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詩歌的孩童時代(4)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于蕭統(tǒng)編的《文選》,作者姓名已經(jīng)失傳,創(chuàng)作的具體年代也不能確定。從內(nèi)容來看,這些詩歌不是一時一地所作,也不是一人所作。很多學者認為它大約產(chǎn)生于東漢桓、靈之際,作者多為中下層文人。

這十九首古詩書寫游子求仕過程中漂泊無依,或?qū)懰麄兯寄罴亦l(xiāng),如《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或?qū)懣释γ纭督袢樟佳鐣?、《回車駕言邁》;或?qū)懼綦y遇,如《西北有高樓》、《明月皎夜光》;或?qū)懠皶r行樂,如《驅(qū)車上東門》、《生年不滿百》等?;蛟S是因為外出的游子更思念自己的妻子,他們于是揣摩思婦心理,寫出了思婦對游子的思念:有的勸丈夫珍惜婚姻,莫要變心,如《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有的因久無音信,而自我寬慰,如《行行重行行》、《冉冉孤生竹》;有的直接抒發(fā)相思的愁苦,如《迢迢牽牛星》、《青青河畔草》;有的寫在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里,思婦經(jīng)受不住寂寞,發(fā)出“空床難獨守”的感嘆。在這些作品中,青春的苦悶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愛情的苦惱、事業(yè)的折磨、生命的感慨以及時序的流變被自然而然地融合到詩中,良宵之會是那樣的短暫,秉燭夜游是那樣的難得,縱情放志也無法減輕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翹首企盼換來的只是長長的哀嘆,在無限的時間和有限的空間中,游子、思婦最細膩、最柔軟的情感得到了多側(cè)面的描述,其情感真摯深沉、含蓄蘊藉。

這些詩歌的出現(xiàn),奠定了文人詩長于抒情的特點,使之成為與樂府民歌“緣事”傳統(tǒng)不同的敘述傾向。這些詩歌物我轉(zhuǎn)換自然,象神兼?zhèn)洌豢谖且拼匀纾瑴喨粺o痕,時空跳躍銜接,情氣充盈;生活片斷擷取,眼光獨到;句式變化生動,淡如家言,體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渾雅之美。①

文人詩在建安時期形成了創(chuàng)作的高潮。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說:

暨建安之初,五言騰涌。文帝陳思,縱轡以騁節(jié);王徐應(yīng)劉,望路而爭驅(qū)。

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都紛紛把文人詩作為創(chuàng)作的重要體裁。

作為當時文人集團的領(lǐng)導,曹丕大量創(chuàng)作五言詩歌。有的寫宴游,如《芙蓉池作詩》、《于玄武陂作詩》等,文辭富麗,用語工整,尤長于景物描寫;有的言情志,如《黎陽作詩》三首,寫南征的艱辛和自己靖亂的志向;有的寫愛情,如《于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代劉勛妻王氏雜詩》、《雜詩》等,情思纏綿委婉,感人肺腑,最能體現(xiàn)曹丕詩歌的清怨之美。①

曹植的詩歌以220年曹丕稱帝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與曹丕一樣,詩歌多寫貴公子的恃才傲物,倜儻不羈,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其感情基調(diào)樂觀而自信,充滿了浪漫氣息。如《白馬篇》,塑造了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形象,正是自己風采和性格的寫照。后期他受到曹丕父子的迫害,因而多寫悲憤之情、傷感之嘆。如《野田黃雀行》、《贈白馬王彪》,寫朋友慘遭迫害而自己無能為力,滿是憤懣之情;《浮萍篇》、《美女篇》、《種葛篇》等,以思婦、棄婦自喻,表達個人清白心跡;《仙人篇》、《五游詠》、《遠游篇》、《升天行》等游仙詩,書寫的則是自己現(xiàn)實無奈之余的出世成仙的幻想。

曹植前期的富足生活和顯赫地位,對他的文采、襟懷和氣質(zhì)作了充分的陶冶,使他積累了豐富的辭采和高傲的骨氣;而后期的迫害和遭遇,又為他的詩歌注入了飽滿的情感力量和憤懣之氣,使他的詩歌既有曹操的古直悲涼,又有曹丕的婉約纖麗,能夠?qū)L骨與文采完美結(jié)合起來,故被譽為“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②。他成為建安時期最杰出的詩人。

與此同時,建安七子也用各自不同的氣質(zhì)和秉性來創(chuàng)作大量的五言詩。他們仿佛群星拱月一樣,與曹丕、曹植一起,形成了星光燦爛的建安詩壇??兹诘摹峨s詩》(遠送新行客)寫悼子之情,哀痛欲絕;王粲的《七哀詩》言漢末動蕩,深沉痛切;劉楨《贈從弟》三首,風格剛勁,妙絕時人;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用對話寫夫婦生離死別;阮瑀的《駕出北郭門行》,用白描寫孤兒遭后母虐待。這些詩作都質(zhì)樸剛健、情氣充盈。

