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書生意氣風發,苦學成長本領(1)
- 成長大于成功 選擇重于努力大全集(超值金版)
- 陳榮賦 劉揮編著
- 4527字
- 2014-02-17 10:10:23
勤學還趁黑發時
孔子說,“三十而立”。三十歲建功立業可謂早,至于通常的安身立命,三十才立就嫌晚了一點。年輕人,在二十五六歲時如果還沒擁有相對穩定的職業,會著急的。所以,務必在你剛剛成為成年人的那個年齡就著眼于未來,不要荒廢時光,不要貪眼前之樂。年少時盡量多學點文化,打開眼界,拓寬思路,培養智慧,這樣年齡稍長后才有在生活的夾縫里游刃有余的資本。不要自卑自賤,也不要好高騖遠。人生在世,讀透了一部書抑或做精一件事,就不用心慌了,就算有挫折,也是暫時的。社會機制本身必然為學有所專的人提供機會,因為社會的運轉需要這樣的人。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需要有一筆資本。年輕人是否想過,自己的資本在哪里?實際上,資本就在你自己身上,就是努力、進取與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搞建筑首先應當打圖樣,筑路不能把材料隨地亂鋪,搞雕刻也不會隨意拿起石頭來亂刻一陣就能成功。同樣,做任何事,都非要先有一番計劃與準備不可,草率從事成就不了大事業。社會上很少有在年輕時沒有打好基礎,到后來竟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一般來說,成功者能在晚年獲得美滿的果實都是因為他們在年輕時就播下了好的種子。
這個時代越來越需要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在過去,任何人只要品行不太壞,做事有頭緒,就可以做好工作。但是,現在已經不行了。許多人都受過好的教育,處理事情也有經驗,似乎都可以做出一番事業來,但是他們卻仍過著平凡的生活,甚至一敗涂地。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就是他們從不肯努力求學,無力克服面臨的各種困難,到年歲大時后悔已晚。
許多人后悔自己年輕時沒有好好學東西,以致后來失去良好的工作機會;也有人說,現在雖然積累了許多錢,但因缺乏經驗,以致今日沒有什么成就。一個人,歲數大了,錢也有了,天資也不笨,只因缺少某方面的學識與訓練,而對他想從事的工作不能勝任,多么可悲!更可悲的是那些不學無術的人,到了中年后委靡不振,失去了自信心,這樣的人生有何意義?
要知道,平時在學識與經驗上的努力,是你在危急關頭最有力的支持。一個建筑師,平時他只要拿出一半的經驗,就足以應付一般工作,可是到了重要關頭時,就必須搬出他所有的技術、學識與經驗來應付,他的“資本”到那時才會一顯真相。又比如,一個商人,平時他可以隨意經營,但不能一直如此,他必須學會更大的本領,好在遇到逆境時搬出來應對。
同樣,一個人初入社會時,也要有盡可能多的準備。在初創事業時,或許只要一部分學識就足以應付,但到了他的事業漸漸發展大了的時候,就必須把所有的學識都搬出來應用了。
累積起來的學識與經驗是成功的資本,年輕人必須儲存這些資本,應當集中精力、毫不懈怠、積年累月地去儲存。這樣累積起來的資本才是無價之寶。趁年輕時把握機會,努力學習,將來的“收成”一定會很可觀。
做事沒有進步,是最可怕的。你當初離學校時,可能抱著很大的希望,想盡一切力量,完成一個偉大的事業;或者打算努力自修,以求做事進步,準備開始去過愉快的社會生活,或建立一個理想的家庭。
但等你剛一開始工作時,一切外界的誘惑就紛紛來到,它們使你不能安心自學、工作,甚至把你拖入墮落的深淵里。若你對工作不再感興趣,那就糟了,一切人生的愉快、幸福、安樂全都將離開你。除非你翻然醒悟,痛下決心,重新進入一個追求進步的軌道;不然的話,隨著你的年紀漸增,才能開始減退,就只好過著失敗的生活了。
成長大于成功。請你現在就下定決心!不論你的情況怎樣,都不要忘記“求上進”,也不要隨意消耗時間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你的學識、經驗、思想,每一樣都要追求進步。若你能這么去做,即使在工作受阻時,你也會有力量求得恢復。
扎扎實實地培養自己的本領
只要具有真才實學,就不怕各種阻撓。即使沒有大筆財富,世人也會看重你,因為你的本領是他人無法搶走的。總之,要盡量培養本領,將其積存起來,這才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基本功,也是我們成功的前提。
