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刀闊斧的供應鏈變革

在ISC變革之前,華為的供應鏈是煙囪式的獨立模塊,供應鏈各個環節是封閉的,信息既不透明也不共享,所以對ISC變革項目組而言,當時最需要做的就是先構建供應鏈內部流程體系,改善原來的銷售流程、計劃流程、采購流程、生產流程、交付流程等,形成以需求計劃驅動,采購、生產、物流、銷售相互協作的規范化的供應鏈管理。

我們看看華為是怎么做、怎么改的。

銷售訂單管理流程變革

針對原來銷售流程缺乏生產狀態可視性的問題,變革項目組延伸了原先的MRP系統,使得銷售人員也能訪問和跟蹤,看到生產過程中的訂單狀態,幫助銷售人員對客戶做出準確的承諾和快速的響應;同時增加對合同的檢視功能,方便銷售人員在進行項目和條款核對后做出承諾,避免合同錯誤。

在銷售流程中引入集成銷售配置器,并用基于Web的方式向客戶開放,給客戶更多標準配置的選擇,提高訂單配置的準確性,也提高客戶滿意度;同時縮短合同處理流程,進而縮短整個訂單的交付周期。

計劃調度流程變革

針對原來的計劃模塊缺乏有效的預測方法和預測工具的問題,華為在計劃流程中引入S&OP,即對市場營銷和銷售計劃、制造、研發、采購和財務方面的有效資源進行綜合平衡,以此更新各部門計劃,使其協調一致,以實現公司總體的經營戰略目標。S&OP包括客戶的訂單計劃、生產計劃、產能規劃、采購計劃和庫存管理計劃。S&OP將華為3到5年的戰略規劃和1到2年的業務計劃細化為市場、銷售、研發、采購、MRP、制造、企業資源計劃(ERP)和產品管理等各個環節的運作計劃,并根據客戶需求的變化動態調整具體運作環節的計劃,每個月定期滾動發布。

此外,還引入全面訂單管理(TOM)模型管理計劃和訂單。將制定計劃時涉及的判斷、排序、取舍、權衡提煉成“業務規則”并固化到應用系統中,減少人為干預,形成規范化管理,避免訂單緊急而導致的計劃變更。

通過銷售、計劃、采購、生產、倉管等部門共享系統數據庫,提高訂單、物料清單、采購需求、生產計劃和庫存等基礎數據的準確性。

采購流程變革

首先與財務部門密切配合,統一采購流程,確定“四重匹配”的原則,即要求與供應商簽訂的合同、給供應商下的訂單、入庫單及供應商提供的發票必須相互匹配;發票不再由采購部遞交到財務部,而是由供應商直接寄到財務部。這種做法,對采購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有效減少了腐敗的發生,也起到了內部監督的作用。

其次對采購物料進行分類,并對不同物料建立采購專家團(CEG);對供應商進行分級管理,改變過去與供應商作為貿易對手的敵對關系,引入競爭機制,并與核心供應商建立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互惠互利、相互支持、共同發展;加強采購的績效管理,推行基于業界最佳實踐的TQRDCE供應商認證流程,即按照技術(technology)、品質(quality)、響應(responsiveness)、交付(delivery)、成本(cost)和環境保護(environment)六大要素選擇和認證供應商,實現采購成本的下降和來料質量的提升,獲得綜合的采購競爭優勢。

此外,從產品研發階段就要求采購介入,尋找可靠的、有能力的供應商共同開發新產品,與供應商共享需求信息,提前備料,提高物料供應的齊套率。

制造流程變革

計劃流程的變革使得生產計劃變準確了,采購的物料也更能滿足生產計劃的時效要求,同時ISC變革項目組還升級了Oracle MRP Ⅱ系統,使系統基礎數據更加準確和完善,提高了生產流程效率。

