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愛多拉都:為冒險家而存在的黃金國(5)

同紡織業相比,印加帝國時期的制陶業進步不大,但也有一定的發展。陶器的主要特點是具有引人注目的磨光技術,雅致的裝飾、優美的幾何圖案和綺麗的色彩都令人贊嘆不已。陶器的幾何圖案精美小巧,具有平衡和對稱的特征。與紡織品一樣,陶器上飾有菱形,還經常繪有印加國家的自然景色、歷史故事以及花鳥等畫面。這些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也表現了印加人的審美意識。

印加陶器制品以瓦罐和缽頭最為聞名,瓦罐大小不一,它的外形是肚大而圓,上部有兩個豎提手,罐口邊成喇叭口形,有的還有兩個較小的提手。有些瓦罐特別富于表現力,形似人體,在器皿的頸部雕出眼睛、嘴巴和鼻子。在這種瓦罐藝術品的正面、罐體與上部的銜接處雕出一個動物的小頭,它不僅可以作為裝飾,而且可以用來穿繩,把器皿背在背上。圓錐形的底部便于裝水,也便于保持平衡,避免用力時倒翻,大瓦罐是一種很實用的器皿。

印加人的建筑用料主要是玄武石、中長石、閃綠石,有些石料重達幾十噸甚至上百噸。石塊經過加工,方方正正,有的石塊因形就勢,位居其所。各種石墻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石塊和石塊的接合處,非常嚴實,甚至連最薄的刀片也插不進去。有的專家據此推測,印加人已經會應用模型或以建筑平面圖進行工作。印加人建筑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制工具和少量金屬工具,石塊和石塊之間不用任何黏合物,而又結合得那么堅實,天衣無縫,真是天下一絕。

印加人的建筑主要是宗教建筑、軍事建筑和世俗建筑,它們結構簡單,樸實無華。首先強調人工建筑和大自然和諧地結合在一起。世俗建筑由于空間、時間不同,有不同的風格,但卻著重同自然協調。沿海地區以磚坯結構為主,山區以石料結構為主,森林地區以木質結構為主。大型的軍事建筑也注意建筑結構同自然環境的協調。印加人常把人工鑿成的建筑石料移植在巨大的天然巖石上,使得建筑物與地形渾然一體。印加人更喜歡用石塊建成水渠,使斷斷續續的泉水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間有小瀑布和水池的小溪。

■崇拜太陽神的印加宗教體系

宗教在印加帝國各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印加人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力,更崇拜太陽神。印加帝國的統治者把印加部落的主神——太陽神強加給安第斯山地區的各族人民,要他們信仰和崇拜,同時又允許保留和繼承各部落與村社、家族的各種宗教信仰。

圖騰崇拜的殘余是最為古老的。印加人崇拜一些被認為是神圣的草、木和動物。動物主要有美洲豹,還有南美兀鷲、大鷹和猿。某些村社地區以動物命名。植物的宗教化身,首先是玉米神和馬鈴薯神,因為這兩種農作物在印加人的生活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瓦卡崇拜也是最為普遍和較原始的宗教。瓦卡崇拜同祖先崇拜聯系極為密切,它把氏族祖先神演化成公社土地神和一般地方的保護神。瓦卡就是崇拜圣地或圣物,或者說是崇拜能引起人們崇敬之心以及能使人聯想起傳說中的歷史事件的地點。如山岳、巖石、河流、湖泊、泉水和山洞等。有的地方被看做是一個部落或村社的起源地,因此,人們經過此地時,都要唱哀歌進行祈禱。有些瓦卡崇拜已成為一種習俗而保持至今。如一條道路上的某一處被認為是地方神的所在地,行人經過該地時就把一塊石頭加在多年堆起來的石頭堆上,以求地方神保佑行人一路平安。還有些地方,如橋梁、河流、巖石,或傳說中英雄首領的墓地,也成為瓦卡崇拜的對象。譬如,庫斯科附近山上的一些石頭,被認為是曾變成人來幫助帕查庫特克打敗昌卡人的圣物,所以,這些石頭就成為受崇拜的神。庫斯科的瓦納考里小山上有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人們認為它是傳說中印加始祖的兄弟卡奇變的。這塊石頭也就成了印加青年們舉行成年儀式的圣地的標志。庫斯科附近的帕卡坦普里巖洞也被當做瓦卡崇拜,因為,它是傳說中印加首領曼科·卡帕克的出生地。

