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中國議題(3)

施羅德:談到德中之間的發展,不管是經濟上的合作,還是其他領域的發展,我都會盡我個人的所能來促進合作關系的發展,我將充分利用一切交流上的可能來推動這方面的發展。當然,任總理的時候推動起來會更有利一些,但是我現在不在位了,我還是會推動的。那么談到你的第二個問題,我想如果我能夠幫得上忙的話,我會盡可能地向我身邊的德國企業家來推薦太原國際煤炭與能源新產業博覽會。我還想給組委會或者相關的負責人一個建議,就是請他們直接同德國駐華大使館取得聯系。對德國駐華大使和大使館來說,推動中德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一直就是他們工作的重點,他們也是最了解情況的。他們了解哪些企業愿意參加,或者是推動哪些德國企業來參加這個博覽會,以便能夠讓這個博覽會辦成一個成功的國際博覽會。

新華社記者:施羅德先生,四川汶川遭遇8級地震以后,國際社會給予了廣泛的關注和援助,德國政府也提供了大量援助,下一步還將提供怎樣的援助?

施羅德:首先我要說的是,我們都從媒體上看到了地震后的一些畫面,這些畫面深深的震撼了德國和德國民眾。這次地震給中國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像我這樣有孩子的人,是非常了解地震給中國人帶來了多么大的傷痛,很多學校已經完全倒塌了,很多孩子被壓在了廢墟底下,我們是非常能夠體會到這種失去家園、失去孩子的傷痛的。地震災害之后,德國很多慈善協會,包括德國的經濟界、德國政府都給予了中國大量的支援。德國聯邦政府在地震后迅速作出了很多援助決定,然后向中國迅速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資,包括帳篷、被子,還包括一個野戰的流動醫院。這個流動醫院現在已經醫治了很多在地震中受傷的群眾。德國的外長近期將來中國訪問,并會去災區訪問。我想外長一定會同中方有關負責人來進一步探討中方還需要哪些援助,德國政府還能提供哪些幫助,但是我想德國幫助中國的意愿是非常強烈的。作為中國的朋友,德國支持中國。

中新社記者:施羅德先生,您覺得中國企業要實現國際化,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施羅德:首先我想談一點,就是中國企業現在的內在動力已經足以讓中國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立足??梢耘e幾個例子,在煤礦產業、在電訊業、在鋼鐵產業方面,很多中國的企業已經開始活躍在國際市場上。還有一些其他的產業,包括金融業、保險業也都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看到中國企業的身影。我想中國企業走國際化的道路是完全正確的,而且現在有很多的中國企業也愿意投資到國外的一些市場上去,在德國也有很多中國企業的投資。德國是愿意看到這些來自中國的投資的?,F在德國有一些人對中國投資者有一些擔憂,但是我認為我們是不需要有擔憂的想法的。這個邏輯就是,德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對我們這樣的國家來說,我們要保持這樣的領先地位當然需要開放的市場,而我們需要開放的市場就不能首先對我們自己的市場設門檻兒。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施羅德先生您好,奧運會今年8月8日在北京舉行,屆時您是否愿意接受邀請參加開幕式?還有就是汶川大地震后中國的青年,特別是“80后”表現出了不一樣的動作,國外媒體包括德國媒體對此有很多積極的評論。我想請問施羅德先生,您對中國的青年一代,特別是“80后”又有什么評價?

施羅德:先談您的第一個問題,去年我就已經拿到了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給我參加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邀請。我想,無論這個邀請是從哪個方面來的,是中國人民外交學會還是中國政府還是北京奧組委,我拿到了邀請就要遵守承諾,我會來參加奧運會的。如果到時候我來參加奧運會的話,我一定會帶上我17歲的女兒,因為她現在正在學習中文。

中國“80后”在我的印象中有幾個特點:首先,就是他們非常喜歡追趕潮流;第二個是他們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同時他們又非常開放,具有很多國際化的品質。最重要的就是,他們還沒有忘記傳統。這次地震之后“80后”對地震的積極支持和援助,就體現了一種團結的精神,而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就是團結,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對年輕的一代感到驕傲。

香港《文匯報》記者:德國有一些非常著名的人士,比如說馬克思,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山西也具有豐富的人文歷史,我想問一下施羅德先生,對于德國與山西的文化交流您有些什么樣的看法?

施羅德:德中文化交流向來就是非常緊密的,我非常高興您剛才贊揚德國是一個具有文化傳統的大國,很多的文化名人。這些話完全適用于中國。因為中國也是一個傳統的文化古國。在歐洲包括德國,很多人都是懷著很崇敬的心情來看待中國的文化傳統。有一個例子可以證明雙方文化交流的密切,就是現在德國政府正舉辦一個文化活動,主要的任務就是在中國的很多城市,主要是中型城市,從文化的角度來展示德國的各個方面。

★布朗:縱論英中關系(2008年1月17日)

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英國首相布朗將于18日至20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布朗15日接受了新華社和《人民日報》記者的聯合書面采訪。采訪全文如下:

問:首相先生,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保持著強勁勢頭。請問您如何評價這一關系的發展?

