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華東名城(7)

知識百科

【林則徐】

林則徐(1785-1850),近代民族英雄,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人,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他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并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林則徐主張嚴禁鴉片,希望軍民全力抵抗西方的侵略,他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的精神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尊敬和愛戴。

而林則徐最讓世人驚嘆的功績,就是從英國手里收繳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1188噸。并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門(廣東省東莞市的三大鎮之一,位處虎門大橋東端)海灘上當眾銷毀,史稱“虎門銷煙”。

14.泉州

名城概覽

泉州,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福建省經濟中心。

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泉州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時期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于泉州。人稱“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泉州”,泉州自古代流傳下來的種種遺跡都具有高度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同時,泉州還是全國著名的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的祖籍地。

泉州又被稱為鯉城、刺桐城、溫陵。泉州地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四季如春,這正是它被稱為“溫陵”的原因。

泉州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當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相互輝映,使得泉州成為不得不去的好地方。1982年2月8日,泉州被國務院批準進入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名單。

⊙尋幽探秘:

1.同福州被譽為“榕城”一樣,泉州也有一個用樹來命名的雅稱--刺桐城,那么它的這個名字又是如何得來的呢?

刺桐,本原產于印度和馬來西亞。然而自唐宋以來,福建的不少地方就引種了它,但是種得最多的還是泉州。

五代(907-979)時節度使劉從效擴張城池,在城池的周邊和城內的小巷道路中全部要種上刺桐,因此被種滿了刺桐的泉州從此有了個別稱--“刺桐城”。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1254-1324)在他的游記中,就曾經這樣描述:“宏偉秀麗的zai tun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這里,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象……”這位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就是以刺桐的音譯來稱呼泉州的。

奇境珍藏

【涂門街】

涂門街位于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游、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這條街又叫“土門街”,因為過去曾經傳言,建造東西塔(泉州的標志)需要許多土石,涂門街就被用來承載、儲存建塔土方。

在這條長僅千余米的街道上,有著眾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文物群,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的遺跡。所以,涂門街的建筑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時期的繁榮景象。這是一條擁有濃厚文化積淀、融合中西建筑風格的具有閩南特色的千年古街。

【洛陽橋】

洛陽橋位于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同時也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洛陽橋,原名“萬安橋”,是由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從皇祐五年(1053年)至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的跨江接海的大石橋。

當時洛陽江水勢湍急,橋基層總是被摧毀。造橋工匠們便利用筏形基礎奠定了橋基,接著又應用浮力的原理,通過船來把一條條重達數噸的大石板架在橋面上,后來工匠們又別出心裁地利用“種蠣固基法”使得橋基穩固,才最終將這座石橋建造完成。洛陽橋的建造,是對世界橋梁科學的一大貢獻。

⊙尋幽探秘:

2.洛陽橋的建造應用了“筏形基礎”和“種蠣固基法”,那么它們究竟是怎樣的方法呢?

筏形基礎,就是沿著橋的中軸線放置大量的石塊,使之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再在上面建造船形的橋墩。

而“種蠣固基法”則是在橋下養殖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牡蠣外殼附著力強,繁殖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石和橋墩石通過膠合凝結成牢固的整體。這就是造橋史上最別出心裁的固基方法,同時也是世界上笫一個把生物學運用于橋梁工程的創舉。

【清源山】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位于泉州城市區3千米之外。歷史上這座山因泉眼諸多又叫“泉山”,山下的城市因山得名而叫“泉州”;而此山山高入云,因此又叫“齊云山”;因為它位于市區的北郊,故又稱“北山”;這里的山峰鼎峙,所以還被稱為“三臺山”,它是泉州的城北屏障。清源山的景觀多為自然形成,是我國著名的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的美譽,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于世。在清源山右側山麓有一處老君巖,是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這尊坐像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像,堪稱為我國石像雕刻藝術瑰寶。