最值得注意的是蔡邕之女蔡琰(圖1-3),用她的親身遭遇創(chuàng)作夾敘夾議的五言《悲憤詩》。女詩人用悲痛的情感敘述了董卓作亂、自己被擄,淪落胡地、思念家鄉(xiāng),回國之前母子生離死別,回國之后所見家破人亡的經(jīng)歷,以及自己對后半生的憂慮。場景描寫刻骨銘心,心理刻畫細致深沉,人物語言個性鮮明,全方面地展現(xiàn)了漢魏之際文人詩歌所能達到的藝術(shù)成就。

所以說,建安時期是中國文人詩歌得以成熟的時期。他們以大量成熟的五言詩創(chuàng)作,使詩歌取代辭賦,詩歌開始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主流并奠定了主導地位。同時,文人詩歌充分吸收了樂府民歌和辭賦的養(yǎng)分,將情感的表述作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傾向,并由此奠定了中國古典詩歌長于抒情的藝術(shù)特點。

曹魏時期,由于建安年間那種高揚奮發(fā)、積極進取的精神已基本消失,而士人們又多注重文集的編纂和思想的闡述,因而這個時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所消歇。但到了正始年間,詩歌又開始出現(xiàn)新的發(fā)展。這是由于當時司馬家族正在篡奪曹魏政權(quán),大量排除異己,士人們更多關(guān)注個人的性命和家族的命運,因而他們再不敢采用“緣事”的方式揭露時弊,而是結(jié)合著景物來抒寫個人感傷,從而形成了曲折隱晦的藝術(shù)風格,特別是采用托喻寄興的手法來抒發(fā)感慨、寄托情懷。這不僅推動了五言詩的抒情化傾向,而且也推動了五言詩的文人化。這其中,“竹林七賢”的代表阮籍和嵇康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阮籍(210—263)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圖1-4)。他年輕時有強烈的濟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zhàn)場,慨嘆“時無英才,使豎子成名!”①他本來是同情曹魏皇室的,但看到曹爽、司馬懿的明爭暗斗,遂不敢涉足政局。曹爽曾召他為參軍,他托病辭官歸里以自保。司馬懿獨擅朝政后,殺戮異己。阮籍雖然心懷不滿,卻無能為力,不愿抗爭。他以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為宗旨,表面上接受了司馬氏授予的官職,當過從事中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甚至還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但他內(nèi)心很痛苦,常常用醉酒佯狂的辦法來躲避矛盾。司馬昭欲為其子求婚于他的女兒,他就借醉六十天,使司馬昭沒有機會開口,只好作罷。阮籍發(fā)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正是為了避禍保身。他的這種處世風格影響到他的《詠懷詩》,這八十二首詩正反映了他無奈、敏感而苦悶的內(nèi)心。他是曹魏后期明哲保身一類知識分子的代表。據(jù)說他能用青白眼:對他討厭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對他喜愛的人,就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就是這樣一位愛憎分明的詩人,卻在無奈中度過了苦悶的一生。

阮籍的代表作品是《詠懷詩》八十二首,這八十二首就是他苦悶的象征。例如《詠懷詩》第九首,他寫了出東門,望首陽山,想到了堅持操守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然后寫良辰不再,秋霜飄零,自己登上山岡,感覺寒風習習,陰云密布?!傍Q雁飛南征”有自己的歸宿;“□□發(fā)哀音”,□□是一種留鳥,卻只能在無邊的秋色中哀鳴。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通過描寫這些景物表達了“凄愴上我心”之感。假如結(jié)合他的遭遇,我們就能看出他心里是很難受的。他的詩歌最常出現(xiàn)的意境是秋天、秋夜,最常采用的意象是孤鴻、翔鳥,最典型的情感特征是孤獨、苦悶。這孤獨、苦悶的情感特征也是他詩歌的內(nèi)在特質(zhì)。

嵇康(223—263)由于個性剛烈,所以詩風以峻切為特征(圖1-5)。但他在體裁上,多采用四言詩,如《贈秀才入軍》,雖然對四言詩的文人化做了探索,但由于四言詩歌已經(jīng)不再作為詩歌的主流,因而他的探索也只能看成一絲回光返照。

需要提及的是,在漢魏詩歌的文人化過程中,七言民謠這種形式,已經(jīng)引起了一部分詩人的主意,例如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急就篇》等,就采用七言韻語作為形式;東方朔也有七言射覆語,《文選注》還引用了東方朔、董仲舒、劉向的一些七言詩。除了張衡,東漢戴良《失父零丁》也可以看成用七言寫成的詩歌,另外班固、張衡等人賦作的結(jié)尾附詩中,也有不少七言詩。由于采用流行曲調(diào)作為結(jié)尾的“亂辭”是上古詩文的習慣,所以盡管留存下來很少,我們還是要意識到七言詩歌,在漢魏時期已經(jīng)初步形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顺昌县| 惠安县| 兴隆县| 定南县| 潍坊市| 平和县| 双鸭山市| 新乡市| 通河县| 栾城县| 罗甸县| 安阳县| 科尔| 曲阜市| 二连浩特市| 封开县| 南安市| 教育| 嵊泗县| 永胜县| 翼城县| 平武县| 建宁县| 互助| 瑞丽市| 靖江市| 华坪县| 山东省| 德江县| 噶尔县| 犍为县| 林周县| 贵南县| 栾川县| 邻水| 鹤岗市| 杭锦旗| 托克逊县| 海兴县| 合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