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如何解釋市場勢力和利潤的增長

我們并不需要對超額利潤的增長表示驚訝。超額利潤增長的原因有兩方面,就如同硬幣有正反兩面一般。首先,伴隨著工會的衰弱和全球化的推進(這一點將在下一章進行說明),“工人”的權力已被削弱。[1]其次,縱觀各行各業,相互競爭的企業的數量正在減少,市場的銷售份額越來越集中在排名前2名或3名內的大型企業。市場集中度一直在提高。[2]1997~2012年,[3]有75%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上升了。隨著市場集中度的增加,市場勢力隨之增強。[4]企業利用市場勢力來提高商品相對于成本的價格,也就是所謂的“加價”,[5]并通過這個過程攫取高額利潤。其結果是大型企業從國民收入蛋糕中分走了越來越多的份額,企業的利潤率也再創新高,從平均10%升至近年來的16%。[6]據估計,2016年標準普爾500指數覆蓋的企業中的28家貢獻了全體企業利潤的50%,這反映了比過去更加集中的市場勢力。[7]

進一步論證市場集中度和市場勢力的增強

種種跡象表明,競爭在美國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已經大不如前。舉幾個顯而易見的例子:當美國人試圖辦理有線電視、互聯網或者電話業務時,他們可以選擇的供應商已經只剩下有限的幾個行業巨頭,這其中的3家在社交網站、家居裝修、起搏器制造和啤酒市場分別占了89%、87%、89%和75%的市場份額;有4家企業在干貓糧市場、果凍市場甚至美國航空市場分別霸占了97%、85%及76%的收益。[8]不僅僅只限于這些規模較大的市場,競爭正在消失的證據也同樣遍布于在美國經濟體系的各個小行業,如狗糧、電池和棺材市場。[9]在某些情況下,人們難以察覺市場集中現象的存在,如某一家企業門下擁有大量藥店,但卻各自以不同的名稱進行經營。

當一個行業中只存在一家企業時,壟斷就出現了。而如果一個行業中存在大量的企業,并且沒有一家企業有能力決定商品的價格,這樣的市場環境就可以被稱作完全競爭。在完全競爭的經濟環境下,一旦其中一家企業的定價稍微比市場價格高出一點點,則這家企業的銷售額就會驟降為零。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競爭模型只能提供一個偏差極大的近似值,因為現實世界中相互競爭的企業數量遠遠無法滿足完全競爭市場的要求。同樣,也很少會出現一家企業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情況。因此壟斷模型大多只存在于理論當中,現實的經濟環境介于完全競爭和壟斷之間。但即使行業中只有少數的幾個競爭者,企業對商品的定價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如果企業定的價格高于生產成本,銷售量雖然也會減少,但并不會減少太多,因此提高價格依舊是有利可圖的。[10]在通常情況下,一個行業的競爭者越少,市場競爭的程度就會越低,而價格相對于生產成本就會越高。[11]這種使價格高于生產成本的能力是市場勢力作用的結果。

社會各界對技術領域的企業大亨運用市場勢力的舉措頗有不滿,但也有人對此提出了異議。雖然谷歌可能主導著在線搜索引擎的市場,但它仍舊需要和Facebook爭奪廣告收入,就像蘋果也必須和三星在智能手機市場上展開競爭一樣。本書已經指出,在市場環境下,市場勢力幾乎無法做到完全的壟斷,它總是會受到(競爭的)限制。然而,如果僅僅因為市場上還留存著一定程度的競爭,就對市場勢力的存在視若無睹才是荒謬的。只要市場勢力依舊存在,行業巨頭就有開發和挖掘超額利潤的空間。[12]

市場勢力不僅僅反映在更高的價格和超額利潤上,還體現在企業對待消費者的方式上。例如,有許多大企業強迫其客戶放棄使用公共法律體系來裁決經濟糾紛(在民主社會,這應該是每個人享有的基本權利),而是改用偏向于企業自身利益的秘密仲裁委員會。[13]事實上,當人們開始接受信用卡、開立銀行賬戶、注冊互聯網賬戶,或者選擇電信供應商時,大多數人都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屬于自己的權利,這些業務實際上都強加了類似的霸王條款。競爭性市場經濟的優越性本在于它可以為人們提供選擇的機會,但實際上,在上述這些以及其他某些行業中,消費者并沒有多少選擇的空間。[14]

