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欽察汗國的建立
書名: 元朝原來是這樣(白金升級版)作者名: 李強本章字數: 2483字更新時間: 2020-07-07 16:00:24
元太宗窩闊臺繼位后,基本延續了父親鐵木真的征服線路,即不斷西征。
1228年,花剌子模蘇丹札蘭丁在高加索山以南地方,擊敗了谷兒只[85]和阿美尼亞[86]的聯軍,并且大肆屠殺了當地的基督徒。但札蘭丁犯了低級錯誤,他居然派兵攻打小亞細亞地區的穆斯林,這樣就激起了眾怒。
阿美尼亞人向蒙軍求助,穆斯林也向蒙軍求助。
1230年,窩闊臺派出的綽兒馬罕將軍率軍進抵阿哲兒拜占[87],猛攻札蘭丁的軍隊,后者不敵,只好逃竄,后在今土耳其東部地區被殺死。這樣,花剌子模國徹底被消滅了。
高加索成為蒙古人的疆域。同時,為了加強對呼羅珊地區的統治,西遼人成帖木兒、畏吾兒人闊里吉思先后被任命為達魯花赤。
盡管歸降或被征服的地方越來越多,但在元太宗窩闊臺看來,一直不肯臣服的欽察人令人惱火。
欽察人是突厥人的一支,長期游牧于哈薩克草原和南俄草原,其文字為猶太文字拼寫,同時又經常與東斯拉夫人的一支斡羅思人聯手。
雖然蒙軍在1223年曾大敗欽察和斡羅思聯軍,但欽察人依然游離于蒙古人的統治之外。
在1235年的“忽里勒臺”大會上,窩闊臺提出進行西征,主要目標在北線,即欽察、斡羅思方向。雖說長兄術赤已經先于父親鐵木真離開了人世,但其幾個兒子拔都、別兒哥等,都是非常兇悍的戰將,他們認為,蒙古大軍已經在綽兒馬罕的率領下西征多年,連戰連勝,完全可以讓他們揮師向北,征服欽察人,而沒有必要再從蒙古本部派兵西征。
術赤系諸王的這番話并非沒有道理。鐵木真的四個兒子術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均戰功赫赫,但術赤身世一直被察合臺、窩闊臺詬病。
1224年,蒙軍第一次西征勝利還師時,鐵木真分封諸子,術赤得花剌子模海[88]、寬田吉思海[89]以北的欽察之地為封地。
術赤系對拖雷的堅決支持,無疑是拖雷得以在鐵木真去世后監國兩年,并且差點兒有機會排斥窩闊臺的巨大力量。
盡管鐵木真去世了,但按照傳統蒙古人的做法,其遺命由窩闊臺繼承汗位還是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加之負責解釋法律法規的察合臺的堅定,因此最終還是窩闊臺成為蒙古大汗。
窩闊臺在法理上毫無疑問是全部蒙古人和所征服地域的最高統治者,是鐵木真親口指定的繼承人,因此盡管術赤系對再次組織西征頗有微詞,還是不得不服從于共主窩闊臺的命令。
1235年底,由鐵木真四個兒子的長子所組成的“長子軍”開始西征,名義上由術赤長子拔都(實為次子,因長子去世,代為長子)統率,察合臺長子拜答兒、孫子不里(莫禿干的長子),窩闊臺長子貴由,拖雷長子蒙哥一同出征。實際上,窩闊臺希望通過這次西征,一方面征服欽察和斡羅思,一方面削弱術赤系力量,還有就是“鍛煉”自己的長子貴由,讓他有機會建立功勛。
此次西征,挾滅掉金朝的余威,蒙軍集中了最有優勢的軍事力量,凡被征調參戰的諸王、駙馬、萬戶、千戶、百戶,必須派出自己的長子出征。拔都被窩闊臺任命為主帥,負責統管諸王的長子。哲別的兒子速不臺將軍為副統帥,主持日常軍事指揮。貴由則受命作為“第三把手”,管理除諸王長子以外的其他子弟。
