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京宦生涯(10)
- 曾國藩家書大全集(超值金版)
- (清)曾國藩著 雅瑟主編
- 5777字
- 2014-02-21 11:46:19
【精華點評】
曾國藩的祖父曾星岡(1774—1849),又名曾玉屏,雖然從小接受過家訓,不過隨著家庭經濟的好轉,沾染了不少公子哥的游惰習氣,直到中年才洗心革面,從此“終身未明而起”,自三十五歲起“始講求農事”。鑒于早年生活失于檢點之痛,曾星岡自中年時起不僅治家有方,在做人方面也處處力求為子孫樹立良好的榜樣。他經常訓導子孫:“君子居下,則排一方之難;在上,則息萬物之器。”對于周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總是積德累仁,救難濟急。曾國藩曾在家書中回憶說,他的祖父曾星岡“昔年待人,無論貴賤老少,純是一團和氣,獨對于子孫諸侄嚴肅異常”。曾星岡也曾反復教導子孫要以“懦弱無剛”四字為恥。
【經典格言】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絕無解危之處,則二伯祖母將窮迫難堪,竟希公之后人,將見笑于鄉里矣。如能救焚拯溺,何難噓枯回生。
吾家規矩極好,當蹱而行之
(1847年8月28日與諸弟書)
【家書】
四弟、九弟、季弟足下:
六月廿八日發第九號家信,想已收到。七月以來,京寓天小平安。癬疾雖頭面微有痕跡,而于召見已絕無妨礙。從此不治,聽之可也。
丁士元散館,是詩中“皓月”誤寫“浩”字。胡家玉是賦中“先生”誤寫“先王”。
李竹屋今年在我家教書三個月,臨行進他俸金,渠堅不肯受。 其人知情知義,予僅送他褂料被面等物,竟未送銀。渠出京后來信三次。予有信托立夫先生,為渠薦館。昨立夫先生信來,已請竹屋在署教讀矣,可喜可慰。耦庚先生革職,同鄉莫不嗟嘆。而渠屢次信來,絕不怪我,尤為可感可敬。
《岳陽樓記》,大約明年總可寄到。家中《五種遺規》,四弟須日日看之,由句學之。我所望于四弟者,惟此而已。
家中蒙祖父厚德余蔭,我得忝列卿貳①,若使兄弟妯娌不和睦,后輩子女無法則,則驕奢淫佚,立見消敗。雖貴為宰相,何足取哉?我家祖父、父親、叔父三位大人規矩極嚴,榜樣極好,我輩踵而行之,極易為力。別家無好榜樣者,亦須自立門戶,自立規條;況我家祖父榜樣,豈可不遵行之而忍令墜落之乎?現在我不在家,一切望四弟做主。兄弟不和,四弟之罪也。妯娌不睦,四弟之罪也;后輩驕恣不法,四弟之罪也。我有三事奉勸四弟:一曰勤,二曰早起,三曰看《五種遺規》。四弟能信此三語,便是愛兄敬兄;若不信此三語,便是弁髦視兄②。我家將來氣象之興衰,全系乎四弟一人之身。
六弟近來氣性極和平,今年以來未曾動氣,自是我家好氣象。惟兄弟俱懶。我以有事而懶,六弟無事而亦懶,是我不甚滿意處。若二人俱勤,則氣象更興旺矣。
吳、彭兩壽文及小四書序、王待聘之父母家傳,俱于八月付回,大約九月可到。
袁漱六處,予意已定將長女許與他,六弟已當面與他說過幾次矣,想堂上大人斷無不允。予意即于近日訂庚,望四弟稟告堂上。陳岱云處姻事,予意尚有遲疑。前日四弟信來,寫堂上允諾歡喜之意。筠仙已經看見,此書信告岱云矣。將來亦必成局,而予意尚有一二分遲疑。
岱云丁艱,余擬送奠儀,多則五十,少則四十,別有對聯之類,家中不必另致情也。余不盡言。
兄國藩手草
道光廿七年七月十八日
【注釋】
①忝列:謙辭,表辱沒他人,自己有愧。
②弁髦:這里指鄙視。
【譯文】
四弟、九弟、季弟足下:
六月廿八日發出的第九號家信,估計現在已收到了。七月以來,京城家中大小都平安。我的癬病雖然在頭上臉上還稍微有些痕跡,但在皇上召見時已絕無妨礙。從此不去理它,聽之任之也行了。