市場勢力在經濟社會蔓延的廣度和深度還體現在其他方面。在完全競爭市場中,企業無法就同一件商品面向不同的消費者收取不同的價格(即價格歧視),因為價格是由(邊際)生產成本決定的,而不是由消費者對商品價值的評價而決定的。然而,這種價格歧視在美國的數字經濟領域中已經成了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本書將會在第6章中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

市場勢力的進化

毫無疑問,市場勢力已經得到進一步增強。問題是為什么會這樣?回憶一下我前面提到的巴菲特的觀點,他認為確保一個企業持續盈利的最佳手段是建立能保衛企業的護城河,這些護城河為其他競爭者進入市場設置了障礙,防止利潤因為企業與其他進入市場的企業進行競爭而受到侵蝕。對創造和拓寬這些護城河的手段進行翻新,可謂是美國社會近年來最能斂財的一項“創新成果”,這其中也包括對市場勢力的開發和拓展。

在一個標準的經濟模型中,創造更好的商品并不能保證企業利潤的持續增長,因為其他競爭者可能會進入市場爭奪利潤。當市場進行充分競爭之后,企業應該只能獲得正常的資本回報,這些回報僅僅只能補償企業消耗的資金和承擔的風險,而不應該存在超額利潤。顯然,不會有任何企業期待這樣的結果。因此,設立進入壁壘(巴菲特稱其為護城河)成了企業創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一來,其他競爭者就無法輕易進入市場,與企業爭奪利潤。

像微軟這樣的企業在創造新式進入壁壘和驅逐現有競爭對手方面的手段可謂領先于全球,20世紀后期的經濟發展正是建立在這些“反競爭巨頭”的“貢獻”上。這其中,于20世紀90年代發生在互聯網領域的瀏覽器大戰頗具啟發價值。當時,美國網景企業(簡稱網景)是互聯網領域最大膽的創新者之一。微軟擔心這家新貴企業可能會以某種方式挑戰微軟在個人計算機操作系統領域上近乎壟斷的地位,便試圖將網景趕出市場。因此,微軟開發了IE瀏覽器這個為人所詬病的“次品”。IE顯然無法單憑其“硬實力”勝過網景的瀏覽器,但是憑借微軟在個人計算機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壓倒性優勢,微軟把瀏覽器和操作系統捆綁在一起,免費贈送給客戶,幾乎把IE瀏覽器硬塞進了美國境內的每一臺個人計算機之中。試問,網景要如何同一個完全免費的瀏覽器產品進行競爭呢?但即使如此,“白送瀏覽器”的策略依舊無法達到目的,因此微軟創造了所謂的“FUD”概念,即“fear(恐懼)”“uncertainty(不確定)”“doubt(懷疑)”,質疑網景的瀏覽器存在互操作性問題,警告消費者安裝網景的產品將會對計算機的功能造成損害。[15]通過一系列反競爭措施,微軟最終成功把網景趕出了市場。到了21世紀初,網景瀏覽器幾乎完全沒人使用了。即使微軟的反競爭行為遭到了三大洲有關部門的嚴令禁止,其在互聯網領域仍具有權威性,直到新的進入者(如谷歌和火狐)闖入了瀏覽器市場。

今天,新的科技巨頭也開始濫用市場勢力為自己牟取利益。歐洲競爭當局一再發現谷歌這樣的商業巨頭涉嫌觸犯反競爭行為。它首先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上優先顯示自己的服務項目,然后在手機市場中濫用權力。歐盟對這兩起案件分別處以28億美元和51億美元的創紀錄罰款。

