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談的要素
- (澳)N.J.恩菲爾德
- 889字
- 2020-07-17 18:16:42
人類的共事能力
在社會生活中,人類的協作共事能力是具有決定性的能力之一。合作時,我們會達成一個(通常是不言而喻的)協議,共同努力實現共同的目標。通過協議,我們在道德上對這一約定負責。共事不僅是一種行為方式,更意味著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
哲學家約翰·塞爾(John Searle)設想了這樣一個場景:許多人從不同的方向跑到公園中央的遮蔽場所。在這個場景中,他提出了兩種可能發生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剛開始下雨,這些彼此陌生的人,他們只是來避雨,每個人來到同一地方都是出于同樣的原因。雖然他們的行為看起來是協調的,但其實他們是獨立行事的,并不是一個團隊。在第二種情況下,這些人是室外芭蕾舞團的成員,因為從事公開演出,他們被要求在規定時間內聚集到同一地點。這兩種情況之間的關鍵區別在于,個體認為他們在做什么。在第一種情況下,合理的想法是“我”正奔向遮蔽場所(順便一說,其他人碰巧也這么做);在第二種情況下,則是“我們”正在這樣做。這種區別看似比較理論,卻得出了一個重要結果:它在相關人員之間引入了道德約定。
哲學家瑪格麗特·吉爾伯特(Margaret Gilbert)在探討共事的道德結果時,想到了一個最為簡單的例子:一起散步。她的興趣點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現象,在她看來,一起散步是所有社會現象的典范。同樣,我們可以對比兩種表象相似的情況。兩個人并肩走著,在一種情況下,兩個人在同一時間恰好去往同一個方向,就像在任何繁忙的城市街道看到的一樣。在另一種情況下,是兩個人商量好一起去散步。
吉爾伯特指出這兩種情況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假如這兩個人中的一個加快一點兒步伐,領先了另一個人。在第一種情況下,這一點可能根本不會被注意到。但在第二種情況下,走在前面的人可能會受到吉爾伯特所謂的溫柔的責備:“你走慢一點兒,我跟不上你了!”
根據定義,共事行為包含了權利與義務。正如吉爾伯特在談到兩個人一起散步的例子時所說的一樣:“每個人都有獲取他人關注和糾正他人行為的權利。”每個人都有道德責任去確保自己正確履行,比如,如果一個人先走一步,另一個人可能會責備他。語言的基本規則是,參與共事的人具有權利和相應的責任去責備沒有參與共事的人。我們來看一些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