【姑嫂塔】

姑嫂塔,又稱萬壽塔、關鎖塔,位于泉州石獅的東南寶蓋山上。姑嫂塔建于南宋紹興年間,迄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它是古代泉州海上交通的導航標志,而這里的“關鎖煙霞”又成為泉州的一大勝景。在塔的第五層的外壁有一個方形龕,龕里有石刻二女像,傳說這二女是姑嫂(丈夫的姊妹為姑,兄長的妻子為嫂)。

南宋時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之一,為適應海外交通的需要,因此才在位于泉州港口的寶蓋山上建造姑嫂塔,以作為航標燈塔。姑嫂塔不僅是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標,更是閩南僑鄉的標志。

【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是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坐落在泉州鯉城區西街,它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名揚海內外。

在寺內有“桑蓬古跡”,是一棵據說曾開過白蓮花的千年老桑樹。而寺內的石塔--東西塔,又是我國古代石構建筑的瑰寶,它以雄偉的塔身、奇妙的形制、神工的建筑和精美的雕鏤而頗富盛名。東西塔已經成為泉州的象征,是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標志。

泉州開元寺以其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說、獨特的規制、巧妙的建筑、珍貴的文物、優美的藝術和卓越的聲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僧民信眾禮朝膜拜,同時也吸引著各方游客前來旅游觀光。

典故傳說

【姑嫂塔的傳說】

相傳很早以前,石獅寶蓋山下有一對兄妹,父母過世后兩人相依為命。后來哥哥娶了妻子,一家三口盡管日子清貧,卻也其樂融融。

有一年,天逢大旱,百姓只得紛紛逃往南洋謀生,哥哥也不例外??墒歉绺邕@一走,卻從此音信全無。嫂子和妹妹兩人牽腸掛肚,思念不斷,甚至在寶蓋山上用石頭疊起站臺日夜眺望。最后不得已,她們用自己的頭發編成繩子,將寫好的家信綁在風箏上,希望能寄到哥哥的身邊,最終這封家信幾經輾轉到了哥哥手上。原來他雖然到了南洋,卻也依然落魄,沒臉回家。可是一見這家信,哥哥立刻決定回故鄉和家人團聚。

這一天,兩個人依舊站在站臺上眺望,終于看到了歸來的船上的船帆??墒?,就在這一剎那,忽然狂風大作、海浪滔天,船瞬間翻覆。兩人眼睜睜看著即將相會的親人葬身大海,她們悲痛萬分,相互擁抱著跳崖自盡。后來,鄉親們為了紀念這對姑嫂,就在她們用石頭疊站臺的地方,建了一座石塔,起名為“姑嫂塔”。

知識百科

【惠安女】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海邊的一個特殊的族群,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奇異的婚俗而聞名海內外。

惠安女,從狹義上來說其實是惠東女,她們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東部的幾個小鎮。據當地人說,幾百年前,她們由中原移居到此地。由于在海邊生活,為了防風,所以用花色頭巾和橙黃色的斗笠捂住雙頰下頜,花巾上還有編織的小花和五顏六色的小巧飾物;上身一般都穿著緊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皮;下身穿著特別寬松肥大的黑褲子,腰帶扎在肚臍下面。

隨著時代的進步,外界文化的影響使惠安女的著裝已悄悄發生了變化。年輕的惠安女在著裝上只保留了金斗笠和五彩繽紛的頭巾。即便如此,她們的服飾仍然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远县| 哈尔滨市| 青冈县| 宜良县| 茶陵县| 绩溪县| 开阳县| 昌平区| 舒兰市| 云阳县| 安康市| 绥芬河市| 新昌县| 伽师县| 高邑县| 洞头县| 竹山县| 昌邑市| 高青县| 科技| 凉城县| 长治市| 天津市| 延川县| 托克逊县| 湟源县| 民丰县| 扎鲁特旗| 凤庆县| 天津市| 纳雍县| 贡山| 安图县| 吴川市| 兰西县| 江口县| 延边| 浮梁县| 称多县| 闵行区|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