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歐式女裝基本紙樣設計

歐式女裝基本紙樣以英式女裝基本紙樣為代表,適合貼身服裝設計的基本紙樣和適合彈性面料設計的基本紙樣。

一、衣身基本紙樣制作步驟

1.上身原型的必要尺寸

以中碼為例,繪制女裝上身原型的必要尺寸包括身高162cm、胸圍86cm、臀圍92cm、腰圍62cm、小肩長11.9cm、背寬16.5cm、背長40cm等。

2.上身原型的制圖步驟

上身原型的繪制涉及兩個概念:半圍和縫份(子口)。半圍在上身是指二分之一胸圍,在下身是指二分之一臀圍。縫份是為了將兩塊或多塊分開的裁片縫合在一起,在裁片的實際尺寸外加出的部分。本書的所有原型中,除特別說明外,均不含縫份。其制圖方法如圖2-1所示。

圖2-1

從點0開始,向右、向下各引出直角射線,得上平線和后中線。

0—1-4=21.6cm。

0—2背長,在后中線上,從點0向下量40cm。

0—3+3.5=23.5cm。

4是0—1的中點。

0—5 3cm。

從點1、2、3、4、5分別向右引水平直線,得袖窿深線、基本腰圍線、胸圍線、背寬線、肩寬線。

0—6+1.6=7cm,為后橫開領。

6—7-1=1.7cm,為后直開領。

4—8 半背寬+1.3=17.8cm,1.3m為放松量,點8為后袖偏折點。過點8作該線的垂線,得點9和點10。

10—11 2.2cm,為后沖肩量。

連接點7及點9交4—8于點12。

12—13 3cm,以點13為圓心,7—13的距離為半徑過點7向右畫弧線。

11—14 小肩長+0.6=12.5cm,為后肩線,點14為前一步驟所畫弧線上的一點。

9—15-4.7=11.4cm,為窿門寬。過點15的垂直延長線交5—11的延長線于點16。

3—17 半圍+5=48cm,其中的5cm為放松量(拋位)。過點17的垂直延長線與基本腰線和上平線交于點18和點19。將點18向下延長1.3cm作為胸高量的補充尺寸。

19—20-6=2.1cm。

20—21+1.6=7cm,為前直開領(前領深)。

20—22+0.6=6cm,為前橫開領(前領寬)。

17—23+1.5=9.6cm,為半胸距,點23為胸點。以點23為圓心、點22—23的距離為半徑,過點22向左畫弧線。

16—24 2.5cm,為固定尺寸(定寸)。

24—25 4cm,為前沖肩。

25—26 等于11—14的尺寸(12.5cm),為前肩線,點26為前面步驟所作弧線上的點,經點22、點26向點23上1.3cm處(省尖)作前胸省。

1—27+1.5=23cm,點27在前后片分別稱為胸側點和背側點。點27的垂直延長線至基本腰線下0.6cm得點28。

28—29 與28—30相等,各為2.7cm。連接點27—29、點27—30得到前后側縫(側骨),點29、點30分別是前、后腰側點。

2—31+3.5=8.9cm,點31在基本腰線下0.3cm。

31—32  4cm,這是后腰省的寬度,點32在基本腰線下0.3cm。

1—33+5.5=10.9cm。直線連接點33—31、點33—32得后腰省,點33為其省尖。

18—34-0.5=7.6cm,點34在基本腰線下1.5cm。

34—35 5cm,為前腰省的寬度。該省尖點在胸點下1.3cm處,點35在基本腰線下1.5cm處。

3.女裝原型的輪廓繪制

(1)領圍。后領圍繪制是將后橫開領分成三份,在圖的左三分之一處開始向右畫線并逐漸起翹直至與點7處的弧線圓順連接。前領圍繪制是先畫矩形及對角線,找出向右傾斜的對角線的下四分點,過該點畫出前領圍弧線。

(2)袖窿。以點9、點15為起點,分別作矩形點8—8′—15—9的對角線,點9至點9′的距離為3cm,點15至點15′的距離為2cm。圓順連接點11—8—9′—27—15′—25(其中點11及點25處的弧線分別與后、前肩線呈直角),繪出袖窿弧線。

