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做鞋趕不上腳長”,天天忙“救火”

1998年,華為的業務快速擴張,銷售收入達到89億元,已經成為國內第一大電信設備提供商,開始向非洲、東南亞、中東、南美、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拓展市場。

由于華為業務發展太快,客戶需求無法預測、生產計劃做不準、工程訂單和采購訂單頻繁變更,客戶訂單常常不能及時交付,生產產能與采購不能及時匹配,發錯貨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產品質量經常不合格,市場人員天天忙“救火”。當時的供應鏈績效情況如下:

準時交付率50%,遠低于業界平均94%的水平;

庫存周轉率為3.6次/年,遠低于業界平均9.4次/年的水平;

交付周期25天,遠低于業界平均10天的水平。

“做鞋趕不上腳長”,天天忙“救火”。管理水平的滯后,使得華為的研發周期是業界最佳水平的兩倍;業務的擴張,使得華為的管理成本倍增,在銷售額增加的情況下,銷售利潤卻下降了。如何管理供應鏈、提高供應鏈的整體運作水平,應對業務爆發式的增長?這是擺在華為人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

任正非前瞻性地認識到華為與世界級領先企業的差距,如同集成產品開發(IPD)變革,供應鏈也必須改革;只有提高內部管理水平,降低供應鏈的運作成本,才能幫助華為增加利潤——必須向IBM學習。

IBM的顧問對華為的供應鏈做了系統而全面的分析和診斷,梳理出供應鏈上的78個問題,主要歸納為:

(1)需求預測問題

華為80%~90%的市場預測是根據洽談中的客戶項目來做的,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預測方法和預測工具,華為沒有任何銷售和運營計劃(S&OP)的流程。前端市場銷售人員給出的預測準確度不高,導致公司管理人員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在后端及公司內部資源管理上。

(2)采購問題

華為的產品由多個部件或元器件集成配置而成,但這些部件的供應商數量和質量控制標準都不一樣,有些部件的供應商太多,有些部件的供應商又太少;有些供應商的部件質量好,有些供應商的部件質量差,造成產品的供應和裝配沒有數量和質量方面的保障;供應商數量和質量的不一致又增加了供應商管理的難度。此外,采購部門僅和極少數供應商簽訂了正式的采購協議,對供應商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供應商常常無法有效配合;對于一些緊缺物料,供應商根本供不上貨。在產品研發的早期階段,采購也沒有充分介入對供應商的選擇,導致產品有需求時“臨時抱佛腳”,不僅采購成本高,還無法保證部件的供應和質量。

(3)訂單履行問題

華為的訂單流程復雜,流程中采用了許多模塊系統,這些模塊是完全分散的;流程涉及許多部門,這些部門也沒有整合在一起,導致客戶無法了解訂單的去向,更不知道自己的訂貨處于何種狀態;銷售人員在簽單時也得不到可靠的供應信息,導致承諾的發貨日期無法匹配公司的生產計劃和產能,從而使公司失信于客戶。

(4)交期問題

物料的采購周期長,電子類物料的平均采購周期為12~16周。另外,生產周期也長,從半成品到整機有時候需要1個月的時間。許多客戶定制化產品的訂單經常欠料裝配,導致給客戶的齊套交期非常長,準時交付率很低。

(5)生產問題

工程變更(ECO)頻繁、物料清單(BOM)信息經常變化,導致MRP Ⅱ無法提前執行和驅動生產;生產計劃不合理,使得生產所需的物料到達不及時;大量的物料和半成品庫存又影響了庫房收發物料的效率,生產部門只能組裝現有物料,等新料到時再上線補工序,結果造成大量人力和時間的浪費;由于成品不齊套,又不得不延期發貨;庫存信息不透明,常??咳藛T之間溝通、手工做賬調轉物料。

從生產計劃到物料采購、庫存管理、物流運輸,都直接影響了華為產品的生產效率和周期。

(6)客戶服務問題

由于缺乏對端到端流程的協調,客戶工程師能獲得的信息很少,代表處人員沒有足夠信息解決客戶問題。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客戶工程師在收到升級軟件一個月后才收到操作手冊;客戶工程師不知道交換機的精確配置,每次都必須去現場發現。

(7)IT系統問題

華為自1996年起就引入了Oracle的MRP Ⅱ系統,為公司供應鏈業務的運作提供服務。但除MRP Ⅱ以外,還存在許多因為MRP系統功能不足而補充或增加的IT應用模塊,如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和其他一些零散的數據庫,這些系統分別在不同的平臺和環境中運行,只關注并完成某一個流程環節的業務。MRP Ⅱ系統的數據與各部門使用的IT流程數據不一致,影響了MRP Ⅱ系統在各業務部門的廣泛使用;IT系統底層的供應鏈技術,也沒有形成一個企業級的工作流,急需打通所有工作環節和職能部門。

(8)供應鏈評價標準問題

業界大型企業一般會從供應鏈的可靠性、響應性、柔性、成本和資產利用效率這五個角度來評價供應鏈運作績效,但華為沒有任何評價指標,也沒有主動收集國內外電信設備廠商的相關表現。也就是說,華為還沒有形成一套對供應鏈進行系統管理和評價的體系,無法對供應鏈的現狀與問題進行有效管理、跟蹤和改善。

(9)公司的組織機構問題

華為內部各部門層級多且各自為政,相互割裂,信息共享不到位,缺乏溝通和合作的意識與機制,無形中使得工作效率更加低下。

有了這些對問題的清晰描述和界定,在IBM顧問的指導下,華為項目團隊確定了ISC變革的目標:一是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集成供應鏈,滿足客戶需求,提高客戶服務水平;二是建立成本最低的集成供應鏈;三是增強供應鏈的靈活性和反應能力,縮短供應周期,提高供應鏈運作效率,形成華為的競爭優勢。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在IBM顧問的幫助下,華為重新設計了運作流程,厘清流程的角色,提出了對IT系統的集成需求和組織變革的方案,并建立關鍵績效指標(KPI)來評估ISC變革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盈江县| 容城县| 金川县| 长垣县| 垣曲县| 郴州市| 威信县| 临澧县| 阿瓦提县| 安仁县| 英德市| 枣庄市| 沂水县| 壤塘县| 乌兰浩特市| 聂拉木县| 连云港市| 祁门县| 元江| 长泰县| 循化| 永丰县| 班玛县| 鄢陵县| 苏尼特右旗| 黄陵县| 咸丰县| 辽源市| 柳林县| 怀集县| 海南省| 涿鹿县| 上饶县| 浪卡子县| 兰西县| 兰考县| 石嘴山市| 太保市| 长兴县| 普宁市|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