濫用專利制度是減少競爭的另一條途徑。專利本身就是一個臨時的進入壁壘,沒有人可以生產與專利產品完全相同的商品。當提到行使專利權的時候,大多數美國人可能想到的都是一個弱小的發明者,為了防止某些大企業竊取自己的創意而尋求法律的保護。事實上,現狀絕非如此單純,專利權實際已經成了一種行之有效的進入壁壘?,F如今,幾乎每一項發明都需要數百項(甚至上千項)專利的支持。當一家企業創造出一種新產品(如一種新型芯片)時,就有可能在無意中侵犯某一項專利。只有足夠大的企業才有時間和資源去把這些專利都重新研究一遍。此外,大企業之間經?;ハ嘟灰?、分享彼此的專利權,因為它們知道如果不這么做,就會陷入永無止境的訴訟泥沼。但對于剛剛進入這個行業的其他競爭者來說,真正的問題就來了。這些新的進入者并不是“專利俱樂部”的成員,它們知道無論它們做什么,無論它們的產品有多少創新價值,無論它們有多么小心翼翼,都會面臨被起訴的風險。這些新競爭者沒有能使其在法庭上獲勝的足夠財力。許多潛在的創新者甚至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因為他們認為即使(他們的企業或產品)沒有什么價值,昂貴的訴訟費用也會讓他們傾家蕩產。[16]當面對專利訴訟的威脅時,幾乎任何一個年輕的發明者都會感到脊背發涼。

只要隨便在網上搜索一下“專利侵權”詞條,就能發現無數關于高通和蘋果、蘋果和三星等企業之間的訴訟案件,涉案金額動輒高達數億美元。在所有的這些訴訟之中,唯一確定的贏家是辯護律師,而唯一確定的輸家則是消費者和其他無數小型企業,因為這些群體根本無力參與競爭。這就是21世紀美式資本主義的典型寫照。

然而,極具“創新”精神的企業并不會就此停止它們的反競爭行為。為了擴大市場勢力的影響力,它們開創了發明新合同形式的先河。例如,信用卡領域新的合同形式不允許商戶直接向信用卡客戶收取費用??蛻魹榱耸褂眠@些經濟劃算的信用卡,就需要向信用卡企業支付高昂的商業費用。信用卡企業從而有效地回避了價格競爭,[17]而缺乏競爭意味著占主導地位的信用卡企業(如Visa、萬事達和美國運通)可以向商戶收取等同其服務成本數倍的使用費。[18]當然,信用卡企業的服務成本最終會轉移到對應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之中,因此,即使信用卡企業向其客戶提供獎金和返現福利,實質上也并不能提高客戶的福利水平。那些由于支付現金而無法享受信用卡返現福利的人們最終會“補貼”那些使用信用卡(如美國運通)的高收入者。[19]雖然信用卡的商業費用只占交易成本的1%~3%,但如果將這個比例乘以價值數萬億美元的交易額,就是數以百億美元計的財富,而這些巨額財富將直接從消費者的口袋流進金融機構的金庫。[20]

每個行業都在如何維持市場勢力上展現出了驚人的創造性,美國的制藥企業在這方面“成績斐然”。由于仿制藥品企業的產品價格更低,將會影響體量較大的制藥企業銷售同類產品,因此美國的大型制藥企業想方設法地阻止仿制藥品企業進入市場。在過去,制藥企業只是通過賄賂仿制藥品企業的上層來達到目的,但后來它們發現這樣做違反了反壟斷法。[21]于是它們找到了一種能有效延長其專利壽命的新方式,即藥品專利的“常青化”。[22]

此外,科技巨頭采取了另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手段以維持市場勢力的穩固,即“搶先兼并”。它們會搶先收購那些具有潛在競爭力的小企業,避免這些企業未來對自己造成威脅,也避免政府懷疑它們以減少競爭為目的進行惡意合并,從而對其發起審查。于是,這些年輕的企業欣然接受大企業的收購,因為金錢的誘惑戰勝了創業的夢想,他們可不想冒著巨大的風險和谷歌或者Facebook開戰。[23]

