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告訴我們:沒有有效的執行力一切都是子虛烏有。執行是對一個團隊的真正考驗,當然也是衡量一個團隊是否形成的標志。四個唐僧組成團隊去西天取經,經肯定是取不回的,雖然他們四人都目標明確矢志不渝。仔細探尋阿里巴巴的團隊執行力,令人十分驚訝。在四個“O”(首席執行官CEO馬云,首席財務官CFO蔡崇信,首席技術官CTO吳炯,首席人力官CPO關明生)的團隊中,各自的長處和特點涇渭分明,甚至在相關領域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而這些首屈一指的人物,探索一下他們的履歷就發現,他們都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著從零開始逐漸成長的職業生涯,他們的成長成功,最大量地體現了執行的魅力和不可或缺。
戰略是明確的方向,執行是朝著方向邁進的行動演繹。對于許多朋友而言,也許更喜歡高談闊論方向和戰略,往往忽視了日積月累的繁瑣執行。對一個團隊而言,不知疲倦執行者的有效互補一定是不可或缺的稀有資源。只有這方面資源的豐富和加入,團隊的力量才有可能顯現。否則不論是四個唐僧還是四個孫悟空,這個團隊的最終崩潰都是極正常的事情。
阿里巴巴的執行細則看了讓人瞠目結舌,不論是對一個客戶對每個員工,不論是產品服務還是員工培訓計劃,都細化到了可知可見可執行可反饋可考核的地步,用副總裁金建杭的話說,有些規章制度考核標準的執行,的確花費了大家都覺得不劃算的時間或費用,但所有的代價在執行的重要面前,都變得蒼白而必須屈從。
阿里巴巴告訴我們:沒有自己文化的企業永遠形不成優秀的團隊。
作為一個團隊,對戰略的認同,如同對共同使命的認同,也就是對企業文化的認可。沒有這種認同作為基礎,團隊只會在一種渙散中風雨飄零。文化牽涉的方面很多,一個企業的文化很容易用一兩句話概括,卻很難細致入微地演繹到企業的各個層面和細節之中。
阿里巴巴在互聯網低谷期間,每人只拿500元薪水。只拿500元薪水是表現形式,只拿500元卻團隊不散,對文化的認同,這里包含著對前景的期許,為長遠利益對眼前利益的舍棄,對企業的信心,淌流著相同的創業精神和血液。沒有這種文化的認同,500元不但留不住阿里巴巴團隊里任何人,阿里巴巴里的任何人單純身價也不可能用500元來表現。十分戲劇性的是,500元不但留住了原有的創業團隊,而且還吸引了年薪百萬美元的以投資人身份出現的蔡崇信,這種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真實地出現在了阿里巴巴,可見阿里巴巴的文化魅力。
很多企業創建者無法認識到文化的作用,或者以為的確重要卻找不到如何形成建設的方式方法,或自以為是地形成建設著,其實只是創建者個人的嗜好和習慣。當一個企業如上所述地存活發展時,留不住人才、團隊渙散等現象的出現,就會變得正常而不可遏制。文化是企業大廈的軟件,看不見摸不著,無法按圖索驥,也無法照搬照抄克隆。阿里巴巴的經驗告訴我們:創建文化的人,一定自己首先是擁有文化的人。這里的文化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文化,而是對企業精髓有了深刻了解后,對企業方向、使命、團隊共識的一種高度認同和演繹。他形成的氛圍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讓人感動,讓人奮進,有著巨大的張力,有著強烈的吸納精神,平和、寬容、大度卻充滿挑戰、進取、積極的因素。
阿里巴巴告訴我們:只有良好的團隊才可能形成優秀的組織結構和能力組織結構和能力同團隊之間其實是一種互為作用的關系,彼此不可或缺,互為依存,是一種健康的鏈接關系。在企業的運行中,不同的運行階段需要不同的團隊來起作用,只有絕對優秀的團隊,才可能在企業的運營中通過自身的不斷調整,勝任不同階段的使命。更多的團隊在不同的階段就會出現不同的崩潰,像陣痛一樣無法避免。
看看四屆互聯網“西湖論劍”的照片,幾乎所有的優秀互聯網公司團隊都已不復存在。只有阿里巴巴,五年下來,一如當初,惟一變化的是更自信了,更儒雅了,更成熟了。這種在阿里巴巴看來不經意完成的杰作,著實讓我們驚訝頓悟:正是阿里巴巴團隊和組織結構之間的良性互動,使這樣一個年輕的組織煥發出巨大的能力。一群這樣的互聯網熱愛者以絕對理想主義的行動和色彩,不但創造了財富神話,而且造就了團隊楷模,創造了獨特的企業文化,造就一大批特立獨行的新經濟寵兒。
優秀的組織架構在企業的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調整。最佳的組織能力要從每一個員工身上體現,在團隊聚集,在全公司爆發。阿里巴巴認為:幫助客戶和同事成功,才是自己成功的最好體現。一味追求自己成功的人和團隊,一定不會成為優秀的團隊,最終也無法達到成功的彼岸。
對阿里巴巴團隊的最終理解,我們認為:沒有稱職優秀的團隊核心人物,不可能形成優秀的團隊;而沒有優秀的團隊,公司不可能具備良好的執行力;連執行力都沒有的公司,無法形成強有力的企業文化,更無法形成有效的組織結構和組織能力。這種無法分割的鏈接關系,這種充滿內在邏輯性的依存關系,既告之了我們團隊的重要,也告訴我們,的確不是每個企業或每個人都可以輕松地形成擁有一個優秀的團隊。
