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高等教育本質再探討

1.什么是高等教育

薛天祥認為,高等教育是完全中等教育后的專業教育(36)。對這個概念理解的一個關鍵是高等教育是學術性與職業性有機結合的教育。高等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什么人”和“如何培養人”的問題。但是當今的高等教育已經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它除了人才的培養外,還關系到資源的獲取、利益的分配,等等。也就是說,高等教育不僅僅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問題,它把很多事情都牽扯了進來,如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從政治角度看,伯頓·克拉克提出:誰來統治高等教育?眾多的學術群體是如何把他們的利益結合在一起的?工作和信念的分裂力量是怎樣為權力整合形式所平衡的?(37)從經濟角度看,高等教育活動中合理配置稀缺的資源是其順利運行的一個前提,它還涉及“誰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從文化的角度看,高等教育是傳承文化、適應文化和創造文化的活動(38)。從科學技術的角度看,高等教育系統是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的重要場所,大學組織的多學科性,為學科的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土壤。所以,今天的高等教育是集高深知識、中間知識和應用知識于一體的系統。基于此,伯頓·克拉克認為,在高等教育中,知識就是材料,研究和教學是主要的技術(39)。盡管如此,理解高等教育,還依然存在眾多問題,首要的問題是“高等教育為誰服務”。

2.高等教育如何形成

從高等教育發展歷程看,高等教育經歷了三次大的變化:一是大學產生以來為社會培養文、法、神、醫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這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大學的主要職能;二是自德國柏林大學在19世紀初提出大學的教學與科研的統一,使得科學研究成為大學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具有了創新知識的功能;三是19世紀中期以來,美國高等教育在實用主義哲學取向的指引下,倡導高等教育為社會服務,要用所構建的知識來為人類謀福利。威斯康星大學把大學的邊界確定為州的邊界,其實就是把大學融入人們的生活中去,用知識來為人類自身服務。高等教育自其形成至今,經歷的幾次變化除了其自身邏輯外,無不與當時社會外部對其需要程度有關。從歷史角度來看,高等教育沉淀下來的是其厚重的組織文化,它所服務的對象應當是整個人類社會,給人類帶來利好的活動。但在具體的活動中,高等教育實際上在為誰服務?在早期,接受高等教育是少數人的事,多數人并不關心。但當下高等教育從社會邊緣走到了社會中心,人們接受什么樣的高等教育已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

3.高等教育為誰服務

按照舒爾茨的人力資本理論,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的核心,教育是使個人收入的社會分配趨于平等的因素。從教育收益的角度看,首先,獲得高等教育機會的個體是最大的受益者,不僅在收入,而且在諸如精神生活、下代教育等方面都有收益,即直接收益和間接收益;其次是政府,政府對于高等教育的投入擴大了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本總量,對提高勞動生產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舒爾茨的研究還證明,教育投資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資收益率(40)。也就是說,凡是對人進行教育投資都會有較高收益,獲得高等教育機會的個體或群體都會從中收益。但鮑爾斯等人認為,教育系統是居統治地位的杰出人物借以試圖實現社會等級分工制的若干再生機制中的一個,通過提供各種技能,使不平等的經濟地位合法化,并促進個人間某些形式的社交(41)。學校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是“精英階層”,教育是維護社會不平等的工具。無論是高等教育精英化階段還是大眾化或普及化階段,從高等教育教育中受益的始終是社會的精英層:在精英教育階段,他們搶占高等教育機會,一般大眾無法獲取這些機會,而獲得高等教育機會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一種特權;在大眾化和普及化階段,他們又攫取了高等教育中的優質資源,即他們占據著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系統金字塔的頂端部分,而這個金字塔底部卻是普通大眾子女的所在地,他們從大學畢業,但社會上的好工作與他們無緣,仍然在社會的次要勞動力市場中就業。舒爾茨的理論為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提供了理論支持。而鮑爾斯等人的觀點讓人們清醒地看到:高等教育這個看似公平的系統卻在復制社會的不公平,通過它造成社會財富分配的“馬太效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炉霍县| 武鸣县| 琼结县| 特克斯县| 乃东县|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当阳市| 万年县| 象州县| 汤阴县| 新平| 涪陵区| 大冶市| 永城市| 伊吾县| 大同市| 嘉兴市| 望奎县| 眉山市| 长岭县| 安新县| 若羌县| 贵州省| 岐山县| 来宾市| 繁峙县| 黄大仙区| 天长市| 丹阳市| 香港 | 巴林左旗| 虹口区| 昌图县| 绥德县| 潞西市| 临安市| 湛江市| 多伦县|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