(3)自然腰線。過點2、點31、點32、點30、點29、點35、點34、點18畫順自然腰線。

4.檢查紙樣

將前后肩省閉合,對齊前后片肩線,觀察它們在肩線連接處的領圍弧線和袖窿弧線是否平滑圓順。將所有腰省閉合,前后片在側縫對齊,觀察自然腰線是否平滑圓順。

二、袖子紙樣制作步驟(圖2-2)

袖原型是在上身原型的基礎上繪制的。在上身原型[圖2-2(a)]上找到A、B、C三點。點A對應圖2-2(b)上的點8,點B(前袖偏折點)為直線15—16上一點,與點15的距離為5.5cm,點C(前袖控制點)在背寬線下1cm處的前袖窿弧線上,是前袖對位點。直線連接點11—B、25—A,得兩線的交點D,點D至袖窿深線的直線距離為袖山高。袖山高是一個重要數值:當袖窿尺寸不變,袖山越高,袖子就越窄,袖子側向抬高的范圍就越小;袖山越低,袖子就越寬,其側向抬高的范圍就越大。因此,袖山高的尺寸直接影響袖克夫的造型和穿著的舒適程度,在確定尺寸時應以具體的服裝造型和服裝材料為依據,選擇合適的尺寸。

圖2-2

(1)袖原型的必要尺寸。繪制袖原型的必要尺寸包括袖山高、上臂圍、袖長、內袖長等。

(2)袖原型的制圖步驟。由點0向左、向下作直線,得上平線和前袖偏折線。

0—1袖山高的尺寸,約14.2cm。

2—3點B至點C的距離,為4.3cm。

3—4+4=16.5cm,4cm為放松量。過點4作垂線交上平線于點5

0—6+1=9.8cm

0—7-1=3.9cm。連接點7和點2

5—8 等于0—7。連接點8和點4。

1—9(27—15)+1.5=7.7cm。圓順連接點2—6—4形成袖克夫;圓順連接點2—9—4形成袖山弧線反相連接圖。

1—10 內袖長+2=44cm。

1—11-2=20cm。

11—12+1.5cm=14cm。直線連接點12和點4,使點4、點12、點11在點12形成直角。

10—13+2=9.5cm,直線連接點13和點12,使點12、點13、點10在點13形成直角。

10—14(1—9)-2.5=5.2cm。連接點14和點9,得到點15。4—12與10—13延長線的交點為點16。

以線段2—10為對折線,復制繪出2—9—14—10的形狀為2—9′—14′—10。

以線段4—16為對折線,復制繪出4—9—14—16的形狀為4—9″—14″—16,完成袖原型的繪制。

三、裙子紙樣制作步驟(圖2-3)

