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塑造自我:好品質讓你左右逢源(3)
- 每天學點社交學大全集(超值金版)
- 余春榮編著
- 4414字
- 2014-02-15 16:00:25
在19世紀中葉的一個冬季里,有一個少年流浪到了美國南加州的沃爾森小鎮。冬季的小鎮雨雪交加,有一家花圃旁的小道變得泥濘不堪,行人紛紛改道穿花圃而過,弄得里面一片狼藉。
少年看到這些,心里很不忍花圃被踐踏,因此他便冒著雨雪看護花圃,讓行人仍從那條泥濘的小路上走過。這時,一個老人挑來了一擔爐渣,將那條小路鋪好了,于是行人就不再從花圃中穿行了。
少年問老人為什么要給別人鋪路,老人對少年說:“我鋪好了路,別人就不再穿行花圃,我關照了別人也就是關照了我自己。”
原來老人是這個家的主人,更巧的是,他還是這個小鎮的鎮長。鎮長因為少年的善良而收留了他。
這個少年時時刻刻記著“關照別人就是關照自己”這句話,并且心靈受到很大震撼和啟迪。他知道,關照別人雖然也需要付出,但同樣能得到收獲。鎮長的一句話,成為這個少年終生享用不盡的巨大財富,他后來成了石油大王,他就是哈默。
表達善意要多替他人著想,站在他人的立場,別人才可能依據交互精神,同樣站在我們的立場來合理地回應。大家都將心比心,交集的范圍加大,彼此有共識,當然容易溝通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任何人凡事只想到自己而不考慮他人,必然被視為自私自利而得不到他人的支持和歡迎。
與人為善,就是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善良作為人們最美好的品質永遠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一個與人為善的人總是受到人們的稱贊和尊重。因為他用人格魅力征服了很多人。
是啊,與人為善,善待他人,多了一份坦然,增了一份愉悅,添加了一份好心情。如此說來,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謙虛的人在社交中受歡迎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當我從事的石油事業蒸蒸日上時,我晚上睡前總會拍拍自己的額角說:‘如今你的成就還是微乎其微!以后路途仍多險阻,若稍一失足,就會前功盡棄,勿讓自滿的意念侵吞你的腦袋,當心!當心!’”這就是告誡人們要謙虛,不要驕傲。只有謙虛的人才能進步,才會在社交中受歡迎。
謙虛是人類的美德,對于人際交往很重要。一個人對自己應該有個客觀的評價,實事求是,不貶低自己,也不抬高自己;既能堅持正確的觀點,又能虛心向別人請教。謙虛的人在交際應酬場合總是有許多朋友的,只有謙虛的人才能成為社會交往中受歡迎的人。
法國哲學家洛希夫克曾這樣說過:“如果你想得到仇人,你就勝過對方,可是,如果想獲得更多的朋友,就讓對方勝過你。”
這該如何解釋呢?因為當對方勝過我們時,那就滿足了他的自尊感。可是,當我們勝過對方時,那就會使他有種自卑的感覺,并會引起猜疑和妒忌。
這句話可以成為我們結交他人時必須遵循的至理名言。
“胡慶余堂”是紅頂商人胡雪巖畢生的心血。在戰火紛飛的那個年代,無數金字招牌都未能幸免于難,而“胡慶余堂”卻以胡雪巖提出的謙虛誠信支撐了下來。
一天,一位老農到“胡慶余堂”買藥,微露不悅之色,還不停地抱怨。掌柜的見老人是一個農夫,買的鹿茸也不多,就不耐煩地趕他走。
這一幕恰好被胡雪巖看到了。胡雪巖和顏悅色地問老人:“是不是藥店有什么招呼不周的地方?”