丁士元在翰林院學習期滿,詩中“皓月”的“皓”誤寫成“浩”字。胡家玉賦中的“先生”誤寫成“先王”。
李竹屋今年在我家教書三個月,臨行前送他薪金,他堅決不收。這個人知情義,我僅送他褂料被面等物,竟沒有送銀錢,他離京后來了三次信。我寫信托立夫先生為他推薦教書的地方。昨天立夫先生信來,說已請竹屋在署中教書了,可喜可賀。耦庚先生被解職,同鄉的人沒有不感嘆的。而他夠多次寫信來,絕不怪罪我,尤其讓人感到敬佩。
《岳陽樓記》,大概明年總可以寄到。家中的《五種遺規》,四弟須每天都要翻看,句句學習。我所期望于四弟的,也就是這個了。
家中蒙祖父厚德余蔭,我得以忝列高位,如果兄弟妯娌不和睦,后輩的子女無規矩,驕奢淫逸,家業立刻就會衰敗。就是貴為宰相,又有什么用呢?我家祖父、父親、叔父三位大人規矩極嚴,榜樣當得極好,我們這輩人只照著樣子做就好了,就極為容易省力的。別的人家沒有好榜樣,也須要自立門戶,自立規矩;何況我家祖父現在的榜樣,難道可以不遵照祖父的樣子去做而忍心看著家道衰落嗎?現在我不在家,一切望四弟做主。兄弟不和,是四弟的罪過;妯娌之間不和睦,是四弟的過失;晚輩驕恣不知禮儀,也是四弟的過錯。我有三件事奉勸四弟,一是勤快,二是早起,三是看《五種遺規》。四弟若能記住這三句話,就是愛戴我敬重我;如果不信這三句話,便是瞧不起我這為兄的。我家將來家運是興是衰,全靠四弟你了。
六弟近來脾氣性格極為平和,今年以來沒有生過氣,這自然是我家好氣象。只是幾位兄弟都懶。我是因有事情而懶,六弟沒事也犯懶,這是我不太滿意的地方。如果兩人都勤勞,則家中氣象更興旺。
吳、彭處兩壽文及小四書序、王待聘之父母家傳等文章,都在八月托人帶回,大約九月可以收到。
袁漱六那里,我已拿定主意把長女許配給他家,六弟已當面和他談過幾次了,想來堂上大人斷不會拒絕,我的意思是近日就定親,望四弟稟告堂上各位長輩。陳岱云處婚事,我還拿不定主意。前些日子四弟來信,說堂上大人答應這門親事并十分高興,筠仙已看到了,不久寫信告訴了岱云。這門親事將來也必成定局,只是我心中還有幾分猶豫。岱云家中老人去世,我準備送點奠禮錢,多則五十,少則四十,另有挽聯之類,家中就不必另外表示了。余不盡言。
兄國藩手草
道光廿七年七月十八日(1847年8月28日)
【精華點評】
文中的諸多描述中,我們能看見一個平易近人、謙恭謹慎的曾國藩形象。他深知家族的興旺是靠祖輩人辛苦積累下來的,富貴是暫時的,如果因為家中稍稍富貴,后輩人驕奢淫逸,不能繼承祖輩的良好德行,那么家業很快就會衰敗下去。所以,他用大量篇幅告誡家中弟弟,一定要嚴守家訓,勤勉持家,尤其是對四弟的諄諄囑托,可謂語重心長,他還告訴四弟三句話,希望他能照辦。他說如果四弟和六弟都能勤勞一些,那么家族肯定會更興旺的,這是對他們的激勵。
的確只有自己能夠克除缺點,不斷修養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才能成為后輩人的榜樣,不至于上梁不正下梁歪。一個家族到了鼎盛時期,極容易增長驕奢情緒,例如,《紅樓夢》中的賈家曾權傾一時,地位顯赫,但是,祖輩留下的基業,卻成為后輩驕奢淫逸的資本,他們在溫室中成長,不知道辛苦,不懂得勤儉持家,留戀風花雪月,富貴乃是暫時的,結果,他們終食惡果,落得個家族敗滅的下場。所以,富貴時千萬不要忘本,要謹記驕奢無度。
【經典格言】
家中蒙祖父厚德余蔭,我得忝列卿貳,若使兄弟妯娌不和睦,后輩子女無法則,則驕奢淫佚,立見消敗。雖貴為宰相,何足取哉?我家祖父、父親、叔父三位大人規矩極嚴,榜樣極好,我輩踵而行之,極易為力。別家無好榜樣者,亦須自立門戶,自立規條;況我家祖父榜樣,豈可不遵行之而忍令墜落之乎?
