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性(2)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多用一些類似童話、動物的故事來向孩子講述這些答案。例如這個問題就可以用兔爸爸和兔媽媽共同努力才生下兔寶寶的故事來告訴他,生育孩子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事情。男孩也是必要的!但是,父母也必須讓孩子明白:生育和性不是游戲,是重要的事情,需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

“長大后你也可以像媽媽一樣生孩子,但是你要很好地吃飯和鍛煉,把身體養得好好的。”

如果是女孩提出這一問題,父母可以直接跟孩子說她具有這種功能,能夠在日后生育自己的小寶寶。但是,必須強調是“日后”,是身體和心理都發育成熟之后才能做。

為什么結婚以后才會生寶寶?

6歲的博博發現幼兒園的老師在結婚以后,肚子漸漸地大了起來,于是回家之后問媽媽:“為什么阿姨的肚子那么鼓呢?”

“因為阿姨快要生小寶寶了,所有女人的身體里都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叫做子宮。在你出生以前,你就在媽媽的子宮里生長,那時候媽媽的肚子也像阿姨的一樣大啊。”

“那為什么結了婚以后才會生寶寶?”博博繼續問道。

如果我結婚,也會生小寶寶嗎?

我要生五個小寶寶,所以要結五次婚才可以嗎?

生孩子為什么要兩個人呢?

有的時候,孩子的認知力有限,并不容易接受父母所作出的一些“科學型”的回答。因此,不妨以動物或者童話中的人物來描述,孩子會比較容易了解。例如,可以拿孩子喜歡的小動物小貓來向孩子說明。“貓爸爸和貓媽媽也會生下貓寶寶。”

也許孩子還會問道“為什么一定要兩個人(貓貓)呢?”這時,只需要坦率地回答:“只要兩個人(貓貓)在一起,(貓)媽媽的肚子才會變大,才會生出小寶寶來。”

當孩子問道“我想要生五個小寶寶,要結五次婚才可以嗎?”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并不是在問有關結婚的問題,因此,父母可以明確地告訴她:“只需要結一次婚就可以了。”只要這樣回答就足夠了。

“如果我結婚,也會生娃娃嗎?”

“這就不知道了,要看神喜不喜歡了!只有聰明乖巧的人,神才會送給她娃娃。”

“那么,如果我乖巧,就會有娃娃了。”

“是呀!你要好好地念書,當個乖小孩。神會說‘可以給她孩子’,然后會送給你娃娃的。”

這樣的回答似乎具有欺騙性。其實,最好是給孩子一個較自然、充滿夢想和希望的答復,而并不是告訴小孩“要做個乖小孩,才會送給你娃娃”。其實,可以告訴她:“等到你長大了,嫁了人就可以生娃娃了。”這樣的答案很簡單,但也很充分、有效。

“因為爸爸、媽媽很想要個可愛的娃娃,于是神就把娃娃放在媽媽的肚子里。然后,媽媽就生下了娃娃。”

這樣的回答也不是科學的回答方式。生育本來是父母很自豪的一件事,但是因為有些父母害怕尷尬,因此在回答孩子的問題時常常借用“神”的力量,這樣孩子仍然會琢磨:“神”是干什么的,跟自己到底有什么關系。

“爸爸和媽媽的種子結合在一起,就會開花,生出娃娃來。”

這一回答跟前面講生命起源問題的回答比較類似,是針對年齡較小的孩子的。

“必須要像媽媽一樣,長大成人以后,和爸爸一樣的人結婚之后,才可以生娃娃。”

這樣回答,一方面給了孩子一個肯定的答復,孩子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另一方面,父母也告訴了孩子,生孩子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需要長大結婚以后才能生小寶寶。

由于天然的好奇心,絕大部分發育正常的孩子在3歲左右就開始提一些與性有關的問題,進而在四五歲時達到巔峰。他們提問不是要探討兩性關系,只是好奇。對于兩三歲的小孩子來說,“我是從哪里來的”、“小鳥為什么會飛”、“小狗為什么長尾巴”似乎是同樣性質的問題。所以,我們不需要過分緊張和嚴肅。

