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毛衫設計與工藝
- 王利平
- 4301字
- 2020-07-24 18:24:08
第二節 橫機的基本結構
雖然橫機的種類和型號繁多,但無論是普通橫機還是花式橫機,其基本結構都大致相同。一般橫機由機架、編織機構、選針機構、針床橫移機構、喂紗機構、牽拉機構和傳動機構等組成(圖2-1)。

圖2-1 普通橫機
一、機架
機架是橫機的支撐部分,由機座和導軌組成(圖2-2)。

圖2-2 機架部分
二、編織機構
編織機構是橫機各機構中的主要部分,編織機構中各部件的狀態及配合直接影響橫機是否能夠正常編織和產品的質量。同時,產品花色的變換也是通過這部分機件的變換與配合來完成的。編織機構主要包括針床、織針、機頭、三角裝置等。
(一)針床
針床也稱針板,是橫機上的重要部件之一。橫機一般有兩個針床,靠近操作者一側的稱為前針床,另一個稱為后針床,前、后針床分為4個號位。從前針床右側開始,按逆時針順序,依次將前針床右側、后針床右側、后針床左側、前針床左側命名為1號位、2號位、3號位和4號位。針床上銑有針槽,舌針置于針槽中。當機頭沿著導軌作往復運動時,舌針在機頭三角的作用下沿著針槽作有規律的上下運動,進而完成編織的成圈過程。
針床機構如圖2-3所示,針槽1用于存放舌針9;柵狀齒2主要是支持線圈沉降弧,起沉降片的部分作用;針床壓鐵槽孔3為放置針床壓鐵,針床壓鐵把針床固定于機座上;上塞鐵槽4中插入上塞鐵6,作用是穩定舌針在針槽中的上下運動,使舌針不上抬,不會因為自身重量而下滑;下塞鐵槽5中插入下塞鐵7,作用是固定針腳8,針腳的作用是在編織起口時防止舌針下滑。

圖2-3 針床機構
(二)織針
織針是針織機的主要成圈機件之一。織針的種類很多,一般可分為鉤針、舌針、管針和槽針四種(圖2-4)。
橫機中除柯登機采用鉤針編織外,其余一般都采用舌針編織,管針和槽針僅在少數新型橫機上應用。
橫機上使用的舌針,一般采用60號鋼絲或鋼片壓制而成(圖2-5)。

圖2-4 織針的種類

圖2-5 舌針的結構
舌針在成圈過程中是通過機頭中的三角推動其針踵,使舌針在針槽內上下移動,而線圈則在針桿上作相對滑移,從而封閉或開啟針口,完成成圈過程。
(三)機頭

圖2-6 機頭
機頭俗稱龍頭,也稱三角座。一般由灰鐵鑄造而成,呈馬鞍形,又稱馬鞍形機頭(圖2-6)。
機頭的主要作用是將前、后兩組三角裝置連成一體,在機械力或人力的作用下,沿著機頭導軌作往復運動,安裝于其上的三角裝置使針床上的織針進行上升和下降運動,完成編織成圈動作。機頭的交角與機座的頂角吻合,一般為97°左右。
三、喂紗機構
為使編織過程順利進行,需要保持良好的喂紗條件,以保證喂紗機構的張力穩定。目前,普通橫機主要采用消極式喂紗方式,即在橫機編織時,借助紗線的張力將紗線從筒子紗上引出,并抽拉至編織區域。喂紗機構的配合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機器的生產效率和織物的質量。喂紗機構由引線架、張力器、導梭變換器、梭箱導軌、導紗器、導紗器的限制器、毛刷等機件組成。
(一)引線架

