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資本主義的發展及趨勢

一、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一)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到壟斷[1次/近11年][2011-18多選]。

1.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

☆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是什么?

☆壟斷資本主義的兩種形式是什么?

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兩個階段。①19世紀70年代以前,資本主義處于自由競爭階段。②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逐步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資本主義得以形成。壟斷取代自由競爭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占據統治地位。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包括: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兩種形式。

2.生產集中與資本集中

自由競爭引起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生產集中和資本集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然引起壟斷,這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客觀規律。①生產集中是指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商品的生產日益集中于少數大企業的過程,其結果是大企業在社會生產中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②資本集中是指大資本吞并小資本,或由許多小資本合并而成大資本的過程,其結果是越來越多的資本為少數大資本所支配。生產集中和資本集中是資本家追求剩余價值和自由競爭的結果,也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社會化的重要表現。

☆生產集中和資本集中的含義是什么?①②

3.壟斷的形成、產生原因及壟斷組織

(1)壟斷的形成。所謂壟斷,是指少數資本主義大企業,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和銷售進行操縱與控制。

(2)壟斷產生的原因。壟斷產生的原因:①當生產集中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極少數企業就會聯合起來,操縱和控制本部門的生產和銷售,實行壟斷,以獲得高額利潤。②企業規模巨大,形成對競爭的限制,也會產生壟斷。③激烈的競爭給競爭各方帶來的損失越來越嚴重,為了避免兩敗俱傷,企業之間會達成妥協,聯合起來實行壟斷

☆壟斷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3)壟斷組織。壟斷是通過一定的壟斷組織形式實現的。壟斷組織是指在一個經濟部門或幾個經濟部門中,占據壟斷地位的大企業聯合。最簡單的、初級的壟斷組織形式是短期價格協定。盡管壟斷組織的形式多樣,且不斷發展變化,但它們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即通過聯合來操縱并控制商品生產和銷售市場,操縱壟斷價格,以攫取高額壟斷利潤。

☆最初的壟斷組織是什么?

☆壟斷組織織的目的是什么?

4.壟斷與競爭

(1)壟斷與競爭的關系。壟斷是從自由競爭中形成的,是作為自由競爭的對立面產生的,但是,壟斷并不能消除競爭,反而使競爭變得更加復雜和劇烈

☆壟斷與競爭的關系是什么?

(2)壟斷階段存在競爭的原因。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存在競爭的主要原因:①壟斷沒有消除產生競爭的經濟條件。競爭是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壟斷產生后,沒有消除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②壟斷必須通過競爭來維持。各個壟斷組織通過競爭發展起來,還需要不斷增強自己的競爭實力,鞏固自己的壟斷地位。③社會生產是復雜多樣的,任何壟斷組織都不可能把包羅萬象的社會生產都包下來。總之,在壟斷條件下,在壟斷組織內部、壟斷組織之間、壟斷組織同非壟斷組織之間以及非壟斷的中小企業之間存在著廣泛而激烈的競爭。

☆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存在競爭的原因有哪些?①~③

(3)壟斷條件下競爭的特點。壟斷條件下的競爭同自由競爭相比,具有一些新特點。①在競爭的目的上,自由競爭主要是獲得更多的利潤或超額利潤,不斷擴大資本的積累。壟斷條件下的競爭的主要目的是要獲得高額壟斷利潤,鞏固、擴大已有的壟斷地位。②在競爭手段上,自由競爭主要運用經濟手段,而壟斷條件下競爭的手段更加多樣,不僅采取經濟手段還采取非經濟手段,使競爭更加復雜、激烈。③在競爭范圍上,自由競爭時期,競爭主要是在經濟領域,而且主要在國內市場上進行,而在壟斷時期,競爭的規模擴大,范圍遍及各個領域和部門,并由國內擴展到國外。總之,壟斷條件下的競爭,規模大、時間長、手段殘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壞性。