老人見胡雪巖談吐、穿著不凡,知道是個管事的人,就說:“藥店的鹿茸切片放置時間太久,有些返潮,希望貴店不要提前將鹿茸切片,等有人來買時再切更好。”
掌柜的一聽,辯解說“胡慶余堂”賣的都是上等鹿茸,并威脅老農夫不要在店堂內胡說八道。
胡雪巖對掌柜的擺了擺手說:“不要這樣對老人家。”然后又對老人說:“您的建議我們馬上就采納,您以后一定會買到好的鹿茸,這次的鹿茸我們不收錢,希望您下次還能到‘胡慶余堂’買藥。”當即下令鹿茸一概不得事先切片。
老農夫被胡雪巖的謙虛大度所感動,逢人就夸“胡慶余堂”貨真價實,每次進城都會給胡雪巖送些土產,兩人成了忘年交。
胡雪巖的謙和不僅沒有失掉藥店的聲譽,反而讓他贏得了老農夫對“胡慶余堂”的信任,他一生結識了很多這樣的朋友。胡雪巖常對人說:“我一無所有,有的只是朋友。”朋友們都非常信任胡雪巖,信任“胡慶余堂”,百年老店就是在信任中傳承到如今。
謙虛的人恪守的是一種平衡關系,即令周圍的人在對自己的認同上達到一種心理上的平衡,讓別人不感到卑下和失落,非但如此,有時還能讓別人感到高貴,感到比其他人強,即產生任何人都希望能獲得的所謂優越感。
尤其是處于現在這個講求合作的社會,一個人光靠個人力量往往是不夠的,再能干的人,也有束手無策的時候。“一個好漢三個幫”,如果我們多結交一些朋友,他們就能幫我們解決很多難題,而贏得對方信任最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謙虛。
勇于認錯能提升你的形象
私塾里有一個老師瞌睡特多,經常在課堂上讓學生們看書或練字,而他自己則趴在講臺上鼾聲大作。
有學生不服氣,便去問老師:“先生,為什么你要在課堂上睡覺?”
老師便對他的學生們說:“我是為了在夢里去見古代的圣賢們才要睡會兒。這就像孔子夢周公一樣,孔子醒來把圣人講的話告訴弟子,我也得常去向圣賢們請教請教。”
有一天,學生們見老師又在課堂上睡著了,也合上書趴在桌子上睡。老師醒來后看見學生在睡覺,很是生氣,狠狠地訓斥了他們一頓。學生們理直氣壯地說是學老師去見古圣先賢,和他們請教問題。
老師于是問道:“那他們都對你們說了些什么?”
“我們在夢里遇見古圣先賢,就問他們,我們的先生是不是每天都來?但圣賢們卻說從來沒有見過您!”
老師不禁啞然。
不要為自己的過錯編造任何借口,也不要把責任強加于別人的頭上。既然自己都無法做到,又如何讓他人心悅誠服。
一個人犯了錯誤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承認錯誤,不改正錯誤。
能坦誠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再拿出足夠的勇氣去承認它,面對它,不僅能彌補錯誤所帶來的不良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謹慎行事,而且別人也會很痛快地原諒你的錯誤。勇于承認錯誤,說明你是一個敢作敢為的人,這樣有助于提升你的形象,在人際交往中會形成好口碑。
20多年前,劉先生當電視臺記者的時候,有一次要去美國采訪一個電影節。當時去外國的手續很難辦,不但要各種證件,而且得請公司的人事和安全單位出函,于是他托電影公司的一位朋友代辦。
劉先生好不容易備妥了各項文件,送去給那位朋友。可是才回公司,就接到電話,說少了一份東西。
“我剛剛才放在一個信封里交給您的啊!”劉先生說。
“沒有!我沒看到!”對方斬釘截鐵地回答。
劉先生立刻趕到那位朋友的辦公室,當面告訴那人他確實已細細點過。
那人舉起劉先生的信封,抖了抖,說:“沒有!”
