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最徒勞的心理——悔恨(2)
- 走出心理的誤區大全集
- 張琳 程秋平 劉娟
- 5411字
- 2014-01-21 15:02:59
錯誤的認知導致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正確的思考,就是一種自省的悔恨。這種悔恨帶有自我提升的性質。從錯誤中學習,且不斷凈化靈魂的污點,容易讓人進入廣袤天地。這也是法律存在的基點,監獄存在的合理性。從牢獄中走出來的很多人,更懂得生命的意義所在,對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刻,他們學會了珍惜,學會了付出,這就是自省的力量。
很多事情只有經歷了,人才會真正地成長。積極地預防錯誤的發生,才能有效制止徒勞的悔恨。千萬不要從錯誤中感受滿足,否則面對最終的失誤,自省也只能是徒勞的慰藉。
2004年轟動一時的云南大學馬加爵殺人案,時至今日依然是人們談論的焦點話題。據說馬加爵的親人至今還沒有走出黑暗的陰影。談起這樁案件,我們依然會深深地感慨。
22歲的馬加爵,是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為人心胸狹隘,性情暴躁,極為敏感,常常與周圍的同學發生爭吵。馬加爵因為不滿舍友說他為人差,性格古怪,感覺自己的名聲受到了詆毀,痛苦絕望之下,掄起屠刀殺害指責他不好的同學。
事后,逃離昆明,一路躲藏至廣州。擔心被人認出,馬不敢上街買吃的,只能在垃圾堆中撿垃圾吃,不敢住賓館,只能睡銀行、商店的隱蔽走廊,整天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最后,還是被人識破,將其捉拿歸案,法院對其判以死刑。
通過記者的采訪,我們得知馬加爵從小性格內向,因為與被害人發生爭執而頓起殺機,最終釀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貞浬?,中學老師對他的評價是紀律太差,同學對他的印象是陰沉,太怪,翻臉比翻書還快。專家認為馬加爵毀在了他缺陷的性格上。孤獨、自卑、壓抑的性格缺陷在大學階段累積到極限,殺人是他長期積怨的結果。被捕之后,馬加爵空洞的眼神印證了他徒勞的自省。
馬加爵身上的錯誤不止一次地發生,他沒有及時地從錯誤中反思,也許是受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但最核心的應該是他對自我力量的反抗。他不去正視自己的錯誤,反而從錯誤中體驗快感,一次又一次,他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自己。自我在他強力的壓迫下,他變得越來越極端。
負向的悔恨感讓他墮入萬丈深淵。不從小錯誤中及時地反省,導致最后大錯誤的發生,這時馬加爵再來后悔莫及,恐為時已晚。走上斷頭臺的馬加爵,最后留下的只有他悔恨的清淚和人們對他無言的嘆息。
自省與徒勞,是悔恨的手段與結果。人無完人,錯誤誰都會犯,但從一開始的錯誤中積極主動的反省自己的所思所想,我們才會不斷地成長,不斷地提高,才能防止更大錯誤的發生,悔恨才不會變成無意義的感傷。
從悔恨中感悟人生
父親,這個在小雨生命里只有哀與恨的人,現在已經徹底從她的生命里消失了。從小雨的內心里來說,無所謂緊張,也無所謂輕松,但偶爾會想起,會沉思這個讓她漠視了二十幾年的,在血緣上被稱為父親的人。
