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青年黨閥

從師門殺起

據說,當年蔣介石離開上海到廣東闖世界之前,“恒泰幫”的龍頭老大張靜江曾教給蔣介石一套操縱駕馭部屬的權術,就是把一個權限交給不同的兩個人,使之互不相下,彼此矛盾摩擦,然后一切取決于自己。

也可能是張靜江頗為自信,他認為自己可以永遠當蔣介石的龍頭老大;也可能是張靜江姑妄言之,并沒有想到蔣介石將來會當上一國之王,并且會把這個權術用到他張靜江的頭上。總之,蔣是把張靜江的這個經驗之談牢牢記住了的,而且用得十分嫻熟。不但是蔣介石學會了他的這個權術,“恒泰幫”的另兩個師弟戴季陶、陳果夫也都是運用這個權術的高手。戴季陶是國民黨的理論家,他極善于從理論的高度加以概括,并且用十分形象幽默的語言加以表述,這就有了戴季陶那著名的“三個兒子”的哲學,這當然是后話了。至于陳果夫,則更是運用權術進行黨內派系斗爭的高手,在國民黨大陸統治的后期,甚至蔣介石也感到有些應付不了,不得不用蠻力進行壓制,這當然也是后話了。

不過,這樣看來,早年的“恒泰幫”兄弟,一個個都是權變高手,這似乎是有定論的了。況且“兄弟”之間,為了一個“權”字,也不得不大打出手,這就是后來的“恒泰幫”不再有人提起的原因。而且,師門中第一個遭到同門相殘的,恰恰就是當年教會師弟蔣介石、戴季陶與陳果夫等人如何運作權變的龍頭老大張靜江。

張靜江祖籍安徽徽州,生于浙江吳興。徽州是明清以來巨商大賈輩出之地,吳興是近代江浙財團的發源地之一。張家恰是這兩處商家福地中的佼佼者,為近代中國的財閥世家。由是,張靜江與生俱來就已經成為經營絲、鹽的浙江巨商,進而成為著名的江浙財團的領袖之一,其產業遍及江、浙、滬三省市,甚至伸向法國巴黎與美國紐約,僅從其父以銀票十萬兩為張靜江捐了一個二品道銜的大手筆來看,就可知其豪富,確是名不虛傳。張靜江參加革命,頗有傳奇色彩。1902年5月,張以一等參贊身份,隨清廷欽差大臣、浙人孫寶琦出使法國,在赴歐輪中,邂逅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在早期發動反清革命的有力武器就是演說,以他雄辯的說詞激動與召喚了千千萬萬的有為青年加入到推翻清王朝統治的大軍。因此,孫中山從不放過一個可以發揮他的演說的機會,在赴歐輪中當然也不例外。孫中山見張靜江時年僅28歲,官職亦不高,認為屬于那種“可以教育好”的對象,先是以真實姓名相告,進而下以雄辯說詞,鼓吹如何用革命手段推翻清廷的腐朽統治等等。孫中山的說詞一時竟在張靜江的思想上引起轟天巨鳴,張靜江當即表示,愿追隨孫先生參加革命,并當場許之以白銀三萬兩相助,當即寫下親筆信一封,囑孫中山到美國紐約通運公司經理姚叔蘭(張靜江妻舅)處,憑信一次照付,并告之清廷欽差大臣孫寶琦亦同輪赴法,請孫中山先生注意,謹慎從事。孫中山本是胸襟開闊的豪俠領袖,他見張靜江萍水相逢,竟能對革命如此熱心,大為感動。不久即委張負責籌劃和掌管同盟會基金事宜,給予財政部部長的名義。自此,張以一擲三萬金的大手筆,一躍成為孫中山手下的親信骨干與同盟會的高級干部。其時,蔣介石還在奉化的龍津中學讀書。后來,因陳其美的引領,蔣介石才與吳興人發生了不解之緣,并與張靜江成了莫逆之交。蔣介石加入中華革命黨,張靜江是監誓人;蔣介石在辛亥革命時期被清廷鷹犬追捕,躲進張宅而逃脫;蔣在陳其美死后,漂泊滬上,生活無著,張靜江成了蔣的“淮陰漂母”;張辦恒泰號證券公司,信手一揮4000金,替蔣認購四股;蔣在上海交易所倒閉后,身負一身債務,又是張靜江為其還債,并資助其赴廣東;蔣百般追求滬上美人陳潔如而不得,也是依靠張靜江施以援手,才如愿以償;蔣在孫中山面前日益見重,是張不斷的推重與推薦;蔣初期在孫中山的大元帥府當上校參謀長,是張所推介;蔣介石與許崇智、張靜江、戴季陶結拜為弟兄,許居長為老大,張次為老二,蔣再次之為老三,戴最小為老四。張又是蔣的二哥;更為重要的是,蔣介石賴以起家的黃埔軍校校長一職,孫中山初期許以老同盟會會員程潛,最初僅任命蔣為黃埔軍校的兩名副校長之一。蔣一氣之下出走,拒不到任,張聯合戴季陶等人極力向孫中山說情,并為此親赴廣東向孫中山力爭,孫中山才任蔣為黃埔軍校校長。

