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示巴古國:從《圣經》里走進現實的傳奇(1)
-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發現(大全集)
- (美)庫克
- 4166字
- 2014-02-13 11:14:13
引 言
顯而易見,我們不能不相信這樣一個事實:人類最初有針對的考古工作,便是為了求證林林總總的歷史傳說,無論人或事,凡能流傳至今的想必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神秘感。
現在,我們把目光從南美大陸移到亞洲大陸上,追尋一個由傳說變成現實的傳奇。世界上有史以來再版和印數最多的書,恐怕要屬基督教神學經典《圣經》了。它既是文辭優美曉暢的文化佳作,也是讀來饒有興味的歷史故事集。尤其是成書于公元1世紀的《舊約圣經》,還含有較高的歷史文獻價值。但是,它也給人們留下了一些頗為難解的歷史謎團,其中之一就是關于示巴女王和示巴古國是否確實存在的問題。
《舊約圣經·列王紀》第十章和《舊約圣經·歷代志》第九章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公元前10世紀中葉,當以色列王國在國王所羅門治理下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時候,異國君主示巴女王因仰慕所羅門的智慧和聲名,在龐大的扈從隊伍陪同下帶著香料、寶石和黃金,浩浩蕩蕩地抵達耶路撒冷,拜見以色列國王。她向所羅門表示敬意,獻上厚禮,并提出一些難題讓對方解答。所羅門機智地作了解答,使女王敬佩不已。所羅門對女王也熱情款待,并在她回國前回贈了禮物。這段簡短的記述非常精彩,示巴女王的出現引人注目。但是,這位女王來自何方?出身于哪個民族?《圣經》里再無其他描述,甚至連她的名字叫什么也無從得知。唯一可以推斷出的是,從女王攜帶的禮物來看,她統治的示巴王國是一個很富有的國度。《舊約圣經·以西結書》第二十七章也明確提到,示巴王國是以從事香料、寶石和黃金貿易出名的。這位顯赫的女王離開耶路撒冷后,歷史記載中就再也沒有提到過她。是不是真有這樣一位女王呢?她是位聰明人還是女巫?是一國的至尊還是一個喜歡勾引男人的普通女人?3 000年來,這位女王引起了很多傳說。
■在《圣經》中曇花一現的女王
示巴女王有如驚鴻,在歷史上和傳說中曇花一現便失卻了蹤影。《舊約圣經·列王記》第十章里,最先簡略提過她:“示巴女王聽見所羅門因耶和華之名所得的名聲,就前來向他問難。跟隨她到耶路撒冷的人很多,還有駱駝馱著香料、寶石和許多金子。”
她向所羅門王提出的問題都得到了滿意的答復。于是,她對所羅門的智慧大加贊賞,并向他呈獻黃金、香料及寶石等禮品。
“示巴女王的一切要求,都得到了所羅門王的滿足,另外還贈送她很多東西。于是女王和她的臣仆便回國去了。”
《舊約圣經·歷代志》第九章重復記述這個故事,略改了一些枝節,但是《圣經》里這兩段記載都只說,她是位富有的王室訪客,沒有提到她的名字、外貌、種族和國家。在《馬太福音》里,耶穌曾經提到那位南方的女王“從地極而來,要聽所羅門的智慧的話”。
她是歷史上最神秘的女人之一,3 000年來沒有人能揭開她的秘密。《圣經》上記述她拜訪所羅門的故事,全部只有25節,而且所講的差不多肯定是史實,但這只是用來夸獎這位以色列國王的才能和智慧而已。
《圣經》大致是可靠的證據。《圣經》以神話的觀點來評述整個民族的興衰時,雖常有不詳不盡之處,又因為純用以色列人的觀點來看歷史,難以公正,但絕不會虛構事實。以色列人從《圣經》的記載中,得知他們的國家在公元前10世紀全盛時期的光榮史跡。這段時期長達40年,占了《舊約圣經·列王紀》的一半篇幅——所羅門王統治期間的事跡,很可能就在他逝世后不久便記錄下來。
