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總則

1

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2]里不經意的一句話,我視其為生活之道的首要律條。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聰明人活著的目的并不是享樂,而是免于痛苦的自由。

這句話的實質揭開了快樂的否定性——事實上,快樂只是對痛苦的否定,而痛苦其實是生命中積極的要素。雖然我已經在我的主要著作里詳盡證明過這個命題[3],這里我想再補充一個例證,它取自日常中的一個事件。假設我們身體處于一個良好、健康的狀態,就是有一塊地方特別疼:這個痛處完全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總體上失去了幸福感,把我們生活中的所有舒適感都毀了。同樣,當我們什么都如愿以償了,只有一件事不合心意,那么令我們挫敗的那單單一件事會總讓我們心煩,即使它可能非?,嵥椤N覀儠傁胫@件事而忽略了其他,也不怎么去想我們做成了的更重要的事情了。在這兩個例子里面,我們的意志都受到了傷害。前者,意志客體化在人的機體里;后者,意志則客體化在人的渴求、愿望當中。在上述兩種情況中,我們都可看到只有意志未受傷害時,意志的滿足才存在。所以意志只是對傷害的否定。因此,這種滿足感不是直接感受到的;我們頂多能在我們反思自己的狀況時意識到它。但是,能審視并捕捉到意志的東西是積極正面的,它會自己出現,所有的快樂都只是因為抹殺了它才存在的——換言之,就是免去了我們去審視、去捕捉意志的麻煩;而且這樣說來,快樂的確不可能長久。

開頭所引述的亞里士多德的絕妙原則,正是基于這個道理,它鞭策我們追求自己的目標,盡可能避開生活中無數的不愉快,而非守著那一丁點兒舒適和快樂。如果這堂課講得還不夠好,那么伏爾泰所說的“幸福只是個夢,但痛苦卻是真實的”似乎也是錯的,但他說的恰恰是事實。假如一個人想編一本關于他一生的書,當他去找幸福的平衡點時,必然會在本子上記下的并不是他享了多少快樂,而是他避開了多少痛苦。這就是幸福學的真正方法。所有幸福學的第一要義,都是要認識到這個稱呼其實是個委婉的說法,“快樂地活著”,本意是“不那么不快地活著”——湊合著過。毫無疑問,生活不是用來享受的,而是讓我們去克服困難——去挨過它。這一點,從各種語言的表達中都能看得出來,例如:拉丁語中的degere vitam,vita defungi(得過且過,克服生活);意大利語中的si scampa cosi(熬過這些日子);德語中的man mu? suchen duechzukom-men(盡可能過生活)和er wird schon durch die welt kommen(混混日子),等等。人到晚年,終于能把生活的重擔拋在身后,確實也是一種安慰。因此,最有福的事情并不是找刺激、找快感,而是活了一輩子沒遭什么罪,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的。假如根據享樂多少來衡量一輩子的幸福,那是錯誤的標準。因為快感永遠是否定的,快感能鑄造幸福,這是一種錯覺,愛嫉妒的人就有這樣的錯覺,而他們只會自食其果。相比之下,我們感受到的痛苦是肯定的,因此痛苦是否缺席才是衡量幸福的真正標準。如果能夠達到一種“既不痛苦,又不無聊”的狀態,那我們就確實得到了塵世的幸福,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我們不該以痛苦為代價去換取快樂,甚至只是冒著招致痛苦的風險去尋歡作樂;否則,我們就會為了那些消極的、虛幻的東西而丟失積極的、實在的東西;但如果我們犧牲歡娛以避免痛苦,那么我們肯定會收獲凈利。在這兩種情況下,究竟是苦盡甘來還是甘后苦至,并沒有什么區別。若企圖把痛苦的人生打造成快樂的伊甸園,那就違背了自然規律。人們追求享受和娛樂,而非去盡最大可能擺脫痛苦——但還是有那么多人執迷不悟!他們悲觀地看待世事,把世界看成某種地獄,并為此處心積慮地在世上打造一個小小的空間,使自己免于地獄之火的侵襲,這是一種明智的處世之道。愚蠢的人在生活中尋歡作樂,到頭來發現自己被騙;而智慧的人僅僅是避免了生活中不愉快之事。即便智者千慮,最終陷入不幸之沼,那也是命運的錯,而非他自己愚蠢。只要努力沒有白費,就不能說他過著虛幻的生活,因為他避開的不愉快是真實的。即使他為了避開不愉快而走得太遠、不計后果,無謂地犧牲了快樂,但事實上,他的狀況也不會變得更糟,因為所有的快樂都是虛幻的。由于錯失享樂而哀嘆憂傷,這是徒勞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