小雨從小生長在一個暴力家庭中。父親是一個長期酗酒的酒鬼,沒有工作,沒有責任。母親默默地扛起了照顧整個家的重擔,早出晚歸,日夜辛苦。在小雨的記憶中,勞作了一天、累得直不起腰的母親回到家里還要忍受丈夫的拳打腳踢、冷嘲熱諷。之后,母親看看驚慌躲閃的小雨,無奈地苦笑一聲,“沒事,別怕”,再默默起身,給小雨燒水做飯。臉上、身上渾身是傷的母親在黑夜中無聲哭泣的場景深深地印在了不懂事的小雨記憶中,那么清晰,那么深刻。
長大后的小雨早已經習慣了支離破碎的命運的捉弄。她把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時間全部用在了學習上,發誓要走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好讓母親和她離開這個冰冷的地方。小雨的父親依舊無所事事,依舊喝得爛醉如泥,依舊對小雨的母親拳打腳踢。之后,在小雨的誓言還沒有暖熱的時候,無法忍受這樣人生的母親選擇了決然的離開,丟下了她一生不舍的牽掛。
母親的出走讓父親沒有了活著的希望。長大后的小雨也沒有了繼續留下來的希望,高考后,帶著對父親的不解與怨恨,小雨開始一個人晃蕩。逃離曾經的傷痛是小雨遠走他鄉的最強烈念頭。父親、母親和小雨就這樣天各幾方,一晃就是十年。期間小雨與母親也有一些聯系,但更多時候是雙方的沉默。母親有時也會談到父親,但倔強的小雨還是殘忍地打斷了母親,她不想聽到有關父親的任何信息。
小雨最后一次聽到父親的消息是父親走了,下落不明,生死不明。一向堅強的小雨突然變得軟弱無力。小雨的腦海中不時浮現出父親的不同表情:冷漠的嘴角上揚,得意的笑,吱吱的聲音刺穿天際的耳膜,像是在諷刺小雨的冷漠;冰冷絕望、彷徨無助的面孔,像是在乞求小雨的原諒;緊皺的眉頭、抱緊的雙臂,像是在呼喚,又像是在贖罪;更多時候是一張慈祥安和的神態,目光柔柔地注視著小雨,不語一句,像是在鼓勵,之后緩緩向后退去,只留下片縷氣息,之后猶如一股輕煙消失得無影無蹤。
多年來,小雨一直戴著堅強的面具堅強地活著。從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已經把小雨渴望的溫暖殘忍地剝奪了。沒有了安全的呵護,剩下的只能是冷漠的支撐。但內心對父親的渴望是如此的強烈,以至于小雨在聽到父親離去的消息時,突然倒下。小雨忽然明白了,作為父親,他沒有盡責盡職,但作為子女,她也沒有盡孝;她比父親更壞,更冷漠。她從來沒有試著理解這個生他養他的人,也從來沒有給過讓父親溫暖自己的機會,到底是父親剝奪了自己想要的溫暖,還是自己撕毀了溫暖傳遞的渠道?小雨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中……
父親依舊是父親,是生你養你的人,無論你怎樣逃避,血緣注定是牽連,割不斷,扯不開。曾經的痛苦記憶小雨如今回想起來,就好像發生于昨日一般,那么清晰。然而,時間的年輪碾過痛苦的記憶,卻碾開了真理。從小看到的,聽到的,體驗到的痛苦未必就是真痛苦,因為我們關注的總是我們自身,我們習慣為我們自己抱打不平。在痛苦的邊緣中,我們總認為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不幸、最痛苦的人。殊不知痛是互相的力,你痛,對方也會痛,也許他的痛更復雜,更身不由己,是痛上加痛。年幼的小雨又怎能明白?