阿里巴巴及夢幻團隊簡介:
阿里巴巴團隊中的四個“O”:CEO(首席執行官)馬云,CFO(首席財務官)蔡崇信,CTO(首席技術官)吳炯,CPO(首席人力官)關明生。
CEO馬云生于杭州,畢業于杭州師院,畢業后在杭州電子工學院教英語,1992年成立了海博翻譯社,1995年,在西雅圖馬云第一次接觸到互聯網,看到阿里巴巴的“山洞”。1999年3月創立阿里巴巴網站,至此開始了傳奇般的互聯網神話。馬云被著名的“世界經濟論壇”選為“未來領袖”、被美國亞洲商業協會選為“商業領袖”,是50年來第一位成為《福布斯》封面人物的中國企業家,并曾多次應邀為全球著名高等學府麻省理工學院、沃頓商學院、哈佛大學講學。2002年5月馬云成為日本最大的《日經》雜志的封面人物,《日經》雜志高度評價阿里巴巴在中日貿易領域里的貢獻:“阿里巴巴已達到收支平衡,成為整個互聯網世界的驕傲。”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四年多時間,全球十幾種語言400多家著名新聞傳媒對阿里巴巴的追蹤報道從未間斷,被傳媒界譽為“真正的世界級品牌”。
CFO蔡崇信生于臺灣,七歲去美國,是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1999年,蔡崇信以瑞典著名投資公司InvestorAB副總裁的身份到杭州對阿里巴巴進行考察,在去美國的飛機上,他對馬云說想加盟阿里巴巴。初聽之下,馬云著實被嚇了一跳,蔡崇信畢業以后在華爾街作了四年律師、擔任紐約專門從事收購投資的RosecliffInc公司副總裁及瑞典Wallenberg家族主要投資公司InvestorAB副總裁的經歷和百萬美金的年薪,實在無法讓人輕易相信。最終蔡崇信的加入不僅帶來了500萬美金的投資,也帶來了阿里巴巴更好的發展。后來蔡崇信的太太對馬云說:“如果我不讓他去阿里巴巴,我知道他會后悔一輩子的”。蔡崇信主持成立了阿里巴巴設在香港的總部,負責國際市場推廣、業務拓展及公司財務運作。
CTO吳炯出生于上海,曾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1989年畢業于密歇根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2000年5月加盟阿里巴巴。此前,他于1996年4月加入雅虎公司,并主持公司搜索引擎和電子商務技術的開發。吳炯是具有強大功能、效率卓著的雅虎搜索引擎及其許多應用技術的首席設計師。1999年11月23日,吳炯作為惟一發明人,獲得美國授予的搜索引擎核心技術專利。吳炯主持了雅虎電子商務基礎軟件系統的設計和應用。該技術現被廣泛應用于雅虎拍賣、雅虎網上商店、雅虎分類廣告、雅虎公告欄等十余項服務中。加盟雅虎之前,吳炯曾在Oracle公司任服務器技術部發展經理、在MedicusSystems公司擔任咨詢顧問、在RADTechnologies公司任職軟件工程師。
CPO關明生出生于香港,1965-1969年就讀于英國劍橋郡工業學院,獲得學士學位,并先后獲得LoughboroughUniversityofTechnology和倫敦商學院授予的工程學和科學學碩士學位。關明生在國際企業管理領域有25年經驗,曾在財富500強企業BTRPlc擔任中國區總裁4年,并在另一家財富500強企業IvensysPlc擔任過中國區總裁。他曾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工作15年,歷任要職,在業務開發、銷售、市場、合資企業和國家級分公司管理方面卓有建樹。他在四年之內,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醫療器械在中國的銷售收入從零提高到七千萬美元。2001年1月關明生加盟阿里巴巴,進入阿里巴巴之后,在他的協助下,這一年馬云帶領阿里巴巴做了三件大事,“延安整風運動”、“抗日軍政大學”、“南泥灣開荒”。進而形成了使馬云團隊在網絡泡沫中奇跡般活下來的九條價值觀:群策群力、教學相長、質量、簡易、激情、開放、創新、專注、服務與尊重,也是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的精髓。
如今當我們再次去關注阿里巴巴時,你會發現有了更多新面孔,他們的能力也不比先前的差,甚至有過而無不及。其實在無形中阿里巴巴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善的模式,這種模式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觀望都無法找到大的漏洞,當然說無懈可擊是不可能的,不過從現在來說,他們一直在自我完善,不僅是馬云在努力,他們的團隊,大到高級管理者,小到普通員工,他們的價值觀,信念都是朝著一個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