女王拜訪時,正值所羅門王權勢鼎盛時期。軍隊扼守從幼發拉底到西奈沙漠,從紅海到帕密拉的所有通道。《舊約圣經·列王紀》第十章寫道:“所羅門王的財寶與智慧,勝過天下的列王。普天下的王都求見所羅門,要聽神賜給他的智慧的話。”
所有覲見過所羅門王的使者中,只特別提到示巴女王。她到達時,所羅門的大殿和王都耶路撒冷都已經建好。她看到以色列王國的財富以及國王的智慧,證實了她先前并不相信的傳聞。《舊約圣經·列王紀》第十章又寫道:“于是示巴女王將金子、寶石與極多的香料,送給所羅門王。她送給王的香料,以后奉來的不再有這樣多。”
女王的那次拜訪,大概是為了議訂一些商務協定,想經由以色列的港口把本國貨物運往地中海。但《舊約圣經·列王紀》沒提到她那次拜訪的實際目的。她交換了禮品,就回國去了。
示巴女王是聽說所羅門王極有智慧與才能,才前去耶路撒冷的,但是所羅門并非一個圣者。所羅門在發跡初期,曾把與他爭位的對手殘殺——其中一人是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大衛王的長子亞多尼雅。所羅門王在位末期,生活荒淫無度,又容許崇拜偶像,因而觸怒上帝。不過,所羅門王在位期間的那種安寧、繁榮與團結,的確是以色列人從未有過的。這樣的幸福時代,此后也不復再現。
所羅門時代的以色列,是亞洲與非洲間陸路交通的樞紐,它的港口連接來往大西洋與地中海、紅海與印度洋之間的通道。所羅門深知,如果能好好利用這一戰略地位,國家將獲益良多。首先必須奠定國內的和平,發展貿易及建立商船隊。他訓練了一支龐大的軍隊,擁有騎兵12 000名,戰車1 400輛,以確保國內安定。鞏固好國內各部落的統治后,所羅門便與鄰國建立聯盟,一直采用通婚方法以加強與外國的聯盟。所羅門妻妾眾多,元配是埃及法老的女兒。
所羅門想利用另一鄰國推羅擴展商業,增進繁榮。他的父親早已與腓尼基王希蘭達成了協議,腓尼基人向以色列提供專門的技術知識,以交換經由以色列前往紅海的出海權利,并派遣商人到以旬迦別港。以旬迦別港就是《圣經》里提到的亞喀巴灣上的一個城市,若干考古學家相信它就是今天的埃拉特。腓尼基的造船工人及海員在以旬迦別港,發揮專長,建造遠航船只,還與以色列人組織聯合貿易遠征隊。造船的木材及建造設計來自“利巴嫩”(今譯黎巴嫩),所羅門獲得希蘭同意,派伐木工人前往利巴嫩砍伐那里的雪松。木材扎成筏子,浮海運到約帕。
所羅門擁有龐大的勞動力,有些工作并由非猶太籍的奴隸擔負。他每月派1萬人上黎巴嫩的山頭工作。據《圣經》記載,所羅門在國內有7萬名搬運工和8萬名采石工。他們在3 300名工頭的督導下,挖鑿和運送建造大殿的石料。
所羅門為取得腓尼基人提供的技術,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把加利利地區的20座城讓給了希蘭。但是兩國在以旬迦別港展開的聯合貿易業務,很快就獲得了驚人的利潤。遠涉重洋的腓尼基艦隊和以色列商船,歸來的時候都滿載金、銀、象牙和遠方的異獸。外地王室送來禮品和貢品,加上征收阿拉伯和東方的駱駝商隊的捐稅,王國財富因而大為增加。據《舊約圣經·歷代志》記載:“王在耶路撒冷,使金銀多如石頭……”
所羅門以驚人的速度積累黃金,每年約數噸,庫存的金銀財寶極多。他為耶和華造的大殿,墻上都用黃金裝飾。這座用石料和黎巴嫩雪松建成的宏偉建筑物,費時7年才竣工。大殿墻上,掛著用金箔制成的200面擋牌和300面盾牌。他的寶座用象牙精制,外包黃金。所有器皿及飲具,也都是黃金制的。