☆壟斷條件下競爭的特點是什么?①~③

5.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

(1)金融資本。金融資本是由工業壟斷資本和銀行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壟斷資本。金融資本形成的主要途徑包括:①金融聯系;②資本參與;③人事參與

☆金融資本的含義和形成途徑是什么?①~③

(2)金融寡頭。在金融資本形成的基礎上,產生了金融寡頭。金融寡頭是指操縱國民經濟命脈,并在實際上控制國家政權的少數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①金融寡頭在經濟中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參與制”(金融寡頭通過掌握一定數量的股票來層層控制企業的制度)來實現的;②在政治上對國家機器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同政府的“個人聯合”來實現的。③金融寡頭還通過建立政策咨詢機構等方式對政府的政策施加影響,并通過掌握新聞科教文化等上層建筑的各個領域來左右國家的內政外交及社會生活

★金融寡頭對國家的控制主要是通過什么方式實現的?①~③

6.壟斷利潤和壟斷價格

(1)壟斷利潤的含義。壟斷資本的實質在于獲取壟斷利潤,壟斷利潤是壟斷資本家憑借其在社會生產和流通中的壟斷地位而獲得的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

(2)壟斷利潤的來源。壟斷資本所獲得的高額利潤,歸根到底來自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創造的剩余價值。具體來說,壟斷利潤的來源包括:①對國內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剝削的加強;②通過控制市場占有非壟斷企業的利潤;③通過加強對其他國家勞動人民的剝削和掠奪獲取的國外利潤;④通過資本主義國家政權進行有利于壟斷資本的再分配,從而將勞動人民創造的國民收入的一部分變成壟斷資本的收入

☆壟斷利潤的來源是什么?①~④

(3)壟斷價格。壟斷利潤主要是通過壟斷組織制定的壟斷價格來實現的。壟斷價格是壟斷組織在銷售或購買商品時,憑借其壟斷地位規定的、旨在保證獲取最大限度利潤的市場價格。

☆壟斷價格的公式和兩種形式是什么?①②

(4)壟斷價格的構成。其公式是:壟斷價格=成本價格+平均利潤+壟斷利潤。壟斷價格包括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兩種形式。①壟斷高價是指壟斷組織出售商品時規定的高于生產價格的價格;②壟斷低價是指壟斷組織在購買非壟斷企業所生產的原材料等生產資料時規定的低于生產價格的價格。

☆壟斷價格形成后,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5)壟斷價格的影響。壟斷價格的產生并沒有否定價值規律,它是價值規律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作用的具體表現。壟斷價格形成后,市場價格圍繞壟斷價格而變化

(二)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2次/近11年][2015-21多選][2016-04單選]。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含義是什么?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獲得廣泛而迅速的發展是在何時?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國家政權和私人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是壟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自身范圍內的部分質變,標志著資本主義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由此得以產生,在兩次大戰期間得到一定的發展。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獲得廣泛而迅速的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作為一種新的壟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最終得以確立。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形成的原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科技進步和生產社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的產物,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進一步尖銳化的結果。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資本主義生產資料在更大范圍內被支配,從而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②經濟波動和經濟危機的深化,要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③緩和社會矛盾、協調利益關系,也要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包括哪些?①~⑤

★微觀規制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有五種:①國家所有并直接經營的企業;②國家與私人共有、合營企業;國家通過多種形式參與私人壟斷資本的再生產過程,包括國家向私人壟斷企業訂貨、提供補貼等;④宏觀調節,主要是國家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經濟手段,對社會總供求進行調節,以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標;⑤微觀規制,主要是國家運用法律手段規范市場秩序,限制壟斷,保護競爭,維護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微觀規制主要有三種類型:其一是反托拉斯法;其二是公共事業規制;其三是社會經濟規制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積極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①~④

(4)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積極作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新發展,它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一定范圍內突破了私人壟斷資本的狹隘界限,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有利于緩解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③通過國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勞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④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參與和干預下,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產業升級和優化,加快了這些國家的現代化進程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是什么?