市場勢力擴張的其他原因

在創造和維持市場勢力方面,美國企業的創造力自然功不可沒,然而,造成市場勢力擴張的還有很多其他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市場勢力增強正是美國經濟發展的結果。例如,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本地聲譽較高的細分市場,而正是這種聲譽促使企業的市場勢力在當地得到擴張。一個地區可能只有一個福特經銷商,或只有一個約翰迪爾拖拉機的維修代理商。在某種程度上,一旦客戶把他們的汽車或拖拉機交給當地經銷商維修,這在無意之中就會增強企業的市場勢力。像約翰迪爾這樣的企業雖然會因為市場競爭而降低其利潤和產品價格,但依舊可以通過這種“迂回”的方式增強自己的市場影響力,從而賺得盆滿缽滿。

同樣,自然壟斷行業也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當單個企業控制某個市場比多個企業同時生產更能節省成本時,自然壟斷就產生了(例如,在平均成本會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而降低的情況下,很容易形成自然壟斷)[24]。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讓單獨一家企業管理整個地區的水電供應都是最經濟劃算的。在100多年以前,如鋼鐵和汽車等許多行業都是由單獨幾家大型企業主導的。競爭在這幾個行業非常有限,因為新進入市場的企業很難達到使成本下降的生產規模。然而,經濟全球化擴大了市場的規模。盡管現在想成為一家年產量幾十萬輛以上的優秀汽車制造商仍然十分困難,但是由于全球市場非常龐大,有許多企業依然可以達到必要的生產規模。[25]

今天,“新經濟”體系本身限制了市場競爭。在許多新型創新經濟體系下,企業的基本成本集中于前期研發,服務新客戶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26]

游戲規則的改變

市場勢力的擴張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場游戲規則的改變。在這些重要的規則之中,有一些法規是為了確保讓市場保持競爭力而制定的,如前文提到的反壟斷法。新制定的反壟斷法標準較低,使市場勢力的產生、濫用和“杠桿化”變得更加容易。[27]與此同時,美國的反壟斷法也跟不上經濟的發展。

現有規則的落實不力也是造成市場勢力擴張的原因之一。[28]反壟斷案件的數量在小布什政府時期創下歷史新低,而事實上奧巴馬政府的表現也好不到哪里去。2015年,企業之間的兼并和收購達到了4.7萬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綜上所述,盡管不是所有的政策因素都損害了市場競爭,但政府也難脫其咎。不充分的競爭政策允許那些擁有一定影響力的大企業,如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利用市場勢力增強自身的實力,擴大市場勢力的影響范圍,并使企業在市場中的統治地位更加穩固和持久。

[1] 在20世紀中葉的資本社會中,具有市場勢力的企業與工會工人分擔了壟斷租金。而在21世紀的資本社會中,平均而言企業不僅可能擁有更多的市場力量,工人所分攤的租金也較少。企業的股東,尤其是管理者,已經將收益分配給了自己,這導致了不平等程度的加劇。這些變化也對生產力產生了影響,因為有一些目光短淺的管理者未受工會的約束,減少了對工人的資本投入,甚至對企業的未來也沒有進行足夠的投資。高層人士為自己謀取更多租金,可能會對底層的士氣產生影響。為避免這種情況,企業可能會“垂直解體”,外包如清潔服務等低價服務。拿高薪的人越來越有可能在高薪企業和其他高薪群體中工作,而對于低薪工人而言,也越來越有可能在低工資的地方工作。Song et al.Firming Up Inequality.Card et al.Firms and Labor Market Inequality.Furman,Orszag.A Firm-Level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Rents in the Rise in Inequality.