“我以人格擔保,我裝了!”劉先生大聲說。
“我也以人格擔保,我沒收到!”那個人也大聲吼回來。
“你找找看,一定掉在了什么地方!”劉先生吼得更大聲。
“我早找了,我沒那么糊涂,你一定沒給我。”那個人也吼得更響。
眼看采訪在即,劉先生氣呼呼地趕回公司,又去重新“求爺爺、告奶奶”地辦那份文件。就在辦的時候,突然接到那個朋友的電話。
“對不起!是我不對,不小心夾在別人的文件里了,我真不是人……”那位朋友說。
劉先生怔住了,忘記是怎么掛上那個電話的。
劉先生說雖然那件事是他朋友的錯,可是他卻十分敬佩他的朋友敢于承認錯誤的勇氣。
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大智慧和大勇敢。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個人再聰明,再能干,也總有失敗犯錯誤的時候,人犯了錯誤往往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拒不認錯,找借口辯解推脫;另一種是坦誠承認錯誤,勇于改正,并找到解決的途徑。
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關鍵在于你認錯的態度。只要你坦率承擔責任,并盡力去想辦法補救,你仍然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有些人認為錯誤有失自尊,面子上過不去,便害怕承擔責任,害怕懲罰。與這些想象恰恰相反,勇于承認錯誤,你給人的印象不但不會受到損失,反而會使人尊敬你,信任你,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會高大起來。
一諾千金,誠信做人
有一則異國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趕末班車回軍營的軍官被一位婦女攔住。軍官有些生氣,婦女趕忙解釋,她在行人漸稀的街頭看到一個孩子,好像是黃昏時玩打仗游戲被派站崗的,他的指揮官說過,沒有命令,不得撤離。婦女明白,這個時候,已忘記了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經熟睡在熱被窩里,就勸他趕快回家,但執拗的孩子堅持要接到命令。無奈中,她想到請一位軍人幫忙。軍官沒說什么,臉上充滿著柔和又肅穆的神情邁著軍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個軍禮,報上軍銜道:“你已出色完成任務,我命令你立刻撤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軍官,回了一個軍禮,歡跳著離去。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答應的事沒有兌現,失去的不僅是信任,還有生存的空間。
誠信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誰喪失了它,誰就會失道寡助,招致失敗厄運,誰恪守它、珍愛它,誰就會得道多助,人生道路就會越走越寬。
當我們仔細分析一個很成功的人時,我們會發現他在做人做事方面真正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優秀之處,特別是誠信。這些閃光點使他有效地避開了那些致命的挫折和失敗,少走了無數彎路,而不是靠著貴人相助。事實上,機會和貴人也是愿意幫助擁有優秀品質的人的。
誠信,是為人立世之準則,做人做事丟棄了誠信,就失去了別人的信任,甚至可能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一個人如果沒了誠信,一兩次交往之后,誰還能相信你,信譽度的下降,就是你走向失敗的先兆。
一個人要成功,至誠至信,十分重要。人無信不立,即便一次僥幸成功也不會長久。有了誠信,才能長久。
老鎖匠一生修鎖無數,不但技藝高超,而且收費合理,深受人們敬重。更主要的是老鎖匠為人正直,每修一把鎖他都告訴別人他的姓名和地址,說:“如果你家發生了盜竊,只要是用鑰匙打開家門的,你就來找我!”
鎖匠老了,為了不讓他的技藝失傳,人們幫他物色徒弟。最后老鎖匠挑中了兩個年輕人,準備將一身技藝傳給他們。
一段時間以后,兩個年輕人都學會了不少技術。但兩個人當中只能有一個得到真傳,老鎖匠決定對他們進行一次考試。
老鎖匠準備了兩個保險柜,分別放在兩個房間,讓兩個徒弟去打開,誰花的時間短誰就是勝者。結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鐘就打開了保險柜,而二徒弟卻用了半個小時,眾人都以為大徒弟必勝無疑。老鎖匠問大徒弟:“保險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說:“師傅,里面有很多錢,全是百元大鈔。”老鎖匠問二徒弟同樣的問題,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說:“師傅,我沒看見里面有什么,您只讓我打開鎖,我就打開了鎖。”
老鎖匠十分高興,鄭重宣布二徒弟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眾人不解,老鎖匠微微一笑說:“不管干什么行業都要講一個‘信’字,尤其是我們這一行,更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養成一個技藝高超的鎖匠,他必須做到心中只有鎖而無其他,對錢財視而不見。否則,心有私念,稍有貪心,登門入室或打開保險柜取錢易如反掌,最終只能害人害己。我們修鎖的人,每個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開的鎖。”
言而無信,人之大忌。做人就要做得踏踏實實!言而有信,此之為大丈夫。自己看得起自己,首先要做個“信”者,在當今社會,不管你從事的是什么行業,必須首先保證你是一個守信的人。誰也不愿和沒有誠信的人交友,打交道,所以在你找人辦事的時候,一定要以誠信為起碼的原則,你只要做到這一點,你就成功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