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意識形態(tài)批評

某種東西如何可能產生于它的反面?比如,真理出自謬誤?或者求真理的意志出自求欺騙的意志?或者無我的行為出自自私自利?……最高價值物必定有一個另外的、自己特有的起源。

——尼采《善惡的彼岸》


自1796年法國思想家特拉西(Destuutt de Tracy)在《意識形態(tài)的要素》一書中發(fā)明“意識形態(tài)”這一概念以來,它經歷了褒貶中性色彩不一的起落以及物質論/觀念論的分裂。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將其視為唯心主義理論對社會現(xiàn)實的歪曲反映,視為統(tǒng)治階級為維護自身利益、掩蓋經濟基礎的矛盾而由理論家分工制造的思想觀念。但在馬克思對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以及在葛蘭西、盧卡契、列寧、阿爾都塞、齊澤克、伊格爾頓等左翼哲人的論述中,有一個基本共識或定論,即意識形態(tài)不只是虛假意識或幻覺,而是真實操控和體現(xiàn)在人類生活中的現(xiàn)實存在。

除了物質論/觀念論的爭議,意識形態(tài)還存在中性觀/貶義觀的分歧:持中性觀的有葛蘭西、列寧、阿爾都塞等,持貶義觀的有馬克思、齊澤克等。葛蘭西提出了著名的意識形態(tài)文化霸權問題,號召無產階級爭奪霸權,他將無產階級斗爭視為社會的文化—權力復合體;盧卡契和列寧則提出了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意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或商品拜物教)相對立,前者是批判性科學,后者則服務于統(tǒng)治;阿爾都塞綜合了葛蘭西和盧卡契的觀點,他在《意識形態(tài)和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機器》中對意識形態(tài)有著“反抗對象”和“反抗場域”雙重定義,他論述了“在一般意識形態(tài)中實現(xiàn)階級斗爭”和“以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反意識形態(tài)”的邏輯,將意識形態(tài)看作階級斗爭的中性工具或場域,這也直接導向拉克勞/墨菲的民主主義的普遍性空場。總之,以上論述都讓意識形態(tài)具有了中性乃至褒義色彩,但這違背了馬克思對(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或商品拜物教的堅決批判。

齊澤克繼承了馬克思的意識形態(tài)觀,視它為人類社會的奴役和統(tǒng)治關系,他反對意識形態(tài)終結論或后意識形態(tài)觀,將意識形態(tài)批判視為資本主義批判的必要途徑。他主要借助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和拉康的無意識概念“無意識”最早關系到弗洛伊德對人的心智結構三大系統(tǒng)的劃分:意識、前意識、無意識。他強調無意識的被壓抑狀態(tài),卻認為它不能被等同于本我,自我和超我同樣具有無意識的成分。弗洛伊德的后繼者常將無意識簡化為被文明秩序壓抑的生物性本能乃至性本能。拉康反對無意識是先于語言的本能,強調無意識的語言性、結構性。他提出“回到弗洛伊德”,將后者的語言分析視為洞悉無意識的唯一途徑,聲稱“無意識像語言一樣結構著”(Jacques Lacan. The Four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Psychoanalysis [M]. London and New York: W. W. Norton, 1981:20), “無意識是大他者的話語”(Jacques Lacan. Ecrits [M].New York: W. W. Norton and Company, 2006:436), “無意識作為符號界的一種功能而被結構”(Jacques Lacan. The Ethics of Psychoanalysis 1959-1960 [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12)。他認為無意識是外在的、跨個體的、非知的客觀符號結構,不可呈現(xiàn)在意識層面。齊澤克意識形態(tài)理論中的無意識形式、無意識幻象也是如此,指符號界的某種自動化機制、非知之知(savoir)。但要注意的是,在研討班“精神分析的四個基本概念”中,拉康側重探討實在界無意識,將其與無意識欲望、無意識主體相貫通,并表達了無神論神學的堅定信念。他認為無意識是前存在論(pre-ontological)的欠缺客體,類似康德所說的不可理性分析的原因(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隔閡)或弗洛伊德的夢之肚臍(navel)。它既不存在于夢或現(xiàn)實的表層文本中(如文化原型、宗法禮儀),也非壓抑潛隱之物(如潛在夢思、壓抑性欲)。它一旦被發(fā)現(xiàn)就會溜走,始終呈現(xiàn)為隔閡和喪失——這被拉康比擬為古希臘神話中在人間和冥界兩次失喪生命的歐律狄克(Eurydice)。它只能以斷裂、梗塞、猶疑、空洞乃至恐怖的形象綻出在人類的日用言說和平滑夢境中,發(fā)出對主體的召喚、命令或使主體猶疑。因此,無意識是不可闡釋的非符號—想象之物,是比壓抑更深的抹除(effacement)之物。它只能顯現(xiàn)為現(xiàn)象的不連貫(discontinuity)和主體的分裂(split)。它既存在又不存在,但它并非不在場,而是使不在場呈現(xiàn),表明自身還未實現(xiàn)。這就迥異于前期的符號界無意識。筆者以為,拉康這是將無意識推至宇宙生成變化的本體層面(人們只有在出軌的事物中、在現(xiàn)象的不一致中辨識它,令之本體化),使其具有超越性。事實上,拉康的無意識及其他核心概念——大他者、客體小a、癥狀、快感、沖動、主體等都兼具結構主義和反結構主義,抑或符號界和實在界的雙重屬性。來發(fā)展意識形態(tài)理論,進一步開拓意識形態(tài)物質/實存論。他認為意識形態(tài)不僅是如宗教、哲學之類的觀念上層建筑,也不僅是如司法、行政部門之類的政治上層建筑,而且是人類無知無覺的大一統(tǒng)先在符號網(wǎng)絡,是類似于語法一樣的物質生產/消耗方式,其中包括資本主義的資本—商品—市場秩序,它如同造夢一樣制造了勞動者和資本家的人生依憑和存在手段。但同時,作為資本主義異己分子的知識分子并不完全沉陷于這一夢境,他們至少可以先在思想上反省、掙扎,深入夢中去喚醒他人的夢,從而聯(lián)合起來,洞開新時空。

總之,齊澤克將意識形態(tài)理解為一部分生產關系及上層建筑的統(tǒng)合體,并在其中強調人的“革命實踐”——這類指導實踐的思想亦可視為科學唯物史觀或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翼城县| 句容市| 龙海市| 青岛市| 新昌县| 阜平县| 德安县| 天气| 宁国市| 涡阳县| 若尔盖县| 日喀则市| 个旧市| 呈贡县| 云梦县| 滦南县| 淅川县| 新乡县| 平泉县| 刚察县| 北安市| 乃东县| 绍兴县| 武强县| 图木舒克市| 怀宁县| 英德市| 紫阳县| 屯昌县| 西和县| 台东县| 楚雄市| 彭山县| 辰溪县| 南皮县| 嘉禾县| 嘉鱼县| 安图县| 明水县| 蒙自县|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