印加人崇拜木乃伊之風也很盛行,這與崇拜祖先是密不可分的。人們常把木乃伊埋葬在用巖石鑿成的墳墓里,木乃伊穿著盛裝,戴著首飾,旁邊放有日常用品以及食物和勞動工具。印加人對統治者的木乃伊崇拜尤為虔誠。所有印加王的木乃伊都被仔細地保存著。它們在廟宇里受到崇拜,在盛大節日時,祭司抬著它們去游行,以示神圣。印加人認為國王的木乃伊具有超自然的威力,所以,人們出征時常常把這些木乃伊抬到戰場上,以示祖先之威,相信戰爭定會因此取得勝利。

印加人還熱衷于對自然力的崇拜。各種星辰和星座都被看做是神。印加人同樣崇拜地球和海洋。據傳說,兩個蛇形的神話人物能夠聯系宇宙中幾個不同的世界。一條叫做“亞庫瑪瑪”的蛇,到達地面時就變成大河,經過天界時就變為閃電,它被認為是水神,威猛無比。另一條叫做“薩查瑪瑪”的蛇,有兩個頭,能直立緩行,像棵老樹。它到達天界時就變成彩虹,成為肥沃富饒之神。這兩個神都受到印加人的熱烈崇拜。

大地母親崇拜影響深遠,根深蒂固。大地母親叫“帕查瑪瑪”。在克丘亞語中,“帕查”就是土地,在今厄瓜多爾境內的印第安部落叫做“儂圭”。大地母親崇拜是地方性的,在每個地方,人們都把大地母親當做自然界的女主人,無論土地的收成、駱馬的繁殖和經濟的繁榮,都取決于她。在專門的節慶時,人們用玉米和馬鈴薯做成類似婦女的形狀,來作為他們的保護神。

無論是圖騰崇拜、瓦卡崇拜,還是木乃伊崇拜、大地母親崇拜,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屬性,都是地方性的原始宗教,是地方部落意識的體現,也是安第斯山各地區人民的潛在意識。它們在印加向統一帝國的轉變過程中具有持久的影響力。

太陽神本是印加部落之神,后上升成為全國的主神。它在印加語中有幾個不同的名字:因蒂、維拉科查和帕查馬克。太陽神的形象一般是人形,面部如金盤,光芒四射。太陽神的三個名字反映了人們對它崇拜的不斷政治化的過程。印加人傳說中的祖先曼科·卡帕克是太陽神在太陽島中創造出來的,是“太陽之子”,神的使者。他享有印加的稱號,擁有最高權力。這是太陽神崇拜向王權神圣化方向發展的開端。

14世紀,即帕查庫特克執政年代,是印加太陽神崇拜、王權神化的制度化階段。“帕查”在克丘亞語就是時間的意思,“庫特克”就是轉變的意思,所以,帕查庫特克名字本身就含有改革者的含義。帕查庫特克本人厲行宗教改革,并樹立新神,使王權進一步神化。這也可能是解決王權同太陽祭司教權沖突的結果,因為,據說專掌祭祀太陽神的祭司曾企圖限制王權。帕查庫特克并非否認崇拜太陽神。但他宣揚說,一切神靈都是由無形的、永恒和萬能的主神創造的。“太陽神操勞得很好,早晨起來很早,照暖大地,晚上退走。可是如果沒有上帝即萬物之主——偉大的帕查馬克,那么誰來指揮太陽神呢?”這樣,庫斯科神也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有了新的含義。帕查庫特克把庫斯科太陽神廟變成全印加的圣殿,增設新神帕查馬克的神位,確立起王權神化的政治制度。

帕查庫特克增設新神的運動也可能是王權同地方貴族妥協的結果。相傳,他征服了秘魯盧林河谷的部落后,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部落神衹,它是人們朝拜的圣地。他懂得要鞏固王權,特別是“薩帕”的大王之權,必須把這個圣地的神包括在自己的國教之中。因而,他給這個神取了一個克丘亞語的名字,并供養在宮廷神廟中。