十年的時間,小雨經歷了許多,也體會了許多,更從體會中學到了許多?;煦绮磺宓脑购迯膩砭褪切∮晗胍慕Y果。恨得越深,愛也就越深。因為越是愛的人,希望得到的就越多,要求就越苛刻。當期望受挫,小雨的失落就油然而生。父親的極端造就了小雨的極端。他們在互相愛的過程中彼此折磨著。
想通了卻很倔強,不肯認可,因為低頭意味著軟弱,意味著服輸。父親的離開讓小雨壓抑許久的情緒徹底崩潰,隱藏的最后一絲溫柔讓小雨喃喃自語:“為什么不好好珍惜自己,就算在遙遠的他鄉,我也知道你還在,我也知道你還在努力生活,我們的心依舊是不缺失的,就算沒有絲絲暖意,至少不是結冰的啊??扇缃衲兀肯氲侥愕娜蓊?,想到你的身軀,想到你的雙手,想到你的單薄,除了心口泛起的酸楚,我不知道我還能怎么辦?”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在許久之前,小雨永遠也想不到這句話與她會有什么相關,可如今,這句話不斷地在小雨的腦海中閃現。小雨隱忍了十年的淚水頃刻之間匯集成河!模糊的、忘卻的記憶此時莫名地被喚醒,原來記憶中留下的不僅是痛苦,也有很多繽紛色彩的美好。
在小雨很小的時候,父親還有工作的時候,父親對小雨的笑是慈愛的笑。父親常常把小雨抱在懷中,用他巴扎的胡子搔癢小雨稚嫩的小臉,銀鈴般的笑聲響徹整個大廳。父親好像常常不在家,可能是出差吧。但每次從外地回來,父親總是會給小雨買一些好玩的東西,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更多的是好多好多好吃的。那時候的小雨好開心啊。之后父親遭遇的變故不是小雨能夠理解的,所以也是小雨不能接受的。曾經美好的一切在后來不美好的感受中就此被壓抑,深深地,不留一滴。
陷于過往回憶中的小雨淚如雨下,記憶的閘門越開越寬,小雨的悔恨也越來越濃。
高考是小雨人生的一大要事,但長期忍受痛苦的小雨根本沒有把它放在心上。依舊如平常一樣,起床,洗臉,然后準備進考場。但就在小雨離家的時候,父親從外面回來了,買了小雨平常吃不到的豆漿油條,嘴里還一再嘮叨,“哎,人真多,還好趕上了,快過來把它吃了,熱乎著呢……”小雨當時毫不在意,看也沒看父親一眼,轉身就離開了。只聽見身后的父親嘆息一聲:“哎,這孩子……”
小雨如愿以償離開了生她養她、讓她痛苦的地方,常年四季漂泊他鄉。父親的影子離她越來越遠,她在忘卻的沉淪中生活著。如果沒有收到父親離去的消息,小雨還是一如既往地倔強,一如既往地佯裝堅強,一如既往地否認父親對她的愛,一如既往地否認自己對父親的思念。小雨在深深的自責、悔恨中感受著過去的點點滴滴……
悔恨的重生力量
身體不好的奶奶一直是無極心頭最隱藏的牽掛,這份擔心濃烈得讓她直冒汗。奶奶的音容笑貌、蹣跚步履、破舊小屋、寂寞身影不停出現在無極腦海最深處。無極一直堅信奶奶會活著,長命百歲地活下去。雖然不幸福,卻仍可堅強地守著自己最后殘存的意志……
憂慮有時可以成為最好的動力。無極離家多年,一直沒有回家的期待與想念。如今對奶奶的思念,如此的強烈,以至于使她迫不及待地踏進多年未曾踏進的家鄉,感受多年未曾感受的親情。見著了奶奶,無極特別感慨!看到多年未見的人,身形早已經不復當初的硬朗,臉色蠟黃,長年居住的小屋絲毫感覺不到人的氣息,瑟縮地發抖!無極感慨之余留下了辛酸的淚水。
看到奶奶精神還好,讓無極恍惚覺得原來她的擔憂是多余的……甚至象征奶奶生命不息的“萬年青”盆栽,也還和二十五年前一樣,郁郁蔥蔥,枝繁葉茂,無極依稀看到了生命長存的希望!
