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式創新戰略及其風險規避策略研究
- 張晶 郭凱 牛牧青
- 1032字
- 2020-07-31 09:59:38
1.3.2 開放式創新研究的流程維度
從流程維度對開放式創新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創新活動進程中的投入和產出兩個維度。而后,有很多學者從更多的分類維度對開放式創新進行考慮。例如,達蘭德和甘恩(Dahlander & Gann,2010)將創新活動投入分為資本投入和非資本投入兩個維度,構建開放式創新衡量體系,并將其劃分為獲取、外求、銷售和公開四種類型。馮·希貝爾(1988)將開放式創新分為四種,分別是封閉式創新、私有的開放創新、公開的創新和相當于完全開放的創新。克努森和莫滕森(Knudsen & Mortensen,2001)按照創新產生過程的遞進性,將創新分為完全封閉創新、完全內部創新、完全外部創新和開放式創新四種類型。
開放式創新本質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古普塔、特斯魯克和泰勒(Gupta,Tesluk & Taylor,2007)也提出開放式創新是一種多層次現象。首先,從開放式創新的過程維度來看,切薩布魯夫提出了開放式創新的“漏斗”模型,開放式創新可劃分為創新搜索、創新集成、創新商業化和創新反饋四個階段。其中,涅托和圣瑪麗亞(Nieto & Santamaria,2007)、特瑟和塔加(Tether & Tajar,2008)、陳鈺芬(2008)等提出在創新搜索階段企業會利用外部關系網絡的合作伙伴獲得外部創新成果,斯佩思(Spaeth,2010)提出企業在創新搜索階段會由外部利益相關者“推動”而被動地獲得外部創新。道奇森(Dodgson,2006)、施勒(Schiele,2010)提出在創新集成階段,企業會主動吸收外部技術創新成果,改變對于“非我發明”的態度,形成兼容的企業文化氛圍。切薩布魯夫、迪特里希(Dittrich,2007)、杜伊斯特(Duysters,2007)、斯蒂默(Stuemer,2009)等提出在創新商業化階段企業將聚焦于開放式創新成果如何為企業創造利潤。道奇森(2006)、莫爾塔拉(Mortara,2010)、休斯(Hughes,2010)和韋勒姆(Wareham,2010)等強調創新反饋階段的開放式創新實現了企業與合作伙伴的反饋循環和雙向互動。
其次,從開放式創新的層次維度來看,可以將相關研究分為三個層面,即組織、項目和個體。組織層面將開放式創新的前因、過程以及實施開放式創新主體的組織架構、企業文化等作為關注點。利希滕塔爾(2011)和威茲曼奈(Witzemanet,2006)提出開放式創新在項目層面將決策問題作為關注點,尤其是發生在知識管理過程中的決策。這些決策主要包括技術的自主研發與外部采購、技術的外部轉移等。在開放式創新的個體層面,利希滕塔爾、弗萊明(Fleming,2007)和瓦格斯帕克(Waguespack,2007)主要對領導和員工的行為進行研究。組織、項目和個體這三個層面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組織的行為是由員工和領導決定的,組織層面的開放式創新相應地會受到員工和個人的制約,項目層面必須為組織層面的發展服務,服從于組織的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