[2] Benefits of Competition and Indicators of Market Power.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Issue Brief,2016.該報告指出“一些指標表明,許多經濟部門的競爭可能正在減少,由于數十年以來形成新業務的速度的下降及特定行業集中度的提高。最近的數據還顯示,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的回報率可能有所上升。如果利潤超過企業的成本,則租金可能存在,即生產要素的回報率超過維持生產要素運轉所必需的水平。這種租金可能會轉移消費者的資源,扭曲投資和就業決策,并鼓勵企業從事尋租活動”。即使是通常相對保守的雜志《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也敲響了警鐘,指出“1997~2012年,每個行業排名前4的企業的加權平均占有額已從26%上升到32%”。它指出,不集中的部門的收入正在下降,而集中的部門的收入卻在上升。Too Much of a Good Thing:Profits Are Too High.America Needs a Giant Dose of Competition.2016,3(026).一系列文獻指出了在勞動力市場中雇主之間缺乏競爭的后果。JoséAzar,Ioana Marinescu,Marshall Steinbaum.Labor Market Concentration[R].NBER Working Paper,2017(12):24147.JoséAzar,Ioana Marinescu,Marshall Steinbaum,Bledi Taska.Concentration in US Labor Markets:Evidence from Online Vacancy Data[R].IZA DP,2018(3):11379.Arindrajit Dube,Jeff Jacobs,Suresh Naidu,Siddharth Suri.Monopsony in Online Labor Markets[R].NBER Working Paper,2018(3):24416 Efraim Benmelech,Nittai Bergman,Hyunseob Kim.Strong Employers and Weak Employees:How Does Employer Concentration Affect Wages?[R].NBER Working Paper,2018(2):24307.

[3] Gustavo Grullon,Yelena Larkin,Roni Michaely.Are US Industries Becoming More Concentrated?[OL].http://finance.eller.arizona.edu/sites/finance/files/grullon_11.4.16.pdf.根據弗曼和歐爾薩格的研究1997~2012年,在可獲得數據的13個主要行業中,有12個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有所提高。他們引用了一系列微觀層面的研究,包括航空旅行、電信、銀行和食品加工行業。這些研究都是集中度更高的證據。Furman,Orszag.A Firm-Level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Rents in the Rise in Inequality.Card et al.Firms and Labor Market Inequality.Gustavo Grullon,Yelena Larkin,Roni Michaely.Are US Industries Becoming More Concentrated.

[4] 并不需要感到奇怪,因為擁有更多市場力量的企業可以獲得更高的回報。弗曼和歐爾薩格指出,集中度提高可能會導致大企業的回報率越來越高,現在最賺錢的企業(排前10%的企業)的規模是中層的6倍,這一差異是1990年的2倍之多。Furman,Orszag.A Firm-Level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Rents in the Rise in Inequality.Furman,Orszag.Slower Productivity and Higher Inequality:Are they Related?[R].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Working Paper,2018,18(4).應該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集中度和盈利能力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實際上,一些研究表明,利潤與集中度之間并沒有很強的關聯,平均集中度也沒有上升(如經濟顧問委員會的報告《競爭的好處和市場力量的指標》)。即便如此,仍然存在一個有力的假說,即競爭越弱,企業議價能力越強(如下所述),利潤越高(表現為GDP占比和ROE)。稍后,我們將解釋為什么在某些行業中,即使集中度增加,利潤率也會下降,但這些都只是例外情況。

[5] De Loecker,Eeckhout.The Rise of Market Power and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市場集中度也與經濟投資減少有關。Germán Gutiérrez,Thomas Philippon.Declining Competition and Investment in the U.S.NBER Working Paper,2017:23583.這也可能與資本需求下降導致的長期利率下降現象有關。Ricardo J.Caballero,Emmanuel Farhi,Pierre-Olivier Gourinchas.Rents,Technical Change,and Risk Premia Accounting for Secular Trends in Interest Rates,Returns on Capital,Earning Yields,and Factor Shar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7,107(5):614-20.

[6] 這是資本回報,與善意無關。Tim Koller,Marc Goedhart,David Wessels.Valuation: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McKinsey&Company[M].Hoboken,NJ:Wiley,2015.正如下文指出的,美國政府債券的收益減少,并且隨著風險管理技術的提高,資本收益也在增加,這為租金上漲的假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應注意資本回報包括壟斷(寡頭)租金。在經濟學術語中,不應將其視為資本邊際產品。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最高收益水平,排名前10%的企業的平均回報率超過80%。Furman,Orszag.A Firm-Level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Rents in the Rise in Inequality.

[7] Matt Kranz.6 percent of Companies Make 50 percent of U.S.profit[N].USA Today,2016-03-02.