針對不同的產品需求,制造部建立不同的生產模式,如BTO(按訂單生產)模式或BTS(按庫存生產)模式,并融入JIT(準時制生產方式)、TQM(全面質量管理)等管理思想;將一些工藝條件成熟、技術穩定的產品和部件發給EMS外包工廠生產,加大外包的推行力度,使制造部能夠騰出生產設備和人力生產新產品和工藝難度大的產品,做到增產不增人、少增人,提高人均生產效率和制造柔性。

倉管和物流流程變革

華為通過采用條形碼、射頻識別等技術,減少手工作業,對供應商的來料、庫存及盤點進行高效管理,降低庫存水平,提高庫存周轉率,降低庫存折舊和損耗的風險;同時建立自動物流中心和自動立體倉庫,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提高倉庫和物流的運作效率,減少物料移動,縮短生產周期。

IT系統變革

ISC變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將各碎片流程集成起來,將各部門使用的相對獨立的各流程環節的IT系統集成到一個IT系統平臺中,這是必須,也是必然。

首先,變革項目組對原MRP Ⅱ系統進行版本升級,解決現有功能模塊應用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并在功能上有所增加和增強,比如:建立起ECO管理工具,幫助研發和工程部門對ECO做出有效預估,提前預知ECO對整個供應鏈的影響,如成本、物料、供貨期等,使ECO能夠被更好地評估、管理、計劃和推行。

其次,變革項目組根據華為的業務運作模式,對公司內部使用的IT系統進行了改造,以支持內部供應鏈主流平臺Oracle MRP Ⅱ的系統中心數據庫為基礎,將各部門使用的分散的數據“孤島”集成到一個統一的平臺之上,共享唯一的數據源,打通數據接口,統一數據標準,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變革后的IT系統集成了原MRP Ⅱ系統、APS(高級計劃與排程)系統、電子采購(i-procurement)系統、訂單履行系統、物流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和其他ERP系統模塊及CRM系統等,將華為的計劃、調度、工程、采購、生產制造、物流交付和客戶服務等工作有效銜接和協同起來。

變革項目組還開始著手建立業界最佳實踐、歷史問題、解決方案的知識庫,對來自客戶和公司內部的所有問題及需求進行跟蹤和管理,為產品升級、服務改進、流程優化提供客觀依據,實現知識共享。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當下,這個平臺已經成為華為最大的知識財富和知識資產。

組織變革

ISC變革使得公司原先的組織和職責無法適應新的流程,于是項目組根據新流程的步驟和需求,重新設計了組織架構及相應的角色和職責,對原來的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同時兼顧公司文化和績效考評系統,以確保變革后的流程順暢運行。

通過ISC變革,公司改造原來的制造管理委員會,將原來的制造部門、計劃部門、采購部門、進出口部門、認證部門、運輸部門和庫存管理部門合并為一個大的供應鏈管理部門,也就是今天“首席供應官”的前身,由副總裁分管供應鏈管理部。

為了確保ISC變革項目的成功,任正非親自督導成立集成供應鏈變革指導委員會,在變革項目啟動之初,就給出指示:全公司上下一條心,一定要把集成供應鏈項目做成功;誰阻撓我們前進,誰就靠邊站,我們不允許有絆腳石的存在。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變革項目組將所有涉及流程的部門的負責人拉入項目執行團隊,誰執行不好,誰就承擔直接責任,或扣減獎金、凍結漲薪,或換人,將變革阻力降到最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威市| 鄂温| 油尖旺区| 仙居县| 屏边| 始兴县| 福清市| 陆河县| 黑山县| 北川| 依兰县| 绥芬河市| 方城县| 林周县| 辉县市| 博客| 应用必备| 三穗县| 宁蒗| 松江区| 本溪| 佛冈县| 桦川县| 万山特区| 长沙市| 张家口市| 稻城县| 建德市| 林芝县| 开封县| 大兴区| 万载县| 酒泉市| 驻马店市| 河津市| 宜阳县| 延津县| 成都市| 五峰| 平邑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