答:簡言之,英中關系現在處于歷史最好時期。在貿易、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我們同中國保持著前所未有的緊密合作。在國際問題上,無論是共同解決重大沖突還是應對氣候變化,我們的對話磋商都較以往更加密切。但就我們合作的廣度與深度而言,仍具有很大的潛力。我期待著與溫總理和其他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商討如何進一步深化雙方的合作。

問:中英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都取得互利成果,您如何評價這一成果?加強兩國雙邊合作還有哪些潛力?對您即將進行的中國之行有哪些期待?

答:這種互利成果是豐碩的。我昨天歡迎英國華僑華人代表到唐寧街10號做客,他們對英國多元社會的巨大貢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過,經濟實例更好地反映了這種互利成果:英國現在是歐盟在華的最大投資國,而中國對歐盟的出口超過對美國的出口,所以中國對英國而言是一個巨大市場。在我訪問期間,我們將宣布反映這種狀況的新的貿易目標。

中國現在是世界制造業的領軍者,英國是世界服務業和高技術產品的佼佼者,因而兩國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其次,英中兩國都面臨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挑戰。我對胡錦濤主席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以及不僅注重高增長,而且強調經濟發展要與環境和社會發展相協調等觀點,非常感興趣。我相信我們與中國在這方面有著很大的合作潛力。因此,在我訪問期間,我們將宣布一系列有關學術、商務技能和地方管理的合作計劃。

問:首相先生,您認為兩國應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進一步擴大和加深經貿、文化、教育、科技及能源領域的雙邊合作?

答:現在來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空前,去年達到7.5萬人。我認為,我們還應全力擴大教育交流。在我訪華期間,我們將宣布擴大面向年輕人和研究生的交流計劃。

目前在大英博物館舉辦的“秦始皇兵馬俑展”已成為英國迄今最成功的展覽之一,這也體現了英國人對中國文化的極大興趣。讓我興奮的是,英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中國文化節——“時代中國”下月將在倫敦拉開帷幕。

關于科技合作問題,中國科研人員與英國科學家合著的科研論文數量要超過中國科研人員同歐洲其他任何國家科學家合著的科研論文數量。世界知名的英國研究理事會目前在北京開設了聯合辦事處。在我訪問期間,我們有許多東西可以進一步探討。

問:中英兩國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您認為兩國應如何進一步協調與合作,為維護全球安全和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答:正如你們所說,在這些問題上,英中兩國協調立場至關重要。去年,兩國在達爾富爾、緬甸和朝鮮等問題上進行了非常密切的合作。當然,這些并非總是在公眾的注意下進行,媒體有時認為兩國之間的合作還不夠。但我認為,中國現在參與國際政治所產生的影響力,正在趕上其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發揮的巨大作用。對英國來說,與中國在國際問題上進行建設性合作,是我們外交政策的重點之一。

在經濟上,我認為,現在沒人懷疑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自1978年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中國的經濟持續增長。與此同時,世界所面臨的重大國際挑戰也發生了變化:氣候變化、國際恐怖主義的發展,世界許多地方貿易保護主義再度抬頭等。作為世界舞臺重要的參與者,英國和中國都需要一起合作來應對這些挑戰。

問:英國作為歐盟大國,在促進中歐關系方面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答:歐盟在世界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國希望建立一個面向世界的歐洲,即對全球開放、對貿易開放、對不同理念開放、對投資開放。這就意味著與中國發展伙伴關系有著巨大機遇。確實,歐盟與中國已互為最大的貿易伙伴。英國將繼續在歐盟內部堅持主張奉行正確的對華政策,使中國和歐洲都能從全球化中受益,并在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尤其是在氣候變化方面加深合作。

問:臺灣當局極力推進“入聯公投”,這極大損害了臺海和平與穩定。首相先生,英國政府在此問題上的立場如何?

答:自1972年英中互派大使以來,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始終未變。

我們希望看到臺海緊張關系得到緩和,臺灣問題得到和平解決。因此,我們反對臺灣當局推動的“入聯公投”。

★羅高壽:中國是俄羅斯主要威脅也是戰略伙伴(2007年2月8日)

在1月底于莫斯科舉行的亞太議員論壇開幕前夕,阿穆爾州在聯邦委員會的常駐代表、中國問題專家、前高級外交官羅高壽回答了俄羅斯《政治雜志》周刊記者的問題。

問:對我們而言,中國目前是主要的地緣政治威脅,還是能將俄羅斯經濟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的戰略伙伴?