[8] America’s Concentration Crisis:An Open Markets Institute Report[OL].Open Markets Institute,2018-11-29.https://concentrationcrisis.openmarketsinstitute.org.

[9] The Economist,2016-03-26.

[10] 一般來說,重要的是邊際成本。

[11] 盡管有這樣的假設,但情況未必一定如此。與亞馬遜的競爭迫使零售業合并,但是即使進行了這種合并,實體零售行業的利潤率仍然很低,破產情況依然屢見不鮮。當市場中只有少數幾家企業時,它們通常會默契地相互勾結。盡管這種默契的勾結很難被證明,但往往可以較為容易地從較高的定價中確定其影響。

[12] 當然,在某些情況下,企業的市場力量可能是巨大的:就如同在沙漠中擁有綠洲中的水源。沒有水就沒有人能生存,而能夠控制其價格的人可能會強行制定高價。那些在冰箱出現之前,控制其他能保存食物的非必需品(如鹽)的人,也可以制定高價。美國政府清楚地知道這一點,因此經常推行公共壟斷。至少在美國政府的控制下,可以從公共目的或制定一個價格上限中獲得財富。

[13] 2015年《紐約時報》的系列報道顯示在美國,強制仲裁小組(mandatory arbi-tration panel)在多大程度上歪曲了司法公正。Jessica Silver-Greenberg,Robert Gebeloff.Arbitration Everywhere,Stacking the Deck of Justice[N].New York Times,2015-10-31.曾經有過這樣的可怕故事:由于這些仲裁條款,養老院的工作人員發現他們自己或他們的父母不能得到賠償。這些仲裁條款幾乎滲入了所有雇用合同。

[14] 盡管如此,最高法院還是裁定通過了簽署仲裁條款,即放棄了對美國公共法律體系的審判權。Epic Systems Corp v.Lewis No.16-285,2018-05-21.

[15] 這些技術(如FUD)在不影響現有企業的情況下提高了其競爭對手的生產成本。這是在產品周圍制造護城河的典型方法。該理論在早前就已經有學者研究過。Thomas G.Krattenmaker,Steven C.Salop.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Market for Exclusionary Righ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76(2):109-13.Steven C.Salop,David T.Scheffman.Raising Rivals’Cos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3,73(2):267-71.

[16] 即使是老牌企業有時也會遇到麻煩,專利有時并非由大企業持有,而是由所謂的“專利流氓”持有:這些企業的主要業務模式不是創新并且將自己所擁有的專利推向市場,而是專利侵權訴訟。這種情況曾發生在黑莓,它曾經是美國領先的移動電話企業之一,經過長期的訴訟后,它不得不支付6.12億美元以繼續提供通信服務,不管它涉嫌侵犯的專利最終是否有效。對于初創企業而言,這樣的情況更加令人生畏。例如,Vlingo是從事語音識別技術的初創企業,但是它受到一家規模更大的企業Nuance提起的一系列訴訟的打擊。最終,Vlingo同意被Nuance收購,但這是在其支付300萬美元的法律費用之后才進行的,盡管Vlingo贏得了第一場訴訟(總共6個訴訟)。Charles Duhigg,Steve Lohr.The Patent,Used as a Sword[N].New York Times,2012-10-07.Colleen V.Chien.Patent Assertion and Startup Innovation.Santa Clara University of Law Legal Studies Research Paper Series,2013:26-13.

[17] 芝加哥派經濟學家為這些反競爭做法辯護,稱這些限制只是有效競爭在雙面市場中的自然方式。根據這些經濟學家的說法,雙向市場只是今天的“聚會場所”,通常是一個電子平臺,可供兩方代理進行互動。信用卡使客戶和商店聯系在一起。這些經濟學家認為,法院不應干預市場運作。但是,將這些論點稱為忽視市場的實際運作都太過輕描淡寫了。不過,通過這些論點,他們仍然成功地說服了一些法院——甚至讓美國最高法院在一項五比四的裁決中做出了讓步,以便企業繼續濫用市場勢力。Benjamin E.Hermalin,Michael L.Katz.What’s So Special About Two-Sided Markets?Martin Guzman,ed.Toward a Just Socie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8:111-130.