張靜江如此對蔣介石處處施以深恩,如果說張是一種政治投機,早就看準了蔣的貴不可言之處,似乎也不盡然。蔣初期漂泊滬上,一副倒霉鬼的樣子,說是十年后蔣能成為“中國之龍”,諒張靜江不會有這樣刻毒的眼光。即便如此,張靜江當時在黨內已有相當地位,況且與孫中山先生交誼頗深,他要發達,可以直接找孫中山先生去要,不必對倒霉鬼蔣介石進行巴結。其實,張靜江雖為紈绔富豪子弟,但是卻頗有江湖俠義之風,仗義疏財,大有梁山好漢及時雨宋江的那種古道熱腸。蔣在寫給張靜江的一封信中曾經發自內心地說:“戴季陶是我的益友,而先生您是我的良師。”不過,也正是這封信,斷送了張靜江的政治前程。

張靜江出身豪富之家,性格暴戾,作風專橫,及至因資助孫中山先生革命有功,進而傲慢自恃,因功自重;待孫中山逝世后,張更是以國民黨元老自居,倚老賣老。蔣本是玩弄權術的大師,其時正在與汪精衛、胡漢民等元老派爭奪江山,故對張的傲慢不但不以為侮,反認為有可資利用之處,遂以張的元老資格來抑制汪等人的元老資格,對張假意推崇,恭而敬之,全力推舉張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北伐時進一步推張為國民政府代理主席,儼然成為南方國民政府的一號大老,以便利用張做擋箭牌,替蔣看住這兩處位置,不讓汪精衛與胡漢民等派系的人染指。

張靜江是商人頭腦,對蔣介石那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政治手腕,不甚了了,一時竟在蔣介石的吹捧與推重下,飄飄然起來。他在蔣介石面前不但以當年的龍頭老大自居,更以南方政府的最高領袖自詡,對蔣則完全是以一種親信弟子的身份看待。在那張著名的北伐誓師的攝影照片上,張靜江居中坐在藤椅上,蔣介石一身戎裝與一班南方國民革命政府的大老們則恭敬地簇擁在張靜江的身后。其時,張靜江并不清楚,此時的蔣介石地位已穩,已到了尋找機會請張開路的時候了。

北伐期間,張靜江曾一度以主席身份隨行。他哪里知道,一路上蔣介石處處以總司令身份統攬一切,更兼在陳果夫、陳立夫的策劃下,每到一地,墻上出現的標語總是不外乎:“軍權高于一切!”“蔣總司令勞苦功高!”“蔣總司令萬歲”之類,對張主席是只字不提。張靜江當時正是自負與驕傲跋扈的時候,見蔣介石所作所為,心里很不是滋味,張、蔣矛盾由是產生。等到蔣介石開府南京后,寧漢分裂,武漢國民政府代理主席譚延闿到南京附蔣,蔣即推譚為國民政府主席,將張降為浙江省政府主席。張遲遲不到任,蔣只得以軍政部長何應欽兼任浙江省主席,何常住南京,另以參謀長蔣伯誠駐浙代理。

1928年,南京組織五院制國民政府,張本想以元老身份,爭取監察院院長一席,并找了一些元老為之捧場。此時,陳果夫有意爭奪監察院副院長,蔣一方面不便把監察院辦成吳興人的私家店,一方面則懼張的桀驁不馴,故以蔡元培出任院長,陳果夫副之。張對蔣由是大怒,為挽回面子,張遂爭逐全國性的經濟建設機構—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長一職,并聲嘶力竭地向蔣威脅:“總理說過的,革命就要建設,不建設革命就要失敗。因此,我黨政軍都可不管,唯有建設,我是一定要干的!”財政經濟本是宋子文、孔祥熙的勢力范圍,蔣當然也不想讓張染指,張為此與蔣幾次弄到面紅耳赤,蔣只得在表面上讓步,使張就任全國建設委員會委員長。但是,不數月,又另成立了一個全國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由宋子文充任,張靜江的建設委員會就形同虛設,名存實亡了。

張在蔣、宋、孔、陳的合力夾擊下,在中樞已無立足之地,不得已只得力求向地方撤退,于1928年秋回浙任省政府主席。張靜江從此才懂得:他這個當年的“良師”與師兄其實只不過是蔣師弟手里的一塊敲門磚而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司法| 疏附县| 盐亭县| 嘉禾县| 通州区| 清河县| 大理市| 抚远县| 麻江县| 小金县| 双峰县| 昭平县| 灵石县| 商洛市| 巴塘县| 拜泉县| 海盐县| 武穴市| 亚东县| 茌平县| 潜江市| 达拉特旗| 西贡区| 宁南县| 拉孜县| 大关县| 青阳县| 应城市| 南阳市| 龙山县| 南开区| 汾阳市| 泾川县| 正安县| 无极县| 清原| 龙门县| 襄城县| 云林县| 商都县|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