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湖
萬頃碧波太湖水,
云遮霧蓋分外美。
羞得太陽臉不露,
誘來湖鷗水面飛。
【簡評】 全詩用白描手法表現了太湖之美,語言清新,節奏歡快。
太湖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積約2250平方公里,號稱三萬六千頃,故云“萬頃碧波”。唐白居易詩云:“煙渚云帆處處通,飄然舟似入虛空。”晚唐皮日休詩云:“聞有太湖名,十年未曾識。今朝得游泛,大笑稱平昔。一舍行胥塘,盡日到震澤。三萬六千頃,千頃頗黎色。”太湖遼闊蒼茫,煙波浩渺,峰巒隱現,氣象萬千,恰如云遮霧蓋。所以,詩的前兩句是對太湖水之美客觀、真實的描摹。
煙波蒼茫、云遮霧繞本是太湖習見的景觀,作者卻由此生發了美麗的想象:太湖之所以云霧繚繞,是因為它實在太美,連太陽也羞于露臉與之爭美,這就更使讀者對太湖產生了神往之心。水面自由飛翔的鷗鳥,則使全詩“動”了起來,“活”了起來。如果說前兩句是寫太湖的靜態之美,后兩句則是寫太湖的動態之美。動靜結合,使這首詩如同太湖水一樣美不勝收,生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