凡大員之家,不涉公庭乃為得體
(1848年6月10日與諸弟書)
【家書】
澄侯、子植、季洪三弟左右:
澄侯在廣東前后共發信九封,至郴州、耒陽又發二信,三月十一到家以后又發二信,皆已收到。植洪二弟,今年所發三信亦俱收到。
澄弟在廣東處置一切,甚有道理。易念園、莊生各處程儀,尤為可取。其辦朱家事,亦為謀甚忠;雖無濟于事,而朱家必可無怨。《論語》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①之邦行矣。”吾弟出外,一切如此,吾何慮哉!
賀八爺、馮樹堂、梁儷裳三處,吾當寫信去謝,澄弟亦宜各寄一書。即易念園處,渠既送有程儀,弟雖未受,亦當寫一謝信寄去。其信即交易宅,由渠家書匯封可也。若易宅不便,即手托岱云覓寄。
季洪考試不利,區區得失,無足介憂。補發之案有名,不去復試,甚為得體。今年試若能得意,固為大幸!即使不遽獲售,去年家中既售一個,則今歲小挫,亦盈虛自然之理,不必抑郁。植弟書法甚佳,然向例未經過歲考者不合選拔,弟若去考拔,則同人必指而目之。及其不得,人不以為不合例而失,且以為寫作不佳而黜,吾明知其不合例,何必受人一番指目乎?弟書問我去考與否?吾意以科考正場為斷。若正場能取一等補廩,則考拔之時,已是廩生入場矣;若不能補廩,則附生考拔,殊可不必,徒招人妒忌也。
我縣新官加賦,我家不必答言,任他多少,我家依而行之。如有告官者,我家不必入場。凡大員之家,無半字涉公廷,乃為得體;為民除害之說,為轄之屬言之,非謂去本地方官也。
排山之事尚未查出,待下次折弁付回。歐陽之二十千及柳衙叔之錢,望澄弟先找一項墊出,待彭大生還來即行口歸款。
彭山屺之業師任千總(名占魁)現在京引見,六月即可回省。九弟及牧云所需之筆及叔父所囑之膏藥、眼藥均托任君帶回。
曹西垣教習服滿引見,以知縣用,七月卻身還家;母親及叔父之衣,并阿膠等項,均托西垣帶回。
去年內賜衣料,袍褂皆可裁三件;后因我進闈考教習,家中叫裁縫做,渠裁之不得法,又竊去整料,遂僅裁祖父、父親兩套。本思另辦好料,為母親制表寄回,因母親尚在制中,故未遽寄。叔父去年四十晉一,本思制衣寄祝,亦因在制未遽寄也。茲準擬托西垣帶回,大約九月可到家,臘月服闋,即可著矣。
紀梁讀書,每日百二十字,與澤兒正是一樣,只要有恒,不必貪多。
澄弟雖不讀書,亦須常看《五種遺規》及《呻吟語》,洗盡浮華,樸實諳練,上承祖父,下型子弟,吾于澄弟實有厚望焉!
兄國藩手草
道光廿八年五月初十日
【注釋】
①蠻貊:野蠻異族。
【譯文】
澄侯、子植、季洪三弟左右:
澄侯在廣東,前后一共發信九封;到了郴州、耒陽,又發兩封。三月十一日到家以后,又發了兩封。都已收到。植、洪兩位弟弟,今年所發的三封信也都收到了。
澄弟在廣東處置一切事務,都比較合理。易念園、莊生幾處送上路的財物,尤其辦得好。辦理朱家的事,謀劃忠誠;雖然不能解決問題,朱家必定不會有怨言。《論語》說:“言語忠誠老實,行為忠厚嚴肅,縱然到了野蠻人國度,也行得通。”弟弟在外面,處理一切都能這樣,我還有什么顧慮呢?
賀八爺、馮樹堂、梁儷裳三個地方,我當去信道謝,澄弟也應該各寄一封信去。就是易念園處,他既送了路費,弟弟雖說沒有接受,也應該寫一封信致謝,信交到易家住宅,由他家一起封寄。如果易宅不方便,就托岱云設法寄好了。
季洪考試失利,小小的得失,不足以放在心上。補發有名沒有去復試,很是得體。今年院試,如果考得得意,固然是大好事,就是沒有考好,去年家里既然已考上一人,那么今年有點小挫折,也是有盈有虧的自然道理,不必要壓抑憂郁。
植弟書法很好,但從來的慣例,沒有經過年考的,不合選拔條件。弟弟如果去考,那么同考的人必然指責你、看著你,等到考不取,別人不會認為你是不合慣例而未錄取,而是說你寫作不佳而落榜。我們明知不合慣例,何必因此受人一番指責呢?