對這一真理缺乏認識(往往源于盲目樂觀)是眾多不幸的根源。沒有痛苦的時候,我們不安分的欲望就像鏡子般映照出幻想,這些幻想凈是現實中不存在的快樂,引誘我們盲從;這樣我們就是自討苦吃,這些不愉快毫無疑問是真實的。那時,我們一想到自己失去了沒有痛苦的狀態便會悔恨交加,那是我們孤注一擲后輸掉的樂園,我們不再擁有,悔不當初。

你可以認為這些欲望得到滿足的幻象都是某個魔鬼的行為,他會引誘我們舍棄沒有痛苦的狀態,然而那才是我們真正的幸福。

缺乏思考的年輕人以為這個世界就是為了使人們享樂而設計的,好像這個世界是幸福的樂園,好像幸福是實在、肯定的,那些無法得到幸福的人只是不夠聰明,不能戰勝妨礙他們的困難。年輕人讀詩歌和愛情小說時,加深了這個錯誤觀念,被這表面的作秀所迷惑——這種虛偽也是這個世界的特點,從頭到尾都是,這一點我很快會來討論。認定這一觀點之后,他一生都在刻意追求肯定的幸福,而將這種幸福等價于無盡的恣意享樂。在追求這些快樂的過程中,他會遇到很多危險——我們不該忘記這一點。他所追逐的獵物,也就是那些快樂,都是不存在的東西,所以他只會落得徹徹底底的不幸下場——痛苦、心煩、疾病、損失、憂慮、貧窮、恥辱等苦難。當他恍然大悟,發現這一切都是在捉弄他時,為時已晚。

但如果人們認識到了我前面提到的原則,制訂生活計劃來避免痛苦——換言之,采取措施提防所有形式的欲望、疾病和痛苦,集中精力完成一個真實的目標,避免被追求肯定的幸福的幻象,那么你就會獲得相稱的收益。我所表達的這一觀點與歌德的《親和力》中米特勒的話不謀而合。米特勒總是企圖讓人們快樂,他說:“如果一個人想擺脫某件不愉快的事,那么他的目標是確定的,但若一個人總是不滿足于已有的財富,那么他的盲從是愚蠢的?!庇芯浞▏V語也包含著這一真理:至善者,善之敵——好就足夠了,不必追求更好。并且,就像我在我的主要著作里所說的那樣[4],這是犬儒主義者的哲學體系里的主導思想。若不是因為痛苦多少和快樂糾纏在一起,犬儒主義者又是因為什么而全盤否定快樂的呢?對于他們來說,避免痛苦比守住快樂容易得多。他們深刻地認識到了快樂的本質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質是肯定的,因此始終全力避免痛苦。他們認為,為了這個目標,首先要做的就是有意識地徹底摒棄快樂,快樂像一個使人痛苦的陷阱,專門把它的犧牲者死死困住。

當然,就像席勒所說,我們都出生在世外桃源。換言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滿懷對幸??鞓返南<剑覀兂聊缬趯崿F它們的希望當中。不過,一般而言,命運很快就會給我們上一課,以粗暴的、猝不及防的方式教訓我們,我們并不曾擁有什么,世事無常,因為命運不僅對我們擁有的、得到的,我們的老婆、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權利,甚至,我們的手、腳、胳膊、腿、眼睛、耳朵,還有臉中間的鼻子也歸命運所有。而且,無論如何,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從經驗中學到:一方面,幸福和快樂只是海市蜃樓,我們只能從遠處看到它,一旦走近,它便無影無蹤。另一方面,忍受和痛苦則是真實的,它會讓我們直接感受其存在,不需要幻想和虛假的期待。

如果經驗傳授給我們的教義在我們的內心萌芽,我們很快便會放棄追逐幸福和享樂,更多地考慮如何保全自己免受疼痛、苦難的侵害。這樣看來,一種免于痛苦的存在——一種安定和平、還過得去的生活,已經是我們僅需這個世界提供的最佳方案了,我們把自己對生活的要求限制于此,因為我們更有希望實現這一目標。避免過得太悲慘的最保險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過得太快活。歌德青年時期的朋友默克就認識到了這一真理,他寫道:人們要求過上幸福的生活(多少得如他們所愿)那副嘴臉毀壞了這世上的一切。誰要是擺脫了這個要求,除了眼前一切別無他求,他才會有所進步。因此,無論是對享樂還是財產,地位或是榮譽,適度地限制我們的期待,這才是明智的;因為,正是由于人們奮不顧身地想要得到快樂,想要榮耀的光芒萬丈,想要過一種充滿快樂的生活,這才帶來了巨大的不幸。要我說,少提要求是謹慎而明智的,僅僅因為人們很容易落入不幸。相比之下,非??旎畈皇呛茈y,而是根本不可能,就像傳播生活智慧的詩人如此公正地吟詠的:

中庸為貴

人的居所既要免于陋室的骯臟,

也不要成為眾矢之的,讓人心生嫉妒。

樹大招風,自古如此,

被雷劈的高山往往在巔峰,

高聳的塔崩塌的聲音如此沉重。

一個人如果能認真汲取我的哲學精義——他就會因此深知我們的整個存在就是某種多余的東西,否認或拒絕這種多余是人生的智慧——他就不會對生命中的任何事、任何處境抱有過多期待:他不會熱烈地追求這世上的任何事,也不會因為事業上的不順而懊悔莫及。他就能體會到柏拉圖所說的深刻哲理[5]:“俗事沒什么值得我們操心的?!币只蛳褚晃徊ㄋ乖娙苏f的:

如果你失去一個世界,

不要為此悲傷,

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得到一個世界,

不要為此高興,

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

苦樂得失都會過去,

都會離開這個世界,

因為這都是微不足道的。[6]

然而,在我們理解這些有益身心的見解的過程中,會遇到一個主要障礙,那就是我之前所提到的這個世界的虛偽——這虛偽我們應該盡早揭示,以便讓年輕人知道。世人的輝煌成就大部分都是裝點門面而已,就像舞臺的各個場景——黃粱一夢,并不真實。就像那些船,掛著三角旗,飾以花彩氣球,船上禮炮轟鳴、張燈結彩、敲鑼打鼓、吹著喇叭,人們歡呼喝彩,一片欣欣向榮——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都是在假裝高興——就像高興的象形文字——只是個符號而已:在這個場景中,通常是找不到高興的;高興是唯一拒絕出席盛宴的來賓。他真要來的話,往往都是不請自來;他不會大肆張揚地出席,只會不客氣地悄然而來;他往往會從生活中最瑣碎的小事中冒出來,或是在平淡的陪伴中不期而至——總之不會在觥籌交錯、逢場作戲中出現。歡樂就像澳大利亞礦山里的金子——只能偶然遇到,這完全是隨機的,摸不著規律;往往只能拾到小顆粒,很少有大塊的。上面所說的表面功夫只是騙人們相信歡樂真的來了;而制造這種假歡樂的印象,實際上,就是做表面功夫的目的。

再舉一例:一座別墅里賓客盈門,錦衣玉食。你快要誤認為這就是雅人深致了;然而,事實上,真正的來客凈是被強迫、痛苦和百無聊賴的。賓客云集之處,往往人雜鄙俗——別看他們都佩戴好多勛章。真正高質量的社交圈必定是小圈子。盛大的節日或是嘈雜的聚會上,本質上存在著普遍的空洞??偸怯幸环N不和諧的基調:因為這樣隆重歡躍的集會與我們的存在的悲慘和荒蕪相比,實在顯得奇怪。這一反差突顯了真實的情況。盡管如此,表面上看,這些聚會能給人帶來深刻印象,而且這也是聚會的目的所在。尚福爾[7]說得妙,所謂的社交——社交圈、聚會沙龍,抑或是我們所謂的上流社會——就像一出悲慘的戲,一臺拙劣的歌劇,它的內在了無生趣,只是借著鋼架、服裝和布景暫且維系著。

學術界和哲學教職也是如此,個個都是掛著招牌,昭告天下——這就是智慧的居所,但智慧也如同歡樂一樣,都拒絕了這冠冕堂皇的邀請,而投身別處。教堂的鐘聲、神職人員的帽子、虔誠的態度、瘋狂滑稽的作秀——都是裝模作樣,都是在假裝虔誠。這種例子不勝枚舉。世間萬物如同一個空心的果仁,我們是找不到什么果核的,而且即使存在,也不可能在果仁里找到。不如去別的地方找找,一般來說,能找到的話也都是偶然的。

2

衡量一個人的幸福感,不是看令他高興的事,而是要看令他煩惱的事;如果煩惱的事越瑣碎、越微不足道,那么他就越幸福。一個人若是被瑣事惹惱,說明他過得不錯;因為處境不幸時,人是感覺不到瑣事煩憂的。

