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動教學設計:用腦做培訓
- 孫波
- 2925字
- 2020-08-06 15:56:32
線上課程的設計
培訓課程的線上化是一個大的趨勢,隨著技術支持手段的進步,未來越來越多的講師可能需要在線上平臺開設線上課程。在開設線上課程時,講師要面臨以下挑戰。
● 通常,線上課程的時間比線下課程短。與幾天甚至幾個星期的線下課程相比,線上課程更加碎片化、系列化,即使是直播,通常也只有1~2小時,微課甚至只有幾分鐘。在這種情況下,講解課程內容的時間顯得尤為寶貴。
● 線上課程吸引學員注意力的難度更大。在一些場景中,學員完全在自主管理下學習,學員極易被周圍的工作或者其他更有趣的信息吸引。
● 現有的線上平臺的功能還不能完全支持講師進行復雜的教學活動設計。例如,講師有一個非常理想的游戲,可以帶領學員一起討論領導力,但是在現有的線上平臺上這個游戲很難完成。
既然有這么多挑戰,那么講師還需要在線上課程中設計教學活動嗎?我們認為,由于線上課程吸引學員注意力的難度更大,因此講師更需要對自己的課程進行設計,融入一定的教學活動,以確保線上課程的效果。那么,在進行線上課程設計時,講師需要注意什么呢?線上課程的設計與線上授課場景緊密相關,不同線上平臺的形式與操作方法差異較大,因此我們就不同的線上授課場景與大家分享一些教學活動設計方法。
在進行分類介紹前,我們希望先就一個大的原則達成共識——前面所講的課程教學活動設計鳥瞰圖在線上課程中也是適用的。講師在準備線上課程時,同樣需要先劃分關鍵知識點,然后為每個關鍵知識點設計激活活動、講解活動和吸收活動;同樣需要在線上課程(不管何種形式)中添加開場活動與結束活動。課程教學活動設計鳥瞰圖的框架基本保持不變,但是由于線上平臺的各種限制,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講師會受到很多約束。所以,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們會介紹如何在有限制條件的線上平臺中設計課程教學活動設計鳥瞰圖框架中的各類教學活動。
線上課程的教學活動設計與線上授課場景緊密相關。所以,我們先對線上授課場景進行分類。在圖1-9中,我們按照講師與學員是否需要同時在線和學員是否露出臉部這兩個維度進行了梳理。按照這種場景分類方式,線上授課場景可以被分成三類,不同類別的線上授課場景所具備的資源與面臨的挑戰不同,講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所采用的方法與技巧也有所不同。

圖1-9 線上授課場景的分類
注:幾乎所有直播式培訓都提供“錄制”或者“回放”功能,在使用“回放”功能時,講師與學員可以不同時在線。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暫不考慮“回放”功能。
第一類線上授課場景:講師與學員需要同時在線,學員需要露出臉部
在這種線上授課場景中,講師與學員通常使用在線會議平臺、在線授課平臺等直播平臺。在這類直播平臺中,講師與學員同時登錄,少則幾個人,多則幾百人。在直播中,講師與學員可以看到彼此的臉。雖然不同的直播平臺的功能略有差別,但是對培訓與教學來講,這類直播平臺都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功能,如學員分組、共享屏幕、共享白板(可以同時標注)等。
這類直播平臺的功能和操作方式對教學活動設計是非常友好的,可以支持較長時間的培訓,用這類直播平臺進行1~2小時甚至半天的授課,問題都不大。利用這類直播平臺的功能,講師在線上課程中也可以完成很多線下課程中的教學活動。