(5)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但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并沒有改變壟斷資本主義的性質。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內的經濟關系調整,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其實質都是私人壟斷資本利用國家機器來為其服務的手段,是私人壟斷資本為了維護壟斷統治和獲取高額壟斷利潤,而和國家政權相結合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形式

2.金融壟斷資本的發展

★金融壟斷資本得以形成和壯大的重要制度條件是什么?

(1)金融壟斷資本發展的制度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了國際貨幣體系,亦稱布雷頓森林體系,該體系對促進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維護了美國的世界經濟霸權地位。20世紀70年代,由于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加深和國際貨幣體系內在矛盾的激化,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隨后,西方國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的道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是金融壟斷資本得以形成和壯大的重要制度條件,推動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金融化程度不斷提高。

☆壟斷資本主義的金融化程度不斷提高的表現是什么?①~④

(2)金融壟斷資本發展的表現。在金融壟斷資本的推動下,壟斷資本主義的金融化程度不斷提高:①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資本在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和利潤總額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②隨著實體經濟的資本利潤率下降,面對激烈競爭,實體經濟部門不得不把利潤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領域,導致金融資本急劇膨脹;③制造業就業人數嚴重減少,以金融為核心的服務業就業人數逐漸增加;④虛擬經濟越來越脫離實體經濟。金融壟斷資本的發展,一方面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經濟過度虛擬化,導致金融危機頻繁發生,不僅給資本主義經濟,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災難。

3.壟斷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的擴展及其后果

(1)壟斷資本在世界范圍擴展的動因。壟斷資本在國內建立了壟斷統治后,必然要把其統治勢力擴展到國外,建立國際壟斷統治。壟斷資本向世界范圍擴展的經濟動因:①將國內過剩的資本輸出,以在別國謀求高額利潤;②將部分非要害技術轉移到國外,以取得在別國的壟斷優勢;③爭奪商品銷售市場;④確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來源。這些經濟上的動因與壟斷資本主義政治上、文化上、外交上的利益交織一起,共同促進了壟斷資本主義向世界范圍的擴展。

☆壟斷資本向世界范圍擴展的動因是什么?①~④

(2)壟斷資本向世界范圍擴展的基本形式。壟斷資本向世界范圍擴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種:①借貸資本輸出;②生產資本輸出;③商品資本輸出。從輸出資本的來源看,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私人資本輸出,另一類是國家資本輸出。

☆壟斷資本向世界范圍擴展的基本形式有哪些?①~③

(3)壟斷資本向世界范圍擴展的影響。壟斷資本向世界范圍的擴展,產生了一系列的經濟社會后果:①對于資本輸出國來講,資本輸出為其帶來了巨額利潤,帶動和擴大了商品輸出,大大改善了國際收支狀況,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命脈形成控制。②對于資本輸入國主要是發展中國家來講,資本輸入對其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如吸收了資金,引進了較先進的機器設備和工藝技術,培訓了技術和管理人員,利用外貿和技術辦廠,促進經濟發展,增加了就業,擴大了外貿等。資本輸入也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如付出了較大的經濟代價和環境資源代價、沖擊本國民族工業、債務加重、對國際資本依賴性增強等。