圖2-7 立式雙頭引線架
在編織過程中,引線架(也稱三線架)將筒子上的紗線引導至導紗器中,引線架上裝有張力器。引線架有立式和臥式兩種,每種都有單頭、雙頭和多頭之分。
常用的立式雙頭引線架如圖2-7所示。由于紗線5在筒子上退繞時的張力變化,需要張力器對紗線張力進行補償調節,以保持所墊紗線張力均勻一致,同時可將由于編織速度不勻而引起的張力波動減少到最小。挑線彈簧6一是穩定紗線張力;二是當下一橫列機頭返回編織時,能及時提回留在導紗器與邊針之間的一段多余紗線,避免出現豁邊或小耳朵等編織疵點,使織物兩邊線圈齊整、光潔,保證紗線正常穩定輸送,提高編織質量。
(二)導梭變換器
導梭變換器又稱導梭器,一般采用雙梭(圖2-8)。導梭變換器用螺釘9固裝在機頭上。編織時導梭變換器隨機頭一同運動,通過導梭芯子3和3′帶動導紗器對織針進行墊紗。撐刀5固裝在機器右端導紗器的導軌上,當機頭向右運動可使撐刀5與導梭交換器上的棘輪8作用,撐動棘輪8使翼輪7轉過一角度,變換導梭芯子3和3′的進出狀態,達到變換導紗器的目的。

圖2-8 導梭變換器
(三)導紗器
導紗器也稱喂紗器,有雙梭、三梭和多梭等多種。目前國內大多數橫機均為雙梭,除了形狀和安裝的位置不同外,其運動是通過固定在機頭上的導梭器來控制和帶動的。
導紗器的結構如圖2-9所示,由梭箱1、梭弓2、引線板3和喂紗梭嘴4等組成。其作用是在導梭芯子的帶動下,隨機頭運動對織針進行正確的喂紗。
喂紗梭嘴又稱喂紗嘴,俗稱梭子頭。橫機上常用的喂紗梭嘴如圖2-10所示。普通梭嘴[圖2-10(a)]中間有一個基孔(錐孔)1,其大小根據機器機號和選用紗線的線密度來決定。添紗梭嘴[圖2-10(b)]俗稱夾紗梭嘴或夾毛梭嘴,圖中1為基孔,2為輔孔。基孔的位置低于輔孔,使基孔中紗線的墊紗縱角小于輔孔中紗線的墊紗縱角,因此,基孔中紗線形成的線圈呈現在織物的正面,輔孔中紗線形成的線圈則呈現在織物的反面,形成添紗組織。地紗梭嘴[圖2-10(c)]是編織起圈或起絨(割圈式)織物時用的地紗喂紗梭嘴,其作用是對后針床上的舌針進行喂紗,形成地紗的線圈組織。

圖2-9 導紗器

圖2-10 喂紗梭嘴
(四)毛刷
毛刷在橫機上是喂紗機構的輔助部件,一般采用豬鬃或化纖絲制成(圖2-11)。毛刷的作用如下:
(1)橫機具有放針和收針的工作過程,在放針時,由于新參與工作的舌針上無舊線圈打開針舌,因此需要用毛刷將針舌刷開,但要避免損壞針舌。
(2)由于織針在高速運動中,舊線圈從針舌上脫落到針桿上的瞬間,針舌對舊線圈有一個反作用力,使針舌產生彈跳現象,甚至封閉針口,致使墊紗過程出現問題而產生漏針;同時當針舌退圈后,由于壓針三角換向運動時的慣性力,也會使針舌回彈,封閉針口影響喂紗,因此,需要用毛刷來控制針舌運動,防止針舌關閉。

圖2-11 毛刷
四、牽拉機構
牽拉機構的作用主要是將成圈后的織物從針床隙口引出,同時完成成圈過程中的牽拉動作,目前常用的有重錘式和羅拉式兩種。
(一)重錘式牽拉機構
手搖橫機大部分采用重錘式牽拉機構,它由定幅梳櫛(圖2-12)和重錘(圖2-13)組成,定幅梳櫛俗稱穿線板。編織過程中,根據織物編織的需要,可選用厚、中、薄重錘。

圖2-12 定幅梳櫛

圖2-13 重錘
采用這種牽拉機構,織物從針床口到定幅梳櫛間,由于兩端邊受到橫向的作用力,出現兩端邊向內彎曲的現象。由于兩邊的線圈,在縱行所承受的張力大,因此,在邊緣會出現縱向密度小、橫向密度大的不勻現象。重錘應掛在定幅梳櫛中間或兩端適當的位置,以使織物受力均勻,避免產生偏斜的現象。
(二)羅拉式牽拉機構
羅拉式牽拉機構比重錘式牽拉機構復雜得多,一般在半自動橫機或全自動橫機上應用,形式多樣。羅拉式牽拉機構之一如圖2-14所示。