印加人的太陽神崇拜與祖先崇拜有關。印加人廣為流傳的印加起源神話保留著祖先崇拜的痕跡。印加起源神話認為印加人的祖先是神,印加王朝是“太陽之子”阿亞爾四兄弟和瑪瑪四姊妹開創的。這四男四女是從庫斯科東南35公里處帕卡坦普里地方(起源之地)出來的。他們決定尋找一塊肥沃的土地,來建立代表他們的父親和保護人的太陽王國。這四兄弟的名字分別表示不同的意思:阿亞爾·曼科是首領之意,阿亞爾·烏丘象征生長胡椒的國土,阿亞爾·奧卡是反叛和抗拒權威的人,阿亞爾·卡奇則象征有鹽灘的海岸。四姐妹的名字也有不同意思:瑪瑪·沃利奧是生殖力旺盛的母親和照料家庭的主婦,瑪瑪·瓦科代表有男子氣概、勇于承擔責任的婦女,瑪瑪·科拉是生長在東部森林中一種野草的名稱,瑪瑪·拉瓦代表安第斯山區種植最多的農作物玉米。兄弟姐妹八人都將去瓦納考里,在那里播種太陽賜予的玉米。神話傳說認為,阿亞爾·卡奇是力氣最大的人,他一路上用單刀開山劈嶺,他的兄弟們因妒忌他的巨大力量,設計陷害他。起初,卡奇中計被引進一個山洞里,接著一塊巨石滾落下來,封住洞口。卡奇痛斥兄弟們對他的陷害,并祈求創造天地之神來援救他。后來,創造天地之神把他變成神鷹,讓他從山洞中逃出,飛往瓦納考里山頂上,還把他變成巖石。這巖石就是印加青年崇拜的最神圣的瓦卡之一。另一個兄弟阿亞爾·烏丘由于褻瀆圣物而被變成石頭。這樣,只剩下曼科和奧卡去庫斯科了。他們有一根太陽神賜給的金杖,是開辟通向庫斯科之路的圣物。在去庫斯科途中,曼科多次試圖把金杖插進地里,但毫無成效,并引起奧卡對曼科的蔑視和反叛。曼科耐著性子,任其弟嘲弄,直到這根金杖插進了地里,這就是適于人們生活和植物生長的濕潤之地——庫斯科。后來,曼科從地里拔出金杖,打破了奧卡的頭顱,迫使他服從太陽神和曼科的意志。最后,阿亞爾·曼科同他妹妹瑪瑪·沃利奧結為夫妻,曼科成為庫斯科的祖先和印加王朝的統治者,沃利奧則成為印加王朝的女祖先。印加起源神話通過庫斯科的發現過程,展現了太陽神崇拜同祖先崇拜的密切關系。

印加人的太陽神崇拜與自然力崇拜也是緊密相連的。對于生活在安第斯山地區的人們來說,初升的旭日會創造出無比美麗的晴空,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也會發出無限的光和熱。給人們送上光明和溫暖,這正是印加人祈求的賜予,他們多么希望大地永久處在璀璨的陽光照耀之下。黃昏時,太陽的余暉往往沉如浩瀚的大海,這十分自然地引起了印加人依依惜別的心情。所以,印加人崇拜太陽是十分自然的選擇。

庫斯科中心廣場和太陽神廟是舉行宗教儀式和節日的狂歡之地。傳說認為,庫斯科是太陽神的兒子曼科·卡帕克的金杖插入大地的地方,是神和人的接觸點,是吉祥之地。太陽神廟,名叫“科里坎查”,或叫“金宮”,堪稱印加人建筑智慧的象征。據記載,這座太陽神廟是由一個大殿和周圍幾個小殿組成的。大殿占地400多平方米。西班牙史學家對這座大殿作了夸張但又細致的描寫:“太陽神廟是在朝東的一塊圣地上建造起來的,整個廟宇是經過精心修整和用平坦而巨大的石板砌成的。為了讓空氣流通,屋頂造得很高,用茅草蓋成。還有一個很優美的祭臺,大殿四周的墻壁從上到下全部鑲上較厚的純金片。所以,神廟得名為‘金宮’。在正面墻壁上有太陽神偶像,它是個繪有男子臉形,周圍環繞著光芒和火焰的用黃金制成的圓片。它面朝東方,受太陽光照射時,放出萬道金光。在太陽神偶像的左右兩側,按照古代習俗,在金御椅上供奉著歷代印加王的木乃伊,遠遠望去,它們就像真人。大殿中央安置有一個華麗的御椅,舉行典禮時,印加王便坐在御椅上。”