例如,我們曾經使用Zoom平臺為某企業的內部講師講授培訓課程開發的技巧,來自不同地方的近百位學員同時在線。上午是講師授課時間,下午是學員分小組共同開發課程的時間。在每天的培訓課程開始時,我們都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第一天,我們先請學員在白紙上準備好自己的相關介紹信息(如所在城市、部門、家鄉等),然后通過隨機分組,把學員分成3或4人的小組,并請他們在小組內部交流這些信息。在5分鐘后,我們結束小組討論,讓學員從分組狀態回到全班在一起的狀態。第二天,我們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張中國地圖的圖片,并請學員用標注的方式在自己的家鄉區域寫出自己家鄉的特色菜或者特色物。以上這些教學活動,學員都非常樂于參與,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程開始時就被激發了。
又如,講師要給學員講解“人的學習動機”這個關鍵知識點。圍繞該關鍵知識點,講師設計了一個講解前的激活活動:先請學員觀看屏幕上的一道連線題,題目分兩列,左側一列是各種激發人學習的動機,右側一列是“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這兩個分類。講師想帶領學員把左側的各種激發人學習的動機分別連到右側的兩類動機上。在實際授課過程中,講師每拿出一個動機,都請學員先自己思考并給出自己的答案(該動機是內在動機還是外在動機),接下來講師分享自己的答案,在屏幕上進行連線,并進行深入講解。
第二類線上授課場景:講師與學員需要同時在線,學員不能露出臉部
在這種線上授課場景中,線上平臺會把屏幕分成兩部分:授課區和討論區(或評論區)。在授課區,講師要顯示PPT等課程內容,可以露出或者不露出臉部。在討論區(或評論區),學員可以留言、提問、回答等。因為學員不能露出臉部,因此與第一類線上授課場景相比,講師對學員的約束感大大降低,甚至連最基本的學員出席率都很難得到保障,這都向講師設計教學活動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但是,在理論上是存在現場互動的可能性的,因為學員可以在討論區(或評論區)向講師提出問題、回答講師的問題等。有些線上平臺設計了點贊、給講師發紅包等多種功能,目的是營造更加熱烈的課堂氛圍。
在這種線上授課場景中,最有效的互動方式是講師在授課過程中提出好的、吸引學員的問題。在這種講師約束力比較小的情況下,講師可以多設計選擇題或者判斷題,而非開放式的思考題。選擇題與判斷題有清晰的對錯標準,學員的好奇心會比較強,同時,學員在討論區(或評論區)回答問題時,學員的操作也很簡單——輸入一個字母或者輸入“對”或“錯”,簡單的操作能提升學員的參與意愿。
講師可以在講解一個關鍵知識點之前設計一個題目,來激活學員對這個關鍵知識點的認知;在講解完后再設計一個難度稍大的題目,讓學員來挑戰與演練。
第三類線上授課場景:講師與學員不需要同時在線,學員不能露出臉部
這類線上授課場景與傳統的E-Learning類似。在這種線上授課場景中,課程的互動性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的錄制方式和線上平臺允許互動的功能設置。有些線上平臺允許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在終端進行拖動、連線、選擇等操作,這樣可以提升課程的互動性,使學員可以參與講師的授課過程。有的錄制方式是把講師的授課過程做成純視頻,學員只能觀看,不能進行任何操作,這更加考驗講師調動學員的能力。從課程的教學活動設計角度來說,如果講師需要錄制一段純視頻課程,那么講師要記住以下幾個建議。
● 每段課程以8~15分鐘為宜。因為在授課過程中互動少,所以講師要縮短講解的時長,爭取在學員的注意力區間內完成講解。
● 為課程內容的PPT設計好動畫顯示。讓學員長時間盯著靜態的PPT,對講師來說是很有挑戰性的事。如果講師能在PPT上添加一些動畫元素,講師就可以吸引學員的眼球。
● 講解過程要遵循“開場—激活—講解—吸收—總結”的邏輯順序來安排內容。講師要在開場時介紹清楚課程目標與價值,之后迅速運用一個挑戰或者問題讓學員先來思考講師要講解的課程內容;講解過程要盡量形象、有趣、吸引人;在講解完后,講師要再設計一個檢驗學員吸收與理解的問題,確保學員吸收與理解了剛剛所學的課程內容;最后,講師要進行回顧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