☆壟斷資本向世界范圍擴展的影響有哪些?①~②

4.壟斷資本國際化條件下的壟斷組織

(1)國際壟斷同盟。隨著資本輸出的不斷增加和壟斷資本勢力范圍的迅速擴大,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同時,彼此間的競爭更為激烈,矛盾和沖突也更為突出。在這個背景下,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組織,通過訂立協議建成起國際壟斷資本的聯盟,即國際壟斷同盟,以便在世界范圍形成壟斷,并在經濟上瓜分世界。國際壟斷同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是通過壟斷組織間的協議實現的,而協議的訂立、瓜分的結果又以經濟實力為后盾和基礎。由于各國經濟發展總是不平衡的,這種從經濟上瓜分世界的趨勢還將不斷地持續下去。①早期的國際壟斷組織同盟主要是國際卡特爾,即若干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或經營某種產品的壟斷組織,通過訂立國際卡特爾協議,壟斷和瓜分這種產品的世界市場,規定壟斷價格,謀求壟斷利潤。②當代國際壟斷同盟的形式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聯盟為主。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聯盟主要是由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出面締結協定所組成的國際經濟集團,如西方七國集團、歐盟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聯盟使聯盟中各國經濟中的一體化程度大大加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刺激了生產和發展,使各國間有可能保持和平與穩定的關系。

☆國際壟斷同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是通過什么實現的?

☆早期的國際壟斷組織同盟主要是什么是?

☆當代國際壟斷同盟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國際壟斷資本還建立起國際經濟調節機制,以加強國際協調。國際經濟協調的具體形式包括各種國際經濟組織、國際經濟協議以及地區性的經濟組織和集團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從事國際經濟協調、維護國際經濟秩序的國際性協調組織主要有三個:國際貨幣經濟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

☆國際經濟協調的具體形式有哪些?

☆當前主要的國際經濟協調組織有哪些?

(2)國際壟斷同盟的實質。壟斷資本國際化條件下各種形式的國際壟斷組織、國際壟斷同盟和國際經濟協調機構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但它們從根本上說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為他們攫取高額壟斷利潤服務的。但是這些國際組織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局部范圍的經濟波動,難以對全球性經濟波動和經濟危機發揮有效的協調作用。

☆國際壟斷同盟的實質是什么?

5.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和實質

(1)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列寧指出,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進而發展到帝國主義,具有五個基本特征:①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②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的統治;③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④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⑤最大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上的領土分割完畢

☆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①~⑤

(2)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這些特征集中體現了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即壟斷資本憑借壟斷地位,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為了獲得高額壟斷利潤,壟斷資本對內通過“參與制”和“個人聯合”謀求從經濟到政治對整個國家的統治;對外運用經濟的、政治的甚至戰爭的手段進行擴張,謀求對整個世界經濟和政治的控制。“二戰”后,雖然列寧指出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征在表現形式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其基本內容及其實質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

☆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是什么?

(三)經濟全球化及其后果[2次/近11年][2016-20多選][2020-21多選]。

1.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

(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經濟全球化是指在生產不斷發展、科技加速進步、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的范圍而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過程。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有哪些?①~④

(2)經濟全球化的表現。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包括:①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國際水平分工逐漸取代國際垂直分工成為居主導地位的分工形式。②貿易的全球化。貿易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勞務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③金融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各地區在金融業務、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協調、相互滲透、相互競爭不斷加強,使全球金融市場更加開放、金融體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的過程。④企業生產經營的全球化。企業生產經營全球化指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建立分支機構,借助母公司與分支機構之間的各種形式的聯系,實行跨國投資和生產的過程。

2.經濟全球化的動因和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動因有哪些?①~③

(1)經濟全球化的動因。導致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因素主要有:①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根本的推動力。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極大降低了信息傳送的成本,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②跨國公司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的流動和國際分工,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③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是經濟全球化的體制保障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積極作用有哪些?①~④

(2)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是生產社會化不斷提高的過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社會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可以在國際社會流動和優化配置,由此可以帶來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體現了社會化生活的要求,不僅發達國家從中受益,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①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②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③經濟全球化推動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發展;④經濟全球化促進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后果是什么?①~③

(3)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后果。經濟全球化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主要表現有:①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②加劇了發展中國家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惡化;③一定程度上增加經濟風險。因此,習近平指出:“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除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

二、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5次/近11年][2013-20多選][2014-04單選][2014-04多選][2014-20多選][2018-20多選]。

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新變化的表現和特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占主導地位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是什么?

