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國議題(4)
- 外國政要答記者問
- 周成龍編
- 3058字
- 2014-02-14 14:15:03
問:在您看來,俄羅斯的前途與其周圍的經濟力量中心美國和中國有關,是嗎?任何人都取消不了這場競爭。不管我們是否有贏得競爭的機會,我們總不能淪落到世界歷史的邊緣地位吧?
答:我完全同意您的說法。目前我們正在輸掉這場競爭。不過,讓我高興的是,我們終于把目光投向了東方。
★施密特:從歐洲人的視角分析中國和亞洲局勢(2006年12月14日)
中國和印度正在以地區大國的姿態迅速崛起,使亞洲的政治地圖發生重大變化。今后,亞洲和日本應該采取何種措施應對這種變化?就此,我們特地采訪了精通亞洲事務的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先生,請他從一個歐洲人的視角,分析一下中國和亞洲局勢。
記者問:現在距9·11恐怖襲擊發生已經過去了五年,伊拉克局勢依然混亂不堪。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似乎也受到了威脅。您如何看待?
施密特答:伊拉克局勢確實如你所言,極其混亂。但這會不會直接導致美國的衰退,尚無法預測。現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已經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國了。今后,再要談論某個國家的興衰成敗,最重要的就是從人口學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我父親1902年從學校畢業的時候,全世界的人口不過才16億。而現在,世界人口已經增加到66億。僅僅一個多世紀,就發生了如此驚人的變化。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人口將達到16億,印度人口將達到15億,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人口也正在迅速膨脹。以拉美為中心的很多年輕移民正前往美國,這也為美國的社會帶來了新活力。而人口已經開始趨于減少的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家,相對來講國際地位將相應下降。老年人增加,整個社會就更容易被保守思想所支配,而不是積極的變革。
問:中國擁有巨大的人口,軍事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美國等國家認為中國會成為東亞地區的不穩定因素,對中國保持警惕。您怎么看待中國崛起?
答:這些都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國防部制造的緊張氣氛。實際上,我認為這非常愚蠢和無聊。不錯,中國的陸軍規模龐大,但那大都是二戰和國共兩黨內戰時期遺留下來的產物,或是中國國土防衛和國內治安所必需的兵力。而中國海軍和空軍相對弱小,而且中國也不認為他們需要在國外部署軍事力量。日本的安全體制把中國看做假想敵,也是非常愚蠢的。
問:從中國網民數量不斷增加可以看出,中國社會正在發生變化。您認為,這種變化會給中國的權威主義政治統治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仔細而冷靜地觀察。以大城市的居民為主,中國已經擁有近億的網民。毋庸置疑,這肯定會給中國的社會結構造成重大影響。其實不光是互聯網,外國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似乎都已經超過了本國文化。可口可樂在中國的人氣就明顯高于國產的青島啤酒。一種美國式的生活方式,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中國。
安倍不應回避歷史問題
問:由于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日本與中韓兩國的關系曾一度非常緊張,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答:安倍首相就任后就馬不停蹄地訪問了中國和韓國,并受到了兩個鄰國的歡迎,我認為這非常值得肯定和欣慰。如果安倍首相繼續以這種姿態與中韓兩國相處,我相信關系一定會得到改善。希望誠懇和認真的態度獲得鄰國的理解和認可,只能通過長時間反復的努力,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正因為前首相小泉純一郎肆意妄為地數次參拜靖國神社,才讓現在的安倍首相如此為難。
問: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為數不少的政治家都認為“應該交由后世的歷史學家去評判”。您認為這樣對嗎?
