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的投資組合(珍藏版)
- (美)羅伯特·哈格斯特朗
- 816字
- 2020-08-13 11:15:32
巴菲特論有效市場理論
如果有效市場理論是正確的話,除非靠機遇,否則幾乎沒有任何個人或團體能取得超出市場的業績。任何人或團體更無可能持續保持這種超出尋常的業績。然而巴菲特在過去25年的驕人業績就是確鑿的證據,這是可能的。還有其他幾位步巴菲特后塵的聰明券商,他們也打敗了市場,其經驗證明了產生超出市場業績的可能性。這對于有效市場理論意味著什么呢?
據巴菲特的觀察:“有效市場理論的倡導者似乎從未對與他們的理論不和諧的證據產生過興趣。很顯然,不愿宣布放棄自己的信仰并揭開神職神秘面紗的人不僅僅存在于神學家之中。”
關于有效市場理論為什么不堪一擊的主要原因可以總結如下:
投資者不總是理智的。按照有效市場理論,投資者使用所有可得信息在市場上定出理智的價位,然而大量行為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投資者并不擁有理智期望值。
投資者對信息的分析不正確,他們總是依賴捷徑來決定股價,而不是依賴最基本的體現公司內在價值的方法。
業績衡量杠桿強調短期業績,這使得從長遠角度擊敗市場的可能性不復存在。
巴菲特與有效市場理論的中心分歧點在于:它沒有為那些全面分析可得信息并由此占據競爭優勢的投資者提供任何成功的假定前提。“市場經常是有效的這一觀察是正確的,但由此得出結論說市場永遠是有效的,這就錯了。這兩個假設的差別如同白天與黑夜。”
然而,有效市場理論(EMT)在商學院里仍被奉為神旨。這個事實帶給沃倫·巴菲特無窮的“滿意”。巴菲特諷刺性地說道:“很顯然,這種對學生和易輕信的投資專業人士的不負責的態度對我們和其他追隨格雷厄姆的人來說是最大的幫助,因為他們吞食了有效市場理論的苦果。在任何種類的較量中(金融也好,精神或身體也罷),我們都占有極大的優勢。我們的對手被告知市場的不可控性,他們甚至都不用去試。從自私的角度講,我們或許應該捐助些椅子以確保有效市場理論能被永久地教授下去。”
現代證券理論既已如此,但確有一種戰略能夠超出市場業績。這一戰略引導我們朝著一個全新的投資管理理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