圖2-14 羅拉式牽拉機構
凸輪1隨編織機構不停地轉動,通過轉子2使拉動桿6上下擺動。當凸輪轉到頂峰時,拉動桿向上提起,帶動棘爪5回退;當轉子脫離凸輪頂峰后,拉動桿、重錘7通過棘爪5撐動棘輪3逆時針方向轉動以卷取織物,因此也稱重錘式羅拉卷取裝置。制動爪4在棘爪5回退時,防止由于織物的彈性回縮所引起的羅拉逆轉現象,卷取力的大小取決于重錘7的重量,轉動螺絲9可調節卷布羅拉的緊壓程度。
這種重錘式羅拉卷取裝置優于彈簧式、滑動皮帶式和直接棘輪式等,其卷取牽拉張力較恒定,波動小,間歇時間短,調節方便,被廣泛應用。
五、傳動機構
橫機的傳動機構可分為機械和人力兩種。普通橫機一般采用人力傳動,有人力推手和人力搖手柄兩種,人力推手傳動采用較多。半自動橫機和全自動橫機采用機械傳動,有擺桿、鏈輪和皮帶傳動。目前國內橫機普遍采用皮帶傳動。
六、花型與控制機構
(一)針床移位機構
針織橫機的特點之一是通過針床移位進行編織。針床的移位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前、后針床的升降移位;二是前、后針床的左右移位。
前、后針床的升降移位可使針床的隙口放大或縮小,以編織特殊的織物。如編織起絨織物和毛圈織物時,需要將前、后針床在織完羅紋起口后,同時下降達到隙口放大進行織制。當前使用較多的一種是通過前針床作上下升降移位以放大或縮小隙口,隙口縮小的對編織單面平針織物的退圈工作有利。
前、后針床左右移位的目的是適應編織變化的需要,如2+2羅紋起口時,由第一橫列的起始狀態回復到2+2羅紋結構的編織,必須有針床移位來完成這種織針排列的變化;根據工藝要求,在編織過程中不斷變化織針的交叉排列,可織出傾斜的線圈圈柱,使織物表面產生一種波紋的花式組織結構——波紋組織,俗稱扳花組織。
前針床的升降裝置如圖2-15所示。扳動手柄2的支點安放在機座的前橫梁上。前針床3的反面裝有兩個凸釘4,嵌在針床拉鐵1的曲槽中,通過手柄扳動拉鐵作左右橫移使前針床凸釘沿曲槽下降(或上升),以帶動前針床下降(或上升),使針床的隙口放大(或縮小)。這種裝置在粗針型橫機上采用較多。
在細針型橫機中,均采用如圖2-16所示的針床拉鐵。將拉鐵的一端放長,并將它彎成鉤狀代替扳動手柄,露出機座的右側,必要時可用手拉出或推進,針床凸釘沿曲槽升降,使前針床上升或下降以滿足生產的需要。

圖2-15 前針床升降裝置

圖2-16?針床拉鐵
橫機的針床移位裝置有手動和機械兩種。手動的移位裝置一般安裝在機座的左側,操作者用左手扳動手柄,右手牽動機頭,操作方便。
(二)花型變換機構
針織橫機的花型變化豐富,其組織結構的變化主要取決于針床上排列的舌針參加編織成圈的狀態,如成圈、集圈或不工作等,加上喂紗裝置和針床移位裝置的配合,可織出豐富多彩的花型。
織針參加成圈狀態的變化,主要依靠三角裝置及其他選針機構的作用,結合舌針本身具有針踵高低、針舌長短、針身長短、針頭大小和針踵個數等特點,對各種織針進行選擇,可織出不同的花型。三角裝置及選針機構工作與否,由花型變換機構進行控制。在國產通用橫機上,花型變換機構由三角開關、胖花盤、成圈三角的調節裝置、選針裝置等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