通常情況下,一涉及性問題,中國的父母們總是以一種陳舊的思維方式來對付孩子,尤其是對2~5歲的兒童。每當孩子提出嬰兒是從哪里來的這類問題時,家長們通常會以寓言、神話、瞎編的故事,憑空給孩子講些不著邊際的“道理”。其實這樣只能讓孩子的疑問越積越深,也會讓孩子逐漸失去對父母回答的信任,繼而尋求來自其他途徑的答案。父母們必須認識到,如果自己不與孩子談性知識,總會有人與他們談及的。一般情況下,年齡稍大些的孩子會把自己聽來的一些近似荒謬的性故事講給他們聽。與其讓其他孩子灌輸不健康的性故事,還不如家長自己給孩子親自傳授一些淺顯易懂的性知識。

父母是孩子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老師,他們應當是有關性知識的教育者或傳播者。其實,孩子的問題并非是洪水猛獸,父母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回答孩子的問題并不是很難的事情。

五六歲以前的孩子對于嬰兒怎么進入媽媽的肚子或許沒有年齡大一點的孩子那般好奇,因此有關性交的解釋可以盡量簡短。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性交包括憐愛和關懷的概念,并不只是傳宗接代而已。不過孩子對這些解釋的興趣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濃厚,就像一個8歲孩子告訴一位兒童心理醫生的那樣:“我根本沒有時間去想人們怎么有小孩的,因為我有好多其他的事要做啊!”

孩子的問題是可以預先想象得到的,所以許多有經驗的父母事先會對一些最可預知的問題做公式化的準備,這的確相當管用。我也相信只要有準備,就不至于不知所措。回答孩子的性提問應該講究一些原則與技巧。

此外,爸爸媽媽們還要注意,回答孩子關于性的問題盡量明確,不要含糊不清或者支支吾吾。有時候并不是為了讓孩子徹底地掌握有關性方面的知識和學問,而僅僅是為了達到滿足孩子性心理方面的好奇,使他(她)不會形成錯誤的性觀念和態度。因此回答孩子的問題要簡潔,不要扯七扯八。如果你不給孩子一個準確可信的回答,日后他在與其他玩伴交往時,仍然會接觸一些此類的信息,而當其他孩子從父母那里得到的知識更加新穎準確時,孩子就很難信服你的答案了,進而會降低對父母的信任。

此外,父母還需要在性啟蒙教育中相互配合,做到父母的性教育與孩子的性心理發育同步。

§§§第二節 性生理

兒子和我一起躺在床上,不停地鬧,一會兒,摸到了我的乳房。兒子問:“媽媽,為什么你的咪咪那么大,我和爸爸的那么小呢?”

雖然對兒子摸自己的身體感到不太舒服,但我還是耐心地解答他的問題:“這是乳房。媽媽是女人,你和爸爸是男人。媽媽長到十幾歲的時候,乳房就開始變大,等你一出生,這里就能有好多奶水讓你吃了。”

(指著陰莖)這是什么?

兩歲半的陶陶和媽媽一起洗澡時,指著自己的陰莖問道:“媽媽,這是什么?”

“這是小鳥,大名叫陰莖。”媽媽耐心地說。

“那小鳥里面有什么?”

這時,媽媽認為陶陶的發問目的不在此,就反問道:“那么,寶寶你認為呢?”

“是小便啊。”陶陶很得意地說。

到底小鳥里面有什么?

為什么叫小雞雞呢?

像這樣的情形,孩子發問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正確的知識,而在于表達自己的愿望。而上述媽媽就很好地利用了“反問”這種方式,讓孩子自己解決了問題。

“這是你的小雞雞(噓噓)。”

關于生殖器的問題,做父母的經常會有不同的回答方式,跟孩子說生殖器官的一些兒化的名字固然是一種方法,但是直接跟孩子講明生殖器的學名以及用途會更好。

“里面就是一些肉啊,人身上的器官都是肉長的。”

這樣回答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的問題并不重視,只是隨口敷衍了事。自此之后他可能再也不愿意向父母發問了。

“這是陰莖,有時候也可以叫做小雞雞。是用來排尿和其他液體的地方。”

告訴孩子關于性問題的合適時機正是當孩子開始提出此類問題的時候。當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指著自己的生殖器問“這是什么”的時候,就是告訴他答案的最佳時機。

為什么媽媽的咪咪那么鼓,爸爸的卻那么平呢?