但是這個國家的富強,并不持久。《圣經》告訴我們,上帝對這位剛愎自用、耽于逸樂的國王如何震怒。所羅門死后,北方部落叛亂,王國分裂。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在位期間,喪失了海上航道,在位第5年,耶路撒冷便遭受埃及王示撒的攻擊。金碧輝煌的耶和華大殿被洗劫一空,寶物盡失。300余年后,以色列王國為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所滅。大約3 000年后,以色列王國的遺址,才被發掘出來。考古學家在美吉多已經發現傳說可能是所羅門馬廄的遺跡。
■紛雜的《圣經》以外的傳說
《圣經》中關于示巴女王的記載雖少,但關于她的傳說和民間故事則極為豐富。在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藝術中,示巴女王的傳奇是個大家所熱衷的題材。在法、英、德、意等國哥特式教堂的雕刻品中,也常有她的雕像。通常把她當做女王,但間或也代表女巫。在法國的哥特式雕刻中,把她雕成蹼足的女王。中世紀德國的一個傳說則夸大了這個主題,把她變成一只雌鵝。
中世紀有一個膾炙人口的傳說,把她說成是預知耶穌受難那個十字架的女先知。根據13世紀旦米尼克教派主教杰考布·瓦拉金所編的《傳奇錄》,女王在拜訪所羅門時,途經一座橋,橋板木是取自亞當墳地上所種的“分別善惡的樹”。她在幻覺中看到救世主將在這塊木頭上被人釘死,于是拒絕走上木橋,只向木橋祝福。所羅門王命人把橋板埋藏地下,后來才被掘出來,制成耶穌受難的十字架。
19世紀期間,示巴女王又扮演了另一個角色。這次是在法國小說家福樓拜的《圣安東尼的誘惑》一書中出現。福樓拜在1846年開始寫這本書,到1874年才完成,內容是以“大修道院院長安東尼”的傳說為藍本。在這個故事中,女王是邪欲的化身。她在昔伯斯附近的沙漠現身于隱士安東尼面前,先用財富引誘他,繼而以自身美色引誘。安東尼始終不為所動,她便掀起華麗的衣服,露出一只畸形的腳,然后離去。另外一位法國作家奈瓦爾對示巴女王心儀已久,去過中東一次后,在1851年寫了一本《東方之旅》,稱她為“巴爾基斯”,即“早晨女王”。
根據回教《可蘭經》記載,示巴女王是在與所羅門王互通鴻雁后,奉所羅門王之召而去朝見的。所羅門因替他傳信的一只魔鳥“戴勝”才知有女王其人。在猶太的圣傳中,阿拉伯文的《舊約圣經》中也有類似的故事,是以《舊約圣經·以斯帖記》為藍本,添加想象潤色而寫成的。書中也談到,女王拜訪前,先有戴勝傳信。她在一間玻璃地板的房間里會晤所羅門王,誤認地板是水,撩起裙子露出毛茸茸的雙腳。
在以后的故事中,毛茸茸的雙腳變成遍體茸毛,這是惡魔的特征。其他猶太傳奇故事則把女王認做“莉麗斯”,原是亞述及巴比倫神話里誘人墮落的色魔。根據回教的傳說,所羅門不想討一位多毛的王后,所以命令他的智囊團發明一種除毛法,以解決這個問題。在她皈依回教后,就娶她為妻。在回教的傳說中,她被稱為“比爾基斯”,據說是一個妖怪之女。今天到也門去的游客,還可以聽說,在古代示巴的首都馬里卜附近有一個公元前4世紀留下的廢墟,那就是當年的“月神廟”,也就是“比爾基斯后宮”,比爾基斯王后即示巴女王。
直到20世紀,詩人作家還是念念不忘示巴女王。葉慈的詩里一再用她在世俗及性欲方面的品格作主題。吉百齡在童話《如此這般故事集》中的《頓足的蝴蝶》一篇也寫了關于她的事。1921年約翰·多斯·帕索斯寫的《三個士兵》小說里,她是重要的偶像。1934年,法國青年記者馬柔自稱,在飛過阿拉伯半島南部沙漠上空時,發現了示巴女王的白色城市。他在發回巴黎報館的電報中,描述看到20個塔或廟宇仍然聳立在卡利沙漠北面邊緣地方。不管馬柔看到什么,一直沒人能證實他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