如果在年輕人中問這樣的問題:你心中最為向往也最為恐懼的是什么?我想回答最多的是:我將來干什么?做人難,首難在安身立命。這么大的世界,這么小的人。世界上人太多,這么多的人之間既互相聯系又互相排擠。時空莫逆,來路莫測。人生在世,要吃要喝要穿要住要養家要建功立業……
千難萬難,第一難確實就是如何給自己在這個擁擠的世界里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難怪很多人最向往的是它,最怕的也是它——我將來干什么?有位先生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回答了這個問題:
“20年過去了,向往已成昨日黃花,恐懼也灰飛煙滅,人生坐標上,我的雙腳迂回曲折了那么久,終于立定了。我摸索的太久,付出的太多,從懂得發問‘我將來干什么’到‘我干了什么’,花去了將近20年的時間。20年的生命代價教給我一點訣竅,我愿將它誠告現在的青少年朋友,即:讀懂一本書,做精一件事。
“18歲或許更早一些,你差不多已經高中畢業,在人類高容量知識庫里,你算掃了盲。這個時候,如果你上了大學,很好;沒上成,也沒關系,因為你已經具備了從書架上挑選適合你胃口的某一類專業性書籍來閱讀的能力,也具備了尋師問友的能耐。花上三四年時間,只要真正下工夫,你完全可以把某類專業修習完畢。這時候,你的腳下有了一片堅實的土地。就在你自行修習的同時,你可能已經找到了一件謀生的事做,只是你也許不太滿意。
“你心中的‘將來’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你當然可以對你的現狀不滿意,完全可以,也應該,因為你還年輕。但你千萬別太著急,也不要怨天尤人。記住,你已有一塊堅實的土地。因此,你可以一邊隨遇而安一邊在你擁有的土地上‘打井’——將你已有的知識整理一下,選定其中一本最有代表性的書來讀。這回你不是記憶性地學了,是鉆研!當你把它完全給‘看透’了,你一定會豁然開朗,智慧躍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你甚至可以找出這本書的謬誤與紕漏。這時,你在某個學問領域,還具備了討論、探索、發揮、創造的能力。你可以干點什么了!
“不必把專家學者看得太神秘,他們就是這么走過來的。有的青年會說,我不愛讀書,不想做學問,不想做任何一個領域的哪個‘家’,那我該怎么辦?怎么辦?去學做一件事,真學。修汽車、煎大餅;畫畫、養花……可做的事太多了。總之,選一樣你喜愛又有相應條件的事一心一意去做,哪怕諸如刻印章之類的‘雕蟲小技’,你學會了,做精了,世界的某個位置就是屬于你的了。”
培養優秀的學習能力
時間如流水,在許許多多悄然流逝的日子里,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培養各種能力,在學習中不斷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活出自己的精彩。年輕時,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學習,就終有一天會獲得足夠的知識。
目前,企業里的上班族已成為學習市場上成長最快的人群。學校里的教育僅僅是一個開端,其價值主要在于訓練思維并使人適應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一般說來,別人傳授給我們的知識遠不如自己通過勤奮學習所得的知識深刻久遠。靠勞動得來的知識將成為一筆完全屬于自己的財富。它更為生動活潑,持久不衰,永駐心田。而這恰恰是被動接受別人的教誨所無法企及的。這種自學方式不僅需要才能,更能培養才能。一個問題的有效解決,有助于探求其他問題的答案。這樣,知識也就轉化成為才能。無需設備,無需書本,無需老師,也無需按部就班地學習,自己的努力就是關鍵所在。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財富的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在農業社會,財富的源泉是土地。而隨著蒸汽機的發明,財富的源泉轉為勞動力。到了19世紀末,隨著鐵路、電話和電報等的出現,財富越來越以資本的形式出現。而在如今的信息和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的財富和資本就是知識。所以,對財富的追求也是不斷變化的,并且需要追求者具備不同的能力。