周末,爸爸媽媽帶著琳琳在游泳池里游泳。他們快樂地在游泳池里嬉戲,突然琳琳看了看媽媽的胸部,又看了看爸爸的胸部,最后又用小手摸了摸自己,好奇地問道:“媽媽,為什么你的胸鼓鼓的,而爸爸的胸和我的胸都是平平的呢?”

為什么媽媽的咪咪那么鼓,我和爸爸都那么小呢?

媽媽,為什么你有乳房?

為什么爸爸的雞雞(媽媽的胸部)比較大?

在媽媽帶孩子洗澡時,孩子很容易發現自己與父母在身體上的不同,他們對于高矮胖瘦可能容易理解,但是對于性器官以及第二性征的不同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于是他們便向自己最為信任的父母發問。此刻,大多數父母會感到難為情。其實這正是一個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好機會。

“小孩子注意這個干什么!快好好學你的游泳。”

對身體的關注是孩子好奇的天性之一,與父母在這一方面的交流也是他們成長的機會,而父母卻用簡單而粗暴的態度對待這個比較好的教育機會,對孩子的性心理發育自然無益處。

“爸爸媽媽的胸部和你的胸部都叫做乳房,但是爸爸媽媽的身體里的激素不同,媽媽身體里的激素會讓媽媽的胸部鼓起來。寶寶生下來后要喝奶,媽媽的乳汁就是小寶寶的糧食,乳房是給寶寶儲存糧食的地方,所以媽媽的胸部是鼓的。爸爸的激素跟媽媽的不同,它不會讓爸爸的胸部鼓起來,所以爸爸也就不能給小寶寶喂奶了。你的胸部小是因為你還比較小(參見下述回答方式)……”

對于孩子來說,這種邊敘邊議、說故事加以講道理的回答方式比較容易被孩子接受和理解,而且可以加深印象。

“媽媽胸部這兩塊叫做乳房。在你剛生出來的時候,沒有牙齒,不能吃飯,只能喝媽媽乳房里的奶,所以媽媽的乳房要足夠大,才能儲存夠你喝的奶啊。”

媽媽的這種回答方式,是一種簡單的回答方式,它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覺得媽媽的乳房大是“理所當然”的,這對男孩子來說已經足夠了。

“為什么媽媽的乳房這么大呢?因為我是媽媽。等到你要上中學的時候,你的乳房也會慢慢地長大,為你將來生小寶寶做準備。不過,在沒有生小寶寶的時候,乳房里就不會有奶水;小寶寶長大以后,乳房里也沒有奶水了,你看,媽媽的乳房里現在就沒有奶水了,因為你比較聽話,已經會自己吃東西了。”

媽媽的這種回答方式非常適合女孩子,讓她知道乳房的作用,同時告訴她:你長大了也會這樣。

為什么媽媽不像爸爸一樣長胡子?

早上,4歲的童童看到爸爸梳完頭后,又拿著自己的刮胡刀對著鏡子刮胡子,再扭頭看了看媽媽的臉,卻發現媽媽沒有胡子,自己照了照鏡子發現自己也是沒有胡子,覺得很好玩,便偷偷地問媽媽:“媽媽,為什么爸爸有胡子,我們卻沒有呢?”

為什么我沒有胡子呢?

媽媽為什么沒有長胡子呢?

爸爸下巴上長的也是頭發嗎?

小孩子不但對自己與異性小朋友的不同很關心,而且對自己與異性成人的差異也很勞累和傷害,這樣只會把孩子培養成經受不住任何磨難的溫室里的花朵。

“男人的身體里有讓身體強健的藥物,所以會長胡子。”

藥物——這其實是在說激素。不過,對于4歲的男孩而言,稍嫌困難。其實孩子的問題有時真的很難回答,一本正經地與他討論,只怕會讓他更加迷糊,還不如做他的朋友,聽懂他的意思,并以他能聽懂的話來回答他。此刻也不需要這么回答,只要向其說明男女的不同,告訴他男孩在長大成人以后,會長胡子,女孩卻不會長即可。

“這是因為爸爸和媽媽的身體里的激素含量不同引起的。爸爸身體里的雄性激素多一些,它會讓爸爸長出胡子來。男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體內的雄性激素開始發揮作用,他們就會長胡子,慢慢地變成一個男子漢。媽媽身體里也有激素,不過主要是雌性激素,它不會讓人長出胡子,所以媽媽不會長出胡子來,大部分的女孩子都像媽媽一樣,不長胡子的。”

