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實的第一步
每個富豪家族的繼承者,在其試探著從父輩的羽翼下,踏出冒險般的創業第一步時,總會面臨著復雜的心境與現實。他們擁有難以磨滅的熱情,期待著依靠個人能力,去建立企及甚至超越前人的事業,獲得不被前人所遮蔽的無邊榮耀,但與此同時,高遠的目標呈現出種種艱難,現實又不得不逼迫他們轉回頭去,向他們所期待超越的長者,投出渴盼的求援眼神。當這兩種情緒交匯在一起,就會形成五味雜陳的體驗,讓身處其中的年輕人,感受到人生無處不在的艱難。
伊雷內·杜邦在白蘭地河畔的狂歡,如同精彩的開幕舞步,昭示著他即將感受到上述的復雜情緒。在短暫興奮消失之后,他想到了現實問題:投資從何處來。
白蘭地河畔雖然是天賜的創業地,但想要在這荒郊野外建立起一家冠絕北美大陸的火藥工廠,需要的不僅是眼光與行動,更要有真金白銀的投資。對于始終潛心理論研究和技術學習的伊雷內來說,這筆金錢是他無法用個人力量去籌集的。
伊雷內迫不及待地寫信給父親:
“從獨立戰爭,到建國后與印第安人的戰爭中,美國人好幾次都因為火藥質量問題,而遭受了損失,并刺激了火藥制造工業。這一點,同英國和法國的歷史特點是完全一致的。可以預見,未來美國火藥的需求,將會是截然不同的新局面。
“現在,美國對路易斯安那以及更為廣闊的西部,有著緊迫的征服愿望。可想而知,槍支在今后將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以便防范印第安人和野獸的進攻,人們離不開各種自衛武器。不僅如此,為了獵取毛皮、捕捉獵物,槍支還是生產工具。如此一來,火藥的質量會至關重要……”
此時,皮埃爾正在準備前往法國。在百忙中,他讀完了信件,對伊雷內描繪的未來市場,也不禁有所動心。他又想到杰弗遜與拿破侖之間可能達成的國土交易,覺得這一時機上的巧合,冥冥中露出了上帝的賜福旨意。
皮埃爾靈機一動,決定讓兩個兒子一起動身到法國,各自圍繞火藥生產事業進行準備。他坦率地告訴孩子們,自己并非拿不出投資,但因為風險控制問題,他只愿意投入一部分,剩下的必須由他們自己籌措。他還建議伊雷內和維克多去找巴黎最著名的銀行家們,拿到開展計劃的借貸資金,再去利用拉瓦錫遺孀的關系,必然能說服拿破侖,籌措購買制造火藥的機械、聘請專業的技師,并將這些資源全部帶到美國來。
伊雷內看見父親心意已動,立刻草擬了一份火藥制造成本的預算。在成本預算書的末尾,伊雷內又附加了備注。他預測,這樣的投入能為工廠帶來每年生產16萬磅(約7.25萬公斤)的火藥,預計銷售額為4萬美元。因此,只要工廠建成,年收益起碼為1萬美元。帶著這份預算書,兄弟兩動身前往法國。
在巴黎,伊雷內詳細的商業計劃、維克多出色的營銷口才,徹底打動了瑞士籍銀行家比格爾曼,路易王朝前財政大臣路易·涅卡,銀行家杜肯瓦。對金錢具有獵狗般嗅覺的銀行家們發現,在美國投入興辦火藥廠,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商業構想,而伊雷內的化工技術履歷、皮埃爾的財富信用、杜邦家族在美國的人脈,都可以作為項目的風險控制保證。因此,這樣的貸款可謂萬無一失。
事情如同皮埃爾預測的那樣順利發展,金錢的連接讓銀行家們成了杜邦家的同路人。他們立即著手與拿破侖政府進行接觸,開展游說活動。此時,《亞眠條約》即將廢除,拿破侖對英國的宣戰一觸即發,他自然希望抓住一切機會賺取外匯,而如果美國強大起來,在海外殖民地的爭奪中自然也能打擊英國利益。秉承皇帝的意思,法國政府的火藥局局長對伊雷內和維克多表達了官方態度:和美國政府一樣,他們不可能提供資金,但是愿意提供充分的技術援助。
有技術,這就夠了!伊雷內欣喜地回到了美國,還帶回來由法國資深設計團隊打造的火藥工廠設計圖紙、所有的機械裝備,以及法國火藥局派出的專家團隊。但維克多卻沒有回來,他又一次流連于巴黎社交圈的聲色犬馬,活動在法蘭西上流階層中,找機會就向拿破侖的海地遠征軍傾銷糧食。
伊雷內回到卑爾根的私宅時,正是1801年7月。作為丈夫和父親,他沒有忘記給家人帶來禮物。他送給太太和兩個女兒來自巴黎的時髦服裝,還有粉紅色與紫色的無邊帽,送給兒子阿爾弗萊德的禮物,是幾只活蹦亂跳的西班牙美麗奴羊。此外,伊雷內還小心翼翼地將一些植物的種子,放在兒子的枕邊,他鄭重其事地告訴阿爾弗萊德,這些種子將來要種在白蘭地河畔,“就在我們的新家周圍”。
和家人短短相聚后,伊雷內推開父親皮埃爾辦公室的大門。皮埃爾并沒有詳細了解巴黎的情況,因為他顯然知道了結果。
“爸爸,我打算將本金3.6萬美元,分成18股。每股值2000美元。”伊雷內開口說道,“三位銀行家先生,每個人1股……”
皮埃爾有些困惑,他沒想到伊雷內如此果決:“你打算給巴黎方面只有這點?”
