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我把這些物質稱作“古物”,而不是叫作“文物”,正是為了強調它們的時間屬性。
每一件物上,都收斂著歷朝的風雨,凝聚著時間的力量。
1914年在紫禁城內成立中國第一個皇家藏品博物館,就是以“古物”來命名的。它的名字叫——古物陳列所。如一百多年前《古物陳列所章程》所寫:“我國地大物博,文化最先。經傳圖志之所載,山澤陵谷之所蘊,天府舊家之所寶,名流墨客之所藏,珍贐并陳,何可勝紀……”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1928年北伐成功后,南京國民政府頒布《故宮博物院組織法》,將故宮博物院的內部機構,主要分成“兩處三館”,分別是秘書處、總務處、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正式使用了“古物”一詞,而且“古物”的范圍,含納了圖書、文獻之外的所有文物品類,古物館的館長,也由當時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先生兼任,副館長由馬衡先生擔任(后接替易培基先生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可見“古物”的重要性。
物是無盡的。無窮的時間里,包含著無窮的物(可見的、消失的)。無窮的物里,又包含著無窮的思緒、情感、盛衰、哀榮。
面對如此磅礴的物質書寫,其實也是面對無盡的時間書寫。我們每個人,原本都是朝菌和蟪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