弟弟信中問我去不去考?我的意見以科場考試的情況來判斷:如果正場能考取一等增補廩生,并且馬上選拔,那已經取得廩生資格了。如果不能增補廩生,那么作附生去考就不必了,因為徒然招來別人的妒忌。
我縣新官增加賦稅,我家不要去干預,隨他加多少,我家都照給。如果有告狀的,我家不要摻和進去。凡屬大官的家庭,要做到沒有半個字涉及公廷,才是得體的。為民除害的說法,是指除掉地方官管轄地域內所屬之害,不是要除去地方官。
排山的事還沒有查出,等到下次折差再帶回去。歐陽的二十千和柳衙叔的錢,希望澄弟先找出款項墊上,等到彭大生回來就馬上還錢。
彭山屺的業師任千總(名占魁)現在京等候皇上的接見,六月里就能回到省城。九弟和牧云所需要的筆以及叔父所囑咐的膏藥、眼藥都委托任君帶回來。
曹西垣教習服務期滿,引見之后,用為知縣,七月動身回家。母親和叔父的衣服、阿膠等,都托他帶回。
去年賜的衣料,可裁三件袍褂。后來因為進闈考教習,家里叫裁縫做,裁得不得法,又偷走一整段的衣料,結果只裁得祖父、父親兩套。本想另外買好衣料,為母親制衣寄回。因母親還在守制,所以沒有急忙寄回。叔父去年四十晉一歲,本想做衣祝壽,也因在守制沒有急忙寄。現托西垣帶回,大約九月可以到家,臘月守制服滿,就可穿了。
紀梁讀書,每天百二十字,與澤兒正好一樣,只要有恒心,不必要貪太多。
澄弟必須常看《五種遺規》和《呻吟語》,把浮華的習氣洗干凈,樸實干練,上可繼承祖風,下可為子弟做模范,我對于澄弟寄予厚望。
兄國藩手草
道光廿八年五月初十日(1848年6月10日)
【精華點評】
曾國藩是一個謙虛的人,對己如此,對家中兄弟子侄也同樣如此。他曾多次勸誡家人不要因為家中有人做官,就看不起別人。信中,曾國藩說:“我縣新官加賦,我家不必答言,任他多少,我家依而行之。如有告官者,我家不必入場。凡大員之家,無半字涉公廷,乃為得體;為民除害之說,為轄之屬言之,非謂去本地方官也。”這是在力戒家人不要在老家干預地方行政。
【經典格言】
如有告官者,我家不必入場。凡大員之家,無半字涉公廷,乃為得體;為民除害之說,為轄之屬言之,非謂去本地方官也。
告九弟在京出京情形
(1841年10月1日與父母書)
【家書】
男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八月初三日,男發家信第十一號。信甚長,不審已收到否?十四日接家信,內有父親、叔父并丹閣叔信各一件,得悉丹閣叔入泮,且堂上各大人康健,不勝欣幸!
男于八月初六日,移寓繩匠胡同北頭路東,屋甚好,共十八間,每月房租京錢二十千文。前在棉花胡同,房甚逼仄。此時房屋爽塏①,氣象軒敞。男與九弟言,恨不能接堂上各大人來京住此。
男身體平安,九弟亦如常,前不過小恙,兩日即愈,示服補劑。甲三自病體復元后,日見肥胖,每日歡呼趨走,精神不倦,家婦亦如恒。九弟《禮記》讀完,現讀《周禮》。
心齋兄于八月十六日②,男向渠借銀四十千付至家用。渠允于到湘鄉時,送銀二十八兩交勤七叔處轉交男家,且言萬不致誤。男訂待渠到京日償還其銀,若到家中,不必還他。
又男寄有冬菜一簍,朱堯階壽屏一付,在心齋處。冬菜托交勤七叔送至家,壽屏托交朱嘯山轉寄香海處,月內準有信去。王雅園處,去冬有信去,至今無回信,殊不可解。顏字不宜寫白折,男擬防改臨褚、柳。
去年跪托叔父大人之事,承已代覓一具,感戴之至!泥首萬拜。若得再覓一具,即于今冬明春辦就更妙。敬時叔父,另有一函。在京一切,自知謹慎。
男跪稟
道光廿一年八月十七日
【注釋】
①爽塏:清爽干燥。
②此處疑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