☆法人資本所有制的兩種形式是什么?

(1)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所有制發生了新的變化,這就是國家資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發揮重要作用;法人資本所有制崛起并成為居主導地位的資本所有制形式。①國家資本所有制指生產資料由國家占有并服務于壟斷資本的所有制形式。其主要特點是,國家作為出資人,擁有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國有企業的重要職能是推行政府的社會政策和經濟政策,為私人壟斷資本的發展提供服務和保障。國家資本所有制就其性質而言,仍然是資本主義形式,體現著總資本家剝削勞動者的關系。②法人資本所有制是法人股東化的產物,其基本特點是:各類法人取代個人或家族股東成為企業的主要出資人,企業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數法人股東手中,法人股東直接參與公司治理,監督和制約管理階層的經營行為,使公司資本的所有權與控制權重新趨于合一。法人資本所有制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企業法人資本所有制,另一種是機構法人資本所有制。法人資本所有制在性質上是一種基于資本雇傭勞動的壟斷資本集體所有制,它仍體現著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關系。

(2)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的變化。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從進入生產過程開始已經隸屬于資本,在表面平等的交換關系的背后,是資本對勞動的實際支配和控制。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資本家指揮下的勞動只是形式上隸屬于資本,隨著機器大工業生產體系的建立,生產工具使用的社會化程度提高,勞動者個人的技能不再對生產過程和結果具有決定意義,勞動對資本的隸屬就成為實質上的隸屬。資本家對工人的控制更加嚴格,剝削方式也更加巧妙和殘酷。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工人階級反抗力量的不斷壯大,資本家及其代理人開始采取一些緩和勞資關系的激勵制度,促使工人自覺地服從資本家的意志。這些制度主要有:①職工參與決策;②終身雇傭;③職工持股。此外,④社會福利制度的普及化、全民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勞動者維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勞動者的社會狀況。

★當代資本家及其代理采取的緩解勞資關系的措施有哪些?①~④

(3)社會階層和階級結構的變化。在當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社會階層、階級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①資本家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發生分離,擁有所有權的資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經營和管理企業,而是靠擁有的企業股票等有價證券的利息收入為生。②高級職業經理成為大公司經營活動的實際控制者。③知識型和服務型勞動者的數量不斷增加,勞動方式發生了新變化

★當代資本主義社會階層、階級結構的變化有哪些?①~③

(4)經濟調節機制和經濟危機形態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為盡快恢復國民經濟,在繼續發揮市場機制主導作用的同時,開始對經濟進行全面干預。國家承擔起實現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保持經濟穩定、提高社會福利水平以及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等重要職能。但是,從20世紀70年代起,隨著資本主義經濟陷入“滯脹”和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泛濫,西方國家普遍走上強化市場機制、弱化政府干預的道路。與此同時,經濟危機呈現新的特點:①去工業化和產業空心化日益嚴重,產業競爭力下降;②經濟高度金融化,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③財政嚴重債務化,債務危機頻繁爆發;④兩極分化與社會對立加劇;⑤經濟增長乏力,發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機與結構性危機交織在一起;⑥金融危機頻發,全球經濟屢受打擊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形態呈現出哪些新特點?①~⑥

(5)政治制度的變化。政治制度出現多元化的趨勢,公民權利有所擴大。②重視并加強法制建設,以便協調社會各階級、階層之間的利益。③改良主義政黨在政治舞臺上的影響日益擴大

☆當代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有哪些變化?①~③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

(1)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當代資本主義發生新變化的原因主要有:①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是資本主義變化的根本推動力量。②工人階級爭取自身權利和利益的斗爭,是推動資本主義變化的重要力量。③社會主義制度初步顯示的優越性對資本主義產生了重要影響。④主張改良主義的政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也對資本主義的變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①~④/①

