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談動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部編版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名著書系)
- 朱光潛
- 2244字
- 2020-07-27 18:31:13
名師導讀
人的一生總會有很多煩惱,如何解決這些煩惱呢?朱光潛先生認為排解煩惱最好的辦法就是“動”,那么什么是動,應該怎樣動呢?
朋友:
從屢次來信看,你的心境近來似乎很不寧靜。煩惱究竟是一種暮氣,是一種病態,你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青年,就這樣頹唐沮喪,我實在替你擔憂。
一般人歡喜談玄,你說煩惱,他便從“哲學辭典”里拖出“厭世主義”、“悲觀哲學”等堂哉皇哉的字樣來敘你的病由。我不知道你感覺如何。我自己從前仿佛也嘗過煩惱的況味,我只覺得憂來無方,不但人莫之知,連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謂哲學與人生觀!我也些微領過哲學家的教訓:在心氣和平時,我景仰希臘廊下派哲學者,相信人生當皈依自然,不當存有嗔喜貪戀;我景仰托爾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與愛;我景仰布朗寧,相信世間有丑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然而外感偶來,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學,也抵擋不住。這固然是由于缺乏修養,但是青年們有幾個修養到“不動心”的地步呢?從前長輩們往往拿“應該不應該”的大道理向我說法。他們說,像我這樣一個青年應該活潑潑的,不應該暮氣沉沉的,應該努力做學問,不應該把自己的憂樂放在心頭。謝謝罷,請留著這副“應該”的方劑,將來患煩惱的人還多呢!
【名師點評:作者不急著開藥方,而是先將一般人開的藥方亮出來,說明其不切實際,難以治愈煩惱病癥。】
朋友,我們都不過是自然的奴隸,要征服自然,只得服從自然。違反自然,煩惱才乘虛而入,要排解煩悶,也須得使你的自然沖動有機會發泄。人生來好動,好發展,好創造。能動,能發展,能創造,便是順從自然,便能享受快樂;不動,不發展,不創造,便是摧殘生機,便不免感覺煩惱。這種事實在流行語中就可以見出,我們感覺快樂時說“舒暢”,感覺不快樂時說“抑郁”。這兩個字樣可以用作形容詞,也可以用作動詞。用作形容詞時,它們描寫快或不快的狀態;用作動詞時,我們可以說它們說明快或不快的原因。你感覺煩惱,因為你的生機被抑郁;你要想快樂,須得使你的生機能舒暢,能宣泄。流行語中又有“閑愁”的字樣,閑人大半易于發愁,就因為閑時生機靜止而不舒暢。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發愁些,因為青年人的生機比較強旺。小孩子們的生機也很強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為他們時時刻刻地游戲,所以他們的生機不至于被抑郁。小孩子們偶爾不很樂意,便放聲大哭,哭過了氣就消去。成人們感覺煩惱時也還要拘禮節,哪能由你放聲大哭呢?黃連苦在心頭,所以愈覺其苦。歌德少時因失戀而想自殺,幸而他的文機動了,埋頭兩禮拜著成一部《少年維特之煩惱》,書成了,他的氣也泄了,自殺的念頭也打消了。你發愁時并不一定要著書,你就讀幾篇哀歌,聽一幕悲劇,借酒澆愁,也可以大暢胸懷。從前我很疑惑何以劇情愈悲而讀之愈覺其快意,近來才悟得這個泄與郁的道理。
【名師點評:適時推出歌德的例子。這個例子,恰切、典型,說服力自然也強。】
總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靜止,求泄的方法在動。從前儒家講心性的話,從近代心理學眼光看,都很粗疏,只有孟子的“盡性”一個主張,含義非常深廣。一切道德學說都不免膚淺,如果不從“盡性”的基點出發。如果把“盡性”兩字懂得透徹,我以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人性固然是復雜的,可是人是動物,基本性不外乎動。從動的中間我們可以尋出無限快感。這個道理我可以拿兩種小事來印證:從前我住在家里,自己的書房總歡喜自己打掃。每看到書籍凌亂,灰塵滿地,你親自去灑掃一過,霎時間混濁的世界變成明窗凈幾,此時悠然就座,游目騁懷,乃覺有不可言喻的快慰;再比方你自己是歡喜打網球的,當你起勁打球時,你還記得天地間有所謂煩惱么?
【名師點評:以自己的切身實踐說明所開藥方的療效,最接地氣,最有說服力!】
你大約記得晉人陶侃的故事。他老來罷官閑居,找不得事做,便去搬磚。晨間把一百塊磚由齋里搬到齋外,暮間把一百塊磚由齋外搬到齋里。人問其故,他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他又嘗對人說:“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其實惜陰何必定要搬磚,不過他老先生還很茁壯,借這個玩意兒多活動活動,免得抑郁無聊罷了。
【思考探究:朱光潛先生對陶侃搬磚的新解,你認為有道理嗎?】
朋友,閑愁最苦!愁來愁去,人生還是那么樣一個人生,世界也還是那么樣一個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勸你多打網球,多彈鋼琴,多栽花木,多搬磚弄瓦。假如你不喜歡這些玩意兒,你就談談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就在此祝你談談笑笑,跑跑跳跳!
你的朋友 孟實
閱讀鑒賞
朱光潛認為很多青少年的煩惱都是一種“閑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光潛先生的建議是青少年們多動。他所說的“動”,就是孟子所謂的“盡性”,并且舉出了陶侃的例子進行證明。動是消減壓力的最好方法,所以在文章最后,朱光潛先生希望青少年都“談談笑笑,跑跑跳跳”。
語言平易近人。開篇的“你的心境近來似乎很不寧靜”將交流的兩人距離拉近,好像長者在聽到青年對自己傾訴煩惱后進行耐心而細致的勸解。
知識拓展
陶侃
陶侃,東晉時期名將。出身貧寒,初任縣吏,后逐漸出任郡守。永嘉五年,任武昌太守。建興元年,任荊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咸和九年,陶侃去世,年七十六。其曾孫為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
考題鏈接
用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造句。
假3如3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3有“不屑”的看待;假3如3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3有“不值得”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