答:我從未懷疑過,中國不僅是與俄羅斯有4300公里共同邊界的近鄰,而且是我們的戰略伙伴。兩國在2001年簽署了關于睦鄰、友好、合作的相關文件之后,雙方的戰略伙伴關系得到了確認。隨后還簽署了一系列繼續發展這種關系的文件。因此,我永遠都無法理解和同意某些政治家的見解。這些人說,中國對我們構成危險,它覬覦我們的某些領土,這是一種“黃色威脅”等。這實質上都是無稽之談。我想問問這些政治家,他們看過雙邊協議沒有?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兩國關系確實有歷時30年的冷淡期。當時,蘇共與中共兩黨之間的分歧導致了國家間的沖突和1969年3月的邊境沖突。其原因在于兩黨都想爭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導權。然而,最終還是政治智慧占了上風,我們恢復了關系,并且大約從1994年起,兩國關系不斷得到改善、深化和加強。2006年是中國的俄羅斯年,2007年是俄羅斯的中國年。這是兩國元首——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作出的決定。目前,中俄關系處干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問:您說中國威脅論是無稽之談,但歐洲和美國都切實擔憂中國勞動力資源和廉價商品的大量涌入。存在著大量的經濟矛盾。一些專家預測說,從戰略前景來看,這些經濟矛盾可能會轉化為地緣政治沖突乃至戰爭。這些擔憂是否有道理?畢竟如果中美之間爆發戰爭,俄羅斯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答:應當永遠從這一點出發:西方某些力量希望莫斯科和北京的關系冷下來。他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了讓我們兩國領導人不合。我不想指名道姓地說他們是誰,因為您自己也很了解他們。中國經濟確實正在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國領導人的實際政策了他們承諾將沿襲前輩領導人的方針,即主要解決國內問題,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增進睦鄰關系。中國曾保證永遠不會侵犯其他國家。在美國確實存在這樣一種觀點,認為21世紀將是中美競爭的世紀。但另一方面,中美領導人不久前舉行了會晤,雙方均高度評價了兩國的合作前景。總之,中國現領導人的施政方針極為務實。鄧小平曾指出,首要任務是消除中國東西部的發展差距??梢哉f,這正是令中國領導人感到頭疼的問題。

問:看來您批駁了20世紀的一條聳人聽聞的消息。這當然讓我們高興,但是連普京總統都曾警告說,我們可能會失去遠東。難道這句話不是在暗示中國人正緩慢地涌入嗎?

答:我認為,這句話首先暗示的是,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命運如何取決于我們自己。不斷有中國人進入這些地區,這是事實。俄羅斯一些高官稱,似乎有2億中國人打算遷居遠東,目的是侵占我們的領土。這種說法讓我吃驚。我曾問道:他們給你們打電話了嗎?這些數據是從哪里來的?一派胡言。我和遠東地區的代表們保持著經常的聯系。我本人就是面積相當于一個歐洲國家的阿穆爾州的代表。不久前州長對我說,該州有6000名中國工人。這就是全部數字!而且我們看問題要現實:在當地我們離不開外國勞動力。早在蘇聯時期,就有朝鮮人在那里伐木。但是,我還沒有感覺到我們有美國和加拿大那樣的真正的移民政策。在那里,要求移民擁有必要的技能證書以及親友的擔保書。不過請注意,盡管西方的移民政策如此嚴苛,在美國的華裔由1969年的40萬人增加到了現在的700萬人,目前在美國有10萬中國留學生,但美國當局和民眾一點也不為此擔憂。相反,他們對華裔參與國民經濟感到滿意。在我國目前只有1.6萬名中國留學生,因此在這方面我們暫時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問:圍繞著中國改革和中國的民主模式,人們眾說紛壇。有一種觀點認為,借鑒一下這方面的經驗對俄羅斯也不錯。您對此怎么看?

答:中國的改革已經進行了20多年。有很多東西我們都可以借鑒。例如。中國的經濟特區。在我任駐華大使的時候,我們有很多代表團去中國學習經驗,但全都是裝裝樣子,通常是討論兩個小時左右,隨后就四散娛樂去了。我認為,這些年來有不少于100個代表團訪問過中國。然后他們高聲宣揚,中國經驗對我們不適用。但為什么要全面模仿人家的經驗呢?中國經濟特區的生活水平已經逼近西方發達國家。中國確實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首先是法律基礎。世界上所有的大公司都在中國設立了代辦處,而我們才剛剛起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新干县| 金秀| 砚山县| 阿合奇县| 新龙县| 屯门区| 永胜县| 慈利县| 平陆县| 渭南市| 墨竹工卡县| 宁乡县| 云霄县| 新民市| 股票| 札达县| 郑州市| 女性| 巫山县| 鄂托克旗| 旌德县| 商洛市| 辉县市| 马边| 方山县| 平远县| 西华县| 富平县| 岳普湖县| 辽阳县| 永州市| 通道| 达拉特旗| 望城县| 兴安县| 株洲市| 新宁县| 泸水县| 区。| 玉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