(2)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實質。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為適應科學技術進步和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必然要求調整和變革舊的生產關系,新的適應生產社會化要求的生產關系必然將不斷出現和發展。②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基本框架內的變化,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發生了變化。從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生產資料私有制仍然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資本追逐剩余價值的本性并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獲取剩余價值的方式和方法。社會福利制度緩和了資本主義分配關系的矛盾,但并沒有改變導致財富占有兩極分化的制度基礎。資本主義國家政府雖然重視對經濟的協調,但仍然難以防止和克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這一切表明,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并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也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的基本論斷的科學性。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實質是什么?①②

3.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的矛盾和沖突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是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在這場危機的影響下,西方國家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民生等方面都出現了各種問題。①經濟發展“失調”。②政治體制“失靈”。③社會融合機制“失效”。這些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和根源,歸根結底還在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在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的矛盾和沖突的表現和根源是什么?①~③

三、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1次/近11年][2019-20多選]。

1.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

(1)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性。與封建社會相比,資本主義顯示了巨大的歷史進步性:①資本主義將科學技術轉變為強大的生產力。②資本追求剩余價值的內在動力和競爭的外在壓力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③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作為上層建筑在戰勝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生產的生產方式,保護、促進和完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從而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社會進步

☆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性表現在哪些方面?①~③

☆資本主義的局限性表現在哪些方面?①~③

(2)資本主義的局限性。然而,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性并不能掩蓋其自身的局限性。其表現是: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②資本主義制度下財富占有兩極分化,引起經濟危機;③資本家階級支配和控制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和運行,不斷激化社會矛盾和沖突。上述局限性決定了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個領域以及全球范圍內的沖突、動蕩和危機。這些局限性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范圍內是不可能消除的,它決定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

☆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表現在哪些方面?①~④

2.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

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包含著現代的一切沖突的萌芽”。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表現在階級關系上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表現在生產上是個別企業中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對立。經濟危機的爆發正是這些矛盾發展的結果,它表明資本主義已無力繼續駕馭這種生產力,要用社會主義來代替。②資本積累推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斷激化并最終否定資本主義自身。資本的不斷積累為否定資本主義制度自身準備了物質條件。資本的不斷積累必然提高生產的社會化程度,在客觀上導致生產的集中和資本的集中,使資本的社會化占有成為可能。③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社會化的更高形式,將成為社會主義的前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生產社會化、資本社會化和管理社會化都達到很高的程度,從而為全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和共同組織社會化生產準備了充分的物質條件和經濟條件。④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之間的矛盾和斗爭。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巨大發展,資產階級由生產力的解放者變成阻礙者。無產階級是現代大工業的產物,是真正革命的階級,隨著生產社會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無產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無產階級必將徹底推翻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統治,逐步建立消滅一切階級、確保人人得以自由發展的聯合體。

3.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復雜性和長期性表現在哪些方面?①~③

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將在短期內自行消亡。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必然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歷史進程。①任何社會形態的存在都有相對穩定性,從產生到衰亡都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跨度。②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過渡的長期性。從世界范圍來看,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必將是一個從個別國家逐步向更多國家擴展的相當長的歷史過程。③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還顯示出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容納的空間,說明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尚需長期的過程

盡管資本主義在全世界被社會主義所取代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盡管這個過程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曲折,但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取代的總趨勢,則是必然的歷史走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得荣县| 自贡市| 富宁县| 静乐县| 原平市| 罗山县| 法库县| 巴南区| 娱乐| 本溪市| 青阳县| 柳河县| 永昌县| 江安县| 镇康县| 琼结县| 定西市| 申扎县| 陵川县| 且末县| 资源县| 昌图县| 宝坻区| 习水县| 高碑店市| 榆林市| 汉沽区| 武夷山市| 堆龙德庆县| 松桃| 安远县| 阿合奇县| 修武县| 申扎县| 和田市| 宜君县| 刚察县| 神池县| 鹿泉市| 金寨县| 阿城市|