[18] 合同條款相當反競爭,即便是一家市場份額很小的企業(如Discover Card)也能夠制定遠超其成本的高昂價格。澳大利亞禁止了這些合同,結果信用卡企業向商家收取的費用降低了(這降低了信用卡企業的利潤,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19] 這也意味著其他消費者,如支付現金的那些,會遇到更糟的情況。

[20] 類似的情況,占市場主導地位的航空企業預訂系統Sabre,被裁定使用類似的合同條款限制競爭是不合法的。其向航空企業收取的費用遠遠高于計算機預訂系統提供服務的費用。這些合同規定扼殺了新資本的注入和創新的產生。它甚至禁止航空企業引導客戶使用便宜得多的在線預訂系統,也禁止其繞過Saber收取的巨額費用向使用該系統的客戶提供折扣。US Airways Inc.v.Sabre Holdings Corp et al.U.S.District Court,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No.11-cv-2725.

[21] King Drug Company v.Smithkline Beecham Corporation.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Third Circuit,2014(14):1243.最高法院后來拒絕審查該裁決。FTC v.Actavis,Inc.Supreme Court,2013(12):416.

[22] 例如,他們等到專利到期才引入該藥物的定時釋放版本。發行版本無法獲得專利——人們只能在非顯而易見的創新上獲得專利,在這一點上,現有藥物的定時釋放版本顯而易見不合理。印度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這令美國非常惱火。美國政府通常會協助大制藥廠禁止仿制藥,在所謂的“數據專有性”中,通過限制使用原始藥物數據來評估仿制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3] 在第6章中,我們提供了幾個關于此類先發制人的示例。

[24] 經濟發展可能會導致更高的市場集中度,可能還存在其他原因。第6章討論大數據如何引起自然壟斷,這可能會導致像谷歌和亞馬遜這樣的企業比其他企業更具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競爭很難發揮作用。因此,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25] 因此,在20世紀中葉,美國有三個占統治地位的主要生產商(通用汽車、克萊斯勒和福特)和幾家小企業(斯圖貝克、納什漫步者)。如今,美國這三大汽車生產商面臨著來自日本、韓國、德國和意大利等國的多家汽車生產商的激烈競爭。

[26] 另一種觀察市場標準競爭的方式不可行,是因為其觀察價格是否等于邊際成本(生產一單位額外產品的額外費用)。根據標準競爭理論,這些行業無法生存。

[27] 諷刺的是,游戲規則的改變直接或間接地促使企業擁有更多的市場力量,并且經濟不景氣、不平等現象加劇,會降低最高稅率,正如我們在前面所提到的那樣。較低的稅率可能會鼓勵尋租行為,即企業試圖不通過生產更好的產品來增加利潤,而是通過如獲得美國政府青睞等行為。Piketty,Saez,Stantcheva.Optimal Taxation of Top Labor Incomes.2017年稅收法案說明了一個相關現象:企業稅降低有利于使企業的資助者成為執政黨。當條款相較于某些企業更有利于相對的另一些企業,就會產生逃稅的風險,從而扭曲經濟,并降低整體效率。

[28] 美國市場集中度提高了,而歐洲市場集中度沒有提高,這一事實表明關鍵之處在于政策而非技術。部分學者將其中的差異歸結于反托拉斯法規。Gutiér rez,Philippon.How EU Markets Became More Competitive than US Markets:A Study of Institutional Drift.NBER Working Paper,2018:247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州市| 石阡县| 万载县| 桦川县| 岑溪市| 瓮安县| 汉沽区| 天台县| 吉水县| 田阳县| 红河县| 张掖市| 定边县| 长阳| 财经| 越西县| 平塘县| 揭东县| 苏尼特右旗| 兴山县| 祁东县| 盱眙县| 屯留县| 吴忠市| 尼木县| 惠来县| 西丰县| 青铜峡市| 正宁县| 新丰县| 仁化县| 应用必备| 和平县| 满城县| 修武县| 乐山市| 昌都县| 景谷| 阳朔县| 策勒县|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