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基于信息化的高效棉紡織企業建設背景

(一)適應現代紡織發展趨勢的需要

2001年年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時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發展的中國棉紡織工業,產業高度成熟,產能高度飽和,競爭日趨激烈,紡織全球化競爭發展呈現三個方面的主要趨勢:一是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推進紡織技術與管理的更新換代:以計算機、數字化、信息網絡技術為核心,帶動多種現代學科、現代技術的交叉融合,在紡織管理、纖維材料、工藝、裝備以及設計研發等方面為現代紡織業創造前所未有的效率和質量、創新和快速反應能力。二是開發高附加價值品牌產品,成為中國紡織調整產品結構、突破市場困境的主導方向:2002年,中國2700多家國有紡織企業虧損面高達40.3%,供不應求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面對供過于求的現實和“利潤縮水”的事實,紡織企業紛紛轉向于開發生產高新技術、高質量產品,以求突破“同質化”競爭的被動困局。三是低碳環保成為可持續發展不可忽略的重要戰略要素:1992年《全球21世紀議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被納入國際經濟和貿易領域,反映到紡織發展上,則綠色紡織品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作為用電大戶的棉紡織企業,降低用棉、用電能消耗,既有利于社會環保,也有利于在棉價、電價不斷上升的情況下降本增效。

(二)保持企業低成本競爭力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棉紡織工業長期快速發展,依靠的最大競爭優勢是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與相對便宜的棉花、能源價格優勢。隨著勞動工資成本以及原棉、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漲,原先的這些優勢逐漸失去,使得產品生產成本逐步提高,競爭優勢明顯減弱。加之棉紡織業屬于整個紡織產業鏈中最前端的初加工行業,相比后道的色織、服裝等行業,盈利水平相對較低,平均利潤率一般只有3%。在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和原棉、能源價格的擠壓下,利潤空間就更為微薄。因此,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原棉、能源使用效率,成為棉紡織企業保持低成本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三)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的需要

步入21世紀的無錫一棉,發展目標是創建世界一流的先進棉紡織企業。與國際先進棉紡織企業相比,無錫一棉的主要差距不在于裝備技術,而在于勞動生產效率、產品價值、資源利用率偏低等薄弱環節。有利的是當時已經進入中國棉紡織行業“排頭兵”之列的無錫一棉,與國際先進棉紡織企業的差距逐步縮小,于2002年率先引進當代最先進的緊密紡紗技術,并且取得嫁接試驗的成功,“退城進園”新廠園區的建設已經動工……在這樣的背景下,無錫一棉有了建設高效棉紡織企業的有利條件,爭創世界一流先進紡織企業的發展目標也有了期待的希望。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一切與信息的獲取、加工、表達、交流、管理和評價等有關的技術都可以稱之為信息技術。信息技術代表著當今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它的廣泛應用使信息的重要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的作用得以發揮,使人們能更高效地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升級,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運行效率。

就傳統的工業企業而言,信息技術在以下幾個層面推動著企業升級。

(1)將信息技術嵌入到傳統的機械、儀表產品中,促進產品“智能化”“網絡化”,是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的重要方法,這項工作往往被稱為“機電一體化”。

(2)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網絡設計技術可顯著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3)利用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或工業過程控制技術實現對產品制造過程的自動控制,可明顯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成品率。

(4)利用信息系統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化,統一整合調配企業人力物力和資金等資源,實現整體優化。

(5)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子商務,進行供銷鏈和客戶關系管理,促使企業經營思想和經營方式的升級,可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也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和第三產業發展的有力武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 绥滨县| 航空| 新密市| 温宿县| 汪清县| 碌曲县| 虞城县| 淳安县| 沙洋县| 万年县| 临泽县| 特克斯县| 雅安市| 延川县| 建德市| 井冈山市| 铁力市| 富平县| 苍山县| 松溪县| 镇原县| 扶沟县| 依兰县| 外汇| 抚州市| 兴义市| 剑河县| 西乡县| 望城县| 武强县| 油尖旺区| 武城县| 成都市| 崇左市| 桐城市| 赤峰市| 且末县| 东至县| 库伦旗| 苍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