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道德情操論
  • (英)亞當·斯密
  • 2458字
  • 2020-07-21 15:53:13

第三章 從看他人的情感和我們的情感是否一致,來判斷這些情感是否得當

當事者激情洋溢,旁觀者感同身受,二者的情緒完全一致,那么后者必然會認為這些情緒表現正確得體,而且符合客觀實際;相反,旁觀者一旦設身處地,發現當事人的原始情感并非自己心中所感,就會認為這種情緒既不正確,也不恰當,與激發情感的原因不相符合。因此,認為別人的情感符合實際,因而認同他們所表達的情感,其實就是說我們完全理解他們;如若不然,就等于說我們一點也不理解他們。一個人如若對我所遭受的傷害表示不滿,并認為我所表現的憤恨與他的感覺恰好一樣,那他必然能夠理解并認同我的憤恨之情;一個人如果完全同情我的悲傷,他就不能不承認我的悲傷合乎情理。一個人如果和我一樣對同一首詩或同一幅畫表示贊賞之情,他必然會認為我的贊賞是正確的。一個人會為了同一個笑話而與我一起捧腹,他就無法否認我笑得十分恰當。相反,在全然不同的情況下,如果有人與我的感受不同,無法體會我的情緒,或者說不能全然認同,甚至不能部分認同我的情緒,那么他必然會與我的感受不一致,因而無法贊同我的情緒。如果我的仇恨超出了朋友所能產生的相應程度的憤慨,如果我的悲傷超出了朋友所能表示的最親切的體恤之情,如果我的贊賞太高或者太低,以至于同他的贊賞程度不相吻合;如果他僅僅是微笑而我卻放聲大笑,或者相反,他在放聲大笑而我卻僅僅是微笑;在所有這些場合,他一旦思考權衡了客觀情況,并開始觀察我受此影響的程度,就必然會因為我們之間的情感反應有所不同,而對我產生相應程度的不滿;在這些情況下,他只能以自己的情感為標準和尺度,來判斷我的情感是否得當。

如果贊同別人的意見,就意味著采納這些意見;而采納這些意見,也就表示贊同它們。如果相同的論據能夠令你我都信服,我必然會贊同你的觀點;如果它們不能夠令你我信服,我必然會反對你的說法。我無法想象自己會贊同你的觀點卻不接受它。因此,人人都承認,是否贊同別人的觀點,無非就是承認別人的觀點是否與我們的一致。我們是否能夠認同別人的情感或激情,也是基于同樣的道理。

千真萬確,有時候我們似乎會在沒有對別人產生任何同情或一致的情感之時,就會贊同其觀點;因此在這些場合下,情感的認同和感覺一致之間就似乎存在差距;如果更為仔細地觀察,我們就會相信,即使在這些情況下,我們的贊同依然是建立于同情或者感覺一致的基礎之上的。在一些并不起眼的事情中,人們的判斷不易受到錯誤方法的誤導,所以我打算舉一個這樣的例子來說明問題。我們可能經常會欣賞一個笑話,并且認為同伴的大笑很正常,也很合宜,但是我們自己卻沒有發笑,因為我們也許是當時情緒不佳,或者當時的注意力正好集中在其他事情上。然而,我們依據經驗就可以判斷,什么樣的笑話能在大多數的場合惹人發笑,而且我們也知道這個笑話就屬于那一類。雖然就我們自己當時的心境而言,我們不可能輕易笑得起來,但是我們非常清楚,在其他大多數場合中,我們自己也會由衷地與大家一起發笑。所以,我們對同伴的發笑持理解贊同的態度,而且覺得他因為這個笑話而發笑,實在是既自然又合宜。

類似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其他一切情感上。大街上一個陌生人從我們身邊經過,臉上帶著極為痛苦的表情,而且我們立馬得知他剛剛獲悉父親過世的噩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可能不贊同理解他的悲痛。然而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既沒能體諒對方強烈的悲痛之情,居然也沒能想到應該對他表示最起碼的關心,這并非因為我們缺乏人性,畢竟我們可能既不認識他本人,也不認識他父親;而且我們當時可能正好被其他事務纏身,根本無暇想象到底是什么情況令他如此悲傷。然而,根據經驗,我們完全了解,這種不幸自然會激發此等悲傷之情;而且我們也深知,如果當時花時間去了解他究竟出了什么事,我們毫無疑問會向他表示最深切的同情。正是意識到了這種有條件的同情,我們才贊同他的悲傷。即使我們有些時候并沒有產生同情,但實際上也是如此。而且,我們會根據過去的體驗,把握好應該在什么樣的場合產生什么樣的情感,并以此為據,來糾正我們當時不合宜的情感。

我們的內心情緒或情感會引起各種行為,并決定我們最終是會行善還是作惡;這可以從兩個不同的方面或兩種不同的關系著手研究:首先,可以從情緒或情感與產生它的原因,或與引起它的動機之間的關系來研究;其次,可以從情緒或情感與它意欲產生的結果,或與它勢必產生的結果之間的關系來研究。

一種情感相對于激發它的原因或對象來說,是否恰當,是否相稱,決定了相應的行為是否合宜,是莊重有禮,還是粗野鄙俗。

情感的預期效果或勢必產生的效果,是有益還是有害,就決定了它所引起的行為的功過得失,亦決定了這種情感是值得報答還是應該受到懲罰。

近年來,哲學家們主要考察了情感的傾向性,卻很少注意到情感同引起它們原因之間的關系。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人們的行為以及引發它的感情進行評判時,往往是從上述兩個方面來考慮的。我們責備別人愛得過頭、悲得過分、恨得過深時,考慮的不僅僅是它們可能產生的破壞性后果,還包括導致其產生的那些微妙的誘因。或許,他所喜愛之人并非如他所說的那么偉大,他的不幸并非如此恐怖,惹他發怒的事情也并非如此嚴重,以至于能夠證明他所表達的激烈情緒是必要的。但是,假如他們的情緒與引起這些情緒的原因是相稱的,或許我們就該遷就或贊同他的強烈情緒。

當我們以這種方式來判斷任何情感與引起它們的原因是否相稱之時,我們唯一可以利用的規則或標準,就是看它們和我們自己在相應的情況下產生的情感是否一致。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假如將這種情況與我們自己掛鉤,我們就會發現它所激發的情感與我們自己的完全相符,我們就會覺得這種情感與激起它們的客觀實際相符,我們自然會對這些情感表示理解和贊同;否則,由于表現得過分或者不相稱,我們自然不會對此表示贊同。

人們皆以自己的各種官能作為判斷他人相同官能的尺度:我用我的視覺來判斷你的視覺;用我的聽覺來判斷你的聽覺;用我的理智來判斷你的理智;用我的怨恨來判斷你的怨恨;用我的愛來判斷你的愛。我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方法來判斷它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陶县| 始兴县| 龙井市| 钟祥市| 芒康县| 乌审旗| 汕头市| 乌恰县| 五原县| 敖汉旗| 崇文区| 突泉县| 正蓝旗| 海原县| 尉犁县| 高州市| 厦门市| 湘潭县| 冷水江市| 湛江市| 将乐县| 赤壁市| 南京市| 莲花县| 沙坪坝区| 甘孜县| 商河县| 宁远县| 呼伦贝尔市| 苍梧县| 阿巴嘎旗| 呼伦贝尔市| 周至县| 和田县| 永丰县| 吉木萨尔县| 饶平县| 白水县| 颍上县| 牡丹江市|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