答:作為政治家,絕對不能回避本國的歷史。我認為,安倍首相應該對他的國民們說,我希望你們能夠多了解一些日本和其他國家的歷史。比如說,很少有日本人知道,漢字、儒教、禪宗等很多精神文化都是從古代的中國直接或者通過朝鮮半島傳到日本來的。中國和韓國現在對日本不信任的根源,也在于很多人不了解19世紀后半期到20世紀前半期日本的所作所為。無論是在加利福尼亞還是在夏威夷,日本人大都是以組團的形式,集體觀光,走馬觀花式的來訪,他們沒有機會與當地人交流,傾聽當地人的想法。這種以小集團為單位統一行動的方式,在中國人中也非常常見。這與日本江戶時代閉關鎖國的狀態一樣,相當于在通往外面的世界的路上,關上了一扇門。
★希拉克:第三次訪華前夕書面答新華社記者問(2006年 2月 8日)
以下是法國總統希拉克第三次訪華前夕書面答新華社記者問的內容。
新華社記者:總統閣下,您將于10月份訪問中國,這是您就任總統以來第三次訪華。請問您希望通過此次訪問向中國人民傳遞怎樣的信息?據您預計,您與中國領導人的會見將實現哪些成果?
希拉克:我首先要向中國人民表達敬意、信任和友誼。數百年來,正是這種感情將法中兩國人民連在一起。1964年1月27日,戴高樂將軍領導下的法蘭西在西方大國中率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再次突出了兩國人民的深厚感情。正是緣于這種深厚的情誼,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年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希望即將在中國舉辦的法國文化年也會因此獲得圓滿成功。
近2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日益現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中國正在努力建設法治社會,積極改善人權狀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姿態雄居世界。我堅信,中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我要向中國人民表達的另一個意愿是,發展法中伙伴關系。我們的伙伴關系首先建立在對世界的共同認識上,即建設一個尊重國際準則、互相支持的多極化世界。今年1月,胡錦濤主席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我們簽署了聯合聲明,雙方表示了要進一步加強政治對話、具體實現兩國在經濟、工業和科技領域的特殊合作關系的共同愿望,從而促進了法中伙伴關系的深入發展。 我將帶著發展合作伙伴關系的愿望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我希望此次訪問使法中雙邊關系更上一層樓,造福法中兩國人民,并就世界極其未來達成共識。
新華社記者:1997年您與江澤民主席共同確立了法中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您此次訪華前夕,胡錦濤主席剛剛訪問了法國,兩位元首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互訪,標志著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深入發展。您對這種伙伴關系的發展有何評價?在當今世界,法中伙伴關系有何特殊意義?
希拉克:經過七年的努力,我們建立了堪稱典范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由于江澤民主席的遠見卓識和堅定信念、由于胡錦濤主席的積極推動,法中兩國關系正在相互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不斷發展。這一伙伴關系首先基于堅定的信念。新世紀之初,組成多極世界格局的各極應該創立一種和諧、和平與均衡的國際關系。正是這種多極化趨勢使法中兩國在處理許多重大國際問題的時候走得更近。理所當然,法中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近年來兩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經常持一致立場。 法中兩國都愿意致力于世界經濟更加均衡發展、進一步改善人類生存條件與保護生態環境。我們聯合一致,積極參與消除饑餓、貧困和疾病的國際行動。法中兩國都希望世界經濟與金融的調整更趨穩定,特別是給予新興經濟力量以足夠的地位。
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們兩國的伙伴關系,今年1月胡錦濤主席和我簽署聯合聲明,表達了進一步加強政治對話、具體實現法中兩國在經濟、工業和科技領域特殊合作關系的共同愿望。聲明特別強調,法中兩國決心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特別是能源、航空航天和陸路交通等領域建立企業伙伴關系。這是法中伙伴關系平衡發展的一個新的重要步驟,而法中伙伴關系平衡發展將以聯合創辦企業和大規模技術轉讓為基礎。法國政府和企業都已全面動員,爭取讓這一新的重要步驟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記者:最近,有些歐美媒體認為法國正在衰落,您對此有何評價?在擴大后的歐洲,法國能否一如既往地發揮“發動機”作用?在多極化世界,法國的作用又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