3

當心,不要把生活的幸福感建立在廣闊的根基上——不必為了幸福奢求太多。因為在如此廣闊根基上建立的幸福往往最容易崩塌;很多意外會乘虛而入;天災人禍常常有。一般建筑都是地基越廣闊越安全,而幸福之塔則恰恰相反。于是,考慮我們的條件,盡量降低對生活的要求,這樣最保險,最不容易落入巨大的不幸當中。

最普遍、最愚蠢的行為,就是畫蛇添足地提前做很多準備——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多此一舉無非是預設自己能活得很久——但結果呢,有幾個人能一身五世的?即使長壽了,計劃不如變化快,實現這些計劃遙遙無期,它們最終也顯得無足輕重了。要去實現這些計劃,其過程往往荊棘重重,步履維艱!實現所謂的目標猶如海底撈針!

而且,就算說我們應該實現目標,時間對我們的改變并沒計算在內:我們忘了,我們并不能一直保持著做事的能力,還有享受的能力。所以說,我們常常為了得到某些東西而辛苦勞作,一旦得到了又覺得不合乎我們的心愿了;同樣,我們長年累月為一件事做準備,這無意間奪走了我們做這件事的能力。

君不見多少人在成功路上披荊斬棘、如履薄冰攫取了財富,卻無福享用,勞動成果都白白留給別人;要么就是處心積慮爬上高位卻又無法勝任。前者是勞而無功,后者則是措手不及,比如說,一個人想在藝術或文學上有所造詣:主流品味已經變了,或將要改變;新一代人長大了,對他的作品不感興趣了;其他人走了捷徑,趕在了他前面。賀拉斯在他的時代肯定目睹過很多這樣的事例,所以他才覺得悲哀,覺得多少忠告都是徒勞:“何苦損耗你的靈魂,讓它承受百世之利?”[8]

造成這些最常見的愚蠢的行為,莫過于人皆有之的視錯覺,一開始就把人生看得很長很久,末了回首往事,卻如白駒過隙!不過這種錯覺也有好處,沒有它,很難成就偉業。

總之,我們的一生就如同這樣一種旅途,在我們前進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就會與先前不同,我們快要達成愿望時,風景就又變了。我們找到的常常不是我們尋找的東西,甚至說超乎預期;有時,我們苦苦尋覓的東西往往出現在另一條道路上。我們本想著要找到快樂、幸福、歡喜,但在這過程中,我們實際得到的是閱歷、見解和真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這種思想貫穿了《威廉·邁斯特》全書,就像樂曲中的低音一樣至關重要。在歌德的這部書中出現了智慧的角色,這點比其他作家都高明,即便是瓦爾特·司各特也一樣,后者作品中的人物在道德上分了好壞;或者說,別的作家只是從意志一面來剖析人性。同樣,《魔笛》這部怪誕難解的作品也是空前絕后的——它也使用象征手法表達了同樣的思想,只是用了更粗獷的線條布景。塔米諾想要占有帕米娜的妄想得以糾正,并代替她,進入智慧殿堂探索其中的奧秘,如果結尾改成這樣,這一思想就能表達完整了。塔米諾的死對頭帕帕蓋諾得到他的帕帕蓋娜,也是理應如此。

賢者很快會明白定數難逃,便會安分守命。他們明白,在這世上,道理可以發現,幸福卻不能;所以他們便習慣不寄希望,而是為得到教訓而心滿意足;到了最后,他們可以說只在乎求知,就像彼特拉克所言——“求知以外,別無他求”。

甚至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他們多多少少還會遵循原先的愿望和目標,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做做樣子;但始終只是尋求大徹大悟;這個過程讓他們有了一種天才的氣場,賦予了他們某種沉思與崇高的特質。

煉金術士本來只是尋求黃金,卻偶然誕生了其他發明——火藥、陶瓷、藥品以及自然規律。在某種意義上講,我們都是煉金術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英德市| 漯河市| 鲁甸县| 上虞市| 阳江市| 白水县| 探索| 静乐县| 长岭县| 砀山县| 织金县| 开江县| 玛沁县| 建德市| 伊春市| 绍兴县| 临潭县| 噶尔县| 临颍县| 大名县| 象州县| 南陵县| 喀什市| 南江县| 固安县| 威远县| 德州市| 广南县| 山阴县| 会泽县| 化隆| 宁阳县| 克拉玛依市| 嵩明县| 信宜市| 平定县| 友谊县| 吴川市| 儋州市| 津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