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八年八月初三日
字諭紀澤:
八月一日,劉曾撰來營,接爾第二號信并薛曉帆信
,得悉家中四宅平安
,至以為慰。
【譯文】
寫給紀澤:
八月一日,劉曾撰來大營,接到你第二號信以及薛曉帆的信,得知家中四宅平安,內心很安慰。
汝讀“四書”無甚心得,由不能虛心涵泳,切己體察
。朱子教人讀書之法,此二語最為精當。爾現讀《離婁》,即如《離婁》首章“上無道揆,下無法守”
,吾往年讀之,亦無甚警惕;近歲在外辦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許,從心而不從法,則下凌上矣。“愛人不親”章
,往年讀之,不甚親切;近歲閱歷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
,智不足也。此切己體察之一端也。
【譯文】
你現在讀“四書”沒什么心得,是因為不能虛心涵泳、切己體察的緣故。朱子教人讀書的方法,這兩句最精當不過。你現在讀《孟子·離婁》,就說《離婁》首章“上無道揆,下無法守”兩句吧,我從前讀它,也沒有什么警策之心;近來在外頭辦事,才曉得在上位的人必須用大道做標準,在下位的人必須遵守法規。如果每個人都以大道的標準而自許,聽從自己的內心而不遵從法規,那就會以下凌上。《孟子》“愛人不親”一章,從前讀它,也沒有多切實的理解;這幾年閱歷多了,才曉得“凡是治理人民而沒有治理好”的,都是智慧不足。這是切近自身來體察道理的一個方面。
“涵泳”二字,最不易識。余嘗以意測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潤花,過小則難透,過大則離披,適中則涵濡而滋液
。清渠之溉稻,過小則枯槁,過多則傷澇,適中則涵養而浡興
。泳者,如魚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謂“魚躍于淵,活潑潑地”
,莊子言“濠梁觀魚,安知非樂”注1,此魚水之快也。左太沖有“濯足萬里流”之句
,蘇子瞻有“夜臥濯足”詩
,有“浴罷”詩注2,亦人性樂水者之一快也。
注1莊子:即莊周(約前369—前286,一說約前368—前268),戰國時宋國蒙人,與孟子年代相去不遠,曾為漆園吏。是繼老子之后的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所著《莊子》一書,主張逍遙無為、安時處順,倡導齊物我、一是非,影響極大,被道家學派尊為《南華經》。濠梁觀魚,安知非樂:語本《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后人遂以“濠梁觀魚”指物我兩忘之樂。
注2“浴罷”詩:即蘇軾《次韻子由浴罷》詩:“理發千梳凈,風晞勝湯沐。閉息萬竅通,霧散名干浴。頹然語默喪,靜見天地復。時令具薪水,漫欲濯腰腹。陶匠不可求,盆斛何由足。老雞臥糞土,振羽雙瞑目。倦馬風沙,奮鬣一噴玉。垢凈各殊性,快愜聊自沃。云母透蜀紗,琉璃瑩蘄竹。稍能夢中覺,漸使生處熟。《楞嚴》在床頭,妙偈時仰讀。返流歸照性,獨立遺所矚。未知仰山禪,已就季主卜。安心會自得,助長毋相督。”
【譯文】
“涵泳”兩個字,最不容易理解。我曾自己理解為:所謂“涵”,好比春雨滋潤花朵,好比清渠灌溉稻田。雨水滋潤花朵,太小就很難浸透,太大就會損壞枝葉,大小適中才能利于吸收滋養。清涼的渠水灌溉稻田,太小了,禾苗就容易枯槁;太大了,稻田則容易澇;只有大小適中,禾苗才能得到滋養而生機勃發。所謂“泳”,好比魚兒游水,好比人泡腳。程子所說的“魚躍于淵,活潑潑地”,莊子所說的“在濠梁觀魚,安知非樂”,這就是魚水之歡啊。左太沖寫過“濯足萬里流”的詩句,蘇子瞻有題目是“夜臥濯足”的詩,有題目是“浴罷”的詩,這也是人性樂水的一大快事啊。
善讀書者,須視書如水,而視此心如花、如稻、如魚、如濯足,則“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爾讀書易于解說文義,卻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體察”二語悉心求之。
【譯文】
善于讀書的人,應該把書看得和水一樣,而把自己的心靈看做和花兒一樣、和禾苗一樣、和魚兒一樣、和洗腳一樣,那么“涵泳”二字,大概可以在言表之外意會了。你讀書,長于解說文章大義,但卻不能很好地深入,可以就朱子說的“虛心涵泳”“切己體察”這兩句細心體會。
鄒叔明新刊地圖甚好。余寄書左季翁
,托購致十副,爾收得后,可好藏之。
【譯文】
鄒叔明新近刊印的地圖非常好。我寫信給左季翁,托他購買十副,你收到后,應好好收藏。
薛曉帆銀百兩宜璧還,余有復信,可并交季翁也。此囑。
【譯文】
薛曉帆送的一百兩銀子應該歸還給他,我有回復他的信,可以一并交給左宗棠。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