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步漸進
倘若我們欲久久注意一文的復數(無論其如何有限),則如古典修辭學及學堂的詮釋所做的事情,亦即以大塊來建構此文的方法,必須拋棄:不存在文的構造(construction):一切皆意指不已,皆意指復意指,然而并沒有把代表權移轉給一最后的大整體(ensemble)、一最終的結構。由是,已至獨特之文(un texte unique)的漸進分析這一觀念與必要性之處。由是,其似具種種含蘊,種種長處。對唯一之文(un seul texte)作評注,非偶然舉動,亦非將其置于“具體物”這令人釋然的托辭之下:獨特之文確證一切文學的文,這倒不在于它象征它們(抽象它們,且均衡它們),而在于文學自身向來只是篇唯一之文:獨特之文不是通向(歸導入)總模式(un Modèle)的徑途,而是門道處處的網狀系統的入口;取用此類入口,其瞄準的位于遠處的目標,不在于合乎常規與偏離常規兼具的確證性結構(une structure légale),不在于敘事或詩歌的律則,乃在于(源自其他文、其他符碼的碎片、聲音的)透視遠景(perspective),然其會聚點(沒影點)(le point de fuite)推回不已,玄秘地呈現著:每一篇(獨特的)文皆是此會聚、此差異的理論本身(而不惟是實例),此差異無定無限地重現、再生(revient),然各有其面,不具成形(sans se conformer)。又,欲研究此獨特之文直至細枝末節,也就是要從敘事結構分析受阻至今的地方:在諸類大結構處,重新開始。這就獲得了動力(時間,自由自在),可順著意義的細脈回溯,可追躡能指的一切軌跡,探察到它們是符碼或各類符碼,其中的這一個軌跡也許是始點(或終點);這就以別一種模式取代了純粹的再現模式(至少我們可以這樣指望,并為此而運作),別一種模式的漸次推進,將確保古典之文內或許蘊含著的能產性(productif);蓋步步漸進(pas pas),以其純粹的緩慢與碎散,避免了戳破、傾覆導引之文(le texte tuteur)[1],躲開了替其強注內蘊意象:它僅僅是閱讀工作的分解(décomposition)(采電影攝影術之義)而已:可說是個慢鏡頭,非通體完整的影像呈現,亦非通體完整的畫面分析;在評注(commentaire)這一寫作自身之內,講到底,它是旁逸之閑墨(digression)[2](一種難以融入知識話語的形式)的系統運用,且由此觀察諸結構的可逆性,文以諸結構編織而成;自然,古典之文不完全可逆(其具適度的復數):閱讀此類文,當于必要程序內進行,而漸次推進的分析,顯然可編出其寫作程序;然步步漸進的評注,勢必強行恢復文的諸多入口,避免了過于建構文,亦避免了強予其額外結構,此額外結構出自某種論述(dissertation),使文封閉起來:步步漸進的評注,使得文呈星形輻射狀裂開,而不是將其聚集起來。
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