許多人都認為愛因斯坦很聰明,就考了他很多問題,比如:光的速度是多少?美國鐵路有多長?愛因斯坦卻回答說:“這些我都不知道。”看到人們驚愕的樣子,他微笑著說:“這些只要翻書一查,不就全知道了嗎?”獲取知識的能力,仿佛是一個人在選擇適當的工具以從事知識開拓,以利于今后的人生。
要記住,知識和技能才是可以隨身攜帶、終身享用不盡的資產。對于這一點,猶太人的體會可謂是最深刻的,因為這是由血與火鍛造成的經驗。
公元70年,猶太人悲慘地失去了國家,從此流落他鄉,過著漂泊動蕩的生活。他們深感自己是“沒有祖國的人”,一切財產隨時都有被奪走的危險,只有知識和技能是可以隨身攜帶的。有這樣一個傳說,猶太人在父親和老師一起被海盜抓走時,如果所有的金錢只能贖回其中一個,那么他就會先把老師救出來。猶太人世代相傳的箴言就是:知識是最可靠的財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一段妙語:“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剝光,一個子兒都不剩,然后把我扔到大沙漠去。這時只要有一支商隊經過,那我又會成為億萬富翁。”他為什么如此自信,因為他擁有知識這無盡的財富,同時他也深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知識這種東西,無論你學了多少,它都將在你的腦中累積,成為你自己的東西。所以,盡可能多地擁有知識吧,你的命運也就掌握到了自己手中。
有一天,福特公司里一臺大型電機發生了故障,工程師維修了三個月絲毫不見起色,只得請來權威斯坦因梅茨。這位權威人士只在電機的某個部位畫了一條線就找出了關鍵問題,使電機正常運行了。所以有人忌妒地說斯坦因梅茨向公司要1萬美元是勒索。因此,斯坦因梅茨在付款單上寫道: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畫在哪兒——9999美元。
多么巧妙的回答。我們每個人都會畫線,然而并不是都知道該畫在什么地方,這正顯示了知識的價值。
既然知識如此重要,那么平時我們都通過哪些途徑學習知識呢?
1. 每天抽時間多讀書
現在世界上平均每5分鐘就會有一項新的發明。我國國內每個月出版的新書品種數以萬計,一年下來是多么龐大的出版量。身處快速發展的時代,如果不及時補充信息,就真的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無論是讀書,讀雜志,還是讀網絡上的信息,學習各種不同的知識,尤其是與自己專業有關的信息補充都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2. 利用周末時間多上課
如果你還是在校學生,就要努力把學校里的課本都弄懂,通過你的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如果你已進入社會,就要經常參加教育培訓機構、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等團體組織所舉辦的各種學習性課程和活動。你要知道,來這種講臺演講和教授課程的人,表面上一場演講只有一兩個小時的內容,可這些卻是他們從過去二三十年豐富的工作生活經驗中整理和萃取出來的智慧精華。在學習活動中,你可以當場獲得你所提出的問題的答案。這是互動性最強、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
3. 學會整合資源
很多人無論是讀書、上課還是聽演講,總是從頭到尾不斷地聽寫和記錄。卻沒有想到:講師所講的知識跟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關系?應該運用在我工作上的哪一個層面?我可以把哪些重要的觀念和技巧立刻運用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上?講師講的這一點我以前怎么沒想到呢?
要經常整合我們所學的信息,將學到的知識按照自己在工作、生活上的需要,歸納成幾類不同的信息(諸如領導類、管理類、時間控制類、生涯規劃類、溝通類、團隊領導類等),分別整理進不同的檔案。這樣就可以把所學到的東西真正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了。
4. 學完了要去多運用
學問是學了以后要去問,但光是學和問還不夠,最重要的是學以致用。當我們把成功人士的精彩分享與我們的專業知識整合后加以運用時,才能真正地讓這些知識變成可以活用的知識,發揮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