大殿的外圍有5個正方形小殿,第一個小殿用來供奉月神——太陽神的姐妹和妻子。小殿的每一件東西都是用純銀制成的,月亮神偶像是個繪有女子面容的銀制圓片。第二小殿供奉金星和7顆啟明星,以及天國其他星星,故名為“星房”,像月亮神殿一樣,里面的東西都是銀制的。第三個小殿供奉雷神和閃電神。第四個小殿供奉彩虹,墻壁上繪有一個橫跨的寬闊弓形,名為“馬伊五”,它像神一樣受到崇敬,有7種不同的顏色,絢麗多彩、光艷照人。第五個小殿是供祭司們使用的密室。據說它的墻壁是用金銀寶石裝飾起來的,有很多是用黃金制作的偶像,后來被西班牙殖民者洗劫一空。

在太陽神廟的旁邊,還有一個獻給太陽神的“黃金花園”。園中點綴著用黃金和白銀做成的各種植物花卉以及飛禽走獸,它們神態各一,栩栩如生。起初,西班牙人竟認為它們是真的,用手一摸,方知是假。

關于太陽神廟和“黃金花園”的描述雖然有很大的夸張成分在里面,但有一點是真的,這就是印加統治者驅使勞動人民建造金碧輝煌的太陽神廟,不僅是為了供奉他們的主神太陽神,而且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印加王把太陽神廟作為全國的宗教中心,并以太陽神的化身自居而號令全國。

印加人慶祝太陽神有4個宗教節日。第一個節日是春分時舉行的叫“拉伊米”,是王室祭神之日。第二個節日叫“西圖西”,在秋分時舉行。這一天,克丘亞人半夜起床點火,然后去洗澡贖罪。第三個節日叫“拉伊米·因蒂”,是在夏至時舉行。這一天,全國都要供奉太陽神。清晨人們等候日出,并向初升的太陽歡呼致敬。儀式由印加王主持,朝臣、祭司和居民都要參加,并用駱馬肉和玉米酒舉行盛宴。最后一個節日,叫“阿莫拉伊”,冬至時舉行,向太陽神獻祭。國王在祭祀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拂曉,國王穿著太陽神使者的服飾,右手拿著印加軍隊統帥的標志——金長矛,從薩克薩瓦曼堡出發,跑下山坡,來到中心廣場。4個王子揮舞長矛在那里迎候他,并等國王發布賽跑的命令,此舉象征在整個國土上將邪惡驅除。4個王子每人在一條通向一個行政區的道路上賽跑,跑完1公里多的路程后,把長矛傳遞給另外3個人,這樣依次傳遞,直到30多公里路程像接力賽一樣跑完,最后一人把長矛插進地里,象征驅除邪惡。

印加宗教儀式的基本內容是供奉犧牲和祭典,祭典主要用海豚、駱馬作祭品。在非常的場合下,例如慶祝新的印加王登基時,在發生地震、旱災、傳染病時,在發生戰爭和印加王出征時,則用活人作祭品。活人祭品主要來自戰俘,或是被征服部落作為貢物送來的小孩。儀式神秘莊重,氣氛恐怖,具有濃厚的迷信色彩。

就在印加帝國盛極一時的時候,西班牙殖民者的魔爪便已伸向這個古文明發祥地之一的庫斯科。1533年11月5日,印加帝國宣告滅亡。

今日的庫斯科已是一座馳名世界的歷史名城,每年6月的最后一周,秘魯人民都要在此舉行儀式歡慶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太陽節”。1980年2—3月間在此召開的南美洲印第安人運動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庫斯科城被命名為“世界印第安人的首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洮南市| 陆川县| 信阳市| 武冈市| 清苑县| 鄢陵县| 紫金县| 田阳县| 凌源市| 荣昌县| 琼中| 五寨县| 儋州市| 武定县| 潞西市| 丰县| 柳州市| 蒙自县| 台东市| 买车| 芜湖县| 常熟市| 蒲城县| 边坝县| 枣强县| 尤溪县| 衡阳市| 阳朔县| 镇雄县| 济宁市| 靖宇县| 镇宁| 东山县| 曲阳县| 郁南县| 建宁县| 辉南县| 昭苏县| 开远市| 梁河县|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