如果是男孩,媽媽還可以趁機向他提出一些要求,告訴孩子要想變成一個男子漢就必須好好吃飯,好好鍛煉身體,這一點對那些挑食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

“你是男孩子,長大后也會長出胡子的。”

一般而言,三四歲正是孩子模仿期望比較高的時候,他們會經常想要模仿大人。因此,孩子所發問的問題,其實是一種愿望,他們并非在詢問長胡子的理由,而是在于“希望像爸爸一樣,想要嘗試刮胡子的感覺”。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長大成人以后,就會長胡子。如果孩子覺得不滿意,你可以再告訴他“你一定會長出胡子,如此一來,就能夠使用刮胡刀了”。一般來說,孩子得到這個結果應該比較滿意了。

為什么爸爸的小雞雞那里會長頭發?

剛從外面踢完球回來,小強和爸爸渾身都被汗弄得濕漉漉的。于是兩人便嘻嘻哈哈地一起走進衛生間洗澡。在洗澡的過程中,小強仿佛發現了新大陸,一邊看著爸爸的下面一邊異常驚奇地問爸爸:“爸爸,你的小雞雞那里怎么和我的不一樣,怎么長頭發了?”

為什么媽媽的屁屁上會長毛?

為什么媽媽的大腿間長了頭發?

孩子從3歲開始進入性別認知階段。在洗澡的時候,父母經常會被問及體毛的問題。當孩子問“為什么會長毛”的時候,要想用科學的說法來回答似乎太困難了。

孩子習慣地將所有的“毛”和“發”定義為“頭發”,憑他們有限的觀察經驗,他們認為“頭發”都該長在頭上,所以,當孩子看到父母與自己和小伙伴有所不同時,心中立刻產生了種種疑問。這其實是他們認知發展的結果。

但是,當男孩看見爸爸和自己相似卻又不太一樣,并且長著黑毛的陰莖時,一般都不會嚇一跳,他們只會非常好奇地注視它,然后問“爸爸的小雞雞為什么會長頭發……”

“你這小屁孩怎么問這么多?”

這其實是許多父母面對孩子提出性問題時的直接反應。他們覺得很尷尬,不好回答,甚至會覺得“現在的孩子怎么這樣,小小年紀就……”所以干脆采取呵斥或拒絕的方式企圖蒙混過去。不過這樣孩子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如果他們能從別的途徑了解到正確的性知識和性道德還比較好,一旦從一些不正常的途徑得到一些錯誤觀念,繼而影響到日后的性觀念乃至正常生活,父母也許只能后悔莫及了。

“你這小孩怎么這么不要臉!”

成年人其實懂得很多道理,但是往往不能將其用到教育孩子上。大家都聽過大禹治水的故事,知道“疏”比“堵”好,但是,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仍是一味地“堵”、“管教”,其實,孩子的發展正如樹苗,需要引導,而不是單純地修剪、控制。

“長在頭上的叫頭發,長在胳肢窩中的叫腋毛,長在兩腿間的叫做陰毛。”

在孩子稍大后,父母可以在為其洗澡時,有意識地告訴孩子身體一些隱秘部位的正確、科學名稱,比如“陰莖”、“外陰”、“乳房”等;而不要含糊地稱“小雞雞”、“小麻雀”等。

“長大以后,不管是誰的小雞雞都會長毛的。”

“女孩子長大以后,大腿中間都會長毛的。”

要想用科學的說法來回答“為什么會長毛”似乎比較困難。因此,像這樣回答就可以了。

“因為那是很重要的地方啊!有毛發就可以保護它。就像我們的腦袋,因為非常重要,所以先用硬硬的頭骨來保護,然后再用頭發保護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天镇县| 金塔县| 英山县| 麻栗坡县| 汝阳县| 南丹县| 泾源县| 邹平县| 宁陕县| 亳州市| 鄱阳县| 余姚市| 岱山县| 崇明县| 鱼台县| 济南市| 汤阴县| 定安县| 巴彦淖尔市| 安化县| 新河县| 云和县| 黔江区| 综艺| 卫辉市| 萍乡市| 南澳县| 汉沽区| 黄冈市| 思茅市| 恩平市| 长乐市| 会宁县| 蒲江县| 河池市| 渑池县| 锦州市| 金阳县| 新郑市| 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