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分階段進行的日本文化研究

上一節把日本文化主體研究的主要成果按類別扼要地進行了介紹。受選材標準以及筆者學識所限,難免有所遺漏,很難稱得上是對日本文化先行研究的較好的全面的歸納總結。不過,基本上涉及了目前為止日本文化主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觀點,相信一定程度上是可取可信的。

任何論著的出現都離不開其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按照歷史階段對日本文化研究的論著進行歸納和分析可以發現其研究特征。關于日本文化研究的論著從時間順序上看,每一階段都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它們研究的視角也不盡相同。早在清朝末年張之洞時期,就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派遣留學生去東洋留學,那時已出現了對日本文化研究的書籍。下面依時間軸按階段特征簡單梳理一下日本文化研究的相關論著。

一、第一階段——應時而作:19世紀90年代到“二戰”前

這一時期的日本文化研究論著主要有黃遵憲的《日本國志》、戴季陶的《日本論》以及周作人的《論日本》。黃遵憲是把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人學習西方的情況和經驗教訓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該研究論著的宗旨是讓中國對日本的情況有一個細致的了解。戴季陶的《日本論》發表于1928年,對日本社會文化的各個側面,如原始信仰、皇權崇拜及社會階段的演變做了剖析,綜觀了日本社會的變遷,尤其關注中國的律令等在登陸日本后的本土化進程。由于當時正值日本侵華戰爭前夕,因此該著作稱得上是一部“二戰”前夕中國人對日本的洞察之作,是帶有政治家色彩的手筆。此外,周作人的《論日本》,也都是為了增加中國對日本這個戰爭對手的了解而作的。

另外,雖然與本書篩選先行研究成果的標準——研究日本文化專門著作有一定差別,不過由于歷史時期的特殊性,還是應該提及蔣百里于抗戰初期在媒體上發表的《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一書。該書從日本的自然條件和歷史淵源談起,分析了近代日本的國際形勢、經濟困境及階級隔閡等,描述了日本社會的變遷,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虛與矛盾,最后針對當時的中日戰爭得出了“不要和日本講和”的結論,被視為抗日戰略預言書。

二、第二階段——反思之作:“二戰”后至冷戰結束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日本國內外對日本文化的研究進入了反思階段,出現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著作。

首先是本尼迪克特的力作《菊與刀》(1946年)。研究的宗旨是為了給美國政府提供決策依據,關注的是日本人的行為模式和思維結構。其次是日本人對自身文化的反思之作,如《“縱式”社會的人際關系》(1967年)、《“雜種”文化——日本的微小希望》(1956年)、《日本人的“撒嬌”心理構造》(1971年)等。主要關注日本人的精神構造和人際關系的實質,從文化的性質來把握日本文化。不光日本人在進行這個工作,長期駐日的外國人也試圖研究日本。如美國駐日大使賴肖爾,他的《日本人》關注日本國民的特性,并將其置于亞洲文化這個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再次是抓住日本文化的某一特征進行深入研究,如李御寧的《日本人的“縮小意識”》(1982年)。最后是對日本文化進行整體研究,尤其注重國民的精神構造。如石田一良的《日本文化:歷史的展開與特征》(1988年)、大貫惠美子的《作為自我的稻米:日本人穿越時空的身份認同》(1992年)等。

三、第三階段——多面之作:冷戰結束后

冷戰結束后,中日關系面臨著調整和重新定位,對日本文化的研究也開始多樣化。有對日本文化進行整體把握和研究的,如王勇的《日本文化——模仿與創新的軌跡》(2001年);有配合中國日語學習者的學習需要,重點介紹日本大眾文化的,如王沖的《日語暢談暢聽日本文化》(2014年);也有試圖從某一個角度深入研究日本文化的,如李兆忠的《曖昧的日本人》(1998年出版,2005年再版)、王東的《斂與狂:日本人看不見的日本》(2014年);有當中日關系出現困難時,試圖全面解析日本社會思潮和國民情緒的,如高增杰的《日本的社會思潮與國民情緒》(2001);有提出學界新的研究發現的,如王勇等的《中日之間的“書籍之路”》(2003年)等。

與外國人對日本文化的研究和中國對日本之外國家的文化研究相比,中國的日本文化研究尚嫌單薄,尤其是很多時候是“應時之作”。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中國大規模出現對日研究的時候都是中日關系有新的變動或出現問題的時候。中國的對日文化研究需要長期的、深入的、持續的研究。

綜合以上的概述,關于日本文化主體研究的相關著作歸納如下表。

表2-1 日本文化主體研究成果簡介

(續上表)

(續上表)

(續上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星| 湘潭市| 防城港市| 河津市| 秦安县| 徐闻县| 衡水市| 双峰县| 锡林郭勒盟| 镇赉县| 鹿泉市| 郎溪县| 芦山县| 通海县| 广宗县| 寿光市| 西昌市| 桑日县| 广河县| 长治市| 延寿县| 宝清县| 丰镇市| 巴林左旗| 七台河市| 常山县| 东辽县| 罗源县| 分宜县| 深水埗区| 育儿| 永福县| 洪江市| 同江市| 平罗县| 井研县| 肇源县| 泾源县| 黑龙江省| 南投市| 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