點設計關鍵研討問題就會事半功倍。
案例分析
我們再來分享一個改進關鍵研討問題的真實案例。在該案例中講師對關鍵研討問題的設計不夠嚴謹、過于隨意,沒有反復斟酌文字,沒有推演在實際研討時可能出現的情況,導致這個關鍵研討問題在真正研討時出現很多問題,沒有達到預期的研討目標。
這是一個給門店經理講解領導力的課程。在課程開始時,講師播放了一小段視頻,內容是某門店的一位員工向門店經理提出辭職,門店經理顯得很無助,盡管門店經理苦口婆心地說了很多,但還是沒能挽留住這位員工。在播放完視頻后,講師在PPT上給出了如下關鍵研討問題:“請回想你自己做店員時,什么樣的門店經理讓你印象深刻?為什么他讓你覺得值得追隨?”
從接下來的課程內容來看,講師會介紹幾項門店經理的核心領導能力,如建立信任、明確目標等。因此,講師設計這個關鍵研討問題的目的是希望學員通過研討和分享,能給出與門店經理核心領導能力相關的一些答案,從而讓他自然地過渡到對門店經理核心領導能力的講解。很明顯,講師在PPT上給出的關鍵研討問題是有問題的。
下面,我們請你先做個嘗試,結合前面提到的改進關鍵研討問題的3個角度及相關要求,你會如何改進這個關鍵研討問題呢?你可以參考以下提示,然后試著把你的答案寫下來。
● 針對性:這個關鍵研討問題問得清晰、恰當嗎?有沒有和學員的實際工作場景或需求結合起來?學員知道要回答什么嗎?和前后的課程內容銜接得好嗎?如何從這個角度進行改進?
● 具象化:這個關鍵研討問題是否能激起學員的具體感知?是否會讓學員覺得太空洞、模糊?有沒有什么方法能支持學員更好地思考與回答這個關鍵研討問題?如何從這個角度進行改進?
● 目標感:這個關鍵研討問題有目標感嗎? 學員知道什么樣的答案是合格的嗎?如何從這個角度進行改進?
相信你已經對如何改進這個關鍵研討問題有了深入的思考。下面,你可以對比一下我們的改進建議。
首先,從針對性的角度來改進。從這個關鍵研討問題本身來看,它似乎有些邏輯不清晰。“什么樣的門店經理讓你印象深刻?”讓員工印象深刻的門店經理可能領導能力很強,也可能恰好相反——在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這與后面的“為什么他讓你覺得值得追隨”銜接不上。
而且,講師在課程開始時播放的視頻展現的是一個反面的門店經理,該門店經理并不是一個值得追隨的門店經理。因此,比較合理的關鍵研討問題應該是:“門店經理的哪些行為會讓員工遠離他呢?門店經理的哪些行為會讓員工愿意追隨他呢?”從正、反兩個方面去討論,既能銜接到前面反面的視頻案例,又能銜接到后面想要討論的知識點。
其次,從具象化的角度來改進。這個研討案例其實有一個非常好的素材——視頻。在研討前播放視頻就是在為研討做鋪墊,讓研討更加順暢。因此,關鍵研討問題可以充分提示學員:“大家注意觀察視頻中的這位門店經理,從他與員工談離職的這段經歷中我們能發現他身上的很多特質和行為特征。請你回憶一下視頻中這位門店經理的語言和行為,羅列一下門店經理的哪些行為會讓員工遠離他。在羅列完后,可以進一步思考,什么樣的門店經理能留住員工呢?門店經理的哪些行為會讓員工愿意追隨他呢?”
最后,從目標感的角度來改進。為了讓各小組的討論更加結構化和順暢,我們還可以讓各小組的研討目標更加清晰。可以在PPT上或者講師授課用的白板紙上給出一個小組討論結果的呈現格式(見圖2-2),要求各小組在討論完畢后,統一按照這個格式向全班學員進行展示。

圖2-2 小組討論結果的呈現格式
加上目標感這個角度的改進要求,這個關鍵研討問題可以改進成:“大家注意觀察視頻中的這位門店經理,從他與員工談離職的這段經歷中我們能發現他身上的很多特質和行為特征。請你回憶一下視頻中這位門店經理的語言和行為,羅列一下門店經理的哪些行為會讓員工遠離他。在羅列完后,可以進一步思考,什么樣的門店經理能留住員工呢?門店經理的哪些行為會讓員工愿意追隨他呢?請每個小組把自己的討論結果在白板紙上分列兩列(見圖2-2)。能留住員工、讓員工愿意追隨門店經理的行為,寫在“√”這一列;讓員工遠離門店經理的行為,寫在“×”這一列。在每一列中,每個小組至少羅列5項行為?!?/p>
至此,我們對這個關鍵研討問題不僅有了清晰的研討目標要求“至少羅列5項行為”,還要求學員把答案的呈現圖形化,這些都有助于學員理解要回答的問題是什么、完成研討的標準是什么、研討目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