伊雷內說:“這樣就夠了,難道不是嗎?您曾經說過,這個計劃里,杜邦家族必須要做控股方。我想,家族保有11股,是必要的吧!至于剩下的4股,那就在美國籌集,確保獲得當地的支持!”
“唔……”皮埃爾點點頭,靠在了真皮椅背上。雖然幾位銀行家都是自己的老朋友,但他不得不承認,隨著家族的投入越來越多,這個計劃確實不能有絲毫的感情用事。同時,他也為伊雷內在實踐中的不斷成長而感到滿意。
與維克多考慮的不一樣,伊雷內希望可以盡快融入美國本土。他的英語說得不好,因此非常希望有特薩德上校那樣對美法兩國情況諳熟的人加入合伙隊伍。為此,他試圖將賓州那家火藥工廠收購下來再進行改造,這樣就不必求助于杰弗遜去爭取美國政府的新訂單。然而,這個建議被那兩位費城商人一口回絕了。無奈之下,伊雷內決定邀請彼得·波提購買兩股,波提表示投資沒有問題,但只能盡量抽空照料營業方面的事情。隨后,另一位叫阿奇博爾德·馬克爾的費城商人,買下了最后的兩股。
投資事宜洽談完畢,在波提的出面下,廢棄棉紡織工廠主最終同意以6740美元將土地出讓給杜邦家族。
最后的一道門檻,是收購土地的行動,與當時美國各州的法律條例相抵觸。伊雷內雖然拜托家族法律顧問漢彌爾頓去游說特拉華州政府,但依然以失敗告終。于是,他只好借助特薩德上校的好友威廉·哈蒙,利用其美國國籍,買下了土地產權。
1802年6月,天氣晴好,萬里無云。伊雷內家兵分兩路,向希望之地出發。小舅子查理斯·達爾瑪斯租下了一艘帆船,載著伊雷內的家產器具,包括那幾只美麗奴羊和幾條寵物犬,從卑爾根起航順流直下,到達特拉華州的新塞港。在這里,他將轉乘馬車,從小路溯白蘭地河岸而上,經過11英里(約17.7千米)之后抵達未來的火藥工廠。全家的其他人則離開了卑爾根,組成馬車隊,冒著酷暑,順新澤西小路南下去和他會合。
與此同時,老皮埃爾已經返回巴黎,他在杰弗遜總統的委托之下,與拿破侖政府開始圍繞路易斯安那交易展開談判。在寫給總統的信中,老皮埃爾這樣說道:“如您所知,取名為和平(阿爾蒂爾)與自由(伊雷內)的杜邦家次子,目前正在白蘭地河邊著手創建黑火藥廠。毫無疑問,該廠在未來英美開戰時將必不可少。況且,出于為年輕的美國日后所面臨的重大發展機會考慮,請千萬不要忘記它的裨益……”
杰弗遜無疑記住了這封信的內容。未來,無論是出于對老皮埃爾的褒獎,還是為了充實美國崛起的軍事力量,杰弗遜都會欣然同意,要求美國政府簽下與伊雷內的第一筆訂單。
19世紀初,歐陸戰云密布,拿破侖戰爭即將全面顛覆舊大陸搖搖欲墜的秩序。大西洋的這一頭,美國如同剛走進青春期的男孩,既迷茫緊張,又活力十足,在這注定被載入史冊的年代中,杜邦家族轉變為世界性財閥的旅程,于白蘭地河畔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