英式裙子的原型是根據歐洲婦女體型設計的,特點是后片尺寸大于前片,省量也是后片大于前片,這與歐洲婦女臀部較豐滿的特點相適應。

(1)裙原型的必要尺寸。繪制裙原型的必要尺寸包括腰圍、臀圍、裙長。

(2)裙原型的制圖步驟。由點0向右向下作射線,得基本腰線和后中線。

0—1-4.5=21.1cm。過點1向右作射線為臀圍線。

0—2 裙長(由款式確定)=全后長-背長=97-40=57cm。從點2向右引射線得下擺線。

1—3 半圍+1.6=47.6cm。過點3作垂線交上平線和下擺線于點4和點5得前中線。

1—6-0.5=23.3cm。過點6作垂線交上平線和下擺線于點7和點8,點8在基本腰線上1cm。

圖2-3

8—9 3cm,8—10與8—9等長,點9和點10均在基本腰線上1cm。

6—11 6cm(定值)。彎線圓順連接點9—11、點10—11得側縫,保持兩側縫的彎度一致。

0—12 與上身原型的2—31尺寸相等,約8.9cm。

10—13 與上身原型的30—32尺寸相等,點12、點13在基本腰線上0.5cm,12—13為4cm。

14 后腰省尖點,是點12、點13的中點向下引垂線(省中線)上的一點,距離臀圍線6cm。

4—15 與上身原型的18—34尺寸相等,約7.6cm。

15—16 1.5cm,是前中省寬度,點15、點16在基本腰線上0.3cm。

17 是前中省尖點,省長12cm。

16—18 5cm,點18在基本腰線上0.6cm。

18—19 上身原型(29—35)與裙原型(9—16)的差值,為前側省的寬度,點19在基本腰線上0.6cm。

20是前側省尖點,省長11cm。

完成自然腰線:將前后腰省、前后側縫閉合并齊,沿點0—12—13—10—9—19—18—16—15—4圓順畫出自然腰線,完成裙原型的繪制。

紙樣的結構線條繪制完成后,還要有標準的文字和符號等說明資料才能成為一套完整的紙樣。這些資料包括:款式編號、尺碼規格、款式名稱、裁片名稱、裁片數量、細節說明、必要尺寸、制作人、制作日期及對位號、扣位、布紋經向號、鉆孔符號、對折符號、省位符號等。直接用于生產的紙樣,必須在原型變化的基礎上另行加上縫份才能使用。

第二節日式女裝基本紙樣設計

日式女裝原型中,較具代表性的有登麗美式和文化式兩種,其中文化式的影響較大,應用較普遍。下面以文化式紙樣為例進行說明。

繪制尺寸:日本文化式女裝衣身基本紙樣繪制尺寸可參考第一章中表1-17日本新女裝規格和參考尺寸。采用M規格,衣身基本紙樣繪制只需要胸圍和背長尺寸即可,胸圍82cm,背長37cm,袖長52cm,袖窿弧長(AH,從已完成的衣身基本紙樣中測得),腰圍68cm,臀圍90cm,腰長20cm,裙長在應用設計時可根據造型效果要求進行相應調整,這里裙長為60cm。

一、衣身基本紙樣繪制步驟

1.作外輪廓方形(圖2-4)

(1)作矩形。作長為5cm(放松量),寬為背長的矩形。矩形的右邊線為前中線,左邊線為后中線,上邊線為輔助線,下邊線為腰輔助線。

圖2-4

(2)作基本分割線。從后中線頂點向下取,垂直后中線引出袖窿深線交于

前中線。在袖窿深線上,分別從后、前中線起取作垂線交于輔助線,兩線為背寬線和胸寬線。在袖窿深線的中點向下作垂線交于腰輔助線,該線為前后衣片的分界線。

2.畫出各重要部位輔助線,尋找關鍵點(圖2-5)

(1)確定后頸側點。在輔助線上,從后中線頂點取為后領寬。在后領寬上取為后領深,此線端點為頸側點

(2)確定后肩點及肩線。從背寬線和輔助線的交點下取作水平線段2cm定位,此點為后肩點;連接后頸側點和后肩點,即完成后肩線。在該線中含有1.8cm的肩胛省。

(3)作前領口輔助線。從前中線頂點分別橫取后領寬-0.2cm為前領寬,豎取后領寬+1cm為前領深并作矩形。從前領寬線與輔助線的交點下移0.5cm為前頸側點矩形右下角為前頸點,在矩形左下角平分線上取線段為作點,為前領口曲線上的一點。

(4)作前肩線。從胸寬線與輔助線的交點向下取水平引出射線,在射線與前頸側點之間取后肩線長-1.8cm為前肩線,減掉的1.8cm為肩胛省。

(5)作胸高點、腰線和側縫線。在前片袖窿深線上取胸寬的中點,向后身方向移

0.7cm作垂線,其下4cm處為胸高點(BP)。向下交于腰輔助線,再延伸出為胸凸量,同時,前中線同樣延長此量;從腰輔助線與前后片交界線的交點向后身方向移2cm設點,根據此點分別作出側縫線和腰線。

圖2-5

3.依次連接各關鍵點,完成原型結構制圖(圖2-5)

(1)用平滑的凹曲線連接后頸點和后頸側點,完成后領口曲線。

(2)用圓順的曲線連接前頸點、輔助點和前頸側點,完成前領口曲線。

(3)作袖窿弧線。在背寬線上取后肩點至袖窿深線的中點為后袖窿與背寬線切點;在胸寬線上取前肩點到袖窿深線的中點為前袖窿與胸寬線切點。分別在胸寬線、背寬線與袖窿深線的外夾角平分線上,取背寬線到前后片交界線間距離的一半為前袖窿彎點;在此線段上增加0.5cm為后袖窿彎點。最后,參照前后袖窿各點軌跡,用圓順的線條描繪出袖窿弧線。

