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只補血不補火,人還會血虛
唐容川《血證論·陰陽水火血氣論》:“運血者,即是氣。”
血要靠氣的推動才能正常運行。
中醫(yī)治療血虛從不會單開補血藥,不會只讓病人吃阿膠、紅棗、桂圓,也絕不相信單純補鐵如吃硫酸亞鐵就能解決血虛的問題。
單純的補血藥物和食物能使你不貧血,使你的血細胞達標、結(jié)構(gòu)正常,但不能改變你的血虛狀況。盡管指標正常,可就是沒精神、沒力氣,因為你功能不行,類似有米無炊或米多火小,飯是熟不了的。
所以,即便不貧血,只要血虛,缺乏火力,仍在須補血之列。而且,補血一定要在補血藥如阿膠、生地、桂圓之外加上黃芪、黨參之類的補氣藥,這個方子才能動起來,才能使血細胞背負氧氣的能力增加。中醫(yī)講究“氣為血之帥”,就是說血需要有氣的統(tǒng)率、推動才能運行周身,才能發(fā)揮作用。
中醫(yī)有個著名的補血方劑名為“當歸補血湯”,其中只有兩味藥,一味是當歸(這是婦科“圣藥”,補肝血作用極佳),一味就是補氣的黃芪。有意思的是,雖然號稱補血湯,但補氣藥黃芪的劑量卻要5倍于補血藥當歸,這充分說明通過補氣才能最終生血。
有一種病叫紅細胞增多癥——你一聽會覺得:紅細胞多了有什么不好?就不愁會發(fā)生貧血了呀?卻不知,生這種病,紅細胞過多,血液黏稠度會增加,血流變得緩慢,全身血管都擴張充血,非但沒給人提供必需的氧氣,人體微循環(huán)還會因血細胞過多變得更差,更容易出現(xiàn)血栓,所以要把人體多出的血放掉作為治療。其中的道理也簡單:人體的火力只能煮熟那么多米,米多了,火不夠,做出的飯就要夾生了。
夏天可以喝點生脈飲
夏天時人應該適當喝點生脈飲,特別是老年人、容易出汗的體弱者。生脈飲里除了有黨參之外,還有五味子和麥冬,五味子是收斂的,防止汗出得太多而傷元氣;麥冬是補陰的,幫助把失去的陰液補回來。這是夏天體質(zhì)虛弱的人可以照吃不誤的一個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