奶奶瞇著眼,流著淚對無極說想她,好想,一直想,一直念到心痛。奶奶問無極,這么多年不回來,是不是無極把她給忘了?感觸頗深的無極,抱著奶奶,搖了搖頭。從小與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給了無極很多很多母親沒有給她的東西與體驗。衣服撕破了,年邁的奶奶會戴上老花鏡,一針一線幫無極縫補好,可是青春花季般的無極實在不好意思穿縫補的衣服,出現在同學群中,最后奶奶的心血還是被擱置,不了了之。
在無極離家之前,她一直與奶奶居住。這是習慣,也是依賴。偶爾無極去家里住一兩天,奶奶就會想她想到心慌,無極在家里也找不到熟悉的氣息,于是不顧母親的勸阻,依然返回奶奶家!小雨常記得,奶奶一直有失眠的習慣,但為了她的學習,奶奶多年來學會了忍受無極通宵達旦的不眠不休。
對無極,奶奶也許沒有細膩的思維,但卻有最真的疼愛……
因為莫名的擔憂,無極奔回了闊別十年的家。與奶奶的相聚造成的錯覺讓無極沒有停留很久,甚至與奶奶住一晚的想法都沒有。無極在離開的時候,頗為遺憾,但她一直堅信她還有機會!因為奶奶給了她希望。
然而,在無極離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她就收到了奶奶病危的通知。眼淚如斷線的珠子,嘩嘩地往下流,止也止不住。
一直以來,無極不夠積極的生活態度讓她選擇不停地逃離,成長的過程讓她學會了珍惜,也學會了感恩。因為想著安定,因為想著改變,之前毫不在意的東西如今對無極來說,變得異常珍貴。從十年前選擇離開的那天起,陪伴無極長大的那個地方就已經淡出了她的記憶,沒有刻意卻甚是刻意地遺忘了那里的人群,包括無極親愛的奶奶。
也正是因為想著改變,所以無極才會堅強果敢地走進模糊的記憶,正視過去發生的點滴,正視愛她養她的人們,所以對奶奶的懷念才會這么刻骨銘心!無極一直堅信奶奶不會離她遠去,可歲月的無情終究還是沒有留得住無極最親愛的人……
從上次見到奶奶之后,無極的心一直就沒有安定過。耳根異常地發熱,總好像有人在思念她,無極的思維所向也總是有意無意地指向了家的方向!原來是奶奶呀,在彌留之際,放不下無極。所以心的牽絆有意無意地穿過時空蔓延了過來。無極多么想有孫悟空的萬般變化,讓她此刻就出現在奶奶的床前,讓奶奶的身體健康如往常。無極多么想有觀世音菩薩的萬般能耐,讓她隔空訴說她對奶奶的思念,讓奶奶立刻容光煥發呀。然而,接到奶奶病危消息的無極,此刻除了悔恨,還剩下什么呢?傷心懊悔的無極任由思緒亂飛……
無極對奶奶的記憶永遠停留在了十年前她離開的瞬間,那么清晰……無極不相信從小相依為命的奶奶會棄她先走,無極還是無法相信歲月會無情地在奶奶身上刻下蒼老的印跡。無論萬年青是如何郁郁蔥蔥,人在永恒的時間面前還是一樣地脆弱不堪。
痛苦伴隨了奶奶的一生:青春年華之際奶奶與爺爺天人永隔,奶奶生養的三個孩子早年夭折,最后不得不抱養了父親與姑姑。無極一直在想,奶奶最幸福的時候應該就是陪伴姑姑與父親的成長吧!奶奶一直把父親看成是她生命的支撐點。然而,父親的變故讓一切成為了泡沫,父親冷漠無聲地訴說著奶奶一生的悲哀。無極的父親是不幸的,無極的奶奶更是痛苦悲哀的。兩年前,白發人送黑發人,無極奶奶陷入了徹底的痛苦之中。
一直到好久以后,無極才明白,父親的離去帶給奶奶的決然不是痛苦,而是致命的打擊。也許那個時候奶奶就預見了她即將要離開的命運吧。奶奶走了,安靜地走了,因為人間的對面有奶奶的親密愛人,有曾舍不得放不下的兒子,奶奶大半的依靠都在那邊,所以對奶奶來講離開應該是期待的吧!
可是,無極的喉頭依舊哽噎,心痛依舊難忍……
無極想著奶奶冰冷的身體,沒有呼吸的軀體在陰暗的角落,孤苦無依;
想著奶奶躺在病床上的時候,自己沒有親自給奶奶掖掖被角;
想著奶奶病重的時候,自己卻遠在他鄉;
想著奶奶走過的半生,自己卻沒有付出任何心力;
想著奶奶思念她的時候,自己忘記了思念;
想著奶奶閉眼的那刻,自己沒有親手捧起奶奶滴落的晶瑩淚珠;
過去的一切不斷地在無極的腦海中閃現,清晰到可以聞見奶奶小屋前栽種的鮮花的味道,泥土的芳香!
無極在心里瘋狂地呼喚:“奶奶,你走了嗎?那道溫暖的光,你看到了嗎?在你走之前,能不能到我身邊來最后觸摸我一下,讓我感覺你的存在?這樣我的悔恨是否可以不再那么濃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