(4)確定前后袖窿符合點。在背寬線上,肩點至袖窿深線的中點下移3cm處水平作對位記號,為后袖窿符合點;在胸寬線上,肩點至袖窿深線的中點下移3cm處水平作對位記號,為前袖窿符合點。至此完成衣身基本紙樣。

二、袖子基本紙樣制作步驟

袖窿弧長(AH)從已完成的衣身基本紙樣中測得,為42cm。

1.作外輪廓長方形(圖2-6)

(1)作十字線及確定袖肥。作袖中線為豎線和落山線為橫線的十字交叉線,從交叉點向上取為袖山高,袖中線取袖長尺寸。以袖中線頂點為基點向左取交在后落山線上;向右取交在前后落山線上得到袖肥。

(2)完成其他基礎線。從袖肥兩端垂直向下至袖中線同等長度為前后袖縫線,左袖擺輔助線。將袖中線的中點下移2.5cm,作水平線為肘線。

圖2-6

圖2-7

2.根據以下步驟尋找到各關鍵點后,用圓滑曲線依次連接袖山弧線、袖擺弧線(圖2-7)

(1)作袖山曲線。把前斜線分為四等份,靠近頂點的等分點垂直斜線向外凸起1.8cm,靠近前袖縫線的等分點垂直斜線向內凹進1.3cm,在斜線中點順斜邊下移1cm為袖山曲線的轉折點。在后斜線上,靠近頂點處取并凸起1.5cm,靠近后袖縫線處取其同等長度作為切點。到此完成了8個袖山曲線的軌跡點,最后用圓順的曲線把它們連接起來,即完成袖山曲線。

(2)作袖擺曲線。分別把前袖擺和后袖擺輔助線二等分,在前袖擺中點向上凸起1.5cm,后袖擺中點為切點,在袖擺的兩端,分別向上移1cm,確定袖擺曲線的四個軌跡點。注意袖中線與袖擺輔助線的交點上移1cm,也可以作為軌跡點,最后平滑地繪制袖擺曲線。

(3)確定袖符合點。袖后符合點取衣身基本紙樣后符合點至前后片交界點間弧長加上0.2cm;袖前符合點取衣身基本紙樣前符合點至前后片交界點間弧長加上0.2cm。最后復核袖山曲線應比袖窿弧線長3cm左右為宜。至此完成整個袖子的制圖。

三、裙子基本紙樣制作步驟

1.作外輪廓矩形[圖2-8(a)]

圖2-8

(1)作矩形。作長為裙長,寬為(放松量)的矩形。矩形右邊線為前中線,左邊線為后中線,下邊線為裙擺輔助線,上邊線為腰輔助線。

(2)作基本分割線。從后中線頂點向下取腰長作后中線的垂線,交于前中線為臀圍線。取臀圍線的中點垂直上交于腰輔助線,向下交于裙擺線,該線即為前后裙片的交界線。

2.尋找到各關鍵點后,用圓滑曲線依次連接腰曲線、裙側縫線[圖2-8(b)]

(1)作裙側縫線。從腰輔助線的兩端,分別向中間取,把剩余部分三等分。在前后裙片的交界線與臀圍線的交點上移4cm畫弧,向上分別交于靠近腰輔助線中點的三分之一等分點上,并翹起0.7cm完成前后裙片的側縫線。

(2)作腰曲線。從前翹點到腰輔助線上作下凹的曲線完成前裙片;后中線頂點下移1cm為實際后裙長頂點,以此點過腰輔助線第一個等分點,并與后裙片的0.7cm翹點弧線相接,至此完成裙片的制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丽市| 蓬莱市| 万宁市| 苍山县| 正定县| 文山县| 海门市| 镇原县| 桓台县| 准格尔旗| 常宁市| 中卫市| 诸城市| 沙坪坝区| 迁西县| 凉城县| 澎湖县| 静海县| 营口市| 铁岭县| 武强县| 石楼县| 克什克腾旗| 平和县| 凤台县| 姜堰市| 明水县| 新巴尔虎左旗| 历史| 镇巴县| 勐海县| 安徽省| 米林县| 淮滨县| 睢宁县| 陕西省| 浦江县| 古蔺县| 赞皇县| 洮南市| 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