西征軍總規模近十五萬人,分為四路:第一路軍為拔都軍,即術赤系諸王子所部;第二路軍為窩闊臺孫子不里率領;第三路軍由貴由指揮;第四路軍由蒙哥統領。這些人中,除了不里,其他均為鐵木真孫子輩中的長子。不里系察合臺兒子莫禿干之兒,莫禿干生前頗受父親喜愛,但在征花剌子模時戰死。
集結完畢,大軍于1236年正式開拔出征。“長子軍”剛剛出征,就擊敗了不里阿耳人,蹂躪了今俄羅斯喀山以南、黑海以北地區。
1237年春天,蒙軍擊敗欽察人,進入斡羅思,先后蹂躪了也列贊、弗拉基米爾、諾夫哥德羅等諸公國。在也列贊,蒙軍要求該城邦獻出十分之一收入為貢賦,并要求將十分之一的公侯子弟為質子。遭到拒絕后,蒙軍攻城,五晝夜便拿下并屠城。弗拉基米爾公國派軍馳援也列贊,途中得知城已破,遂緊急馳援蒙軍的下一個目標科洛姆納,與窩闊臺庶弟闊列堅所帶的兩萬名蒙軍并五千名欽察軍進行了決戰。最終,科洛姆納城破被毀,闊列堅戰死。
嗣后,拔都和速不臺率軍連克弗拉基米爾公國的十余座城市,攻陷了莫斯科公國并將該城焚毀,大軍進而包圍了弗拉基米爾城。
蒙軍強攻六天,雙方皆有大量死傷,血流成河,尤里二世大公的兩個兒子陣亡后,蒙軍入城并進行了大屠殺。
1238年,二月,蒙軍追趕尤里二世至雅羅斯拉夫地方,雙方進行了一場會戰,尤里二世率領斡羅思聯軍,對陣蒙軍。是役,尤里二世親率敢死隊沖入蒙軍廝殺,被蒙軍射死,其軍隊也被全殲。到1238年秋季,北斡羅思已被基本征服。
1239年,貴由、蒙哥率領各自本部軍隊先行返回,拔都、速不臺等則繼續在南斡羅思征伐。
1241年底,元太宗窩闊臺去世。次年中,消息傳到歐洲的蒙古大軍中,立即引發強烈反響。
拔都率軍東撤,同時與拖雷系一道呼吁,1232年拖雷替窩闊臺“祭天”犧牲時,后者應允在他之后由拖雷的兒子承繼大統,而窩闊臺系則認為今后的大汗均應從窩闊臺系中產生。選舉新汗的“忽里勒臺”大會,看來很難開起來了,于是大伙兒商定由窩闊臺的遺孀充當監國。
1242年(南宋理宗純祐二年),與察合臺系、窩闊臺系素來不睦的拔都,在伏爾加河下游東岸修筑薩萊城[90]為都,獨立統治自己控制的地方——包括歐亞大草原和東歐平原一部分——因其地為欽察人故地,遂被稱為“欽察汗國”。龐大的蒙古汗國,從形式上、事實上都不可避免地分裂了。
當時的欽察汗國疆域,東起也兒的石河[91],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蒙古文史書稱作“術赤因·兀魯思”。該汗國人口主要是欽察人、保加爾人、花剌子模人,以及其他一些突厥系族群,以欽察人與土庫曼人居多。
在欽察汗國內,拔都為共主,但他的十三個兄弟及其后裔,也各自擁有世襲封地和軍隊,形成了形式上隸屬汗國的半獨立政權。斡羅思諸公國,因都是城邦體制,與拔都的蒙古人生活習俗不同,被欽察汗國允許保留自治,但均以欽察汗國為宗主,定期繳納賦稅,貢奉女子。
欽察汗國建立后,繼續保持蒙古人傳統的軍政合一的統治體系,萬戶、千戶、百戶、十戶既是行政單位,又是軍隊編制單位。
拔都的兄長斡兒答,主動將其長子地位交予二弟拔都,因此,他和他的后裔據有很大的地盤,包括今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形成了白帳汗國。
拔都的弟弟昔班,則被封于南烏拉爾地區,后建立了青帳汗國(又稱“藍帳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